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3096发布日期:2019-10-28 21:4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编织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



背景技术:

编织鞋源于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以健康复古为主题,采用质地舒适、透气柔软的纯天然优质丝光棉,经纯手工精心编织而成,制作尤其精细;产品立体感强,造型优雅;款式可爱独特,色彩搭配也相当到位;手感柔软,质地轻盈,舒适惬意,透气爽足,在保暖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追求时尚,返璞归真,表现个性,呵护双足以时尚复古底蕴为主题风格。

编织鞋由于其质地柔软的特性,无法很好的贴紧脚面,以致于养成不好的行走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的上侧边与编织布的一侧边固定连接,编织布的另一侧边与鞋面边缘开设的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孔固定连接,鞋面上的沿鞋口处向下裁切有一道缺口,缺口的两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鞋带孔,鞋带孔中交错穿插有鞋带,所述鞋面靠近鞋底的内侧面与挡布一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挡布的另一端延伸在鞋口,鞋面上裁切的缺口,便于穿戴者快捷的进行编织鞋的穿戴,同时,鞋带的交错穿插,能根据不同的脚型调整合适的松紧度,使编织鞋更加贴合脚面,利于改善行走习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鞋底的上端面放置有鞋垫,鞋垫包括弹性垫,鞋垫的前脚掌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纹,鞋垫的后脚掌面上固定连接有椭圆形气垫和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气垫,鞋垫的后脚掌面固定连接有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让位槽的弹性垫,鞋垫脚跟处固定连接有圆形气垫,鞋垫上固定连接的椭圆形气垫、弧形气垫等增加了鞋垫的弹性,增加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气垫对应位置的鞋底上开设有弹簧腔,弹簧腔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与圆形气垫配合,使脚跟接触在地面上时,鞋底对脚跟有一定的托起,利于改善行走习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鞋垫的两侧面开设有透气腔,透气腔上固定连接有透气塞,脚垫中开设的透气腔能防止鞋垫中储存有气体,降低弹性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鞋底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弹性垫,橡胶弹性垫能防止脚尖直接踢在硬物上,对脚尖造成伤害,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手工编织鞋突破普通的纯面料手工编织鞋,采用其他具有一定塑形的材质,与面料结合进行编织,使其同时具备质地舒适、透气柔软和具备一定塑形的特点。

2.鞋面沿鞋口位置向下裁切,并将采用鞋带束缚的方式,使该手工编织鞋便于进行穿戴,同时,能够根据脚型的不同,进行鞋带松紧程度的调节,使该手工编织鞋更加贴合脚面,具有改善行走习惯的功效。

3.鞋垫采用椭圆形气垫、圆形气垫和弧形气垫等缓冲气垫,增加鞋底的回弹性,使鞋子穿起来更加舒适。

4.鞋底中安装有弹簧,增加脚跟的回弹性,使行走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中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2.编织布、3.鞋带孔、4.挡布、5.鞋带、6.鞋面、7.连接孔、8.橡胶弹性垫、9.透气塞、10.鞋垫、11.防滑纹、12.弧形气垫、13.椭圆形气垫、14.圆形气垫、15.弹性垫、16.下垫板、17.弹簧、18.上垫板、19.透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改善行走习惯的传统手工编织鞋,包括鞋底1和鞋面6,所述鞋底1的上侧边与编织布2的一侧边固定连接,编织布2的另一侧边与鞋面6边缘开设的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孔7固定连接,鞋面6上的沿鞋口处向下裁切有一道缺口,缺口的两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鞋带孔3,鞋带孔3中交错穿插有鞋带5,所述鞋面6靠近鞋底1的内侧面与挡布4一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挡布4的另一端延伸在鞋口,鞋面6上裁切的缺口,便于穿戴者快捷的进行编织鞋的穿戴,同时,鞋带5的交错穿插,能根据不同的脚型调整合适的松紧度,使编织鞋更加贴合脚面,利于改善行走习惯。

所述鞋底1的上端面放置有鞋垫10,鞋垫10包括弹性垫15,鞋垫10的前脚掌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纹11,鞋垫10的后脚掌面上固定连接有椭圆形气垫13和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气垫12,鞋垫10的后脚掌面固定连接有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让位槽的弹性垫15,鞋垫10脚跟处固定连接有圆形气垫14,鞋垫10上固定连接的椭圆形气垫13、弧形气垫12等增加了鞋垫10的弹性,增加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

所述圆形气垫14对应位置的鞋底1上开设有弹簧腔,弹簧腔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垫板18和下垫板16,上垫板18和下垫板16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与圆形气垫14配合,使脚跟接触在地面上时,鞋底1对脚跟有一定的托起,利于改善行走习惯。

所述鞋垫10的两侧面开设有透气腔19,透气腔19上固定连接有透气塞9,脚垫10中开设的透气腔19能防止鞋垫10中储存有气体,降低弹性效果;所述鞋底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弹性垫8,橡胶弹性垫8能防止脚尖直接踢在硬物上,对脚尖造成伤害,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