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换式硬壳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9459发布日期:2019-10-22 20:1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可替换式硬壳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



背景技术:

现有背包多数为尼龙、帆布等软质面料制成,虽然也有为数不多的硬壳背包,但其硬壳都是固定式的,通常与包身缝合为一个整体,一旦与包身缝合为一个整体之后,形状结构基本定型,面料、款式等不能改变。因此现有的背包存在壳体无法替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包外壳无法替换的技术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包括:

本体,其背面背挂于使用者背部;

第一壳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背离人体背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壳体为硬壳体;

第二壳体,其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可更换。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两侧沿竖向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下部封闭;

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两侧沿竖向设置有第一插接槽,且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开口。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两侧沿横向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封闭;

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两侧沿横向设置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第二插接件适配。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分离槽,手指穿过所述分离槽能够向外掰离所述第二壳体。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离的限位机构。

更进一步地,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弹性定位件。

更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弹簧以及滚珠,所述滚珠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三凹槽内。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拉链。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由于第二壳体盖合于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更换第二壳体,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二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三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四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的分离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本体;200-第一壳体;300-第二壳体;210-第一凸起;-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320-第二凸起;230-第一插接件;330-第一插接槽;240-第二插接件;340-第二插接槽;350-分离槽;250-弹性定位件;360-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二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三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四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的分离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替换式硬壳背包中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包括:

本体100,其背面背挂于使用者背部;

第一壳体200,其固定连接于本体100的背离人体背部的一侧,第一壳体200为硬壳体;

第二壳体300,其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300可更换。

由于第二壳体300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更换第二壳体300,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请参见图1

第一壳体200的外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210,第二壳体300的内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凸起210相适配的第一凹槽310。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拆装,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设置有分离槽350,手指穿过分离槽350能够向外掰离第二壳体。具体而言,分离槽350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底部,且分离槽350为开口槽,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将手指伸入分离槽350内,然后用手指的指腹朝向第二壳体300并向外施加作用力至第二壳体300,从而将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分离。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组装状态下松开,或者说,为了防止第二壳体300掉落,请参见图6,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分离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第三凹槽360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弹性定位件250。弹性定位件250包括弹簧以及滚珠,滚珠能够转动至第三凹槽360内。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仅需按压滚珠,使滚珠脱离第三凹槽360即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设置有拉链,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用于容纳物品,打开拉链可以实现物品的取放。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包括:

本体100,其背面背挂于使用者背部;

第一壳体200,其固定连接于本体100的背离人体背部的一侧,第一壳体200为硬壳体;

第二壳体300,其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300可更换。

由于第二壳体300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更换第二壳体300,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请参见图2,

第一壳体200的外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220,第二壳体300的内壁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320。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拆装,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设置有分离槽350,手指穿过分离槽350能够向外掰离第二壳体。具体而言,分离槽350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底部,且分离槽350为开口槽,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将手指伸入分离槽350内,然后用手指的指腹朝向第二壳体300并向外施加作用力至第二壳体300,从而将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分离。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组装状态下松开,或者说,为了防止第二壳体300掉落,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分离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第三凹槽360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弹性定位件250。弹性定位件250包括弹簧以及滚珠,滚珠能够转动至第三凹槽360内。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仅需按压滚珠,使滚珠脱离第三凹槽360即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设置有拉链,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用于容纳物品,打开拉链可以实现物品的取放。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包括:

本体100,其背面背挂于使用者背部;

第一壳体200,其固定连接于本体100的背离人体背部的一侧,第一壳体200为硬壳体;

第二壳体300,其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300可更换。

由于第二壳体300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更换第二壳体300,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请参见图3,

第一壳体200外壁的两侧沿竖向设置有第一插接件230,第一插接件230的下部封闭;

第二壳体300内壁的两侧沿竖向设置有第一插接槽330,且第二壳体300的下部开口。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拆装,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设置有分离槽350,手指穿过分离槽350能够向外掰离第二壳体。具体而言,分离槽350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底部,且分离槽350为开口槽,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将手指伸入分离槽350内,然后用手指的指腹朝向第二壳体300并向外施加作用力至第二壳体300,从而将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分离。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组装状态下松开,或者说,为了防止第二壳体300掉落,请参见图5,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分离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第三凹槽360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弹性定位件250。弹性定位件250包括弹簧以及滚珠,滚珠能够转动至第三凹槽360内。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仅需按压滚珠,使滚珠脱离第三凹槽360即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设置有拉链,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用于容纳物品,打开拉链可以实现物品的取放。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替换式硬壳背包,包括:

本体100,其背面背挂于使用者背部;

第一壳体200,其固定连接于本体100的背离人体背部的一侧,第一壳体200为硬壳体;

第二壳体300,其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300可更换。

由于第二壳体300盖合于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200可拆卸连接,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更换第二壳体300,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请参见图4,

第一壳体200外壁的两侧沿横向设置有第二插接件240,第二插接件240的靠近本体100的一端封闭;

第二壳体300内壁的两侧沿横向设置有第二插接槽340,第二插接槽340与第二插接件240适配。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拆装,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设置有分离槽350,手指穿过分离槽350能够向外掰离第二壳体。具体而言,分离槽350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底部,且分离槽350为开口槽,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将手指伸入分离槽350内,然后用手指的指腹朝向第二壳体300并向外施加作用力至第二壳体300,从而将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分离。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组装状态下松开,或者说,为了防止第二壳体300掉落,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分离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第三凹槽360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弹性定位件250。弹性定位件250包括弹簧以及滚珠,滚珠能够转动至第三凹槽360内。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时,仅需按压滚珠,使滚珠脱离第三凹槽360即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设置有拉链,第一壳体200与本体100之间用于容纳物品,打开拉链可以实现物品的取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