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镯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2047发布日期:2019-12-20 19:1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镯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首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镯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都希望自己佩戴与众不同的饰物,手镯由于大小合适,佩戴方便,成为越来越多人彰显个性的选择。现在手镯一般通过扣合件环绕固定在手腕上进行佩戴,常见的扣合件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很难通过简单的动作完成扣合或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镯连接机构,该手镯连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卡合及打开方便不易松脱等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镯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一端与第二半环一端铰接,两者另一端通过卡接机构连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半环的公卡部、设置于第二半环的母卡部,所述公卡部包括设有缺口槽的公卡端、与公卡端一体成型的转动部,母卡部包括与公卡端相配合的圆缺开口及与圆缺开口相通的容腔,所述公卡端通过圆缺开口进入容腔后通过转动部转动使缺口槽与圆缺开口的圆缺部错位进行卡接。连接时,公卡端的缺口槽与母卡部圆缺开口的圆缺部对准配合,公卡端通过圆缺开口后进入容腔内,通过转动部与公卡端一起转动,使公卡端的缺口槽与母卡部圆缺开口的圆缺部错开,公卡端限位于母卡部内,打开时,转动部转动使公卡端的缺口槽与母卡部圆缺开口的圆缺部对准,再使两者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环卡接端设置有定位柱,公卡端及转动部中心开设有贯通的转孔,定位柱通过转孔转动连接于定位柱上,定位柱上固接有对公卡部进行限位的挡圈。实现公卡端及转动部沿定位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孔为阶梯孔,所述固接于连接柱上的挡圈位于阶梯孔内。将挡圈隐藏于公卡端内,一方面使外观简洁美观,另一方面能减小母卡部的容腔,使连接更加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挡圈与连接柱焊接固定。连接更加固定稳定,防止公卡端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呈齿轮型,周围均匀分布有轮齿,其轮齿上设置有标识缺口槽位置的第一标识点,所述母卡部外围为相同形状的齿轮型,其轮齿上设置有标识圆缺开口的圆缺部位置的第二标识点。通过第一标识点与第二标识点的位置对准,方便的使公卡端的缺口槽与母卡部圆缺开口的圆缺部对准,更方便的进行连接与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与第一半环的连接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半圆孔,第一半环上设有与所述的半圆孔配合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弹簧和弹伸件,所述弹伸件通过弹簧作用与所述若干半圆孔配合连接。转动时转动部的半圆孔与定位孔对准时,弹簧复位使弹伸件上端超出定位孔开口与半圆孔配合连接,使公卡端在转动时能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孔与齿轮型的转动部的轮齿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每转过一个轮齿的角度进行一次定位,更好的实现公卡端与母卡部的对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孔与轮齿数量为4至16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进行准确定位、方便连接与打开的手镯连接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铰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母卡部的示意图;

图4与图5为公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第一半环1;第二半环2;公卡端3;缺口槽4;转动部5;圆缺开口6;容腔7;圆缺部8;定位柱9;转孔10;挡圈12;第一标识点13;第二标识点14;半圆孔15;轮齿16;定位孔17;弹簧18;弹伸件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手镯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第一半环1一端与第二半环2一端铰接,两者另一端通过卡接机构连接,卡接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半环1的公卡部、设置于第二半环2的母卡部,公卡部包括设有缺口槽4的公卡端3、与公卡端3一体成型的转动部5,母卡部包括与公卡端相配合的圆缺开口6及与圆缺开口6相通的容腔7,公卡端3呈梯价状其上部大下部小,上部通过圆缺开口6进入容腔7后通过转动部5转动使缺口槽4与圆缺开口6的圆缺部8错位进行卡接。

连接时,公卡端3的缺口槽4与母卡部圆缺开口6的圆缺部8对准配合,公卡端3上部通过圆缺开口6后进入容腔7内,公卡端3下部位于圆缺开口6内与圆缺开口6无干涉,通过转动部5与公卡端3一起转动,使公卡端3的缺口槽4与母卡部圆缺开口6的圆缺部8错开,公卡端3限位于母卡部内,打开时,转动部5转动使公卡端3的缺口槽4与母卡部圆缺开口6的圆缺部8对准,再使两者分离。

本实施例优先的第一半环1卡接端设置有定位柱9,公卡端3及转动部5中心开设有贯通的转孔10,定位柱9通过转孔10转动连接于定位柱9上,定位柱9上固接有对公卡部进行限位的挡圈12。实现公卡端3及转动部5沿定位柱9转动,并防止其掉落。

本实施例优先的转孔10为阶梯孔,固接于连接柱10上的挡圈12位于阶梯孔内。连接柱10高度与转动部5和公卡端3的总高度相等,挡圈12固定连接于连接柱10末端,挡圈12隐藏于公卡端3内,一方面使外观简洁美观,另一方面能减小母卡部的容腔7,使连接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优先的挡圈12与连接柱10焊接固定。连接更加固定稳定,更好的防止公卡端3掉落。

本实施例优先的转动部5呈齿轮型,周围均匀分布有轮齿16,其轮齿16上设置有标识缺口槽4位置的第一标识点13,母卡部外围为相同形状的齿轮型,其轮齿上设置有标识圆缺开口6的圆缺部8位置的第二标识点14。通过第一标识点13与第二标识点14的位置对准,方便的使公卡端3的缺口槽4与母卡部圆缺开口6的圆缺部8对准,更方便的进行连接与打开。

本实施例优先的转动部5与第一半环1的连接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半圆孔15,第一半环1上设有与半圆孔15配合对应的定位孔17,定位孔17内设置有弹簧18和弹伸件19,弹伸件19通过弹簧18作用与若干半圆孔15配合连接。转动时转动部5底部对弹伸件19抵挡,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当转动部5的半圆孔15与定位孔17对准时,弹簧18复位使弹伸件19上端超出定位孔开口与半圆孔15配合连接,使公卡端3在转动时能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优先的半圆孔15与齿轮型的转动部5的轮齿16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每转过一个轮齿16的角度进行一次定位,更好的实现公卡端3与母卡部的对准配合。

本实施例优先的半圆孔15与轮齿16数量为4个。

本实施例优先的半圆孔15与轮齿16数量为10个。

本实施例优先的半圆孔15与轮齿16数量为16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