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676发布日期:2020-02-07 21:5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术后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术后病员服。



背景技术:

由于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需要冰敷及特殊功能锻炼活动,但是现有的病服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需要,传统的病服对于肩关节术后患者来说,具有双侧的衣袖,患者的病患手臂穿脱衣袖困难,导致病员服穿脱不方便;还有的患者由于术后需要戴固定装置,将手臂弯折后悬挂在胸前,因而无法穿病服,只能裸露肩膀容易着凉。

因此,如何解决肩关节患者及手臂受伤患者穿脱病员服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术后病员服,该术后病员服穿脱方便,适合肩关节患者及手臂受伤患者穿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病员服,所述术后病员服的至少一侧无衣袖,且无衣袖侧的所述术后病员服的侧肋处具有用以供手部伸出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至肩部之间具有用以容纳弯折后的手臂的肋摺部。

可选地,所述肋摺部呈外弓状。

可选地,所述术后病员服单侧无衣袖。

可选地,所述肋摺部为对开式结构,还包括用以连接所述肋摺部的魔术贴。

可选地,所述魔术贴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肋摺部的开口方向。

可选地,所述开口部为弹性开口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开口部的周部、用以调节所述开口部大小的弹性部。

可选地,所述术后病员服为沿前胸和后背对开的两分式结构,且左侧部和右侧部可分离的连接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的前胸侧通过纽扣连接,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的后背侧通过拉链连接。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至少单侧无衣袖,无衣袖的一侧在侧肋处对应的部位开设有供手部伸出的开口部,开口部至肩部之间设有肋摺部,肋摺部较为宽松,用来容纳患者的手臂,方便肩关节及手臂受伤患者穿脱术后病员服。根据患者受伤的手臂选择合适的术后病员服,患者左手臂行动不便可选择左侧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避免了将行动不便的手臂伸入或拔出衣袖的过程,提高了穿脱的便利性;此外,患者的手部可通过开口部伸出,悬挂固定于患者的颈部,患者的手臂弯折后置于肋摺部中,避免了隐私部位暴露或者受凉,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左侧无袖的术后病员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右侧无袖的术后病员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侧无袖的术后病员服的示意图。

其中:

1-左侧部、2-右侧部、3-开口部、4-肋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左侧无袖的术后病员服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右侧无袖的术后病员服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侧无袖的术后病员服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为方便肩关节及手臂受伤患者的穿脱,特别进行了无袖侧的设计;术后病员服的至少一侧没有衣袖,无袖侧的术后病员服的侧肋处具有供患者手部伸出术后病员服之外的开口部3,所谓侧肋处,这里指术后病员服与患者侧肋贴合的部分;开口部3至肩部通过肋摺部4连接,肋摺部4则用来容纳弯曲后的患者的手臂,因而较为宽松,方便手臂放置,同时形成对患者手臂的防护,防止患者受凉。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术后病员服与普通的病员服外观大致相同,有所区别的是,术后病员服的左侧未设置衣袖,且术后病员服的左侧侧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方便患者手部伸出术后病员服;位于左侧的开口部3和左肩部之间设有较为宽松的肋摺部4,肋摺部4向左侧肘部外弓,从而提供较为宽松的、容纳弯曲后的手臂的空间,同时肋摺部4对患者手臂进行包覆,避免患者受凉。换句话说,肋摺部4设置的一个目的是代替衣袖容纳手臂进而方便穿脱,另一个目的则是对手臂进行包覆,防止患者受凉。由图1可知,肋摺部4与术后病员服的主体部分连通,避免患者手臂伸入和拔出衣袖的过程,提高肩关节及手臂受伤患者穿脱术后病员服的便利性。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穿脱术后病员服的便利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的肋摺部4为对开式结构,肋摺部4的下侧沿术后病员服的侧缝分开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为一体,患者穿术后病员服时,可先将魔术贴打开,使肋摺部4分开,手部通过开口部3伸出后再将肋摺部4通过魔术贴连接为一体。特别的,魔术贴的长度延伸的方向与肋摺部4的开口方向相互垂直,从而方便通过调整魔术贴的重叠长度调整肋摺部4的松紧程度,适合胖瘦各种体型的人穿戴。

其中,术后病员服的开口部3为弹性开口部,在开口部3的周部设有弹性部,方便调整开口部3的大小;通常来说,开口部3可以设有松紧带,通过松紧带调整开口部3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两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型号的术后病员服的右侧为无衣袖侧,另一种术后病员服的双侧均为无衣袖侧,其它部分皆与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术后病员服相同,且无衣袖侧的结构也相同。左侧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适合左肩关节或左手臂受伤的患者穿戴;右侧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适合右肩关节或右手臂受伤的患者穿戴;类似的,两侧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适合左右肩关节或手臂均受伤的患者穿戴。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供包括三个类型:左侧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右侧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和左右两侧均无衣袖的术后病员服,从而适合不同的患者穿戴,通过肋摺部4和开口部3取代衣袖,方便了患者术后病员服的穿戴,且避免了患者受凉,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共包括三个型号,考虑到患者损伤或手术部位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无法通过估计市场的需求对上述三个型号的术后病员服进行统筹生产,为此本实用新型进行了以下改进。

术后病员服采用两分式结构,具体来说,术后病员服沿前胸至后背对开为左侧部1和右侧部2的两个分体结构,两个分体结构采用可分离式的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包括采用纽扣连接或者拉链连接,为方便穿戴的方便性,左侧部1和右侧部2可以考虑在后背侧通过拉链连接,在前胸侧则可通过纽扣连接。

厂家在生产该术后病员服时,可生产左侧有衣袖的左侧部1,左侧无衣袖的左侧部1,右侧有衣袖的右侧部2和右侧无衣袖的右侧部2在内的四种分体结构。四种分体结构的数量可相同或者左侧有衣袖的左侧部1和右侧有衣袖的右侧部2数量相对较多一些。

四种分体式结构相互组合形成四种型号的术后病员服,左侧无袖的左侧部1和右侧有袖的右侧部2组合形成第一种型号的术后病员服,适合左肩关节或者左手臂受伤的患者穿戴;左侧有袖的左侧部1和右侧无袖的右侧部2组合形成第二种型号的术后病员服,适合右肩关节或者右手臂受伤的患者穿戴;左侧无袖的左侧部1和右侧无袖的右侧部2组合形成第三种型号的术后病员服,适合左右肩关节或者手臂均受伤的患者穿戴;最后一种为左侧有衣袖的左侧部1和右侧有袖的右侧部2相互组合形成第四种型号的术后病员服,适合肩关节及手臂未受伤的普通患者穿戴。

患者穿戴时只需先将后背侧通过拉链或者纽扣连接,然后打开魔术贴,穿戴术后病员服,将前胸侧通过纽扣连接并通过魔术贴调整肋摺部4的松紧合适,如患者手臂需要固定,则可通过开口部3伸出手部,将手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颈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结构简单,通过披肩式的肋摺部4及开口部3的设计方便肩关节患者及手臂受伤患者穿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术后病员服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