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7411发布日期:2020-03-13 06:2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袜子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



背景技术:

袜子是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起着保护脚和防脚臭的作用。袜子是总称,按原料分有棉纱袜、毛袜、丝袜和各类化纤袜等,按造型上有长筒袜、中筒袜、穿袜等,还有平口、罗口,有跟、无跟和提花、织花等多种式样和品种。现有的袜子的袜筒容易退缩,且现有的袜子容易在鞋底上滑动,导致穿袜穿袜者感到不适,舒适度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解决了现有的袜子的袜筒容易退缩,且现有的袜子容易在鞋底上滑动,导致穿袜穿袜者感到不适,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包括袜子主体,所述袜子主体的底部粘接有防滑垫,所述袜子主体的袜口处连接有垂直设置的圆形的第一袜筒,所述第一袜筒的外圈固定套接有橡胶环,所述第一袜筒的顶端连接有第二袜筒,所述第二袜筒的顶端连接有圆形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圈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所述橡胶套的外圈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绳。

优选的,所述第二袜筒的底端口径与所述第一袜筒的口径相同,所述第二袜筒的顶端口径大于所述第二袜筒的底端口径。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滑垫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防滑套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滑套的内圈开设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顶壁与所述袜子主体的外底壁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袜筒、橡胶环、第二袜筒、橡胶套、防滑套、连接绳、防滑垫、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配合作用,可防止袜子的袜筒退缩,可防止袜子在鞋底上滑动,可避免穿袜者感到不适。

本实用新型不会在鞋底上滑动,袜筒不会退缩,舒适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的防滑套的顶部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袜子主体、2第一袜筒、3橡胶环、4第二袜筒、5橡胶套、6防滑套、7连接绳、8防滑垫、9第一防滑槽、10第二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防止袜筒退缩的袜子,包括袜子主体1,袜子主体1的底部粘接有防滑垫8,袜子主体1的袜口处连接有垂直设置的圆形的第一袜筒2,第一袜筒2的外圈固定套接有橡胶环3,第一袜筒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袜筒4,第二袜筒4的顶端连接有圆形的橡胶套5,橡胶套5的内圈固定套接有防滑套6,橡胶套5的外圈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绳7。

本实施例中,第二袜筒4的底端口径与第一袜筒2的口径相同,第二袜筒4的顶端口径大于第二袜筒4的底端口径,防滑垫8由橡胶材料制成,防滑垫8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槽9,防滑套6由硅胶材料制成,防滑套6的内圈开设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防滑槽1,防滑垫8的顶壁与袜子主体1的外底壁贴合。

实施例:橡胶套5粘接在第二袜筒4的顶端,通过橡胶材料的防滑垫8与鞋底接触,可与鞋底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第一防滑槽8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大防滑垫8与鞋底的摩擦力,有效的防止袜子在鞋底上滑动,穿袜者穿袜的过程中,会使橡胶圈3和橡胶套5拉伸,当穿袜者穿上袜子后,通过“y”型的袜筒机构,第一袜筒2会与穿袜者的脚踝贴合,第二袜筒4会与穿袜者的小腿贴合,通过橡胶圈3的弹力作用,会使第一袜筒2收缩,即可使第一袜筒2紧贴穿袜者的脚踝,初步防止袜筒退缩,通过橡胶套5的弹力作用,会使对防滑套6收缩,即可使防滑套6初步紧贴穿袜者的小腿,将两个连接绳7环绕穿袜者的小腿并紧紧地系在一起,即可使橡胶套5和防滑套6进一步收缩,即可使防滑套6进一步紧贴穿袜者的小腿,通过硅胶材料的防滑套6与穿袜者的小腿皮肤接触,可与穿袜者的小腿皮肤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第二防滑槽10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大防滑套6与穿袜者小腿皮肤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防止袜筒退缩,本实用新型不会在鞋底上滑动,袜筒不会退缩,舒适度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