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4497发布日期:2020-07-21 12:28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立体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一种立体防雾霾口罩。



背景技术: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中的各种微小颗粒物含量的增加,增大了人们患病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对人体造成伤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在出行的时候佩戴防雾霾口罩,防雾霾口罩一般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通常都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无纺布,而中间层则采用具有较高过滤效果的熔喷布,这种结构的口罩在使用的时候,空气中的大小颗粒物都能够通过外层直接被中间层熔喷布过滤,这就导致熔喷布很容易被颗粒物堵塞而使得透气性大大降低,佩戴者佩戴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呼吸困难,佩戴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防雾霾口罩,这种口罩能够对空气中的大小颗粒物进行分别过滤,使颗粒物在口罩内成立体分部,长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体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连接在口罩本体两侧的挂耳,所述口罩本体由依次层叠的高强度pp无纺布层、静电棉层、熔喷布层和超柔无纺布层构成,各层通过口罩本体四周边缘处的超声波点状焊缝相互连接,所述挂耳通过超声波焊接在口罩本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相互对称的左半片和右半片,左半片与右半片由一块完整的布料经对折而成,对折线与人体鼻梁对应,左半片与右半片重叠后,从对折线下端向下通过超声波连续焊连接左半片和右半片,焊缝延续至相互重叠的左半片、右半片下端,左半片、右半片未相互焊接的边缘形成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与人体面部贴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用于连接左半片和右半片的焊缝从对折线下端往下依次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竖直段与人体鼻尖到下巴之间的部分对应,倾斜段与人体下巴底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半片和右半片上分别设置有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左半片上的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上下设置,位于上方的超声波点状焊缝的延长线经过同样焊接在左半片上的挂耳的上端焊接点,位于下方的超声波点状焊缝延长线经过同样焊接在左半片上的挂耳的下端焊接点,右半片上的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与左半片上的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相对于焊缝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上沿内侧面上贴接有汽雾条,汽雾条中部凹陷与人体鼻梁贴接,两侧向人体脸颊隆起与人体脸颊贴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上沿内部设置有可塑性鼻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强度pp无纺布层和熔喷布层之间设置静电棉层,利用静电棉层过滤、容置较大直径颗粒,避免较大直径颗粒物直接接触熔喷布,从而使得口罩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口罩本体四周边缘处的超声波点状焊缝对口罩本体各层进行焊接,即实现了口罩本体各层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保留口罩本体四周边缘处的弹性变形,使口罩佩戴时更舒适,更能够与人体脸部贴合紧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口罩本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口罩与面部贴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口罩本体,1-1、高强度pp无纺布层,1-2、静电棉层,1-3、熔喷布层,1-4、超柔无纺布层,1-5、左半片,1-6、右半片,1-7、对折线,1-8、焊缝,1-8-1、竖直段,1-8-2、倾斜段,2、挂耳,3、超声波点状焊缝,4、气雾条,5、可塑性鼻夹,6、呼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3所示,立体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连接在口罩本体1两侧的挂耳2,如图2所示,口罩本体1由依次层叠的高强度pp无纺布层1-1、静电棉层1-2、熔喷布层1-3和超柔无纺布层1-4构成,各层通过口罩本体1四周边缘处的超声波点状焊缝3相互连接,所述挂耳2通过超声波焊接在口罩本体1上。

本实施例中,静电棉层1-2的厚度大于熔喷布层1-3的厚度,优选静电棉层1-2的厚度为熔喷布层1-3的厚度的2~5倍,更优选静电棉层1-2的厚度为熔喷布层1-3的厚度的3~4倍,最优选静电棉层1-2的厚度为熔喷布层1-3的厚度的3.2倍。

如图1所示,口罩本体1包括相互对称的左半片1-5和右半片1-6,左半片1-5与右半片1-6由一块完整的布料经对折而成,对折线1-7与人体鼻梁对应,此处所述布料为上述由高强度pp无纺布层1-1、静电棉层1-2、熔喷布层1-3和超柔无纺布层1-4构成的多层复合布料,左半片1-5与右半片1-6重叠后,从对折线1-7下端向下通过超声波连续焊连接左半片1-5和右半片1-6,焊缝1-8延续至相互重叠的左半片1-5、右半片1-6下端,左半片1-5、右半片1-6未相互焊接的边缘形成口罩本体1的四周边缘,与人体面部贴合。

如图1所示,用于连接左半片1-5和右半片1-6的焊缝1-8从对折线1-7下端往下依次包括竖直段1-8-1和倾斜段1-8-2,竖直段1-8-1与人体鼻尖到下巴之间的部分对应,倾斜段1-8-2与人体下巴底对应,在口罩本体1两侧向外打开(如图3所示)时,倾斜段1-8-2的下端向上移动,使口罩下部包覆与人体下巴底部。

如图1所示,左半片1-5和右半片1-6上分别设置有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3,用于连接口罩本体1各层,同时用于提高口罩本体1两侧向外打开使左半片1-5和右半片1-6变形形成腔体时提高左半片1-5和右半片1-6的强度,左半片1-5上的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3上下设置,位于上方的超声波点状焊缝3的延长线经过同样焊接在左半片1-5上的挂耳2的上端焊接点,位于下方的超声波点状焊缝3延长线经过同样焊接在左半片1-5上的挂耳2的下端焊接点,挂耳2在口罩佩戴的时候持续对口罩本体1产生拉力,利用延长线通过挂耳2两端焊接点的超声波点状焊缝3,能够提高口罩本体的抗拉性,同时采用点状焊缝又可保留口罩本体1适当的弹性,使佩戴更为舒适。右半片1-6上的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3与左半片1-5上的两条超声波点状焊缝3相对于焊缝1-8对称设置。

如图3所示,口罩本体1上沿内侧面上贴接有汽雾条4,汽雾条4中部凹陷与人体鼻梁贴接,两侧向人体脸颊隆起与人体脸颊贴接,起雾条4的外形使得口罩与人体面部贴合更严密,同时避免人体呼出的汽雾从口罩上沿与脸颊之间的三角区缝隙溢出而影响视觉,也可防止外部空气直接从口罩上沿与脸颊之间的三角区缝隙窜入口罩内部而降低口罩的过滤效果。

起雾条4优选采用海绵材质,海绵轻柔弹性好,且空隙多透气性好,长时间接触人体脸颊皮肤不会导致局部皮肤汗孔堵塞无法排汗的现象。

所述口罩本体1上沿内部设置有可塑性鼻夹5,可根据用户鼻梁形状改变鼻夹的角度,使口罩本体1上沿能够与人体鼻梁紧密贴合。

为了提高呼气效率,如图1所示,可以在口罩本体1上与竖直段1-8-1对应位置设置呼吸阀6。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如图1~3所示,从口罩本体1两侧向外打开口罩,使口罩本体1形成一个容纳人体鼻部、嘴部和下巴的腔体,将口罩本体1带到人体面部,将两挂耳2分别挂在人体两个耳朵上,然后从口罩本体1外部用手指从鼻梁两侧紧捏可塑性鼻夹5,使可塑性鼻夹5变形至与鼻梁贴合,可塑性鼻夹5变形后可长时间维持该形态以使口罩本体1上沿与鼻梁贴接,同时起雾条4与人体脸颊贴接,口罩本体1四周边缘与人体面部和下巴底贴接。

人在吸气的时候,口罩本体1内侧形成负压,口罩本体1外界气体依次通过高强度pp无纺布层1-1、静电棉层1-2、熔喷布层1-3和超柔无纺布层1-4进入口罩本体1内侧腔体,外界气体通过pp无纺布层1-1时,进行初次过滤,去除空气中直径较大的颗粒物,外界气体通过静电棉层1-2时,较小的颗粒物被吸附在不同的深度,形成立体状颗粒物吸附空间,颗粒物与颗粒物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供气体通过,从而既实现对较小颗粒物的拦截,由不会降低气体流通效率,外界气体通过熔喷布层1-3时,微颗粒被阻挡,最后,对人体无害的气体通过超柔无纺布层1-4进入口罩本体1内侧空腔,被人体吸入。

在呼出气体的时候,由于气体流通效率高,因此气流速度快,能够将口罩本体1内部分颗粒物喷出口罩本体1,对口罩本体1进行自清洁,进一步延长口罩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