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便携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6795发布日期:2020-05-12 17:49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便携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便携水壶。



背景技术:

为方便携带,市场上出现在多种折叠水壶,在水壶中无水时可以把水壶折叠起来,体积变小后方便收纳。现有的折叠水壶壶体都为软质材料制成,多数为硅胶,通过不同形状的设计,可以压缩壶体使之折叠起来从而体积变小。但软质壶体容易变形,从而放置不稳或是折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便携水壶,由硬质材料制成,不易变形,放置平稳,折叠简单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式便携水壶,包括圆形的上筒与下筒,上筒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盖子。在上筒上端安装有手柄。上筒下端敞口,上筒下端设置有与上筒外壁密封的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可以是与上筒一体制成,也可以是无缝焊接在上筒下端。第一限位环设置在下筒内。第一限位环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密封限位环与下筒内壁之间的缝隙,避免水从二者之间流出。在第一限位环上部靠近第一限位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下筒内径大于上筒外径以便于上筒收进下筒内。下筒上端敞口下端封闭。为便于上筒装入下筒内,下筒在初始时下端也是敞口,把上筒从下筒下端插入后,再把下端封闭。下筒上端设置有与内壁密封的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可以是与下筒一体制成,也可以是无缝焊接在下筒上端。第二限位环末端设置连接筒,连接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化,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为相互配合的螺纹。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相互旋转,可使上筒与下筒连接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优化,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为相互配合的卡台。第一连接部为沿上筒外壁径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一”字形条状平台,平台末端下侧设置有斜坡。第二连接部为沿第二限位环内侧径向分布的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l”形卡台,卡台平台末端上侧设置有斜坡。第一连接部的斜坡与第二连接部的斜坡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斜坡可在第二连接部的斜坡上滑动。第一连接部下平面贴合于第二连接部上平面时,上筒与下筒连接在一起。卡台也可设置成如下结构:第一连接部为沿上筒外壁径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一”字形条状平台,平台末端下侧设置有斜坡。第二连接部为沿第二限位环内侧径向分布的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形凹槽,凹槽拐角内侧设置有斜坡。第一连接部的斜坡与第二连接部的斜坡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斜坡可在第二连接部的斜坡上滑动。第一连接部下平面贴合于第二连接部上平面时,上筒与下筒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化,密封圈截面为“п”形,第一限位环垂直于上筒外壁,第一限位环插在密封圈内,密封圈压在第一限位环与下筒之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环的外侧设置有凹槽,密封圈设置在凹槽内,并紧压在下筒内壁上。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密封圈设置在第一限位环上平面,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时,密封圈压紧在第二限位环下平面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上筒与下筒之间还设置有中筒。中筒上、下端都为敞口。中筒下端设置有与外壁密封的第三限位环,第三限位环上设置有密封圈。在第三限位环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中筒壁上端设置有与内壁密封的第四限位环,第四限位环末端设置有连接筒,连接筒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中筒内径大于上筒外径,中筒外径小于下筒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不同直径的筒体,通过旋转相邻两个筒体实现快速折叠或打开,壶体不易变形且放置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含连接部第一种实施方式与密封圈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折叠式便携水壶,包括圆形的上筒1与下筒2,上筒1顶部开有出水口,出水口上安装有盖子。在上筒1上还安装有手柄。上筒1下端敞口,上筒1下端无缝焊接有第一限位环11,第一限位环11与上筒1外壁之间是密封的。第一限位环11垂直焊接在上筒1下端。第一限位环11插入在“п”形密封圈12的开口内,密封圈12由硅胶制成。第一限位环11的厚度等于或略小于密封圈12开口的厚度。密封圈12的外侧压紧在下筒2的内壁上。当上筒1与下筒2连接在一起时,密封圈12的上侧部同时压紧在第二限位环21的下表面。在第一限位环11上部靠近第一限位环的外壁上加工有外螺纹作为第一连接部13,当然第一连接部13也可以由外螺纹的环状件焊接于上筒1上。下筒2内径大于上筒1外径以,便于上筒1可以插入下筒2内。下筒2上端敞口下端封闭。下筒2上端焊接有第二限位环21。当然第二限位环21可以是与下筒2一体成型制成。在第二限位环21的端部有与第二限位环21一体成型的连接筒,连接筒的内径大于上筒1外径,套接在上筒1外。连接筒内表面加工有内螺纹作为第二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部13通过螺纹相配合连接。如图6所示,在第一限位环11外侧也可以开有凹槽,密封圈12可以安装在凹槽内,密封圈12压紧在第一限位环11与下筒2内壁之间。如图7所示,密封圈12也可以用螺钉固定在第一限位环11上表面,当上筒1与下筒2连接在一起时,密封圈12压紧在第一限位环11与第二限位环21之间。

如图2~3所示,作为连接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13为沿上筒1外壁径向均匀分布的8个“一”字形条状平台,平台末端下侧设置有斜坡。在第二限位环21的端部有与第二限位环21一体成型的连接筒,连接筒的内径大于上筒1外径,套接在上筒1外。连接筒内侧径向分布有与第一连接部13相配合的“l”形卡台,卡台平台末端上侧设置有斜坡。第一连接部13的斜坡与第二连接部22的斜坡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13的斜坡可在第二连接部22的斜坡上滑动。连接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4~5,第一连接部13为沿上筒外壁径向均匀分布的8个“一”字形条状平台,平台末端下侧设置有斜坡。在第二限位环21的端部有与第二限位环21一体成型的连接筒,连接筒的内径大于上筒1外径,套接在上筒1外。连接筒内侧径向分布有与第一连接部13相配合的“┓”形凹槽,凹槽内拐角处设置有斜坡。第一连接部13的斜坡与第二连接部22的斜坡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13的斜坡可在第二连接部22的斜坡上滑动。

如图8所示,为进一步减小折叠后的壶体体积,在上筒1与下筒2之间有一个中筒3。中筒3上、下端都为敞口。中筒3下端无缝焊接有与外壁密封的第三限位环31,第三限位环31上安装有密封圈32。在第三限位环31部的中筒3外壁上焊接有第三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22相配合连接。中筒3上端与中筒3无缝焊接有密封的第四限位环34,第四限位环34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筒,连接筒上焊接有第四连接部35,第四连接部35与第一连接部13相配合连接。中筒3内径大于上筒1外径,中筒3外径小于下筒2内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