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7500发布日期:2020-05-06 22:4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具,特别涉及一种免车缝易拉得。



背景技术:

易拉得又叫伸缩扣、易拉扣等,通用英文名称为badgereel,它是一种内置弹簧卷轴可供手动拉伸的伸缩器件,伸缩器件内卷绕有拉绳,拉绳正常情况下在弹簧卷轴的作用下缩进伸缩器件内,仅留一端在外供使用者拉扯,易拉扣尺寸在2cm-5cm之间。易拉得在使用时,经常被用来挂吊证件牌套,证件牌套是一种用来装载一般身份证件及其它相关纸质凭证的文教类、标识类工具,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方便便携、精致美观等特点。

如图1所示,现有的易拉得100’在顶部都会设置有一根横杆1’,在使用时,需要将织带200’绕过该横杆1’后,再使用车缝或者钣金包覆的方式进行固定。而这种采用车缝或者钣金包覆固定的方式存在有以下缺陷:需要额外的固定工艺(即车缝或钣金包覆固定,当然,除了车缝或者钣金包覆的固定方式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有其它的固定类型,但是原理基本相同,都需要采用额外的固定工艺),且如果采用车缝的方式,还容易出现磨损抽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免车缝易拉得,解决现有车缝或钣金包覆固定方式需要额外固定工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免车缝易拉得,包括一外壳体以及一织带,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一织带插孔以及一第二织带插孔;所述织带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织带插孔和第二织带插孔穿出,以实现织带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侧端开设有一用于穿插所述织带的侧插口。

进一步地,所述易拉得还包括一发条组件、一护线套、一拉绳以及一挂件;所述发条组件固设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护线套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所述拉绳的一端穿过所述护线套与所述发条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织带插孔与第二织带插孔平行且相互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一主壳体以及一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主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织带插孔与第二织带插孔设于所述主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在所述第一织带插孔与第二织带插孔之间向下设置有一织带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隔板的下端具有一向前的弧形弯曲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外壳体的顶部开设第一织带插孔和第二织带插孔,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织带通过穿入和穿出的方式固定在外壳体上,与以往的车缝或钣金包覆方式相比,可以免去额外的固定工艺,也不会因车缝线磨损而出现抽线的情况;同时,由于不需要再进行车缝或者钣金包覆,因此,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2、通过将所述第一织带插孔与第二织带插孔相互错开设置,这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以使织带自然形成一个v角,进而可使佩戴者佩戴时更加服帖美观,且不易出现翻转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易拉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结构示意图(除去织带)。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一种免车缝易拉得的内部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易拉得,200-织带,1-外壳体,11-主壳体,12-端盖,13-织带隔板,131-弧形弯曲部,14-侧插口,2-第一织带插孔,3-第二织带插孔,4-发条组件,5-护线套,6-拉绳,7-挂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请重点参照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免车缝易拉得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外壳体1以及一织带200,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一织带插孔2以及一第二织带插孔3,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用于实现织带200两端的穿出;所述织带200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以实现织带200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壳体1的顶部开设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织带200的两端分别从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从而实现将织带200固定在外壳体1上,与以往的车缝或钣金包覆方式相比,可以免去额外的固定工艺,也不会因车缝线磨损而出现抽线的情况。同时,由于不需要再进行车缝或者钣金包覆,因此,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所述易拉得100还包括一发条组件4、一护线套5、一拉绳6以及一挂件7;所述发条组件4固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部,所述护线套5设于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所述护线套5用于对拉绳6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拉绳6的一端穿过所述护线套5与所述发条组件4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件7相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将证件卡牌挂到所述挂件7上,并可以通过发条组件4与拉绳6配合来实现伸缩功能;例如在应用于打卡等场景时,就可以直接将卡牌往外拉出进行打卡,而不需要取下卡牌;当打卡结束后,所述拉绳6在发条组件4的作用下又会往内缩回到原来的状态。

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平行且相互错开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相互错开设置,这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以使织带200自然形成一个v角,进而可使佩戴者佩戴时更加服帖美观,且不易出现翻转情况,同时,对于使用者而言,服帖的织带200可以实现将印制在织带200上的信息(如企业标识logo等)更好的展示出来。

所述外壳体1包括一主壳体11以及一端盖12;所述端盖12与所述主壳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设于所述主壳体11的顶部。在具体使用时,当需要将织带200穿到外壳体1上时,可以将端盖12先拆下来,然后就可以很方便的将织带200的两端从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来了。

在本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具体进行织带200的穿插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将织带200的一端先从第一织带插孔2的外部往内穿入,再从内部往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2、将织带200的一端先从第二织带插孔3的外部往内穿入,再从内部往第一织带插孔2穿出;3、将织带的一端从内部往第一织带插孔2穿出,将织带的另一端从内部往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

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在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之间向下设置有一织带隔板13。通过在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之间设置织带隔板13,一方面可以确保更加牢固,使得不会因拉扯织带200而导致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之间的部位断裂,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织带200不会出现褶皱,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所述织带隔板13的下端具有一向前的弧形弯曲部131,该弧形弯曲部131用于在将织带200从第一织带插孔2穿入时,可以对织带200起到引导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本具体实施例一中,易拉得100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端盖12拆下来,然后将织带200的两端从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再将端盖12盖上去,这样,就可以实现织带200与易拉得100之间的固定了;最后,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将证件卡牌挂到挂件7上进行使用了。

具体实施例二:

请重点参照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免车缝易拉得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外壳体1以及一织带200,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一织带插孔2以及一第二织带插孔3,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用于实现织带200两端的穿出;所述织带200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以实现织带200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壳体1的顶部开设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织带200的两端分别从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从而实现将织带200固定在外壳体1上,与以往的车缝或钣金包覆方式相比,可以免去额外的固定工艺,也不会因车缝线磨损而出现抽线的情况。同时,由于不需要再进行车缝或者钣金包覆,因此,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所述易拉得100还包括一发条组件4、一护线套5、一拉绳6以及一挂件7;所述发条组件4固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部,所述护线套5设于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所述护线套5用于对拉绳6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拉绳6的一端穿过所述护线套5与所述发条组件4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件7相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将证件卡牌挂到所述挂件7上,并可以通过发条组件4与拉绳6配合来实现伸缩功能;例如在应用于打卡等场景时,就可以直接将卡牌往外拉出进行打卡,而不需要取下卡牌;当打卡结束后,所述拉绳6在发条组件4的作用下又会往内缩回到原来的状态。

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平行且相互错开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相互错开设置,这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以使织带200自然形成一个v角,进而可使佩戴者佩戴时更加服帖美观,且不易出现翻转情况,同时,对于使用者而言,服帖的织带200可以实现将印制在织带200上的信息(如企业标识logo等)更好的展示出来。

所述外壳体1包括一主壳体11以及一端盖12;所述端盖12与所述主壳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设于所述主壳体11的顶部。

在本具体实施例二中,所述外壳体1的侧端开设有一用于穿插所述织带200的侧插口14,具体可以将侧插口14设置在端盖12的前端。通过在外壳体1的侧端开设侧插口14,可使得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该侧插口14来实现织带200的穿插,而不需要将外壳体1的端盖12拆下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织带200的穿插效率,而且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穿插生产。

在本具体实施例二中,在具体进行织带200的穿插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将织带200的一端先从第一织带插孔2的外部往内穿入,再通过侧插口14将穿入的织带200端部从内部往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2、将织带200的一端先从第二织带插孔3的外部往内穿入,再通过侧插口14将穿入的织带200端部从内部往第一织带插孔2穿出;3、将织带200的一端通过侧插口14从内部往第一织带插孔2穿出,将织带200的另一端通过侧插口14从内部往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

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在所述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之间向下设置有一织带隔板13。通过在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之间设置织带隔板13,一方面可以确保更加牢固,使得不会因拉扯织带200而导致第一织带插孔2与第二织带插孔3之间的部位断裂,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织带200不会出现褶皱,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所述织带隔板13的下端具有一向前的弧形弯曲部131,该弧形弯曲部131用于在将织带200从第一织带插孔2穿入时,可以对织带200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时,如果要实现自动化穿插织带200的话,则可以采用将织带200的一端先从第一织带插孔2的外部往内穿入,并在弧形弯曲部131的引导下使织带200进入到侧插口14位置,然后再通过侧插口14将织带200的端部从内部往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

综上所述,在本具体实施例二中,易拉得100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侧插口14将织带200的两端分别从第一织带插孔2和第二织带插孔3穿出,从而实现织带200与易拉得100之间的固定;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将证件卡牌挂到挂件7上进行使用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