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1116发布日期:2020-04-24 21:01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底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



背景技术:

打底裤作为十分百搭的穿着单品,在女性朋友的生活中的出镜率十分频繁,在寒冷的季节,很多女性为了更美都会选择打底裤加裙装的配合。对于现在的办公室女性,经常久坐,而长期的不运动会导致血液流动变缓,使气血不畅,导致肌肉变得僵硬,酸痛,萎缩,出现下肢浮肿,有气无力的问题,而打底裤修身的特性,使得其相对比较紧身、贴身,会进一步加重导致下肢的血液无法顺利通向心脏,在静脉中沉积,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静脉曲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能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血液在静脉中沉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包括裤体,所述裤体上部缝制有裤腰,其特征在于:所述裤体由外往内包括外表层、吸汗层和绒毛层,所述外表层由纺织经线与纺织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纺织经线上还编织有甲壳素纤维经线,且纺织纬线上还编织有与甲壳素纤维经线相适配的远红外纤维纬线,所述吸汗层由精梳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编织形成罗纹组织结构,所述裤体的裆部内嵌连接有抑菌透气部,所述抑菌透气部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超细碳纤维层、棉纤维层和涤纶纤维层,所述棉纤维层和超细碳纤维层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纳米活性炭片,且所述纳米活性炭片的厚度为0.1-0.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打底裤的外表层由远红外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编织而成,远红外纤维能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人体所需的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微循环,增加人体的供血供氧,有助于血液的流通,避免下肢血液在静脉中沉积,而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杀菌防臭等性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打底裤不透气的缺陷,同时吸汗层采用的精梳棉和纤维和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特点。

另外,针对湿气容易淤积的裆部位置,设置了抑菌透气部,抑菌透气部的最里层采用吸湿性不强的涤纶纤维,中间层采用了具有较强亲水性的棉纤维,该结构的设计能够及时的导出裆部产生的湿气,再通过超细碳纤维层散发出去,同时在棉纤维层和超细碳纤维层之间还可拆卸的设置了纳米活性炭片,能够进一步增加抑菌透气部的导湿性能,同时纳米活性炭和超细碳纤维都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抑菌能力,能够将产生的异味进行吸附过滤,并能够抑制细菌的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裆部的洁净和干爽,且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放置或取出纳米活性炭片,实用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纳米活性炭片包括无纺布外套以及填充在无纺布外套内的纳米活性炭,所述纳米活性炭片上设置有若干分割固定线。用无纺布包裹纳米活性炭,不会导致漏粉,同时由于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因此并不会影响抑菌透气部的作用效果,而设置的分割固定线将纳米活性炭片分割形成小块,能够有效防止纳米活性炭片内的活性炭发生位移。

进一步,所述涤纶纤维层和棉纤维层于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更换口,所述更换口开设在靠近抑菌透气部边缘的位置。更换口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放置或取出纳米活性炭片。

进一步,所述超细碳纤维层由超细碳纤维编织形成大提花组织结构。大提花组织结构具有更好的散湿的性能,因此,将超细碳纤维层设置为大提花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更及时的将导出的湿气散发出去。

进一步,所述吸汗层上于人体大腿外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磁力部,所述磁力部由磁性纺织纤维编织形成蜂窝状结构。吸汗层上设置的磁力部,通过磁性纺织纤维能够产生一定的磁场,能够进一步增加改善腿部血液循环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裤体上于膝盖对应的位置缝制有保暖夹层,所述保暖夹层缝制于绒毛层内侧、且与绒毛层形成中空结构。对于脂肪含量较低的膝盖采取重点保暖,增加了保暖夹层能够较好的维持膝盖处的温度,防止受凉,同时形成的中空结构增加了保暖夹层内的空气含量,保暖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打底裤,外表层由远红外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纺编织而成,远红外纤维能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人体所需的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微循环,增加人体的供血供氧,有助于关节处血液的流通,避免下肢血液在静脉中沉积,而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改善现有打底裤不透气的缺陷,同时吸汗层采用的精梳棉和纤维和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特点,能及时将汗液吸收,保持身体的干爽,吸汗层上设置的磁石能持续发射磁力线,活血化瘀、疏通筋络,进一步增加改善腿部血液循环的效果,设置于大腿外侧的位置,对日常的行动不会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实施例一中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吸汗层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裤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抑菌透气部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抑菌透气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纳米活性炭片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表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其中,裤体1、外表层11、纺织经线111、纺织纬线112、甲壳素纤维经线113、远红外纤维纬线114、吸汗层12、磁力部121、绒毛层13、保暖夹层14、裤腰2、抑菌透气部3、超细碳纤维层31、棉纤维层32、涤纶纤维层33、更换口34、纳米活性炭片35、无纺布外套351、分割固定线3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打底裤,包括裤体1,裤体1上部缝制有裤腰2,裤腰2内穿设有松紧带,为防滑宽幅松紧带,是以牵引纱线彼此交叉编织而且锭数为奇数所织成的扁片状松紧带,强度高,不易断裂;如图3所示,裤体1由外往内包括外表层11、吸汗层12和绒毛层13,外表层11由纺织经线111与纺织纬线112编织而成,如图7所示,纺织经线111上还编织有甲壳素纤维经线113,且纺织纬线112上还编织有与甲壳素纤维经线113相适配的远红外纤维纬线114,远红外纤维纬线114编织的布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人体所需的热能,增加保暖性,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微循环,有助于血液的流通,避免下肢血液在静脉中沉积,同时配合以甲壳素纤维经线113,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裤体1不透气的缺陷,吸汗层12采用精梳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编织形成罗纹组织结构,且吸汗层12上于人体大腿外侧相对应的位置均匀的设有若干个磁力部121,磁力部121由磁性纺织纤维编织形成蜂窝状结构,磁力部121可以是在吸汗层12纺织的过程中混纺编织到吸汗层12中,也可以在吸汗层12制成后通过常规的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吸汗层12上,通过磁性纺织纤维能够产生一定的磁场,能够进一步增加改善腿部血液循环的效果,而吸汗层12采用的精梳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冬暖夏凉的特点,在保暖的同时能保持身体的干爽。绒毛层13设置于吸汗层12内侧,与外表层11、吸汗层12于接近裤腰2位置和裤体1最下部边缘无缝缝合。

其中,裤体1的裆部内嵌连接有抑菌透气部3,抑菌透气部3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超细碳纤维层31、棉纤维层32和涤纶纤维层33,超细碳纤维层31由超细碳纤维编织形成大提花组织结构,针对湿气容易淤积的裆部位置,设置了抑菌透气部3,抑菌透气部3最里层的涤纶纤维层33采用吸湿性不强的涤纶纤维,中间层的面纤维层32采用了具有较强亲水性的棉纤维,该结构的设计能够及时的导出裆部产生的湿气,再通过超细碳纤维层31散发出去,将超细碳纤维层31设置为大提花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将导出的湿气散发出去,涤纶纤维层33和棉纤维层32于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更换口34,更换口34开设在靠近抑菌透气部3边缘的位置,棉纤维层32和超细碳纤维层31之间通过魔术贴粘接有纳米活性炭片35,且纳米活性炭片35的厚度为0.1-0.5mm,在棉纤维层32和超细碳纤维层31之间设置的纳米活性炭片35,能够进一步增加抑菌透气部3的导湿性能,同时纳米活性炭和超细碳纤维都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抑菌能力,能够将产生的异味进行吸附过滤,并能够抑制细菌的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裆部的洁净和干爽,且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放置或取出纳米活性炭片35,实用性更好,而纳米活性炭片35的厚度,人体在穿着的时候不会产生较大的异物感,穿着体验感更好,纳米活性炭片35包括无纺布外套351以及填充在无纺布外套351内的纳米活性炭,纳米活性炭片35上设置有若干分割固定线352,用无纺布包裹纳米活性炭,不会导致漏粉,同时由于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因此并不会影响抑菌透气部3的作用效果,而设置的分割固定线352将纳米活性炭片35分割形成小块,能够有效防止纳米活性炭片35内的活性炭发生位移。

裤体1上于膝盖对应的位置缝制有保暖夹层14,保暖夹层14缝制于绒毛层13内侧,且与绒毛层13形成中空结构,对于脂肪含量较低的膝盖采取重点保暖,增加了保暖夹层14能够较好的维持膝盖处的温度,防止受凉,同时形成的中空结构增加了保暖夹层14内的空气含量,保暖效果更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