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9158发布日期:2020-05-22 20:4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



背景技术:

在鞋子制造行业中,鞋底、鞋面一般是分开生产的,然后再采用胶水贴合的方式将鞋底与鞋面相互贴合,因此,需要在鞋面边缘预先涂布一胶层,该胶层需要满足一定的宽度要求且不能将鞋面边缘完全涂满。然而,目前鞋面边缘的上胶工序是由人工上胶,需要在划线机上或工人手工画出一条上胶线,然后再用手拿着一个一个鞋面,通过上胶装置对每个鞋面边缘进行逐个上胶的,每一次的上胶质量容易不稳定,容易造成喷刷不均匀:胶层的宽度不均匀;有些鞋面边缘喷刷过多,胶水容易滴落到鞋面,并造成胶水浪费;有些鞋面边缘喷刷过少,容易造成后期鞋面边缘与鞋底粘合不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这种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能够自动对鞋面边缘上胶,使鞋面边缘的胶层均匀分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包括机架和上胶装置,上胶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是:还包括鞋楦自动输送机构;鞋楦自动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一条输送带和多个鞋楦定位单元,输送带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胶装置处于输送带的一侧,各个鞋楦定位单元等间距的设置在输送带上;鞋楦定位单元包括托板、鞋楦座和鞋楦,托板安装在输送带上,鞋楦座安装在托板上,鞋楦的楦统口可拆卸安装在鞋楦座上,鞋楦的楦前头朝上设置,鞋楦的楦底朝向所述上胶装置的上胶工位。

通常,上述鞋楦实际上就是一个脚的模型,是一个传统结构,鞋楦是用来定位鞋面的,确定某一型号的鞋面大小,具体使用是鞋面裹覆在鞋楦上,鞋楦不仅决定鞋的造型和式样,更决定着鞋是否合脚,能否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上述鞋楦一般包括楦前头、楦骨岗、楦背、楦腰窝、楦后跟、楦统口和楦底;楦前头与脚趾的前端相对应;楦骨岗是指楦前身两侧的突出部位,与脚的第一和第五跖趾关节相对应;楦背与脚背相对应;楦腰窝与脚腰窝部位相对应;楦后跟与脚后跟相对应;楦统口是鞋楦的收拢部位与脚踝骨、腰穹一线部位相对应;楦底与脚底相对应。

工作时,人工将各个鞋楦从鞋楦座上拆卸下来,然后将各个鞋面裹覆在鞋楦上,再将裹覆有鞋面的鞋楦重新安装在鞋楦座上,避免各个鞋面从鞋楦上脱离,实现对鞋楦上的鞋面位置的确定,也能够避免人工确定好鞋面位置后因为外力而造成鞋面发生移动;由于鞋楦的楦底朝向上胶装置的上胶工位,鞋楦上的鞋面边缘也朝向上胶装置的上胶工位;接着,由输送带将各个鞋楦上的鞋面自动往上胶装置的上胶工位处输送,上胶装置的喷嘴往其前方的鞋面边缘进行逐个上胶,由于鞋面的位置固定,各个鞋楦的楦底固定朝向上胶装置的上胶工位,因此,在鞋面输送过上胶装置处时,鞋面与上胶装置之间的角度及距离都固定,每一次的上胶质量稳定,使鞋面边缘生成的胶层均匀分布,并且由于鞋楦的楦前头朝上设置,避免胶水滴落到鞋面上,减少胶水的浪费,也能够解决后期鞋面边缘与鞋底粘合不紧的问题。

上述上胶装置可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7666109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刷胶和喷胶双加工装置,包括机械手、刷胶组件、喷胶组件和用于连接刷胶组件和喷胶组件的固定板,机械手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这种刷胶和喷胶双加工装置能够通过机械手实现刷胶和喷胶的自动操作,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上胶装置还可以采用喷胶枪和多轴驱动机构,喷胶枪安装在多轴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多轴驱动机构一般具有升降、平移、旋转等驱动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鞋楦的楦底与所述托板相互垂直。通过这种设置,保证裹覆在鞋楦上的鞋面不会被胶水滴落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鞋楦的楦统口上设有插块,所述鞋楦座上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鞋楦通过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安装在鞋楦座上。通过这种设置,实现鞋楦的楦统口可拆卸安装在鞋楦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插槽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条,所述插块的外侧壁设有与限位凸条相匹配的限位槽。通过这种设置,鞋楦通过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安装在鞋楦座上时,限位凸条嵌入在限位槽中,对插块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防止鞋楦从鞋楦座上掉落下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带包括链轨和两条链条,链轨水平贯穿于所述机架上,两条链条并排设置在链轨的两侧,所述托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链条上。两条链条并排设置在水平链轨的两侧,使得两条链条呈水平输送,各个托板在两条链条的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平稳输送,输送定位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上述两条链条一般由电机和两个同步轮相配合的结构来驱动单向传输的,两个同步轮共同将两条链条张紧,电机的转轴与一同步轮传动连接,实现两条链条的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鞋楦自动输送机构包括两条输送带,两条输送带并排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胶装置处于两条输送带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能够固定鞋面与上胶装置之间的角度及距离,自动对鞋面边缘上胶,每一次的上胶质量稳定,使鞋面边缘生成的胶层均匀分布,并且由于鞋楦的楦前头朝上设置,避免胶水滴落到鞋面上,减少胶水的浪费,也能够解决后期鞋面边缘与鞋底粘合不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鞋面站立式自动上胶机,包括机架1、上胶装置2和鞋楦自动输送机构3,上胶装置2安装在机架1上;鞋楦自动输送机构3包括两条输送带31和多个鞋楦定位单元32,两条输送带31并排设置在机架1上,上胶装置2处于两条输送带31之间,各个鞋楦定位单元32等间距的设置在输送带31上;鞋楦定位单元32包括托板321、鞋楦座322和鞋楦323,托板321安装在输送带31上,鞋楦座322安装在托板321上,鞋楦323的楦统口3231可拆卸安装在鞋楦座322上,鞋楦323的楦前头3232朝上设置,鞋楦323的楦底3233朝向上胶装置2的上胶工位。

通常,上述鞋楦323实际上就是一个脚的模型,是一个传统结构,鞋楦323是用来定位鞋面的,确定某一型号的鞋面大小,具体使用是鞋面裹覆在鞋楦323上,鞋楦323不仅决定鞋的造型和式样,更决定着鞋是否合脚,能否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上述鞋楦323一般包括楦前头3232、楦骨岗、楦背、楦腰窝、楦后跟、楦统口3231和楦底3233;楦前头3232与脚趾的前端相对应;楦骨岗是指楦前身两侧的突出部位,与脚的第一和第五跖趾关节相对应;楦背与脚背相对应;楦腰窝与脚腰窝部位相对应;楦后跟与脚后跟相对应;楦统口3231是鞋楦323的收拢部位与脚踝骨、腰穹一线部位相对应;楦底3233与脚底相对应。

上胶装置2可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7666109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刷胶和喷胶双加工装置,包括机械手、刷胶组件、喷胶组件和用于连接刷胶组件和喷胶组件的固定板,机械手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这种刷胶和喷胶双加工装置能够通过机械手实现刷胶和喷胶的自动操作,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上胶装置2还可以采用喷胶枪和多轴驱动机构,喷胶枪安装在多轴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多轴驱动机构一般具有升降、平移、旋转等驱动功能。

鞋楦323的楦底3233与托板321相互垂直。通过这种设置,保证裹覆在鞋楦323上的鞋面不会被胶水滴落到。

鞋楦323的楦统口3231上设有插块3234,鞋楦座322上设有与插块3234相匹配的插槽3221,鞋楦323通过插块3234与插槽3221插接配合安装在鞋楦座322上。通过这种设置,实现鞋楦323的楦统口3231可拆卸安装在鞋楦座322上。

插槽3221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条3222,插块3234的外侧壁设有与限位凸条3222相匹配的限位槽3235。通过这种设置,鞋楦323通过插块3234与插槽3221插接配合安装在鞋楦座322上时,限位凸条3222嵌入在限位槽3235中,对插块3234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防止鞋楦323从鞋楦座322上掉落下来。

输送带31包括链轨311和两条链条312,链轨311水平贯穿于机架1上,两条链条312并排设置在链轨311的两侧,托板32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链条312上。两条链条312并排设置在水平链轨311的两侧,使得两条链条312呈水平输送,各个托板321在两条链条312的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平稳输送,输送定位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上述两条链条312一般由电机和两个同步轮相配合的结构来驱动单向传输的,两个同步轮共同将两条链条312张紧,电机的转轴与一同步轮传动连接,实现两条链条312的输送。

工作时,人工将各个鞋楦323从鞋楦座322上拆卸下来,然后将各个鞋面裹覆在鞋楦323上,再将裹覆有鞋面的鞋楦323重新安装在鞋楦座322上,避免各个鞋面从鞋楦323上脱离,实现对鞋楦323上的鞋面位置的确定,也能够避免人工确定好鞋面位置后因为外力而造成鞋面发生移动;由于鞋楦323的楦底3233朝向上胶装置2的上胶工位,鞋楦323上的鞋面边缘也朝向上胶装置2的上胶工位;接着,由输送带31将各个鞋楦323上的鞋面自动往上胶装置2的上胶工位处输送,上胶装置2的喷嘴往其前方的鞋面边缘进行逐个上胶,由于鞋面的位置固定,各个鞋楦323的楦底3233固定朝向上胶装置2的上胶工位,因此,在鞋面输送过上胶装置2处时,鞋面与上胶装置2之间的角度及距离都固定,每一次的上胶质量稳定,使鞋面边缘生成的胶层均匀分布,并且由于鞋楦323的楦前头3232朝上设置,避免胶水滴落到鞋面上,减少胶水的浪费,也能够解决后期鞋面边缘与鞋底粘合不紧的问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