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3059发布日期:2020-04-21 17:2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通常应用于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远足、旅行及骑单车等,供使用者背负于背部,由于背包主要是透过肩带固定于使用者身上,因此,使用者在背着背包时,可以背负重量较重或较大型的物品,以减轻双手的负担,解决使用者难以靠双手长时间提拿重物的缺失,而使用者双手亦可以腾出,让活动更自如。

现有的背包的袋体具有背对使用者身体的一外侧面,外侧面上设置有置物袋,使用者可以在置物袋内放置物品,然而,置物袋是固定连结在袋体上,将限制置物袋及袋体的用途,无法灵活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背包,可具有多种变化组合,增加用途。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背包包含一主袋体、至少一背带、一附加袋体、一第一封闭件与一第二封闭件,其中,所述主袋体具有一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供面对人体;所述主袋体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结合件;所述至少一背带结合于所述主袋体;所述附加袋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部与一第二侧边部,所述第一侧边部设置有一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侧边部设置有一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第二结合件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第一结合件,使所述附加袋体连接于所述主袋体;于所述附加袋体之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之间定义虚拟的一中心线;所述附加袋体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袋布与一第二袋布,且所述第一袋布与所述第二袋布之其中一者背对所述内侧面,所述第一袋布具有一第一开口连通所述附加袋体内部,所述第二袋布具有一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附加袋体内部,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中心线之间,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边部与所述中心线之间;所述第一封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袋布且供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封闭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袋布且供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第一结合件为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各所述第二结合件为两个第二结合带;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

进一步的,所述主袋体具有一外侧面背对于所述内侧面;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的数量为复数对,所述复数对第一结合带包括一第一对第一结合带,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的位置高于其它对第一结合带的位置,所述附加袋体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时,所述附加袋体位于所述外侧面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袋布与所述第二袋布之其中一者面对所述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复数对第一结合带还包括一第二对第一结合带,所述第二对第一结合带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的位置;所述附加袋体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时,所述附加袋体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之其中另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对第一结合带,使所述附加袋体与所述外侧面之间形成一置物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袋体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自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拆离后,所述附加袋体能够向下翻转,使所述第一袋布与所述第二袋布之其中另一者背对所述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袋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一对象固定件,且所述附加袋体覆盖所述至少一对象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主袋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一物件固定件,且所述至少一对象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与所述第二对第一结合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位于所述主袋体的底部;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连接于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时,所述附加袋体悬吊于所述主袋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袋体具有一外侧面背对于所述内侧面;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系位于所述外侧面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袋体能够向上翻转,使所述第一袋布与所述第二袋布之其中一者面对所述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袋体具有一外侧面背对于所述内侧面;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位于所述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袋体具有一外侧面背对于所述内侧面;所述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的数量为复数对,所述复数对第一结合带包括一第一对第一结合带、一第二对第一结合带、一第三对第一结合带与一第四对第一结合带,依设置位置由高至低依序为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所述第三对第一结合带、所述第二对第一结合带及所述第四对第一结合带,且所述第二对第一结合带与所述第三对第一结合带位于所述外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对第一结合带时,所述附加袋体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之其中另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能够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对第一结合带;其中,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其中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连接于所述第三对第一结合带时,所述附加袋体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之其中另一者的两个所述第二结合带能够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对第一结合带。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袋体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闭件为一第一拉链,所述第二封闭件为一第二拉链,所述第一拉链与所述第二拉链系沿相同方向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袋体的第一袋布上设置有一第一物件固定件,所述第二袋布上设置有一第二物件固定件,所述第一物件固定件相异于所述第二物件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背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者可将附加袋体结合至主袋体或自主袋体拆离,并可任意改变附加袋体的结合在主袋体的方式。让组合式背包的具有多种变化组合,达到增加组合式背包的用途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式背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式背包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附加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附加袋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袋与主背包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

10-主背包

12-主袋体

122-内侧面

124-外侧面

14-背带

16a-第一结合带

16b-第一结合带

16c-第一结合带

16d-第一结合带

22-附加袋

24-附加袋体

26-第一袋布

30-第一侧边部

32-第二侧边部

34-第一拉链

38-第一物件固定件

382-绑带

384-黏毡

44-第二结合带

46-带体连接扣

462-扣部

s-置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式背包,其包含一主背包10与一附加袋22,该附加袋22是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主背包10。

该主背包10包括一主袋体12与二背带14,该二背带14结合于该主袋体12,以供使用者将该主袋体12背于身上。背带14的数量亦可为一个,使主背包10成为单肩背包。该主袋体12具有相背对的一内侧面122与一外侧面124,在使用者将该主袋体12背于身上时,该内侧面122面对人体。该主袋体12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结合件,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结合件为以至少一对第一结合带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为至少一个第一结合带。第一结合带的对数为复数对,以第一结合带的数量为四对为例,即有四个第一结合件,包括一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一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一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与一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依设置位置由高至低依序为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及该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位于该主袋体12外侧面124的顶部,该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位于该主袋体12的外侧面124的底部,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与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位于该外侧面上。该主袋体12的外侧面124设置有至少一对象固定件,本实施例中为复数个对象固定件,这些对象固定件包括位于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与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之间的黏毡18,以及位于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与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之间的多个吊挂带体20。这些对象固定件可供分别设置不同的对象,例如黏毡18上可黏附对象,吊挂带体20可供设置可挂于其上的对象,例如其它小袋、弹匣等。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亦可设置于该主袋体12的顶部,或是设置于该主袋体12的顶部且位于外侧面124的顶缘处。该附加袋22包括一附加袋体24、以一第一拉链34为例的第一封闭件与以一第二拉链36为例的第二封闭件,其中,该附加袋体24具相背对的一第一袋布26与一第二袋布28,以及相对的一第一侧边部30与一第二侧边部32,且该第一侧边部30与该第二侧边部32位于该第一袋布26与该第二袋布28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在该附加袋体24上,于该第一侧边部30与该第二侧边部32之间定义虚拟的一中心线i,该中心线i将该附加袋体24区分为两个半部。本实施例中,该中心线i位于第一侧边部30的最外缘与第二侧边部32最外缘之间一半的位置。

该第一袋布26与该第二袋布28之间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第一袋布26具有一第一开口262连通该附加袋体24内部的容置空间,该第二袋布28具有一第二开口282连通该附加袋体24内部的容置空间。该第一开口262位于该第一侧边部30与该中心线i之间,该第二开口282位于该第二侧边部32与该中心线i之间。该第一拉链34与该第二拉链36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开口262与该第二开口282的周缘。该第一拉链34系与该第二拉链36可沿相同的一开启方向分别开启第一开口262及第二开口282。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62与第一侧边部30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中心线i之间的距离,亦即,第一拉链34与该第一侧边部30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中心线i之间的距离;第二开口282与第二侧边部32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中心线i之间的距离,亦即,第二拉链36与该第二侧边部32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中心线i之间的距离。第一拉链34与第二拉链36平行。

在实际应用中,该附加袋体24更可包括一分隔布,该分隔布位于该第一袋布26与该第二袋布28之间且将该附加袋体24内部分隔成两个容置空间,而第一开口262与第二开口282别连通这两个容置空间。

此外,上述第一、第二封闭件除了采用拉链之前,亦可采用其它可供开启或封闭第一开口262、第二开口282的手段,例如公母黏毡、扣子、按扣、绑绳等。

第一袋布26上设置有一第一物件固定件38,该第一对象固定件38包括一绑带382、一黏毡384,该第二袋布28上设置有一第二物件固定件40,该第二对象固定件40包括复数个吊挂带体42,该第一物件固定件38相异于该第二物件固定件40。

该第一侧边部30设置有一第二结合件,该第二侧边部亦设置有一第二结合件,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结合件为二第二结合带44,该第一侧边部30与该第二侧边部32其中一者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任一对第一结合带16a,16b,16c,16d,使该附加袋体24连接于该主袋体12,并且该第一袋布26与该第二袋布28之其中一者背对该内侧面122。本实施例中,各第二结合带44是透过一连接件(如带体连接扣46)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结合带16a,16b,16c,16d,该带体连接扣46的两端各具有一扣部462,其中一个扣部462可穿过第二结合带44所形成的带圈,另一个扣部462可穿过第一结合带16a,16b,16c,16d所形成的带圈。在实际应用中,连接件亦可采用任何可分离的形式,例如公母插扣、公母按扣等。

使用一对第一结合带与对应的一对第二结合带44的优点在于在该附加袋体24的顶部或底部可以有两个支持点,避免附加袋体24左、右偏摆。在实际应用中,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件为至少一个第一结合带时,第二结合件则为一个第二结合带44,较佳者,第二结合带44的位置是位于附加袋体24横向上的中央的部位,以避免附加袋体24歪斜。

该第一侧边部30与该第二侧边部32其中一者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时,使该附加袋体24位于该外侧面124的外侧,且该第一袋布26与该第二袋布28之其中一者面对该外侧面124。该附加袋体24的该第一侧边部30与该第二侧边部32之其中另一者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能够以可拆离的方式分别连接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如图1所示,该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第一袋布26背对该主袋体12的该内侧面122,第二袋布28面对该主袋体12的该外侧面124,让第一物件固定件38显露于外,第二对象固定件40隐藏于外侧面124与第二袋布28之间。而该附加袋体24与该外侧面124之间形成一置物空间s,用户可以将对象由侧向穿入置物空间s中,例如可将雨衣、睡垫、头盔等对象置于置物空间s。此外,该附加袋体24覆盖主袋体12之外侧面124的对象固定件(黏毡18、吊挂带体20),以遮蔽设置于对象固定件上的对象。

当然,图1只是附加袋22结合于主背包10的其中一种示例,而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亦可不连接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接下来,结合图5至图13说明本实施例的附加袋22与主背包10连接的其它结构。

请参见图5,该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分别连接位于该主袋体12底部的该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并且第二袋布28背对主袋体12的内侧面,使该附加袋体24悬吊于该主袋体12的底部。另外,该附加袋体24亦能够向上翻转,使该第一袋布26面对该外侧面124。更进一步,更可将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

此外,图5中示意了具有黏毡的对象481黏附在黏毡18上,具有夹扣482a的对象482透过其夹扣482a穿入吊挂带体20。对象483直接穿入在吊挂带体20中。藉此,该附加袋体24向上翻转,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后,附加袋体即可遮蔽对象482,483,达到保护对象482,483的目的。

参见图6,将该第二拉链36拉开,开启第二开口282后,即可将长形的对象484(例如滑雪板、枪枝、雨伞)插入附加袋体24内部的容置空间24a,而对象484向上延伸的部分即可用一固定带50绑在主袋体12上,或者以绑带(图中未画出)绑在物件固定件(吊挂带体20)上。藉此,用户即可以组合式背包背负长形的对象484。

参见图7,该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分别连接于该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并且第二袋布28背对主袋体12的内侧面122,该附加袋体24悬吊于该主袋体12的底部。该附加袋体24同样可插入长形的物件484。

请参见图8,为将图1之中该附加袋体24的该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自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拆离,该附加袋体24便能够向下翻转,使该第二袋布28背对该内侧面122。

参见图9,为将图1之中该附加袋体24的该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自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拆离,该附加袋体24便能够向上翻转,使该第二袋布28背对该内侧面122。

由于第一拉链34与第二拉链36位于中心线i的上、下两侧,因此,图1中的第一拉链34在中心线i上方,在图8、图9的态样中第二拉链36亦在中心线i上方,便于使用者拿取附加袋体24中的对象。另外,由于第一拉链34与第二拉链36的开启方向d相同,因此,图1、图8、图9的态样中使用者欲拉开第一拉链34或第二拉链36时,无需重新适应拉链的开启方向d,让操作更为便利。

参见图10,第二袋布28背对该主袋体12的内侧面122,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另外,将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拆离该第一对第一结合带16a后,该附加袋体24即可向下翻转,让第一袋布26背对主袋体12的内侧面122,反之,将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拆离该第二对第一结合带16b后,该附加袋体24即可向上翻转,让第一袋布26背对主袋体12的内侧面122。图10中示意了对象485穿于该附加袋体24与主袋体12之间的置物空间s。

参见图11,第二袋布28背对该主袋体12的内侧面122,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连接于该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附加袋体24覆盖主袋体12之外侧面124的对象固定件(吊挂带体20)让黏毡18显露于外。参见图12,将第一侧边部30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拆离该第四对第一结合带16d后,该附加袋体24即可向上翻转,让第一袋布26背对该主袋体12的内侧面。

参见图13,为将图11中第二侧边部32的两个该第二结合带44拆离该第三对第一结合带16c,该附加袋体24即可向下翻转,而悬吊于该主袋体12的底部,且让第一袋布26背对该主袋体12的内侧面122。

除了上述连接方式外,使用者亦可依实际的使用需求将附加袋体的第一侧边部30与第二侧边部32之任一者与主袋体12的任一对第一结合带16a,16b,16c,16d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背包可让附加袋体24结合至主袋体12或自主袋体12上拆离,并可任意改变附加袋体24结合在主袋体12的方式。让组合式背包的具有多种变化组合,达到增加组合式背包的用途之目的。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