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式液体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1963发布日期:2020-08-21 14:5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挤压式液体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挤压式液体分配器。



背景技术:

防晒乳、驱蚊乳、洗洁精、洗面乳、洗手液等粘稠类液体类产品一般都需要通过挤压泵进行安装,从而利于液体的抽取,常规的挤压泵在一定程度上也便于携带、便于抽取液体,以便于使用者按压适量的液体进行使用。但是,由于现有的挤压泵的构造远离,使用者抽取液体时,液体时成团地堆积在人手上,例如,抽取洗手液时,洗手液集中的地方需要反复清洗才能使人手该部分清洗干净。也即,由于挤压泵的构造原因,液体虽然便于抽取,但也难以充分使用或从人手清理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挤压式液体分配器,其不仅便于液体的抽取,而且能够防止液体成团地堆积在人手上,从而使得液体能够被充分地利用或者便于从人手上清理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挤压式液体分配器,包括壳体和滚珠,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液体,所述壳体上围成所述容纳腔的部分或全部壳壁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壳体在其内部设有支撑槽,所述滚珠容置在所述支撑槽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槽滚动,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贯通所述支撑槽与所述容纳腔的液体通道,所述壳体在其外壳壁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滚珠嵌置于所述出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盖合于所述下壳的上方;所述上壳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下壳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容纳腔设于所述下壳,所述支撑槽设于所述上壳,且所述液体通道设于所述上壳。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在容纳腔的开口的位置处由内向外凸起形成支撑边;所述上壳在其底部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支撑边与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且所述支撑边适于嵌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式液体分配器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位于所述支撑边的正下方,所述卡环嵌合所述凹槽,并使所述支撑边被夹紧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容纳腔接通,所述进液孔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密封塞。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下盖,且所述下盖封盖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所述上盖盖合所述下盖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出液孔设于所述下盖;所述第一密封塞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式液体分配器还包括第二密封塞、传动杆和卡扣;所述第二密封塞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第二密封塞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套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壳体在其外壳壁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三通孔穿出至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卡扣连接;所述传动杆用于挤压所述第二密封塞并使所述第二密封塞发生弹性变形而伸长以封堵所述液体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壳壁在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缺口而形成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所述卡扣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三支撑平面和第四弧形曲面;所述卡扣枢转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卡扣能够相对于所述传动杆转动而使第三支撑平面与第一支撑平面或第二支撑平面贴合,进而使得传动杆延其长度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密封塞发生弹性变形而封堵液体通道或打开液体通道;所述第四弧形曲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平面相切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圆柱头、限位块和铰接杆,所述盲孔套接所述圆柱头,所述壳体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卡扣之间,所述铰接杆沿所述第三通孔伸出至壳体外并枢转连接所述卡扣;所述限位板用于将所述限位块限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槽开设有若干,各所述支撑槽均容置有一个所述滚珠。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时,由于容纳腔的部分或全部壳壁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因而容纳腔能够被挤压而发生容积变化,从而使得容纳腔内的液体沿着液体通道进入支撑槽,并顺着滚珠的表壁而流至出液孔;而且,由于使用时主要通过人手摩擦滚珠而使滚珠滚动,以使得被挤上支撑槽内的液体跟随滚珠转动而流至出液孔,便于使用者获取液体。并且,由于滚珠的表壁贴附的液体量较少,不会出现液体堆积的现象,因而人手反复摩擦滚珠可以使得人手各部位的液体粘覆有均匀的液体,便于充分地利用液体或者便于将液体(如洗手液)从人手清洗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液体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手动液体泵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手动液体泵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容纳腔;12、液体通道;13、上壳;131、下盖;1311、支撑槽;1312、凹槽;1313、进液孔;1314、第一密封塞;1315、限位板;132、上盖;1321、出液孔;1322、第三通孔;1323、第一支撑平面;1324、第二支撑平面;14、下壳;141、支撑边;15、安装腔;2、滚珠;3、卡环;4、第二密封塞;41、盲孔;5、传动杆;51、圆柱头;52、限位块;53、铰接杆;6、卡扣;61、第三支撑平面;62、第四弧形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挤压式液体分配器,包括壳体1和滚珠2,壳体1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用于容置液体,壳体1上围成容纳腔11的部分或全部壳壁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壳体1在其内部设有支撑槽1311(参见图5),滚珠2容置在支撑槽1311内并能够相对于支撑槽1311滚动,壳体1内开设有贯通支撑槽1311与容纳腔11的液体通道12,壳体1在其外壳壁上开设有出液孔1321,滚珠2嵌置于出液孔1321(即滚珠2的一部分嵌入在出液孔1321内)。

使用时,由于容纳腔11的部分或全部壳壁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因而容纳腔11能够被挤压而发生容积变化,从而使得容纳腔11内的液体沿着液体通道12进入支撑槽1311,并顺着滚珠2的表壁而流至出液孔1321;而且,由于使用时主要通过人手摩擦滚珠2而使滚珠2滚动,以使得被挤上支撑槽1311内的液体跟随滚珠2转动而流至出液孔1321,便于使用者获取液体。并且,由于滚珠2的表壁贴附的液体量较少,不会出现液体堆积的现象,因而人手反复摩擦滚珠2可以使得人手各部位的液体粘覆有均匀的液体,便于充分地利用液体或者便于将液体(如洗手液)从人手清洗干净。

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或许液体时,人手摩擦地滚动滚珠2,同时还可以挤压壳体1而是容纳腔11变形,即单手便可以完成液体的获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液体泵提供了另一种实用新型构思,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挤压泵而言,其能够使得人手获取的液体均匀地粘覆在人手上(特别是适当粘稠的液体),提高了充分利用液体的效率或者清洗液体的效率。

其中,公知的软质材料品种繁多,而本实施例中更优地选择为具有弹性的软胶材料,例如橡胶等公知材料,以保证壳体1受压后能够自动恢复原状。

相比一体成型制造壳体1,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壳体1内部结构的设置和安装。优选地,壳体1包括上壳13和下壳14,上壳13盖合于下壳14的上方。上壳1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下壳1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容纳腔11设于下壳14,支撑槽1311设于上壳13;且液体通道12设于上壳13。可以理解,通过将设有支撑槽1311的上壳1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可以保证支撑槽1311对滚珠2的平稳支撑,也使得滚珠2更加容易转动。并且,由于下壳1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因而通过挤压上壳13便可使下壳14发生形变,按压壳体1的过程更加便利。其中,硬质材料品种繁多,如硬胶材料、金属材料、木质材料等,只要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即可。

另外,上壳13与下壳1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而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优选地,下壳14在容纳腔11的开口的位置处沿开口的径向由内向外凸起形成支撑边141,上壳13在其底部设有环形的凹槽1312。支撑边141与凹槽1312的位置对应,且支撑边141适于嵌入凹槽1312内。可以理解,支撑边141的形状可以与凹槽1312形状匹配,或者支撑边141可以是片状结构而紧紧地塞入凹槽1312内即可。这样设置,由于下壳14均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因而可以通过支撑边141与凹槽1312形成密封,从而防止液体从容纳腔11内漏出。

为了将支撑边141可靠地密封凹槽1312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液体从容纳腔11内沿凹槽1312处漏出。更优地,挤压式液体分配器还包括卡环3,卡环3位于支撑边141的正下方,卡环3嵌合凹槽1312,并使支撑边141被夹紧在凹槽1312内。

优选地,上壳13开设有进液孔1313,进液孔1313与容纳腔11接通,进液孔1313用于供液体补入容纳腔11内,从而不需要沿出液孔1321补给液体。进液孔1313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密封塞1314;从而能够方便地开启或闭合进液孔1313。

优选地,上壳13包括上盖132和下盖131,下盖131位于上盖132与下壳14之间,凹槽1312设于下盖131,且下盖131封盖容纳腔11的开口。上盖132盖合下盖131以形成安装腔15,出液孔1321设于下盖131;第一密封塞1314位于安装腔15内;并且,上盖132盖合下盖131后,使得支撑槽1311也被上盖132盖合,从而防止液体流入至安装腔15内。这样设置,保证了第一密封塞1314位于隐蔽的位置,而不会滑落至壳体1外。除此设置方式之外,上盖132盖合下盖131时可以形成多个空间,即只要在上盖132与下盖131之间设置多个加强筋进行分隔空间即可。而本实施例的上壳13的设置方式简捷、便于制造。

优选地,挤压式液体分配器还包括第二密封塞4、传动杆5和卡扣6。第二密封塞4固设于壳体1内并位于容纳腔11外,第二密封塞4开设有盲孔41,盲孔41套接传动杆5的一端,壳体1在其外壳壁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1322,传动杆5的另一端沿第三通孔1322穿出至壳体1外,并与卡扣6连接。传动杆5用于挤压第二密封塞4并使第二密封塞4发生弹性变形而伸长以封堵液体通道12。这样设置,通过传动杆5挤压第二密封塞4便可对液体通道12进行封堵,从而利于在不使用液体时对容纳腔11进行彻底的密封,从而防止气体自由运动而使容纳腔11内的液体受到污染得现象。而且随身携带时也不会漏液。

其中,第一密封塞1314、第二密封塞4均采用常规的密封材料制成即可,例如橡胶、软质塑料等等。

优选地,壳体1的外壳壁在第三通孔1322的位置处开设有缺口而形成第一支撑平面1323和第二支撑平面1324,第三通孔1322位于第一支撑平面1323。卡扣6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三支撑平面61(参见图6)和第四弧形曲面62(参见图6)。卡扣6枢转连接传动杆5,卡扣6能够相对于传动杆5转动而使第三支撑平面61与第一支撑平面1323或第二支撑平面1324贴合,进而使得传动杆5延其长度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密封塞4发生弹性变形而封堵液体通道12或打开液体通道12。第四弧形曲面62用于与第二支撑平面1324相切接触。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支撑平面1323、第二支撑平面1324、第三支撑平面61均为平面结构,因而平面与平面抵接后在传动杆5的预紧力作用下不易相互松脱,从而使得第二密封塞4封堵液体通道12或打开液体通道12的状态处于可控状态,即由卡扣6进行控制。另外,由于第四弧形曲面62与第二支撑平面1324相切接触,使得第四弧形曲面62与第二支撑平面1324相对转动过程相对容易。

优选地,传动杆5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圆柱头51、限位块52和铰接杆53,盲孔41套接圆柱头51、壳体1设有限位板1315(参见图1或图6),限位板1315位于限位块52与卡扣6之间,铰接杆53沿第三通孔1322伸出至壳体1外并枢转连接卡扣6;限位板1315用于将限位块52限制在壳体1的内部。可以理解,通过限位板1315对限位块52进行行程限位,可以防止活动杆脱离连接壳体1。而且,由于限位板1315对限位块52提供一定的挤压力,从而使得卡扣6受到一定的预紧力,使得第三支撑平面61与第一支撑平面1323抵接时更加稳定。

优选地,支撑槽1311开设有若干,各支撑槽1311均容置有一个滚珠2。这样设置,可以提高人手获取液体的量,且能够保持液体均匀地粘覆在人手上,以节约时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