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4349发布日期:2020-05-26 17:2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一般的提锅都是锅隔与锅隔进行组合,在锅隔之间的密封盖外部没有设置密封硅胶圈,并且在拿锅隔时,由于锅隔之间热胀冷缩而会产生负压,导致锅隔不易分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解决锅隔之间的密封保温防漏问题且达到易分离的目的

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包括底座、叠放在底座上的若干锅隔、锅盖及用于卡接固定的提锅支架,还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边缘呈阶梯上弯折延伸形成盖边,盖边上设有通气孔,盖边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锅隔上端口边缘开设有可架置密封盖的导接肩沿,所述锅隔的下端缩径设有下凸缘,锅隔相互叠放时下凸缘和导接肩沿分别顶压密封圈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包括套接在盖边的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所述上密封面设有通气槽。

上述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密封面均匀设置至少三条以上的通气槽。

上述上密封面相对应通气孔位置连接有揭片。

优选的,多个叠放所述锅隔的外部套接有拉杆与锁扣,所述拉杆与锁扣之间设置有提锅支架,所述拉杆的底部卡扣在所述底座底部。

优选的,所述提锅支架的两侧壁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提锅支架的两侧壁且位于所述连接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转轴。

优选的,所述提锅支架的上方通过连接通孔与锁扣连接,所述锁扣的远离所述提锅支架的一端为拐角。

优选的,所述锅盖的上密封面呈中凹四周边缘凸起,可与所述锁扣端部的拐角扣卡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多个的锅隔之间设置密封盖,盖边上套接密封圈,锅隔的下端缩径设有下凸缘,锅隔相互叠放时下凸缘顶压在密封圈形成密封,具有防漏且提高保温效果。

2、密封圈的上密封面设有通气槽,打开提锅支架可使锅隔之间不顶压,通气槽的间隙可产生通气平衡作用,方便锅隔相互脱离分开。

3、锅隔上的密封盖的盖边设有通气孔,密封圈设有可揭提的揭片,一是可方便提起密封盖,二是提起揭片时能让通气孔通气,平衡消除锅隔内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密封负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隔构件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新新型锅隔底部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锅隔叠放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锅隔叠放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密封盖提起揭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密封盖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锅盖,12把柄;2锅隔,21导接肩沿,22下凸缘;3密封盖,31盖边,32通气孔,33密封圈,34上密封面,35通气槽,36揭片,37下密封面;4底座;5提锅支架,51拉杆,52固定转轴,53锁扣,5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包括底座4、叠放在底座4上的若干锅隔2、锅盖1及用于卡接固定的提锅支架5,锅隔2中还设有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3的边缘呈阶梯上弯折延伸形成盖边31,盖边31上设有通气孔32,盖边31套接有密封圈33。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33包括套接在盖边31的上密封面34和下密封面37,所述上密封面33可封贴密封通气孔32,上密封面34内侧相对应通气孔32位置连接有揭片36,上密封面34上均匀设置至少三条以上的通气槽35。所述锅隔2上端口边缘开设有可架置密封盖3的导接肩沿21,所述锅隔2的下端缩径设有下凸缘22,锅隔2相互叠放时下凸缘22和导接肩沿21分别顶压密封圈33形成密封。

多个叠放所述锅隔1的外部套接有拉杆51与锁扣53,所述拉杆51与锁扣53之间设置有提锅支架5,所述拉杆51的底部卡扣在所述底座4底部,所述拉杆51上端且位于多个锅隔2的一侧外部设置有提锅支架5,所述提锅支架5的两侧壁开设有连接通孔54,所述提锅支架5的两侧壁且位于所述连接通孔54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转轴52,所述提锅支架5的上方通过连接通孔54与锁扣53连接,所述锁扣53的远离所述提锅支架5的一端为拐角,所述锅盖1的上端面呈中凹四周边缘凸起,可与所述锁扣53端部的拐角扣卡接,所述锅盖1的上端面焊接有把柄12,方便提拿。

如图4和图5所示,锅隔2相互叠放时,通过在多个的锅隔2之间设置密封盖3,盖边31上套接密封圈33,锅隔2的下端缩径设有下凸缘22,锅隔2相互叠放时下凸缘22和导接肩沿21分别顶压在密封圈33的上密封面34和下密封面37,上密封面34的通气槽35受挤压呈密封,具有防漏且提高保温效果。

打开提锅支架5可使锅隔2之间不再相互顶压,通气槽35舒展恢复间隙进而产生通气平衡作用,方便锅隔2相互脱离分开。

如图6和图7所示,锅隔2相互分开后,锅隔2上的密封盖3的盖边31设有通气孔32,密封圈33的内侧靠近通气孔32位置设有可揭提的揭片36,该揭片36一是可方便提起密封盖3,二是提起揭片36时能让通气孔32通气,平衡消除锅隔2内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密封负压,方便揭盖。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包括底座(4)、叠放在底座(4)上的若干锅隔(2)、锅盖(1)及用于卡接固定的提锅支架(5),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3)的边缘呈阶梯上弯折延伸形成盖边(31),盖边(31)上设有通气孔(32),盖边(31)套接有密封圈(33);所述锅隔(2)上端口边缘开设有可架置密封盖(3)的导接肩沿(21),所述锅隔(2)的下端缩径设有下凸缘(22),锅隔(2)相互叠放时下凸缘(22)和导接肩沿(21)分别顶压密封圈(33)形成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3)包括套接在盖边(31)的上密封面(34)和下密封面(37),所述上密封面(34)设有通气槽(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面(34)均匀设置至少三条以上的通气槽(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面(34)相对应通气孔(32)位置连接有揭片(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叠放所述锅隔(2)的外部套接有拉杆(51)与锁扣(53),所述拉杆(51)与锁扣(53)之间设置有提锅支架(5),所述拉杆(51)的底部卡扣在所述底座(4)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锅支架(5)的两侧壁开设有连接通孔(54),所述提锅支架(5)的两侧壁且位于所述连接通孔(54)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转轴(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锅支架(5)的上方通过连接通孔(54)与锁扣(53)连接,所述锁扣(53)的远离所述提锅支架(5)的一端为拐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的上密封面呈中凹四周边缘凸起,可与所述锁扣(53)端部的拐角扣卡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饭盒防漏保温的提锅密封改良结构,包括底座、叠放在底座上的若干锅隔、锅盖及用于卡接固定的提锅支架,还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边缘呈阶梯上弯折延伸形成盖边,盖边上设有通气孔,盖边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锅隔上端口边缘开设有可架置密封盖的导接肩沿,所述锅隔的下端缩径设有下凸缘,锅隔相互叠放时下凸缘和导接肩沿分别顶压密封圈形成密封。既有效确保了锅隔之间的密封保温防漏,且能方便分离及揭盖。

技术研发人员:许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少飞
技术研发日:2019.10.2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