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吸汗空顶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200发布日期:2020-05-26 17:1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吸汗空顶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顶帽,具体为一种可拆卸吸汗空顶帽。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出行、旅游或运动时经常需要带帽子,其中空顶帽是非常适合这些户外活动的一种帽子,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可以起到较好的吸汗和防晒效果。

现有的空顶帽一般把帽身内侧制作成有厚度的吸汗层,这种空顶帽制作简单,也有效地解决了帽子吸汗的问题。但是使用帽子后,吸汗层清洗难度较大,若是连着帽子一同清洗又容易造成帽体变形或损坏。

针对上述吸汗层清洗的问题,目前的空顶帽是在帽身内部增设可拆卸的吸汗带,将吸汗带通过魔术贴固定于帽身内沿,这种设计既解决了帽子吸汗问题,又方便吸汗带的拆卸清洗和更换。

但是这种空顶帽存在以下缺陷:

1.在对吸汗带进行多次拆卸后,魔术贴会逐渐失去粘性,导致吸汗带粘合不牢。

2.魔术贴勾面和毛面之间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厚度(约为2-4mm),佩戴时会压迫前额,带来异物感,产生不适和瘙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拆卸吸汗空顶帽,可以在保证吸汗效果的同时,方便对吸汗带进行拆卸清洗,而且可以保证在多次拆卸吸汗带之后仍然能够较好地将其固定在帽体上,解决了现有空顶帽吸汗层不易清洗以及吸汗带易粘贴不牢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吸汗空顶帽,包括帽身和可拆卸的吸汗带,帽身与吸汗带可重复拆卸连接,帽身设有固定套,吸汗带两端设有插接部,插接部可拆卸的插入到固定套内,从而实现吸汗带与帽身的连接与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可拆卸吸汗空顶帽,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接部与固定套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地对吸汗带进行拆卸和连接,并且在多次拆卸后不会影响吸汗带与帽身的固定效果;在增设了吸汗带后,可以对使用者额头的污垢和汗渍进行吸附和阻挡,避免帽身内部发黄,提高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二、制造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吸汗带拆卸和组装更为便捷。

三、由于以插接的方式取代魔术贴,使得吸汗带与帽身之间的贴合厚度降低,从而缩小吸汗带的异物感,使得空顶帽佩戴更为舒适。

优选的,吸汗带包括塑形板和表层面料,所述表层面料包裹于塑形板上。

塑形板主要用于保持吸汗带的形状,以使得插接部可以有效的固定在固定套内,其次避免吸汗带硬度不足而导致的佩戴不牢问题,以提高舒适度,若吸汗带未采用塑形板,则整个吸汗带过于柔软,首先吸汗带难以贴合帽身内表面,其次在用户运动过程中,容易滑落。塑形板的材料可采用树脂衬、pc板、无纺布或eva等。

表层面料主要用于吸收汗液,并且能够快速排干。表层面料可以采用米通布俗称鸟眼网布(快干吸湿排汗)、锦阳离子面料(冰感快干吸湿排汗)、尼龙塔丝隆(快干)、春亚纺(快干排湿)或锦纶针织料(快干排湿)。

优选的,插接部的前端与吸汗带相连接,插接部由前端至尾端逐渐变窄。这种形状的插接部有利于固定套对其进行定位,使得插接部快速准确地插入帽身的固定套中,插接部的窄端进入到固定套内后,后续仅需要将插接部继续插入,即可将插接部完全固定至固定套内。

优选的,吸汗带的位置与使用者额头的位置相对应。额头属于易出汗部位,使用时将吸汗带紧贴于使用者的额头,有利于更有效地吸汗,防止汗水流入眼睛。

优选的,吸汗带包括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内撑件和外包件,内撑件被包裹于外包件内部,外包件与吸汗带相连接。内撑件用于支撑吸汗带的整体形状,还可以更好地将插接部固定于固定套中,从而防止吸汗带从帽身脱落。

优选的,帽身还设有帽舌,吸汗带设有用于同帽舌接触以快速定位的限位板,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且迅速地完成吸汗带与帽身的连接,降低操作难度。

优选的,限位板固定于吸汗带下部,限位板呈弧形。这种设计的限位板与帽身的形状相对应,可以更轻易地将限位板定位于帽舌,减小吸汗带与帽身的连接阻力。

优选的,内撑件的截面为半圆形,边角作圆滑处理,内撑件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橡胶、木材等。这种设计的内撑件不仅可以支撑吸汗带的形状,而且可以使吸汗带与额头的接触更加平滑,增加舒适度。

优选的,插接部设有磁铁,固定套内设有磁铁吸附件,插接部上的磁铁和固定套的磁铁吸附件位置相对应,磁铁和磁铁吸附件的位置可以互换。采用磁铁吸附的方式可以使插接部和固定套的连接更牢固,从而解决插接部易脱落的问题。

优选的,吸汗带设有磁铁,帽身在与吸汗带接触的部位设有磁铁吸附件,吸汗带的磁铁与帽身的磁铁吸附件位置相对应,磁铁和磁铁吸附件的位置可以互换。采用磁铁吸附的方式可以使吸汗带更稳定的固定在帽身上,避免了吸汗带左右滑动或脱落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吸汗空顶帽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帽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吸汗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撑件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吸汗带的磁铁及磁铁吸附件位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帽身的磁铁及磁铁吸附件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帽身;10、固定套;101、套口;102、磁铁吸附件;11、帽舌;2、吸汗带;20、插接部;201、磁铁;21、支撑件;210、内撑件;211、外包件;2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可拆卸吸汗空顶帽,包括帽身1和吸汗带2,帽身1与吸汗带2可拆卸连接,吸汗带2位于帽身1与额头接触的位置。

如图2所示,帽身1包括两个固定套10和帽舌11,两个固定套10分别位于帽身1内侧的两端,固定套10的尾部密封,顶部为套口101,固定套10用于吸汗带2的固定。

如图3所示,吸汗带2包括两个插接部20、支撑件21和限位板22,两个插接部20分别位于吸汗带2的两端,插接部20的前端与吸汗带2固定连接,插接部20由前端到尾端逐渐变窄,这种形状的插接部20有利于固定套10对其进行定位。连接时,将两个插接部20的尾端插入固定套10的套口101,然后推入固定套10内便可完成吸汗带2与帽身1的连接。

当吸汗带2连接在帽身1上时,吸汗带2位于使用者的额头位置,可以防止额头的汗液流入眼睛。

吸汗带2包括塑形板和表层面料,表层面料包裹于塑形板上。吸汗带2的表层面料采用易吸水且易脱水的材料(如米通布、锦阳离子面料、尼龙塔丝隆、春亚纺、锦纶针织料),可以迅速吸收汗液,而且容易清洗和晒干,有利于吸汗带2的重复使用。

如图3和图4所示,图4为支撑件21的剖面示意图,支撑件21位于吸汗带2上部,且与吸汗带2为一体,支撑件21包括内撑件210和外包件211,内撑件210包裹于外包件211内部,外包件211与吸汗带2相连接。

内撑件210的截面为半圆形,边角作圆滑处理,内撑件210的圆弧面朝向吸汗带2的外侧,平滑面朝向吸汗带2的内侧(即靠近额头的一侧),内撑件210采用塑料、金属、橡胶、木材等材料,这种设计的内撑件210既能用于支撑吸汗带2的整体形状,又能使吸汗带与额头的接触更加平滑,增加舒适度。

限位板22固定于吸汗带2下部,限位板22的形状为弧形,且中部较宽两端较窄,采用塑料、防水纸板、木板等质量轻且不易形变的材料,弧形的限位板22与帽身1的形状相对应,可以更轻易地将限位板22定位于帽舌11,减小吸汗带2与帽身1的连接阻力。对吸汗带2和帽身1进行定位时,只需将限位板22紧贴帽舌11推入,推至吸汗带2贴附于帽身1且不留缝隙时即可。

帽身1与吸汗带2的具体连接和拆卸方式为:

一、连接方式:

1.将吸汗带2的两个插接部20分别对准两个固定套10的套口101并推入。

2.将限位板22上沿紧贴于帽舌11下沿。

3.将吸汗带2推至与帽身1相贴附且不留缝隙,完成连接。

二、拆卸方式:

1.下压吸汗带2的支撑件21,使其脱离帽身1。

2.外拉吸汗带2使插接部20脱离固定套10,完成拆卸。

实施例2:

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近似,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

本实施例在两个插接部20上分别增设了一个磁铁201,在两个固定套10中分别增设了一个磁铁吸附件102,当插接部20插入固定套10中时,磁铁201移动至磁铁吸附件102的位置并互相吸附,从而加强吸汗带2与帽身1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还在吸汗带2与帽身1内侧相接触的一面上增设了另一个磁铁202,在帽身1内侧与吸汗带2相接触的位置增设另一个磁铁吸附件103,磁铁202与磁铁吸附件103的位置相对应,当吸汗带2与帽身1进行连接时,将吸汗带2移动直至贴附于帽身1内侧,此时磁铁202与磁铁吸附件103相互吸附,从而加强吸汗带2与帽身1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