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6569发布日期:2020-08-05 00:4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光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衣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反光衣。



背景技术:

救生衣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一般使用年限为5-7年,是船上、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之一。一般为背心式,用泡沫塑料或软木等制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衣在使用时仅仅起到使落水人员浮起的效果,并且固定不是很牢固,反光效果不佳。

公告号为cn2091921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河船舶专用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救生衣本体内外均设有防护层,内侧防护层外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设有浮力层,浮力层与外侧防护层相连接,防护层、保温层和浮力层之间均通过透明强力胶水粘合,救生衣本体外固定连接有反光条,救生衣本体外的中部设有两个口袋,两个口袋的上端通过多个四合扣进行闭合,救生衣本体的腰部设有固定机构,救生衣本体外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内分别放置有荧光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防止救生衣本体较大导致落水后救生衣本体脱落。

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方案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衣,以解决反光衣穿着时产生的固定不牢固、反光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光衣,包括反光衣本体和帽子,所述反光衣本体的中部设有门襟,所述门襟上连接有按扣,所述按扣包括装饰部和扣压部,所述装饰部的底端设置有子扣,所述扣压部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反光条,所述扣压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固定子扣的弹性件,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活动连接在反光衣本体上用以控制其松紧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衣本体在穿着的过程中由于人的体格各不相同,在下水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反光衣脱离人体,这样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在反光衣本体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可实现控制反光衣本体的松紧程度,同时在救援过程中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当装饰部上的子扣嵌入扣压部中时,通过弹性件对子扣实现固定夹紧,相比于绑带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大大节省穿着的时间,为救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在扣压部上设置有反光条,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及时发现其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的内侧设有与子扣配合连接的母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子扣和母扣的配合,从而实现反光衣本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和倾斜设置的弹性片,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弹性片连接,所述母扣位于弹性片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装饰部上的子扣按压至按压部时,通过子扣向下的压力带动弹性片施压于弹簧收缩,子扣与母扣固定连接,由于弹簧的压力带动弹性片夹紧子扣,取出时利用弹簧的压力带动弹性片协助子扣快速的弹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呈三角形结构进行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线孔呈三角形方位排布,利用穿线孔呈三角形方位排布,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固定线,可选择两边点固定,使纽扣不易歪斜,选择顶点固定,使纽扣根据服装风格选择搭配方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带穿过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所述卡扣方管的一侧安装有卡扣板,所述卡扣板穿过卡扣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带的前面设置有卡扣槽,第二连接带穿过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卡扣方管的内部后面安装有卡扣板,且卡扣板穿过卡扣槽,当需要脱下反光衣本体时,可以将卡扣板移出卡扣槽,此时可以将第二连接带抽出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当需要穿戴反光衣本体时,将第二连接带穿过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当卡扣板穿过卡扣槽时,停止运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能够防止人体产生的热气从反光衣本体的下端散出,起到一定的保暖防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衣本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所述第一反光条和第二反光条垂直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条采用阻燃反光布制作而成,阻燃反光布包括阻燃布基层,阻燃布基层上面自下而上依次覆盖胶粘剂层,铝反射层、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层,其中每颗玻璃微珠有部分球体嵌入到铝反射层内,阻燃反光布所制作的服装,在低能见度情况下有微弱光照射时即有醒目的逆向回归反光性能,只要有微弱灯光,就能发现搜寻目标,利用阻燃且便于发现的特性,便于使用者,特别是提高儿童路边穿行时更加显眼,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衣本体上部两侧均设有衣袖,所述衣袖的中部设有第三反光条,所述衣袖的下端均设有袖口调节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袖口调节带能够让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腕部粗细调节到自己舒适的程度,同时具有防风防水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当装饰部上的子扣按压至按压部时,通过子扣向下的压力带动弹性片施压于弹簧收缩,子扣与母扣固定连接,由于弹簧的压力带动弹性片夹紧子扣,取出时利用弹簧的压力带动弹性片协助子扣快速的弹出;

其二,当装饰部上的子扣嵌入扣压部中时,通过弹性件对子扣实现固定夹紧,相比于绑带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大大节省穿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表明反光衣的整体结构特征;

图2为按扣的结构示意图,表明按扣的结构特征。

图中:1、帽子;2、第一反光条;3、第二反光条;4、卡扣槽;5、袖口调节带;6、第二连接带;7、卡扣板;8、固定方管;9、按扣;10、第一连接带;11、反光衣本体;12、第三反光条;13、衣袖;14、连接块;15、装饰部;16、子扣;17、母扣;18、弹性片;19、弹簧;20、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反光衣,如图1所示,包括反光衣本体11和帽子1,反光衣本体1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反光条2和第二反光条3,第一反光条2和第二反光条3垂直布置,反光衣本体11上部两侧均设有衣袖13,衣袖13的中部设有第三反光条12,反光条采用阻燃反光布制作而成,阻燃反光布包括阻燃布基层,阻燃布基层上面自下而上依次覆盖胶粘剂层,铝反射层、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层,其中每颗玻璃微珠有部分球体嵌入到铝反射层内,阻燃反光布所制作的服装,在低能见度情况下有微弱光照射时即有醒目的逆向回归反光性能,只要有微弱灯光,就能发现搜寻目标,利用阻燃且便于发现的特性,便于使用者,特别是提高儿童路边穿行时更加显眼,提高安全性能,衣袖13的下端均设有袖口调节带5,可根据自己的腕部粗细调节到自己舒适的程度,同时具有防风防水的作用,反光衣本体11的中部设有门襟,扣压部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反光条,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活动连接在反光衣本体11上用以控制其松紧程度,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带10、第二连接带6、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8,第二连接带6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槽4,第二连接带6穿过卡扣方管和固定方管8,卡扣方管的一侧安装有卡扣板7,卡扣板7穿过卡扣槽4。

如图2所示,门襟上连接有按扣9,按扣9包括装饰部15和扣压部,装饰部15的底端设置有子扣16,扣压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固定子扣16的弹性件,连接块14上设有穿线孔20,穿线孔20呈三角形结构进行排列,弹性件包括弹簧19和倾斜设置的弹性片18,弹簧19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14的一侧,弹簧19的另一端和弹性片18连接,母扣17位于弹性片18的下方,连接块14的内侧设有与子扣16配合连接的母扣17,当装饰部15上的子扣16嵌入扣压部中时,通过弹性件对子扣16实现固定夹紧,相比于绑带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大大节省穿着的时间。

反光衣本体11在穿着的过程中由于人的体格各不相同,在下水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反光衣脱离人体,这样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在反光衣本体11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当装饰部15上的子扣16按压至按压部时,通过子扣16向下的压力带动弹性片18施压于弹簧19收缩,子扣16与母扣17固定连接,由于弹簧19的压力带动弹性片18夹紧子扣16,取出时利用弹簧19的压力带动弹性片18协助子扣16快速的弹出,可实现控制反光衣本体11的松紧程度,同时在救援过程中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当装饰部15上的子扣16嵌入扣压部中时,通过弹性件对子扣16实现固定夹紧,相比于绑带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大大节省穿着的时间,为救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在扣压部上设置有反光条,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及时发现其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