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07020发布日期:2021-01-01 18:1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物品或服装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由于服装的固有局限性,例如袖口附近的袖子变窄和裤脚附近的裤腿变窄,常规服装可能难以快速穿脱。放置在袖子或裤腿的袖口处的常规紧固件,例如纽扣、拉链或金属按扣,仅允许袖口的周长扩大固定量。



技术实现要素: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方面,其中:

图1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具有至少一个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下躯干服装的透视图;

图2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正视图;

图3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后视图;

图4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侧视图;

图5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另一侧视图;

图6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正视图;

图7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正视图,其中一个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以第一使用配置示出;

图8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9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另一互补部分的平面图;

图10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正视图;

图11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腿部的第一横截面,其在如图10所示的第一高度处截取;

图12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腿部的第二横截面,其在如图10所示的第二高度处截取;

图13示出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图1的下躯干服装的腿部的第三横截面,其在如图10所示的第三高度处截取;

图14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具有至少一个替代构造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下躯干服装;

图15描绘了根据本文一个方面的具有至少一个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上身服装的透视图;和

图16描绘了根据本文的一方面的具有至少一个替代构造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上身服装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主题以满足法定要求。然而,描述本身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发明人已经预料到,所要求保护的或所公开的主题还可以结合其他当前或将来的技术,以其他方式来体现,以包括与本文档中所描述的步骤不同的步骤或步骤的组合。此外,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步骤”和/或“框”来表示所采用的方法的不同要素,但是除非明确说明了各个步骤的顺序,否则这些术语不应解释为暗示本文公开的各个步骤之间的任何特定顺序。

本文的方面针对用于各种物品或服装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在示例方面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可用于物品或服装中以提高可穿上和脱下物品或服装的速度。在某些方面,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位于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例如,可以将微型钩环闭合系统放置在上身服装的一个或多个袖子处或下躯干服装的一个或多个腿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可以定位在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侧(例如,在袖口边缘处或附近)。通过在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侧部分放置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可以打开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以扩大通常在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存在的收缩或狭窄部分。例如,袖子形成位于远端的开口,当将四肢(例如手臂)插入袖子并穿上服装时,穿着者的手将通过该开口被接收。在另一个示例中,裤腿形成位于远端的开口,当将四肢(例如,腿)插入裤腿并穿上服装时,穿着者的脚将通过裤腿被接收。

通过扩大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的内部和/或开口,在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内有更多的“空间(room)”例如可供穿着者将四肢(例如,手臂或腿)快速插入袖子或裤腿中。类似地,通过扩大和/或打开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对于穿着者存在更大的空间以例如从袖子或裤腿中快速移出四肢,例如手臂或腿。因此,服装也可以快速地落下,例如,穿着者的脚不会卡在裤腿的远端部分上,或者穿着者的拇指不会卡在袖子的狭窄袖口上。并且,通过扩大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的内部和/或开口,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可防止通常当穿着者穿上或脱下服装时在服装的狭窄部分处或其附近出现的服装的成团和扭曲。

微型钩环闭合系统通过通过使配合的互补纺织品脱离接合,配合的互补纺织品在至少从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向近端部分延伸的区域上具有微型钩或微型环,来扩大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的内部和/或打开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部分。通常,如在下文中关于封闭系统所详细讨论的,具有微型钩或微型环的互补纺织品不布置成仅遵循袖子或裤腿的开口的圆周的窄条,如在常规服装中可能会发现的那样。另外,由于微型钩环闭合系统采用了包括微型钩或微型环材料的纺织品的特定放置和布置,如下文详细讨论的,微型钩和微型环材料可在远端部分的朝向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的多个区域处向服装的四肢覆盖部分提供可定制的贴合度。相反,在常规服装中可能会发现,狭窄的紧固件条仅允许例如打开或闭合袖子的最远端点。

与普通的大型紧固件(例如纽扣,金属按扣,常规或“大型”钩环紧固件)不同,本文所述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柔软且耐磨。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触感柔软,就像在羊毛型织物中可能会发现的那样。与常规的大型钩环紧固件不同,用于闭合系统的微型钩环材料的柔软性不会在微型钩环材料接触穿着者皮肤时刺激或磨损穿戴者的皮肤。因此,由于不会出乎意料地刺激与微型钩环材料接触的皮肤,因此不限制微型钩环材料在服装中的放置。例如,服装中的微型钩环材料可以放置在可能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区域中,因为微型钩环材料通常不会刺激皮肤。相反,常规的大型钩环固件在服装中的放置有意地限制在穿着者的皮肤不与大型钩环紧固件接触的区域中或与常规的大型钩环紧固件的受限皮肤接触相关的区域中。此外,由于常规的大型环钩扣件潜在的皮肤刺激性,常规的大型环钩扣件也被布置在服装中,使得这些紧固件在彼此配合时完全对准并且彼此完全重叠,从而没有大型钩环紧固件暴露于可能的皮肤接触。

由于常规的大型钩环材料可能会捕获并钩住服装中的其他材料,从而造成损坏和不必要的服装磨损撕裂,因此还实施了产生常规大型钩环材料的完全对准和完全重叠的布置。相反,当具有微型钩环材料的紧固件与其他材料接触时,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不会捕获或钩住其他材料。这样,微型钩环材料的完美对准和/或完全重叠是不必要的,从而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允许微型钩和微型环之间的多个接触程度,从而产生可调节的贴合度并逐步收紧服装部分。

如本文所用,术语“微型钩环材料”涵盖被配置为与互补的微型钩或微型环材料可释放地配合的微型环或微型钩材料。如本文所用,术语“可释放地配合”是指紧固件多次配合和分离(例如,固定和未固定)的能力。因此,可释放地可配合的紧固件,例如微型钩环材料,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配合和分离,同时保持紧固能力。在一些方面中,微型环材料包括微纤维状环结构,并且微型钩材料包括微纤维状绒头结构。在本文的各方面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包括使用聚酯、聚丙烯和/或尼龙构造的材料,尽管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一方面,微型环材料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另外,一方面,微型钩材料约为10旦尼尔。旦尼尔是纺织领域中纤维质量密度的度量,通常定义为纤维的线性质量密度(例如,每n米纤维n克)。例如,每9000米质量为1克的纤维的旦尼尔为0.11mg/m。在一些方面,微型环材料表现出约1至约0.05或更小旦尼尔的范围(如本文所用,术语“约”是指在给定值的±10%以内)。在一些方面,微型钩材料表现出约5至约1或更小旦尼尔的范围。微型环材料的这些旦尼尔特性和/或微型钩材料的特性提供了上文讨论的柔软的触感品质和减少的绊住。在一个示例方面,微型环材料具有约1旦尼尔的纤维尺寸,约3微米的纤维直径,约8平方微米的纤维横截面和每平方英寸约100万根纤维的密度。在一个示例性方面,微型钩材料具有约3旦尼尔的纤维尺寸,约10微米的纤维直径,约80平方微米的纤维横截面和每平方英寸约90,000根纤维的密度。无论是单独还是以各种组合,微型环材料的这些特性和/或微型钩材料的这些特性都提供了上文所讨论的柔软的触感品质和减少的绊住。与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相比,大型环紧固件的尺寸通常约为20旦尼尔,纤维直径约为45微米,纤维横截面约为1500平方微米,和/或密度为平方英寸约13,000根纤维。此外,与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相比,大型钩紧固件的尺寸约为325旦尼尔,纤维直径约为175微米,纤维横截面约为25,000平方微米,和/或密度为每平方英寸约350根纤维。

应当理解,通常,相对于基本结构习惯(即,穿着者以直立姿势站立)使用本文中使用的方向性描述,例如左或右,前或后,上或下以及近端或远端,以便当从本文附图中提供的各个有利位置示出时,提供一致性并减轻系统描述中的混乱。作为示例,相对于在穿着者以结构姿势站立时处于穿着配置的服装使用方向性描述。还应理解,本文描述的服装意在以常规方式穿着(右侧朝外,服装的正面在穿着者的正面)并且针对穿着者被适当地定尺寸。另外,将理解的是,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可以与其他服装相关地使用,并且本文附图所提供的示例本质上仅是说明性的。如本文所用,术语“接触面积”是指基于纺织品的宏观几何形状(例如,纺织品的长度,宽度和形状)计算出的纺织品的表面积。“接触面积”不指计被算为包括由于各个微型钩和微型环的存在而产生的额外表面积的表面积。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服装。该服装包括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该四肢覆盖部分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在一些方面中,该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包括朝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的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和朝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在一个方面中,所述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进一步包括第一纺织品,所述第一纺织品包括位于所述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相邻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在一个方面中,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包括第二纺织品,该第二纺织品包括与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种,第二纺织品位于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第二自由织物边缘。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下躯干服装。该下躯干服装包括至少一个裤腿,该裤腿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在一个方面中,裤腿的远端包括朝着裤腿的近端延伸的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和朝着裤腿的近端延伸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在一个方面中,裤腿的远端还包括第一纺织品,该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第一纺织品位于裤腿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且与第一自由织物边缘相邻。在另一个方面中,裤腿的远端包括第二纺织品,该第二纺织品包括与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第二纺织品位于裤腿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且与第二自由织物边缘相邻。在各方面中,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上身服装。该上身服装包括至少一个袖子,该袖子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在一个方面中,袖子的远端包括朝袖子的近端延伸的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和朝着袖子的近端延伸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在一个方面中,上身服装还包括第一纺织品,该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第一纺织品位于袖子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且与第一自由织物边缘相邻。在一个方面中,该上身服装包括第二纺织品,该第二纺织品包括与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在某些方面,第二纺织品位于袖子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且与第二自由织物边缘相邻。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从图1开始,根据本文的各方面,提供了具有至少一个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示例下躯干服装100的透视图。图2呈现下躯干服装100的前视平面图,而图3呈现下躯干服装100的后视平面图。在一个方面中,下躯干服装100是一条裤子,一条短裤,一条全长裤子,一条四分之三长度的裤子,一条运动裤,一条跑步的紧身裤,一条瑜伽式的裤子之类。下躯干服装100包括主体101,该主体101被构造成覆盖穿着者的身体的下躯干部分。主体101可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接缝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织物面板。在另一个示例方面中,可以使用连续的织物面板来构造主体101,以提供无缝的或接近无缝的服装。

下躯干服装100的主体101包括两个裤腿:第一裤腿102和第二裤腿104。因此,在一个方面中,第一裤腿102和第二裤腿104对应于主体101的相对侧,例如,诸如主体101的右侧或左侧。在一些方面中,第一裤腿102和第二裤腿104对应于主体101的分开的两半。在一个方面中,当下躯干服装100在使用中时(例如,在穿着期间),第一裤腿102可以包裹或环绕左腿。当下躯干服装100在使用中时,第二裤腿104可以包裹或环绕右腿。将理解的是,方向术语“左”和“右”在本文中为了简化而常规地使用,但是例如可以与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数字术语互换使用。因此,为了清楚起见,在整个附图中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然而,这些术语并不旨在表示服装中的任何特定序列、构造和/或取向,并且这些术语不应被解释为以这种方式进行限制。

继续图1,第一裤腿102包括近端106和远端108。第二裤腿104也包括近端110和远端112。如本文所用,术语“近侧”和“远侧”是根据普通结构术语使用的。在各方面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和116位于第一裤腿102远端108和/或第二裤腿104远端112之处、附近或接近处。尽管每个裤腿被示出为具有一个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但是可以设想在裤腿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实施一个以上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在各方面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可位于第一裤腿102和第二裤腿104的远侧边缘130处的任何位置或在约10厘米(cm)内的位置。在一些方面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接触第一裤腿102的远侧边缘130。例如,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可以从远侧边缘130开始朝着近端106延伸10cm的长度。在另一个示例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可以在远离远侧边缘130为2至3cm的距离开始开始朝着近端106延伸10cm。应该理解,这些范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提供给成人尺寸的服装。

在一些方面,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和第二裤腿104的远端112中的每一个包括单独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例如,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可以包括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而第二裤腿104的远端112可以包括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6。对应于第一裤腿102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在图4中示出,其示出了下躯干服装100的侧视图。在图5中示出了与第二裤腿104相对应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6,其示出了下躯干服装100的侧视平面图。

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和116包括微型钩材料的纺织品和微型环材料的纺织品。微型钩材料可释放地配合和/或接合微型环材料,从而使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和116能够闭合和打开任意次数。为简洁起见,将详细讨论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并且将理解,除非在下文中讨论明显的区别,否则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6的操作类似。因此,尽管随后的讨论特别地集中于单个袖子或一个裤腿(例如,第一裤腿102),但是应当理解,该讨论也适用于另一袖子或另一裤腿(例如,第二裤腿104),除非另有明确说明。

在一个方面中,第一裤腿102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包括第一纺织品118(例如,图4和图6)和第二纺织品120(例如,图6和图7)。第一纺织品118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第二纺织品120包括与第一纺织品118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在一个方面中,第一纺织品118位于第一裤腿102远端108的面向外的表面122上。在一个这样的方面中,第二纺织品120位于第一裤腿102远端108的面向内的表面124上,如图7所示。如本文所用,“面向外”和“面向内”是指当以常规方式穿着服装时(例如,右侧向外并且服装的正面为穿着者的正面)且当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处于闭合状态时,服装表面的取向。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纺织品118位于面向外的表面122处,并且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被描述为处于闭合状态。在图6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被描绘为从闭合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因为通过将一个纺织品(例如,第二纺织品120)拉离另一纺织品(例如,第一纺织品118)而断开了联接的钩环紧固件之间的接触。在图7中,第二纺织品120位于面向内的表面124上,并且示出了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处于打开状态。在下文中,打开状态将被称为第一使用配置,并且闭合状态将被称为第二使用配置。

当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处于第二使用配置时,位于第一裤腿102的面向外的表面122之处或之上的第一纺织品118可释放地配合和/或接合位于第一裤腿102的面向内的表面124上的第二纺织品120。例如,图2至图5提供了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的视图。通过使第二纺织品120与第一纺织品118物理接触来实现配合或接合。在一个方面中,位于面向内的表面124上的第二纺织品120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位于面向外的表面122上的第一纺织品118的至少一部分之上或其顶部上,并且微型钩材料和互补微型环材料之间的接触在一个或多个接触位置处将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一纺织品118保持到彼此。这样,第一纺织品118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纺织品120的至少一部分彼此可释放地配合。

在一些方面中,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的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被布置成使得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在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处提供包裹式闭合。在图2的前视平面图、图3的后视平面图以及图4和5的侧视平面图中可见这种布置的各方面,它们示出了当服装以常规方式穿着时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的示例性放置。例如,如图6中可见,第二纺织品120可以沿第一方向126(例如,从第一裤腿102的背部,围绕第一裤腿102的侧面,朝向第一裤腿102的正面)被拉离第一纺织品118,以将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彼此分开,从而将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转变成第一使用配置(即,打开状态)。可以沿第二方向128(例如,从第一裤腿102的正面围绕第一裤腿102的侧面朝向第一裤腿102的背部)拉动第二纺织品120,并使其与第一纺织品118接触来将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转变成第二使用配置(即,闭合状态)。在这样的方面中,相对于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第一裤腿102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打开并且沿逆时针方向闭合。

当处于第二使用配置时,第一钩环闭合系统114中的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的布置提供了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可变程度的接触。例如,通过在第二使用配置中增加在远端108处第一纺织品118与第二纺织品120接触的区域的尺寸,第一裤腿102在远端108处的周长减小,并且在远端108处的第一裤腿102的贴合度可以被收缩和/或拉紧。通过在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时减小第一纺织品118在远端108处与第二纺织品120接触的区域的尺寸,例如可以增加远端108处的第一裤腿102的周长和/或第一裤腿102在远端108处的贴合度相对较松。因此,当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彼此配合时,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接触和/或重叠提供了第一裤腿102的可调节的周长。

在各个方面中,第二裤腿104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6包括与互补的钩环材料一起布置的纺织品,类似于第一裤腿102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因此,在各个方面中,第二裤腿104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6还在远端112处提供包裹式闭合,以用于可调节的贴合度。在一些方面中,通过在逆时针方向上将互补的纺织品彼此拉开,被转变为第一使用配置(即,打开),通过相对于第二裤腿104将互补的纺织品沿顺时针方向相互接触,第二裤腿104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6转变为第二使用状态。

图8和9提供了关于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和116如何操作的更多细节。图8示出了第一裤腿102的第一纺织品118的面向外的表面122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9示出了第一裤腿102的第二纺织品120的面向内的表面124的一部分的平面图。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具有远侧边缘130。定位在面向外的表面122上的第一纺织品118邻近于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定位,该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从远侧边缘130朝着第一裤腿102的近端106延伸。位于面向内的表面124处的第二纺织品120邻近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定位,该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从远侧边缘朝向第一裤腿102的近端106延伸。

关于图8,第一纺织品118从位于面向外的表面122上的第一纺织品边界136延伸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并且关于图9,第二纺织品120从位于面向内的表面124上的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延伸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第一纺织品边界136,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和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可以是任何长度或形状,并且可以是直的、曲线形的、之字形等。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和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可以共享相同或相似的尺寸,或者可替代地,可以在尺寸、形状和/或大小上不同。在某些方面中,第一纺织品边界136和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可以共享相同或相似的尺寸,或者可替代地,可以在尺寸、形状和/或大小上不同。在一个特定方面中,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和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具有与从远侧边缘130向近端106延伸的相同或相似的尺寸。在这一方面中,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和第一纺织品边界136也可以共享从远侧边缘130向近端106延伸的相同或相似的尺寸。因此,在各个方面中,第一纺织品118具有由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和第一纺织品边界136限定的周边形状,而第二纺织品120具有由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和第二纺织品边界138限定的周边形状。

在一个示例方面中,第一纺织品边界136从远侧边缘130延伸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在一个方面中,第一纺织品边界136可以从远侧边缘130正交地延伸并且可以遵循延伸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的曲线路径。在其他方面中,第一纺织品边界136可以从远侧边缘130非正交地延伸并且遵循延伸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的任何线性或非线性路径。在各个方面中,第二纺织品边界138从远侧边缘130延伸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在一个方面中,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可以从远侧边缘130正交地延伸,并且可以遵循延伸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的曲线形状。在一些方面中,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可从远侧边缘130非正交地延伸,并遵循延伸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的任何线性或非线性路径,例如图9所示。

在各个方面中,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第一纺织品边界136、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和第二纺织品边界138的相应尺寸、形状和/或大小使第二纺织品120当处于第二使用配置时能够与第一纺织品118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在一个方面中,第一纺织品118的周边形状(例如,形状,大小和/或尺寸)与第二纺织品120的周边形状相同或相似。可替代地,第一纺织品118的周边形状可以与第二纺织品120的周边形状不同,同时仍然允许第二使用配置。

在一些方面中,当平行于远侧边缘130测量时,随着第一纺织品118朝远侧边缘130向远侧延伸,从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到第一纺织品边界136测量的第一纺织品118的宽度增加。在一些方面中,当平行于远侧边缘130测量时,随着第二纺织品120朝远侧边缘130向远侧延伸,从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到第二纺织品边界138测量的第二纺织品120的宽度增加。因此,在各个方面中,相对于其更靠近第一裤腿102近端106的相应宽度,第一纺织品118的宽度和第二纺织品120的宽度在更靠近远侧边缘130处更大。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的宽度变化为穿着者提供了定制的贴合度。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接触量可同时在多个方向上定制,例如,在平行于和正交于远侧边缘130的方向上。这样,由于第一纺织品118的可用于与第二纺织品120的区域的尺寸接触的区域的尺寸,下躯干服装100的贴合度从远侧边缘130朝着近端106可调节。

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和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可以从远侧边缘130朝着近端106延伸限定的长度。例如,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和/或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可以从远侧边缘130朝着近端106延伸以下长度:该长度从第一裤腿102的长度的大约一半到大约十分之一,从第一裤腿102的长度的大约三分之一到大约八分之一,或者第一裤腿102的长度的大约四分之一到大约六分之一。裤腿的长度通常是相对于下裆缝长度定义的,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第一纺织品边界136可以从远侧边缘130处的第一点140延伸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在一个方面中,第一点140可以在下躯干服装100的侧面或后部处位于远侧边缘130处。在各个方面中,第一点140位于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与第一裤腿102的远侧边缘130相遇的第一相交位置141的约20cm内。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在第一相交位置141处与远侧边缘130相遇,并且第一相交位置141形成第一内角142。在各个方面中,第一内角142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90度。如图9所示,第二纺织品边界138可以从远侧边缘130处的第二点144延伸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第二点144可以位于远侧边缘130处,并且位于下躯干服装100的正部或侧面。在各个方面中,第二点144位于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与远侧边缘130相遇的第二相交位置143的约20cm内。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与远侧边缘130相遇并形成第二内角146。在各个方面中,第二内角146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90度。

回到图7,在一个方面中,可以通过将第二纺织品120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拉离第一纺织品118并将第二纺织品120从第一纺织品118释放,来将第一裤腿102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转变为第一使用配置(例如,打开)。通过将第二纺织品120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纺织品118接触,第一裤腿102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可以转变为第二使用配置(例如,闭合状态)。在另一方面中,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也可以被放置为与第一纺织品118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例如,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可被放置为沿着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的一部分或全部长度与第一纺织品118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还可以被放置为沿着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的一部分或全部长度与第一纺织品118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在一个方面中,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可以被放置成与第一纺织品118接触,从而使得第二纺织品120与第一纺织品118接触并且可释放地配合。

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大小可以变化,如从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的示例性周边形状的比较中应该显而易见的,例如,如图8和9中所示。在一些方面中,第一纺织品118可以具有比第二纺织品120更大的表面积。例如,当第一纺织品118的尺寸在长度和宽度上相对于第二纺织品120较大时,由于第一纺织品118的较大尺寸能够实现许多接触区域(例如,增加或减少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接触量),因此第二纺织品120可以被放置为与第一纺织品118的不同量的表面积接触。例如,在第二使用配置中,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相对于第一纺织品边界136放置得越近,下躯干服装100的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的贴合度越紧密。同样,在第二使用配置下,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相对于第一纺织品边界136放置得越远,下躯干服装10的第一裤腿102的远端108的“包裹”贴合度越松。此外,随着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尺寸增加,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的纺织品对纺织品闭合粘附性可以增加。随着纺织品对纺织品的粘附性增加,第二使用配置的安全性也增加(例如,随着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配置,需要更多的力才能过渡到第一使用配置)。

在一个方面中,第二纺织品120被构造成当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时与第一纺织品118的整体接触并且可释放地配合。在另一方面中,第二纺织品120被构造成在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时仅与第一纺织品118的表面积的一部分接触并且可释放地配合。在一个这样的方面中,第一纺织品118的一部分表面积保持与第二纺织品120未联接并且在下躯干服装100的面向外的表面122处暴露。例如,当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时,第二纺织品120可接触第一纺织品118的表面积的约75%或更少。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时,第二纺织品120可以接触第一纺织品118的表面的大约75%或更多。在各个方面中,第二纺织品120可以与位于面向外的表面122上的第一纺织品118的表面积的至少约60%,70%,80%,90%和95%或更多接触和可释放地配合。

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表面积接触的量可以沿着假想竖直轴线148变化,该假想竖直轴线148大体对应于第一裤腿102,如图10所示。在图11、12和13中示出了沿着假想竖直轴线148截取的三个横截面,呈现了处于第二使用配置中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在图11中,示出了第一水平横截面150。相对于图12所示的第二水平横截面152,说明性的第一水平横截面150比远侧边缘130更靠近近端106定位。相对于图13中所示的第三水平横截面154,说明性第二水平横截面152比远侧边缘130更靠近近端106定位。如示例性的第一水平横截面150所示,在一个方面中,第二纺织品120接触第一纺织品118的第一区域。如说明性的第二水平横截面152所示,第二纺织品120接触第一纺织品118的第二区域。如说明性的第三水平横截面154所示,第二纺织品120接触第一纺织品118的第三区域。在各方面中,在第一水平横截面150中示出的接触区域的第一宽度156小于在第二水平横截面152中示出的接触区域的第二宽度158。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二水平横截面152中所示的接触区域的第二宽度158小于第三水平横截面154中所示的接触区域的第三宽度160。在这样的方面中,随着第二纺织品120的宽度和第一纺织品118的宽度越靠近远侧边缘130而增加,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接触面积(例如,如图11、12和13中的示例性宽度所示)也越靠近远侧边缘130而增加。随着第二纺织品120和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接触面积越靠近远侧边缘130而增加,和/或随着假想竖直轴线148靠近远侧边缘130,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的纺织品对纺织品闭合粘附性可以由于增加的粘附面积而增加。一般而言,接触面积是指由第二纺织品120的与第一纺织品118可释放地配合的区域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的表面积。在一些方面中,第二纺织品120的仅一部分与第一纺织品118的仅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使得接触面积可以不与第一纺织品118或第二纺织品120中的任一个具有相同的尺寸和/或形状。

在各个方面中,接触面积的宽度与第一裤腿102的周长成比例,这取决于它们相对于远侧边缘130的位置。在各方面中,在第一水平横截面150中示出的接触面积的第一宽度156可以是在第一水平横截面150处测量的第一裤腿102的总周长的大约十分之一至大约六分之一。在另一方面中,在第二水平横截面152中示出的接触面积的第二宽度158可以是在第一水平横截面150处测量的第一裤腿102的总周长的大约六分之一至大约三分之一。在又一方面中,在第三水平横截面154中示出的接触面积的第三宽度160可以是在第一水平横截面150处测量的第一裤腿102的总周长的大约三分之一到大约四分之三。这些是示例比例,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

接触面积之间的差异例如可以使用角度来描述。例如,在一个方面中,示出了关于第一水平横截面150的第一接触面积角162。从第二纺织品120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与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第一接触点到第一纺织品118的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与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最后接触点来测量第一接触面积角162。“最后接触点”通常是指两个互补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的边缘或紧邻该接触面积的边缘的区域,接触面积的边缘是指其中微型钩或微型环材料从彼此接合过渡到彼此分离的区域。第一接触面积角162是在第一水平横截面150处围绕假想竖直轴线148观察到的这些接触点之间的角度的量度。从第二纺织品120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与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第一接触点到第一纺织品118的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与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最后接触点测量第二接触面积角164。第二接触面积角164是在第二水平横截面152处围绕假想竖直轴线148观察到的这些接触点之间的角度的量度。从第二纺织品120的第二自由织物边缘134与第一纺织品118之间的第一接触点到第一纺织品118的第一自由织物边缘132与第二纺织品120之间的最后接触点测量第三接触面积角166。第三接触面积角166是在第三水平横截面154处围绕假想竖直轴线148观察到的这些接触点之间的角度的量度。因此,第一接触面积角162、第二接触面积角164和第三接触面积角166是沿着假想竖直轴线148相对于远侧边缘130在不同点处获得的测量值。在一些方面中,第三接触面积角166可以大于第一接触面积角162和/或第二接触面积角164。在一个方面中,第二接触面积角164可以大于第一接触面积角162。

应当注意,尽管在图11、图12和图13中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的微型钩和/或微型环材料被示出为提供连续或不间断的覆盖,但是在某些方面中,例如,相应的纺织品的微型钩和微型环材料可以提供间断的覆盖。例如,纺织品的微型钩和微型环材料可以形成图案,设计,徽标,单词,数字或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包括或覆盖每个相应纺织品的少于100%。在这样的方面中,当微型钩环闭合系统114处于第二使用配置时,只要第二纺织品120的相同、相似或不同的图案接触第一纺织品118的设计、徽标、单次、数字或形状的至少大约60%,以确保足够的接触面积以进行粘附,第一纺织品118和第二纺织品120可以包括相同、相似或不同的图案、设计、徽标、单词、数字或形状。

图14示出了第二下躯干服装200,该第二下躯干服装200具有与图1所示的下躯干服装不同的构造。如图14所示,第二下躯干服装200包括裤腿以及微型钩环闭合系统202和204,其类似于以上关于图1所讨论的那些。然而,通过如前所述沿逆时针方向拉动裤腿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一部分,以使包括微型钩和微型环材料的纺织品彼此自由释放,微型钩环闭合系统202和204的替代构造可以被置于第一使用配置中(例如,打开状态)。类似地,可以通过沿顺时针方向拉动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一部分并将纺织品彼此接触,微型钩环闭合系统202和204可以被置于第二使用配置(例如,闭合状态)中。因此,图14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操作原理类似于以上关于图1的下躯干服装所讨论的原理,但是是针对包裹式操作的方向的。由于将从该详细描述中理解的相似性,因此,微型钩环闭合系统202和204的细节是显而易见的,为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图15和图16分别示出了第一上身服装300和第二上身服装400。第一上身服装300和第二上身服装400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微型钩环闭合系统,例如微型钩环闭合系统302或402。第一上身服装300包括至少一个袖子。在各方面中,第一上身服装300包括第一袖子304和第二袖子306。第一袖子304包括近端308,远端310和远侧边缘312。第一袖子304还包括面向内的表面(在图15中不可见)和面向外的表面314。第一袖子304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302包括位于面向外的表面314上的第一纺织品320和位于面向内的表面上的第二纺织品。第一纺织品320位于第一袖子304的远侧边缘312处或附近。第一纺织品320具有由第一自由织物边缘316(例如,虚线指示第一自由织物边缘316的位置)和第一纺织品边界318界定的周边形状。第一纺织品320包括微型钩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第二纺织品也位于第一袖子304的远侧边缘312附近。第二织物具有至少由第二自由织物边缘322和第二纺织品边界(在图15中不可见)界定的周边形状。第二纺织品包括与第一纺织品320互补的微型钩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种。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第一纺织品320重叠并接触,从而当处于第二使用配置时与第一纺织品320可释放地配合。基于本文中其他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的先前讨论,第一纺织品320和第二纺织品的其他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图16的第二上身服装400的微型钩环闭合系统402具有与图15的第一上身服装300不同的构造。显然,操作原理与以上关于图1的下躯干服装所讨论的那些原理相似,但是是对于每个上身服装中的包裹式操作的方向而言。

上面提供的公开旨在说明与微型钩环闭合系统相关联的各个方面的一些可能的组合。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每个方面内,一些特征可以是可选的。而且,在不同方面中讨论的不同特征可以在其他方面中组合,并且仍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某些方面可以独立使用某些特征,而在其他方面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其他特征。然而,本公开内容所服务的目的是提供与本文所描述的方面有关的各种特征和概念的示例,而不是限制其范围。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文所描述的方面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配置进行多种变化和修改。

本公开还可以根据以下编号的条款进行描述:

条款1:一种服装,包括: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所述四肢覆盖部分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所述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包括: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第二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并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和第二纺织品,包括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纺织品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服装,其中,

所述微型钩材料包括具有的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型纤维状绒头结构。

条款3:根据条款1所述的服装,其中,

所述微型环材料包括具有的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型纤维状环结构。

条款4:根据条款1所述的服装,其中,

所述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5:一种下躯干服装,包括:至少一个裤腿,所述裤腿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远端包括: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裤腿的近端延伸;第二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近端延伸;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纺织品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和第二纺织品,包括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纺织品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其中,所述第二纺织品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6: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所述第二纺织品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的整体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7: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在第一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不与所述第一纺织品配合,并且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50%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8:根据条款7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在所述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未与所述第二纺织品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9: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75%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10:根据条款9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在所述第二使用配置中,仅所述第一纺织品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纺织品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11: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

还包括远侧边缘和第一纺织品边界,其中,随着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朝向所述远侧边缘向远侧延伸,从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到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测得的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宽度增加。

条款12: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

还包括远侧边缘和第二纺织品边界,其中,随着所述第二纺织品边界朝向所述远侧边缘向远侧延伸,从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到所述第二纺织品边界测得的所述第二纺织品的宽度增加。

条款13: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所述微型钩材料具有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纤维状绒头结构,并且其中,所述微型环材料是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型纤维状环结构。

条款14: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所述微型钩材料的纤维直径约为10微米,纤维横截面约为80平方微米。

条款15:根据条款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

所述微型环材料的纤维直径约为3微米,纤维横截面约为8平方微米。

条款16:一种上身服装,包括:至少一个袖子,所述袖子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所述袖子的远端包括: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近端延伸;第二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袖子的近端延伸;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纺织品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和第二纺织品,包括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纺织品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其中,所述第二纺织品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17:根据条款16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

在第一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未与所述第一纺织品配合。

条款18:根据条款16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

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50%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19:根据条款16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

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75%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条款20:根据条款19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

在所述第二使用配置中,仅所述第一纺织品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纺织品可释放地配合。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服装,包括: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所述四肢覆盖部分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包括: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第二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近端延伸;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并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所述第一纺织品还包括远侧边缘和第一纺织品边界,其中随着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朝向所述远侧边缘向远侧延伸,从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到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测得的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宽度增加;和第二纺织品,包括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纺织品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四肢覆盖部分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微型钩材料包括具有的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型纤维状绒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微型环材料包括具有的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型纤维状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5.一种下躯干服装,包括:至少一个裤腿,所述裤腿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远端包括: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近端延伸;第二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近端延伸;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纺织品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所述第一纺织品还包括远侧边缘和第一纺织品边界,其中随着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朝向所述远侧边缘向远侧延伸,从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到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测得的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宽度增加;和第二纺织品,包括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纺织品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裤腿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其中,所述第二纺织品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所述第二纺织品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的整体可释放地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在第一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不与所述第一纺织品配合,并且其中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50%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在所述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未与所述第二纺织品可释放地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75%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在所述第二使用配置中,仅所述第一纺织品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纺织品可释放地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还包括远侧边缘和第二纺织品边界,其中,随着所述第二纺织品边界朝向所述远侧边缘向远侧延伸,从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到所述第二纺织品边界测得的所述第二纺织品的宽度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所述微型钩材料包括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纤维状绒头结构,并且其中,所述微型环材料包括旦尼尔为约10旦尼尔或更小的微型纤维状环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所述微型钩材料的纤维直径约为10微米,纤维横截面约为80平方微米。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躯干服装,其中,所述微型环材料的纤维直径约为3微米,纤维横截面约为8平方微米。

15.一种上身服装,包括:至少一个袖子,所述袖子具有近端、远端、面向内的表面和面向外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远端包括: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近端延伸;第二自由织物边缘,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近端延伸;第一纺织品,包括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纺织品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远端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所述第一纺织品还包括远侧边缘和第一纺织品边界,其中随着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朝向所述远侧边缘向远侧延伸,从所述第一自由织物边缘到所述第一纺织品边界测得的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宽度增加;和第二纺织品,包括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互补的微型钩材料或微型环材料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纺织品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袖子的远端的面向内的表面上并邻近所述第二自由织物边缘;其中,所述第二纺织品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在第一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未与所述第一纺织品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50%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在第二使用配置中,所述第二纺织品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纺织品的至少75%的表面积可释放地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上身服装,其中,在所述第二使用配置中,仅所述第一纺织品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纺织品可释放地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