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07016发布日期:2021-01-01 18:1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衣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分地接合衬里和外层布料(表地)、空气能够注入和排出的衣服,其轻量性、保温性、折叠性优异,优选穿着舒适性和外观也优异。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空气能够注入和排出的充气衣服(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然而,从轻量性、保温性等观点出发,还不能说满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注册第3162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643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背景而完成,其目的提供一种部分地接合衬里和外层布料、空气能够注入和排出的衣服,其轻量性、保温性、折叠性优异,优选穿着舒适性和外观也优异。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的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巧妙地设计衣服的结构等而得到所希望的衣服,通过进一步反复深入的研究而完成本发明。

从而,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衣服,其特征在于,部分地接合外层布料和衬里,空气能够注入和排出”。

此时,优选在空气注入后,由外层布料和衬里形成凹凸,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为1cm以上。另外,优选形成相互连通的分割成多个的空气室。另外,优选在空气注入后,外层布料的膨胀量和衬里的膨胀量不同。另外,优选衬里的布料面积相对于外层布料的布料面积为1.3倍以上。另外,优选外层布料和衬里经由其它布料而接合。另外,优选在外层布料和衬里中至少任一方,层压有树脂膜,或者涂覆有树脂。此时,优选所述树脂膜或涂覆的树脂为亲水性无孔质或多孔质。另外,优选所述树脂膜或者涂覆的树脂为氨基甲酸酯或聚酯或聚碳酸酯或氟系或丙烯酸系。另外,优选所述树脂膜或涂覆的树脂的厚度为15μm以下。另外,优选外层布料和衬里中的至少任一方,透湿性为2000g/m2·24h以上。

本发明的衣服中,优选在外层布料和衬里中至少任一方包含总纤度为44dtex以下的合成纤维复丝。另外,优选所述合成纤维复丝的拉伸强度为4.5cn/dtex以上。另外,优选所述合成纤维复丝为循环纱线。另外,优选所述合成纤维复丝为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另外,优选外层布料和衬里中的至少任一方为针织物或纺织物。此时,优选所述针织物是针织密度为45~130线圈横列/2.54cm且55~120线圈纵行/2.54cm的单层圆形针织物。另外,优选在所述纺织物中,覆盖系数cf为1200~3000的范围内。另外,优选在外层布料和衬里中的至少任一方包含非卷曲纱线。另外,优选在外层布料和衬里中至少任一方,单位面积重量为79g/m2以下。另外,优选在外层布料和衬里中至少任一方,布料的厚度为0.3mm以下。另外,优选在外层布料和衬里中至少任一方,布料的伸缩性为10%以上。另外,优选外层布料与衬里的伸缩性之差为10%以上。另外,优选在外层布料与衬里中至少任一方,使用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合计浓度为0~5ng/g的氟系疏水剂、或有机硅系疏水剂、或烃类疏水剂而实施疏水加工。另外,优选在衬里树脂印刷有无机的功能粒子。另外,优选空气注入后的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是空气注入前的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的10倍以上。另外,优选是在所述外层布料或者衬里独立地安装空气注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衣服,在空气注入口附加有止逆阀。另外,优选衣服的质量为150g/1件以下。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部分地接合外层布料和衬里、空气能够注入和排出的衣服,其轻量性、保温性、折叠性、穿着舒适性和外观均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衣服中示意性地示出外层布料和衬里经由其它布料接合的情况的图(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衣服中部分地接合外层布料和衬里的图案的一个例子。

图3是表示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d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首先,本发明的衣服是部分地接合外层布料(外部空气侧布料)和衬里(里侧布料),能够进行空气的注入和排出的衣服。通过将外层布料和衬里部分地接合,注入空气后,在外层布料与衬里之间形成空气室,保温性提高。

这里,从得到优异的隔热效果方面出发,优选在衣服注入了空气后,由外层布料和衬里形成有凹凸,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d为1cm以上(优选为1~10cm)。特别是在衣服注入空气后,优选该距离d是在衣服注入空气前的10倍以上。

作为赋予凹凸的方法,可以使一方布料面积比另一方的布料面积大(即,使任一方的布料具有空间)。此时,优选相对于小的一侧的布料面积为1.3倍以上(更优选为1.4~2.0倍)。特别是衬里的布料面积相对于外层布料的布料面积为1.3倍以上(更优选为1.4~2.0倍)时可得到优异的保温性,另外优选呈皱褶外观。另外,也优选对布料进行压花加工等而对布料赋予物理性凹凸的方法。

优选在空气注入后,通过使外层布料的膨胀量与衬里的膨胀量不同而得到优异的隔热效果。特别是衬里的膨胀量大于外层布料的膨胀量时得到优异的隔热效果,从而优选。

在本发明的衣服中,优选形成相互连通的分成多个的空气室。特别优选外层布料和衬里部分地接合成格子状、之字形状、飞岛状等图案状时外观性提高,从而优选。例如以图2所示的图案使外层布料与衬里部分接合时,能够呈皱褶外观,从而优选。此时,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热接合、使用粘接剂的化学接合等中的任一种。

另外,使外层布料与衬里接合时,外层布料和衬里如图1所示经由其它布料接合时,在接合部也能够确保空气层,隔热效果提高,所以优选。

本发明的衣服中,构成外层布料、衬里、以及其它布料的布帛没有特别限定,但具有通气性时空气泄露而缓缓地缩小,所以优选层压有消除了通气性的(或者通气性极小的)树脂膜的布帛或涂覆有树脂的布帛(纺织物或者针织物)。此时,优选透湿性为2000g/m2·24h以上(优选为20000~200000g/m2·24h,更优选为30000~100000g/m2·24h)。

作为所述树脂膜或涂覆的树脂,优选亲水性无孔质或多孔质。作为树脂,优选为氨基甲酸酯、聚酯、聚碳酸酯、氟系、丙烯酸系等。作为树脂膜或涂覆的树脂的厚度,从轻量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μm以下(优选为5~15μm)。

树脂膜或者涂覆的树脂可以层叠于外层布料和衬里两面,也可以层叠于单面。另外,作为接合树脂膜的方法,可例示使用粘接剂的方法、热接合方法等。

另外,所述膜具有透湿性,但所述膜或涂覆的树脂可以是以具有多孔质、透湿性的聚酯为主成分的无孔质膜。为了对聚酯赋予透湿性,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将聚乙二醇等吸湿性材料与聚酯共聚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以添加碳化硅、氧化钛、氮化钛、氮化硼、炭化硼、碳化硅、氮化硅、钛酸钾、氧化锌、氧化铝、硼酸铝等无机微粒、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有机微粒、用于提高被膜强度的交联剂、抗氧化剂、增粘剂等、用于赋予颜色的着色类颜料等。

作为构成所述外层布料或衬里的纤维,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醋酸纤维、以及棉、羊毛、丝绸等天然纤维、将这些复合而成的纤维,特别优选为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优选材料回收或化学回收的、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尼龙等。另外可以是如日本特开2004-2700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11268号公报中记载那样的使用包含特定的磷化合物和钛化合物的催化剂而得到的聚酯。另外,可以在所述聚酯中,根据需要,包含微孔形成剂(有机磺酸金属盐)、着色防止剂、热稳定剂、阻燃剂(三氧化二锑)、荧光增白剂、着色颜料、抗静电剂(磺酸金属盐)、吸湿剂(聚氧化烯二醇)、抗菌剂、其它的无机粒子的1种以上。可以是以聚酯、尼龙为1种成分的复合纤维。

作为所述纤维,可以是非卷曲纱线(非卷曲复丝)或者可以是卷曲纱线(假捻卷曲加工纱线等)。另外,可以是实施了交织加工、塔丝纶(taslan)(注册商标)加工的空气加工纱线。

特别是优选为在所述外层布料与衬里中至少任一方(优选外层布料与衬里这两方)包含总纤度为44dtex以下(优选为5~35dtex)的合成纤维复丝。特别是优选所述合成纤维复丝为非卷曲纱线。

所述合成纤维复丝的总纤度大于44dtex时,轻量性、透湿性有可能受损。上述合成纤维复丝中,单纤维纤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单纤维纤度为0.9~2.8dtex。单纤维的根数优选为15~300根。

另外,在所述合成纤维复丝中,拉伸强度为4.5cn/dtex以上(更优选为5.5~10.0cn/dtex)时,布帛的撕裂强度提高,因而优选。应予说明,为了得到拉伸强度为4.5cn/dtex以上的纤维,例如可以根据日本特开2013-119689号公报、特公平5-18935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另外,所述纤维中,单纤维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扁平、颈缩扁平、中空等公知的截面形状。

布帛的编织组织没有特别限定,但使用布料为针织物的情况下,从轻量性和质地柔软考虑优选平针(天竺)、鹿型针、1×1天竺等单层圆形针织物。作为上述单层圆形针织物的针织密度,优选为45~130线圈横列/2.54cm且55~120线圈纵行/2.54cm的范围内。作为所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例如能够使用20隔距以上(优选为46~80隔距)的单面圆型针织机进行编织。

另外,在使用布料为纺织物的情况下,例如可例示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的三原组织、变化组织、立式双重织、水平双层织等片双层组织、垂直天鹅绒等。层数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以上的多层。特别是从轻量性和质地柔软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平纹编织等单层纺织物。另外,优选覆盖系数cf为1200~3000的范围内。其中,覆盖系数cf根据下述式定义。

cf=(dwp/1.1)1/2×mwp+(dwf/1.1)1/2×mwf

[dwp为经纱总纤度(dtex),mwp为经纱织密度(根/2.54cm),dwf为纬纱总纤度(dtex),mwf为纬纱织密度(根/2.54cm)。]

纺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以是使用通常的织机(例如通常的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的通常的编织方法。

对所述布帛,可以适当地实施压花加工、染色加工、减量加工、起毛加工、疏水加工、蓄热加工、吸汗加工等的后续加工。此时,用于染色的染料只要是分散染料、阳离子性染料、酸性染料等,没有特别限定,在使用阳离子性染料的情况下,需要选择能够利用阳离子性染料进行染色的纤维,因此,适合将通用性更高的分散染料用于染色。另外,作为用于疏水加工的疏水剂,能够使用石蜡系疏水剂、聚硅氧烷系疏水处理剂、氟系疏水处理剂、无氟疏水剂等公知的疏水剂,其处理可以利用通常进行的填充法、喷雾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

可以在所述外层布料和/或衬里,使用全氟辛酸及全氟辛烷磺酸的合计浓度为0~5ng/g的氟系疏水剂、有机硅系疏水剂、烃类疏水剂等而实施疏水加工。此时,优选利用jisl1092-20097.2防水度试验(喷雾法)测定疏水度(级),优选为3级以上。另外,可以在外层布料或者衬里(优选为衬里)树脂印刷无机的功能粒子。

从而,得到的外层布料和/或衬里的透湿性、轻量性、伸展性、薄度优异。此时,优选外层布料和/或衬里的单位面积重量为79g/m2以下(更优选为30~69g/m2)。作为外层布料和/或衬里的布料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下(更优选为0.1~0.3mm)。

这里,在所述外层布料与衬里中至少任一方,优选布料的伸缩性为10%以上。另外,优选所述外层布料与衬里的伸缩性之差为10%以上。

在本发明的衣服中,外层布料与衬里的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热接合、使用粘接剂的化学接合等任一种。特别是优选外层布料与衬里如上所述经由其它布料而接合。

本发明的衣服具有所述的构成,所以轻量性、保温性、折叠性优异。另外,穿着舒适性(透湿性等)、外观(皱褶外观等)也优异。

这里,作为衣服的质量,优选为150g/1件以下(更优选为130g/1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g/1件以下,特别优选为50~80g/1件)。

应予说明,可以在本发明的衣服安装空气注入口、塞子。可以在所述外层布料或者衬里独立地安装空气注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对空气注入口附加止逆阀。另外,空气的注入可以以人力从口吹入,也可以使用空气泵。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应予说明,实施例中的各物性根据下述的方法测定。

<单位面积重量>

根据jisl1096-20108.3测定。

<布料的厚度>

根据jisl1096-20108.4测定。

<透湿性>

根据jisl1099-2012b-1法测定。

<拉伸强度>

使用拉伸试验机,在纱线长25cm、拉伸速度200cm/min的条件下,在室温进行测定。

<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d>

空气注入到衣服后,利用游标卡尺测定图3所示的距离d。

[实施例1]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非卷曲纱线33dtex/36fil(拉伸强度5.5cn/dtex),使用46隔距的针织机,编织天竺组织的单圆形针织物后,利用通常的染色工序染色,接着实施疏水加工。之后,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将聚氨酯系树脂制的透湿性(亲水性)无孔质氨基甲酸酯膜(厚度14μm)层压到所述圆形针织物的沉片纱圈面,得到双层结构布帛(55线圈横列/2.54cm,65线圈纵行/2.54cm,单位面积重量65.2g/m2,厚度0.16mm,透湿性77500g/m2·24h)。

将得到的双层结构布帛用于衬里和外层布料,将衬里整体与外层布料整体的使用面积比率设定为(衬里∶外层布料)1.5∶1,制成部分地接合的充气衣服(最佳74g/1件)。

上述充气衣服呈皱褶外观,外观优异。接着,注入空气并穿着,结果轻量性、保温性、透湿性优异。另外,穿着后排出空气后,折叠性也优异。

[实施例2]

作为经纱,使用非卷曲纱线11dtex/10fil(拉伸强度5.0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作为纬纱,使用下述顺序的质量比16∶2的卷缩纱线11dtex/12fil(拉伸强度4.4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和33dtex/36fil(拉伸强度4.2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按照经纱密度264根/2.54cm、纬纱密度151根/2.54cm的规格编织。接着,利用通常的染色工序染色,进一步实施疏水加工。其后,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将聚氨酯系树脂制的透湿性(亲水性)无孔质氨基甲酸酯膜(厚度15μm)层压到所述纺织物而得到双层结构布帛(单位面积重量50.0g/m2,厚度0.13mm,透湿性55100g/m2·24h)。

将得到的双层结构布帛用于衬里和外层布料,将衬里整体和外层布料整体的使用面积比率设定为(衬里∶外层布料)1.5∶1,制成部分地接合的具有多个空气室的充气衣服(最佳)。

所述充气衣服呈皱褶外观,外观优异。接着,注入空气并穿着,结果是轻量性、保温性、透湿性优异。另外,穿着后排出空气后,折叠性也优异。

[实施例3]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非卷曲纱线22dtex/24fil(拉伸强度4.3cn/dtex),使用40隔距的针织机,编织平滑组织的双圆形针织物后,利用通常的染色加工,由分散染料染色成绀色,接着实施疏水加工。之后,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将聚氨酯系树脂制的非透湿性无孔质氨基甲酸酯膜层压到所述圆形针织物的单面,从而得到多层结构布帛(62线圈横列/2.54cm,72线圈纵行/2.54cm,单位面积重量80.0g/m2,厚度0.36mm,透湿性300g/m2·24h)。将该布料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充气衣服。

接着,注入空气并穿着,结果是轻量性、保温性优异,但透湿性不充分。

[实施例4]

作为经纱,使用非卷曲纱线11dtex/10fil(拉伸强度5.0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作为纬纱,使用以下顺序的质量比16∶2的卷曲纱线11dtex/12fil(拉伸强度4.4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和33dtex/36fil(拉伸强度4.2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以经纱密度264根/2.54cm、纬纱密度151根/2.54cm的规格进行编织。接着,利用通常的染色工序染色,进一步实施疏水加工。之后,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将聚氨酯系树脂制的非透湿性无孔质氨基甲酸酯膜(厚度15μm)层压到所述纺织物而得到双层结构布帛(单位面积重量50.0g/m2,厚度0.13mm,透湿性200g/m2·24h)。将该布料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成充气衣服。

接着,注入空气并穿着,其结果是轻量性、保温性优异,但透湿性不充分。

[实施例5]

作为经纱,使用非卷曲纱线11dtex/10fil(拉伸强度5.0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作为纬纱,使用以下顺序的质量比16∶2的卷曲纱线11dtex/12fil(拉伸强度4.4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和33dtex/36fil(拉伸强度4.2cn/dtex,无捻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按照经纱密度264根/2.54cm、纬纱密度151根/2.54cm的规格编织唇纺织物。接着,利用通常的染色工序染色,进一步实施疏水加工。其后,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将亲水性无孔质氨基甲酸酯膜(厚度15μm)层压在所述纺织物,从而得到双层结构布帛(单位面积重量50.0g/m2)。

通过对得到的双层结构布帛的衬里实施压花加工,与外层布料接合,从而制成衣服(空气注入后的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为2cm。)。

接着,注入空气并穿着,其结果是轻量性、保温性优异。另外,穿着后排出空气后,折叠性也优异。

[实施例6]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丝非卷曲纱线33dtex/36fil,使用46隔距的针织机,编织天竺组织的单圆形针织物后,利用通常的染色工序染色,进一步实施疏水加工。其后,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将聚氨酯系树脂制的亲水性无孔质氨基甲酸酯膜(厚度15μm)层压到所述圆形针织物的沉片纱圈面,从而得到双层结构布帛(单位面积重量65.2g/m2)。

将得到的双层结构布帛用于衬里和外层布料,将衬里整体和外层布料全体的使用面积比率设定为(衬里∶外层布料)1.5∶1,经由其它布料接合,从而制成具有多个空气室的充气衣服(空气注入后的从外层布料最外端到衬里最外端的距离为5cm)。

接着,注入空气并穿着,其结果是轻量性、保温性、透湿性优异。另外,穿着后排出空气后,折叠性也优异。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地接合外层布料和衬里、空气能够注入和排出的衣服,其轻量性、保温性、折叠性、穿着舒适性以及外观均优异,其工业价值极大。

符号说明

1∶衬里

2∶外层布料

3∶其它布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