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5848发布日期:2020-05-12 14:5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具体为一种充气鞋。



背景技术:

鞋子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发明了许许多多将足部固定在鞋面与鞋底之间的方法,比如利用鞋带绑扎法,魔术贴黏贴法,拉链拉紧法以及利用鞋面造型与脚背及腿之间天然角度贴合法。

然而,作为传统工业化量产的鞋子,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方法,都会存在不少缺陷,如传统化量产的鞋子在生产时必须用到鞋楦和国际通行的尺码换算方法,除非使用者的脚型长的和鞋楦一样,否则鞋面总会有一些地方无法与使用者脚面很好的进行贴合,此外,使用者的双脚会根据运动量的变化而随时发生充血变化,进而造成双脚的随时变化。

因此,传统鞋子不管采用以上任何一种固定方式,都只能满足使用者某一时刻的鞋面松紧度需求,当使用者的双脚发胀或者收缩时需要调整会非常麻烦,所以使用者就只能忍受这种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鞋,能够控制鞋面实现全自动收紧或放松,进而满足使用者脚部在任何时候对鞋面松紧度的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充气鞋,包括鞋底,其中,所述鞋底的后侧设有自动充气系统,所述自动充气系统能够控制鞋面实现全自动收紧或放松。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系统包括:

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后脚掌的位置处;

进气管,所述充气气囊的后侧与所述进气管连通,且所述进气管与外界连通;

充气调节系统,所述充气调节系统与所述充气气囊的前侧相连通;

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位于所述鞋底一侧的安装板上,且所述控制开关能够对所述充气调节系统的状态进行调节;

鞋面气管,所述鞋面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后与所述充气调节系统相连通,所述鞋面气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由盆形上囊体和盆形下囊体扣合而成,且所述盆形上囊体和所述盆形下囊体之间形成囊腔,所述盆形上囊体的敞口端的外侧具有上连接板,所述盆形下囊体的敞口端的外侧具有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位于所述下连接板的上端,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短管,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短管与所述囊腔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囊腔内设有一对减震盆体,一对减震盆体的底端相连,且位于上方的减震盆体位于盆形上囊体内,位于下方的减震盆体位于所述盆形下囊体内,所述减震盆体的侧壁上通过拉深后侧壁冲孔形成若干个环形分布的v形条,且所述v形条的顶部向所述减震盆体的外侧延伸。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与位于所述安装板中部的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条形板的外端位于所述安装板外,所述条形板的内端设有长板,所述长板位于所述安装板内侧,所述长板的内端的前侧设有向所述安装板内侧延伸的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充气调节系统的活塞杆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调节系统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外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

基座,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基座的外端与所述长板的内端相连,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基座上的活塞腔滑动配合;

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开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充气管道的外端能够与所述活塞腔相连通,所述充气管道的内端与所述囊腔相连通;

鞋面进气管道,所述鞋面进气管道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鞋面进气管道位于所述充气管道的前侧,且所述鞋面进气管道的外端能够与所述活塞腔相连通,所述鞋面进气管道的内端与所述鞋面气管相连通;

放气管道,所述放气管道开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放气管道位于所述充气管道的后侧,且所述放气管道的外端能够与所述活塞腔相连通,所述放气管道的内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腔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包括依次相连的后端杆、后杆、中杆、前杆和前端杆,所述后端杆和所述后杆由第一短杆相连,所述后杆与所述中杆之间由第二短杆相连,所述中杆与所述前杆之间由第三短杆相连,所述前杆与所述前端杆之间由第四短杆相连,所述后端杆的后端抵挡在所述活塞腔的底壁上,所述中杆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前杆、所述第四短杆与所述前端杆之间形成环形卡槽,所述卡板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杆的直径等于所述后杆的直径,所述中杆的直径小于所述后杆的直径,所述前杆的直径等于所述后杆的直径,所述前端杆的直径等于所述中杆的直径,所述第一短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短杆的直径,所述第三短杆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短杆的直径,所述第四短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短杆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短杆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一密封胶圈,所述第二短杆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二密封胶圈,所述第四短杆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三密封胶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板的外端上设有若干个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长板的内端的后侧设有回弹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长板的内端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滚动弹珠。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中设置了自动充气系统,自动充气系统能够控制鞋面实现全自动收紧或放松,满足使用者脚部在任何时候对鞋面松紧度的需求,从而提高使用者穿鞋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鞋底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沿k-k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囊的侧视图。

图4为图3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沿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充气调节系统处于关闭保持状态时,控制开关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沿c-c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充气调节系统处于充气状态时,控制开关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d-d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充气调节系统处于放气状态时,控制开关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e-e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气囊1,盆形上囊体11,上连接板111,盆形下囊体12,下连接板121,短管13,囊腔14,进气管2,充气调节系统3,活塞杆31,后端杆311,后杆312,中杆313,环形槽3131,前杆314,前端杆315,第一短杆316,第二短杆317,第三短杆318,第四短杆319,环形卡槽320,外壳32,基座33,活塞腔331,充气管道34,鞋面进气管道35,放气管道36,控制开关4,条形板41,凸起42,长板43,凹槽431,回弹装置44,滚动弹珠45,卡板46,鞋面气管5,减震盆体6,v形条61,第一密封胶圈7,第二密封胶圈8,第三密封胶圈9,鞋底10,安装板101,通孔1011,条形孔1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充气鞋,包括鞋底10,其中,所述鞋底10的后侧设有自动充气系统,所述自动充气系统能够控制鞋面实现全自动收紧或放松,满足使用者脚部在任何时候对鞋面松紧度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穿鞋的舒适感。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充气系统包括气囊1、进气管2、充气调节系统3、控制开关4和鞋面气管5,所述气囊1设置在所述鞋底10的后脚掌的位置处,所述气囊1的后侧与所述进气管2连通,且所述进气管2与外界连通,所述充气调节系统3与所述气囊1的前侧相连通,所述控制开关4设置在位于所述鞋底10一侧的安装板101上,且所述控制开关4能够对所述充气调节系统3的状态进行调节,所述鞋面气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101上的通孔1011后与所述充气调节系统3相连通,所述鞋面气管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2上设有单向阀。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气囊1由盆形上囊体11和盆形下囊体12扣合而成,且所述盆形上囊体11和所述盆形下囊体12之间形成囊腔14,所述盆形上囊体11的敞口端的外侧具有上连接板111,所述盆形下囊体12的敞口端的外侧具有下连接板121,所述上连接板111位于所述下连接板121的上端,所述上连接板111与所述下连接板121的连接处设有短管13,所述进气管2通过所述短管1313与所述囊腔14连通。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囊腔14内设有一对减震盆体6,一对减震盆体6的底端相连,且位于上方的减震盆体6位于盆形上囊体11内,位于下方的减震盆体6位于所述盆形下囊体12内,所述减震盆体6的侧壁上通过拉深后侧壁冲孔形成若干个环形分布的v形条61,且所述v形条61的顶部向所述减震盆体6的外侧延伸,由于设置了一对减震盆体6,因而使得鞋底10的支撑性更好、强度更高,气体压缩量更大,能够提高充气调节系统3的充气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盆形上囊体11和所述盆形下囊体12均采用tpc材质,所述减震盆体6采用tpe材质,tpc和tpe材料具有以下优点:①易加工,不需要硫化,成型周期短,②回收利用率高,③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耐温、耐老化、耐化学性、耐溶剂性等优点,④环保节能,⑤气密性高,使用寿命长。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控制开关4包括条形板41,所述条形板41与位于所述安装板101中部的条形孔1012滑动配合,所述条形板41的外端位于所述安装板101外,所述条形板41的内端设有长板43,所述长板43位于所述安装板101内侧,所述长板43的内端的前侧设有向所述安装板101内侧延伸的卡板46,所述卡板46与所述充气调节系统3的活塞杆31相连。

如图8所示,所述充气调节系统3还包括外壳32、基座33、充气管道34、鞋面进气管道35和放气管道36,所述外壳32的外端与所述安装板101相连,所述基座33位于所述外壳32内,且所述基座33的外端与所述长板43的内端相连,所述活塞杆31与所述基座33上的活塞腔331滑动配合,所述充气管道34开设在所述基座33上,且所述充气管道34的外端能够与所述活塞腔331相连通,所述充气管道34的内端与所述囊腔14相连通,所述鞋面进气管道35在所述基座33上,所述鞋面进气管道35位于所述充气管道34的前侧,且所述鞋面进气管道35的外端能够与所述活塞腔331相连通,所述鞋面进气管道35的内端与所述鞋面气管5相连通,所述放气管道36开设在所述基座33上,所述放气管道36位于所述充气管道34的后侧,且所述放气管道36的外端能够与所述活塞腔331相连通,所述放气管道36的内端与所述外壳32的内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35上设有进气阀,所述放气管道36上设有放气阀。

如图9所示,所述活塞杆31包括依次相连的后端杆311、后杆312、中杆313、前杆314和前端杆315,所述后端杆311和所述后杆312由第一短杆316相连,所述后杆312与所述中杆313之间由第二短杆317相连,所述中杆313与所述前杆314之间由第三短杆318相连,所述前杆314与所述前端杆315之间由第四短杆319相连,所述后端杆311的后端抵挡在所述活塞腔331的底壁上,所述中杆313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3131,所述前杆314、所述第四短杆319与所述前端杆315之间形成环形卡槽320,所述卡板46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32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杆311的直径等于所述后杆312的直径,所述中杆313的直径小于所述后杆312的直径,所述前杆314的直径等于所述后杆312的直径,所述前端杆315的直径等于所述中杆313的直径,所述第一短杆316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短杆317的直径,所述第三短杆318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短杆317的直径,所述第四短杆319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短杆318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杆316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一密封胶圈7,所述第二短杆317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二密封胶圈8,所述第四短杆319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三密封胶圈9,从而提高了活塞杆31与基座33之间的密封性。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条形板41的外端上设有若干个凸起42,由于设置了若干个凸起42,因而便于使用者对控制开关4进行操作。

实施例三: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长板43的内端的后侧设有回弹装置44,需要放气时,将控制开关4滑动至放气位置不放即可进行放气操作,手放开时控制开关4自动回弹到中间充气位置。

实施例四: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长板43的内端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31,所述凹槽431内嵌设有滚动弹珠45,由于设置了滚动弹珠45,因而不仅能够提升控制开关4三个档位的卡点配合,还能提升控制开关4的滑动手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此时,控制开关4处在条形孔1012的最左边位置,控制开关4带动第一密封胶圈7、第二密封胶圈8移动到放气管道36、充气管道34位置,进而堵住放气管道36和充气管道34,使充气调节系统3处于关闭保持状态;如图10和图11所示,此时,控制开关4处在条形孔1012的中间档位置,控制开关4带动第二密封胶圈8移动到放气管道36位置,堵住放气管道36,使充气调节系统3处于充气状态;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时,控制开关4处在条形孔1012的最右边位置,此时,放气管道36处于打开的状态,使充气调节系统3处于放气的状态,气囊1可正常放气。

在本发明中,使用者穿上鞋子后,先把控制开关4拨动到条形孔1012的中间位置,即充气调节系统3处于充气状态;此时,通过踩动气囊1即可实现对鞋面的一个充气收紧的功能,当使用者感觉到鞋面收紧程度合适后,即可把控制开关4滑动到条形孔1012的最左边位置,则充气调节系统3处于关闭保持状态;继续踩动气囊1将不可继续进行充气,也不会漏气,鞋面将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松紧度,在要脱鞋的时候把控制开关4拨动到条形孔1012的的最右边位置,即放气状态,则可进行放气脱鞋的操作。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对属于本发明整体构思,而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动,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