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器和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7247发布日期:2020-05-15 17:3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扩散器和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吹风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扩散器和应用该扩散器的吹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吹风机一般在风机本体的一端连通有扩散器,通过扩散器对空气流的导向作用而使得吹风机具有更好的出风效果。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吹风机的扩散器均沿线性状出风,使得吹风机的出风方向较为单一而与头发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降低了吹风机的吹风效果。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扩散器,应用于吹风机,旨在提高吹风机的吹风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扩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用以与所述吹风机的风机本体连通;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和所述出风端连通,所述出风部设有扩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扩风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出风端的中心设置,所述出风孔的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部之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呈平行设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扩风孔设于所出风部的侧周面,所述出风孔设于所述出风部远离所述出风端的端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扩风孔呈长条状设置,并沿所述出风部远离所述出风端的一侧向所述出风部靠近所述出风端面的一侧延伸开设;和/或,所述出风孔和所述扩风孔相连通。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器还包括扰流部,所述扰流部和所述出风端连通,所述扰流部设有扰流孔,所述扰流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出风端的中心和/或所述出风端的周缘。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孔贯穿所述扰流部的侧周面,以使所述第三风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出风端的中心和所述出风端的周缘。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孔呈长条状设置,并沿所述扰流部远离所述出风端的一侧向所述扰流部靠近所述出风端的一侧延伸开设;和/或,所述出风部靠近所述出风端的周缘设置,所述扰流部靠近所述出风端的中心设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形成所述进风端,所述后壳形成所述出风端,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壳,所述出风部连接于所述后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设有前卡接部,所述后壳设有后卡接部,所后卡接部和所述前卡接部相卡接固定,使所述后壳连接于所述前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还设有安装孔,所述扩散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吹风机的风机本体连接;或者,所述前壳设有磁块,用以和所述风机本体磁吸固定。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吹风机,包括扩散器,所述扩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用以与所述吹风机的风机本体连通;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和所述出风端连通,所述出风部设有扩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扩风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出风端的中心设置,所述出风孔的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部之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呈平行设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扩散器应用于吹风机时,通过扩散器的壳体上的进风端和吹风机本体连通,使得吹风机本体所吹出的空气流由进风端进入壳体内,并经过扩散器的导向作用后从壳体上的出风端流出。由于本方案中的扩散器于出风端连通有出风部,该出风部上设有扩风孔和出风孔,且扩风孔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端的中心设置,出风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部之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呈平行设置。如此使得壳体内流出的空气流可以进入到出风部,并可以部分通过扩风孔流出,部分通过出风孔流出,即该扩散器的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的扩散器只能沿扩散器背离风机本体的一侧的线性状的出风,本方案中的吹风机的扩散器的出风方向较为多样化而增大了和头发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吹风机的吹风效果。同时,扩风孔的设置,具有对扩散器所吹出的风量具有扩充作用,能够增大扩散器于出风部的出风量,以增强扩散器所吹出的空气流对用户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吹风机的吹风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吹风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扩散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扩散器的一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吹风机13d后卡接部100扩散器30出风部10壳体30a扩风孔11前壳30b出风孔11a进风端50扰流部11b前卡接部50a扰流孔13后壳300风机本体13a出风端310主体部13b出风端面330手柄部13c导风孔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提出一种扩散器100,应用于吹风机100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扩散器100包括壳体10和出风部30。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端11a和出风端13a,进风端11a用以与吹风机1000的风机本体300连通;出风部30和出风端13a连通,出风部30设有扩风孔30a和出风孔30b,扩风孔30a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设置,出风孔30b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部30之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呈平行设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主要用于形成一个导风通道,以对风机本体300所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作用而增大和头发的接触面积。具体而言,壳体10可以大致呈圆台形状,且壳体10的横截面的面积由进风端11a至出风端13a呈逐渐增大设置。如此使得从风机本体300吹出的空气流在壳体10内可以沿其内壁的延伸方向流向至出风端13a而增大了出风面积;呈圆台形状设置的壳体10可以使得空气于壳体10内侧周面各处的流速相同,从而使得吹风机1000于各处所吹出的空气流更加均匀以进一步地提高吹风效果。另外,为了降低吹风机1000的质量,以使其便于用户手持。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例如:abs、pom、ps、pmma、pc、pet等。进风端11a主要用于与风机本体300连通,具体可以是开设与风机本体300相连通的通孔实现两者的连通。其中,进风端11a和风机本体300可以是呈一体结构的固定连接,以提高扩散器100和风机本体300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进风端11a和风机本体300也可以是类似螺钉、卡扣或者磁吸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其拆卸而进行维修更换。出风部30主要用于承接壳体10内的空气流,并使得空气流从扩风孔30a和出风孔30b流出而形成多样化的吹风方向,同时通过扩风孔30a对风量的扩充作用增大出风部30的出风量。另外,出风部30可以凸设于出风端13a的表面,大致形成主体状,使其在扩散器100对用户进行吹风时可以对头皮起抵接作用,以使扩散器100和头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避免扩散器100和头发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导致头发贴附于扩散器100的现象发生。其中,出风部30和出风端13a可以是呈一体结构设置,如此避免两者在连接处存在间隙而影响密封性。而为了避免出风部30对头皮的划伤,出风部30远离出风端13a的端面和出风部30的侧周面可以呈圆滑过渡设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扩散器100应用于吹风机1000时,通过扩散器100的壳体10上的进风端11a和吹风机1000本体连通,使得吹风机1000本体所吹出的空气流由进风端11a进入壳体10内,并经过扩散器100的导向作用后从壳体10上的出风端13a流出。由于本方案中的扩散器100于出风端13a连通有出风部30,该出风部30上设有扩风孔30a和出风孔30b,且扩风孔30a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设置,出风孔30b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部30之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呈平行设置。如此使得壳体10内流出的空气流可以进入到出风部30,并可以部分通过扩风孔30a流出,部分通过出风孔30b流出,即该扩散器100的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1000的扩散器100只能沿扩散器100背离风机本体300的一侧的线性状的出风,本方案中的吹风机1000的扩散器100的出风方向较为多样化而增大了和头发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吹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同时,扩风孔30a的设置,具有对扩散器100所吹出的风量具有扩充作用,能够增大扩散器100于出风部30的出风量,以增强扩散器100所吹出的空气流对用户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吹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请参考图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扩风孔30a设于所出风部30的侧周面,出风孔30b设于出风部30远离出风端13a的端面。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使得扩风孔30a和出风孔30b较为分散,即在出风部30上的外侧周面和远离出风端13a的侧端面上具有较大的布置空间而便于对两者进行设置。同时,出风孔30b设于出风部30远离出风端13a的端面也使得出风部30内的空气流能够呈直线状流出,以保证空气流的出风速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扩风孔30a也可以设于出风部30远离出风端13a的端面,并通过引导段体引出;出风孔30b也可以设有出风部30的侧周面,并同样通过引导段体引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扩风孔30a呈长条状设置,并沿出风部30远离出风端13a的一侧向出风部30靠近出风端面13b的一侧延伸开设。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增大了扩风孔30a的出风面积,从而能够增大扩风孔30a对空气流的扩风作用,以进一步地增大出风部30的出风量,进而能够提高扩散器100的吹风效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出风孔30b和扩风孔30a相连通。可以理解,出风孔30b和扩风孔30a相连通使得两者可以通过一次加工形成。具体而言,可以是从出风部30从远离出风端13a的侧端面沿靠近出风端13a的一侧切除局部而形成,以简化扩风孔30a和出风孔30b成型的成型过程。而且,出风孔30b和扩风孔30a也增大了空气流的流动性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扩散器100的吹风效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扩散器100还包括扰流部50,扰流部50和出风端13a连通,扰流部50设有扰流孔50a,扰流孔50a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和/或出风端13a的周缘。可以理解,扰流孔50a的设置使得扩散器100于扰流部50处可以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和/或出风端13a的周缘吹出空气流,并对出风部30所吹出的空气流进行扰动。如此可以提高出风部30吹出的空气流的流动性,同时也使得出风部30吹出的气流变得较为无序而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流动方向,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扩散器100的吹风效果。其中,扰流孔50a的出风方向可以是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也可以是朝向出风端13a的周缘,亦或者是同时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和出风端13a的周缘。进一步地,扰流部50和出风端13a也可以是呈一体结构设置,如此避免两者在连接处存在间隙而影响密封性。另外,扰流部50可以是凸设于出风端13a的表面,并大致形成主体状,使其在扩散器100对用户进行吹风时也可以对头皮起抵接作用。而为了避免扰流部50对头皮造成划伤,扰流部50远离出风端13a的端面和扰流部50的侧周面可以是是呈圆滑过渡设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扰流孔50a贯穿扰流部50的侧周面,以使扰流孔50a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和出风端13a的周缘。可以理解,扰流孔50a的贯穿设置使得扰流部50内的空气流可以同时朝向出风端13a的中心和出风端13a的周缘流出,即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吹出而增大扰流部50对出风部30的扰流作用,以进一步地增大空气流的流动性和方向多样化而提高扩散器100的吹风效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扰流孔50a呈长条状设置,并沿扰流部50远离出风端13a的一侧向扰流部50靠近出风端13a的一侧延伸开设。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增大了扰流孔50a的出风面积,从而能够增大扰流部50对出风部30的扰流作用,进而能够可以提高扩散器100的吹风效果。其中,扰流孔50a也可以是第而扰流部50从远离出风端13a的端面沿靠近出风端13a的一侧切除局部而形成,以简化扰流孔50a的成型过程。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出风部30靠近出风端13a的周缘设置,扰流部50靠近出风端13a的中心设置。可以理解,通过将出风部30靠近周缘设置,扰流部50靠近出风端13a设置,能够使得从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内流出的空气流较为汇聚的集中于出风端13a的中心部位,减少空气流从出风端13a的周缘流失而损耗,从而保证了空气流的使用效率。其中,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可以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以提高扩散器100的吹风量。而为了保证扩散器100的吹风的均匀性,至少两个出风部30均靠近出风端13a的周缘的设置,并围绕出风端13a的中心呈均匀间隔分布;至少两个扰流部50均靠近出风端13a的中心设置,并围绕出风端13a的中心呈均匀间隔分布。如此设置,至少两个出风部30可以吹出朝向出风端13a中心的空气流和平行于出风部30的空气流,而至少两个扰流部50可以朝向出风端13a中心和出风端13a的周缘的空气流。使得出风端13a的出风方向更加的多样化,并通过靠近出风端13a中心设置的扰流部50的扰流作用大幅度的提高出风端13a的空气流的流动性。另外,出风端13a可以形成有出风端面13b,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均设于该出风端面13b,该端面还设有导风孔13c。如此进一步地增大了扩散器100的出风量。其中,导风孔13c可以设于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之间,以使得位于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之间的空气流可以直接从导风孔13c流出,而无需和出风端13a内壁碰撞后从两侧的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流出。另外,该出风端面13b可以为弧面状,并凹向外界设置,以对扩散器100流出的空气流进行汇聚而保证了扩散器100于出风端13a投影下的区域具有较大的空气流,提高对位于该区域内的头发的干燥和整形效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前壳11和后壳13,前壳11形成进风端11a,后壳13形成出风端13a,后壳13可拆卸连接于前壳11,出风部30连接于后壳13。可以理解,后壳13可拆卸连接于前壳11,使得扩散器100内部发生堵塞时可以将前壳11和后壳13拆卸开来而便于进行清理。同时,如此设置使得前壳11和后壳13的局部发生损坏时,可以避免需要整体进行维修更换而导致增加了制造成本。此时,出风部30和扰流部50可以均连接于后壳13,该后壳13形成有出风端面13b。其中,前壳11可以呈环形状,且进风端11a的口径小于前壳11远离进风端11a的一端的口径,而后壳13盖设于前壳11远离进风端11a的一端。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壳11设有前卡接部11b,后壳13设有后卡接部13d,所后卡接部13d和前卡接部11b相卡接固定,使后壳13连接于前壳11。可以理解,将后卡接部13d卡入前卡接部11b,即可使得后壳13连接于前壳11。如此简化了的前壳11和后壳13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能够提高两者的组装效率。其中,前卡接部11b可以包括前卡槽和前卡块,后卡接可以包括后卡块和后卡槽。该后卡块卡接于前卡槽,后卡槽卡接于前卡块,如此通过双重卡接的固定方式可以增大前壳11和后壳13的连接强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前壳11和后壳13也可以是通过螺钉或磁吸固定。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壳11还设有安装孔,扩散器100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和吹风机1000的风机本体300连接。可以理解,当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后,可以和风机本体300相配合夹持固定前壳11。如此无需在前壳11上设置连接结构以将其固定于风机本体300,从而便于前壳11的生产制造。其中,紧固件和风机本体300可以是螺纹连接,此时风机本体300可以设有内螺纹孔,紧固件的外侧周面设有与该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壳11设有磁块,用以和风机本体300磁吸固定。可以理解,将前壳11通过磁块和风机本体300磁吸固定,简化了前壳11和风机本体300的连接结构,从而能够提高两者的拆装效率。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吹风机1000,该吹风机1000包括扩散器100,该扩散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吹风机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扩散器100的进风端11a连通于风机本体300,而风机包括主体部310和手柄部330。主体部310内设有加热器;手柄部330的一端连通于主体部310的一端,且手柄部330内设有马达可以驱使外界空气流进入到手柄部330,并流入到主体部310内被加热器所加热;扩散器100的进风端11a连通于主体部310远离手柄部330的一端,主体部310内的空气流在经过加热器后可以流入到扩散器100内,进而被该扩散器100所导向而增大吹风面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