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手机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7204发布日期:2020-05-15 17:3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手机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手机袋。



背景技术: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离开的电子设备,人们的沟通交流、娱乐及消费支付通常会通过手机来进行。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接触到医疗废弃物,为避免接触过医疗废弃物的手消毒不彻底拿取手机时污染手机,大部分护士会用一个医用一次性胶袋将手机装起来,这样在拿取手机的时候,通过胶袋的隔离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机被污染的问题。但是,这些医用的一次性胶袋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胶袋体积较大且与手机不贴合,影响美观。2、胶袋容易起皱褶,并且胶袋厚度较厚,影响显示效果及触控操作灵敏度。

防水手机袋已经在市面上销售多年,通常在下水游泳或者需要下水工作的时候,人们会将手机用防水手机袋装起来,防止手机进水损坏。防水手机袋也可以用来隔离污染,但其与现有的医用胶袋一样存在不贴合、起皱褶影响显示效果及触控操作灵敏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手机贴合度高、不易起皱、能够更好地保证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的医用一次性手机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手机袋,包括采用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手机袋本体,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底端封闭,所述手机袋本体的顶端敞开,形成袋口,在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手机袋本体的内腔中并固定连接于手机袋本体的内侧壁,所述支撑条上开设有与手机按键尺寸相适应的按键孔,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根隔条,所述隔条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内夹片和外夹片,所述内夹片和外夹片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前后侧壁插入内夹片和外夹片之间并被夹住,所述内夹片位于手机袋本体的内腔中;

使用时,将手机从所述袋口插入手机袋本体中,插入过程中用手机的左右两侧抵靠住所述支撑条,此时手机的前后两侧抵靠住所述隔条,在所述隔条的阻隔下,手机的前后两侧不与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前后侧壁接触,随着手机往下插入,所述支撑条在手机的推抵作用下往外移动,两根支撑条之间的间距变大,同时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前后侧壁被拉伸且厚度变薄,从而在其与内夹片和外夹片之间形成间隙,当手机完全插入所述手机袋本体中后,抽出所述隔条,所述手机袋本体会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回缩并箍套住手机,从而使得所述手机袋本体的前后侧壁紧贴住手机的前后两侧,最后用胶带或夹子封住所述手机袋本体的袋口即可。

其中,所述隔条包括粘接在其内夹片上的一长条形的发泡胶带,所述发泡胶带从隔条的顶端延伸至其底部,所述发泡胶带内外侧面均涂覆有粘合剂并设有离型膜,在所述发泡胶带的内侧面上,位于其两端的离型膜被撕除,使得该部位的粘合剂裸露出来粘接住内夹片;

将手机从所述袋口插入手机袋本体的过程中,手机的前后两侧将抵靠住所述发泡胶带,当手机完全插入所述手机袋本体中后,抽出所述隔条,将所述发泡胶带中间段剪下合适长度并在撕除一面离型膜后将其两端朝中间折叠对接,再将折叠的发泡胶带塞入所述手机袋本体的袋口,揭去另一面离型膜并使发泡胶带上的粘合剂粘住袋口内周沿,从而将所述手机袋本体的袋口封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的顶端与手机袋本体的袋口顶沿平齐,所述支撑条的底端延伸至手机袋本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外夹片的长度大于内夹片的长度,所述外夹片往下延伸并超过手机袋本体的底端,所述内夹片往下延伸至手机袋本体的内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采用塑料制成,在所述支撑条与手机接触的面上贴覆有一层eva发泡膜,所述eva发泡膜上也开设有与手机按键尺寸相适应的按键孔。

优选地,所述手机袋本体采用硅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手机袋本体在未拉伸时的壁厚为0.05-0.15mm.

其中,所述隔条采用塑料制成,所述发泡胶带采用eva泡棉为基底,所述粘合剂涂覆在eva泡棉上。

本发明所涉一次性手机袋采用透明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手机袋本体,手机插入手机袋本体后,手机袋本体可依靠材料自身弹性包裹住手机,从而保证了袋体与手机屏幕的贴合度且不易起皱,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更好。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通过在手机袋本体中设置支撑条,并配合上隔条,使得手机可以轻松地插入手机袋本体中,使用非常方便。在手机插入手机袋本体中后,用户用胶带或者夹子(用户可另行购买市面上现有的胶带、夹子产品)封闭袋口即可避免医护人员在手上消毒不彻底情况下拿取手机所导致的手机被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一次性手机袋未撑开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次性手机袋完全被撑开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手机插入图1所示一次性手机袋时,袋口被手机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机插入图1所示一次性手机袋并将其完全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手机插入一次性手机袋且一次性手机袋的袋口通过发泡胶带封闭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a部位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a-a部位的剖视图;

图8为隔条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手机袋本体2——支撑条3——隔条

1a——袋口2a——eva发泡膜3a——内夹片

3b——外夹片3c——发泡胶带3d——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2示出了本发明所涉一次性手机袋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包括采用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手机袋本体1,手机袋本体1的底端封闭,手机袋本体1的顶端敞开,形成袋口1a,在手机袋本体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支撑条2,支撑条2设置在手机袋本体1的内腔中并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胶水粘接)于手机袋本体1的内侧壁,为防止影响手机按键操作,在支撑条2上开设有与手机按键尺寸相适应的按键孔(按键孔在附图中未示出),手机袋本体1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根隔条3,隔条3的结构如图8-10所示,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内夹片3a和外夹片3b,内夹片3a和外夹片3b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手机袋本体1的前后侧壁插入内夹片3a和外夹片3b之间并被夹住,其中,内夹片3a位于手机袋本体1的内腔中。

上述一次性手机袋的使用方式见图3所示,使用时,将手机从袋口1a插入手机袋本体1中,如图6所示,插入过程中用手机的左右两侧抵靠住支撑条2,此时手机的前后两侧抵靠住隔条3,在隔条3的阻隔下,手机的前后两侧不与手机袋本体1的前后侧壁接触,随着手机往下插入,支撑条2在手机的推抵作用下往外移动,两根支撑条2之间的间距变大,同时手机袋本体1的前后侧壁被拉伸且厚度变薄,从而在其与内夹片3a和外夹片3b之间形成间隙,如图4所示,当手机完全插入所述手机袋本体1中后,抽出隔条3,此时手机袋本体1会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回缩并箍套住手机,从而使得手机袋本体1的前后侧壁紧贴住手机的前后两侧,最后如图5所示,用胶带或夹子封住手机袋本体1的袋口1a即可。

其中,见图8-10所示,隔条3包括粘接在内夹片3a上的一长条形的发泡胶带3c,发泡胶带3c从隔条3的顶端延伸至其底部,发泡胶带3c内外侧面均涂覆有粘合剂并设有离型膜3d,在发泡胶带3c的内侧面上,位于其两端的离型膜3d被撕除,使得该部位的粘合剂裸露出来粘接住内夹片3a。

将手机从袋口1a插入手机袋本体1的过程中,手机的前后两侧将抵靠住发泡胶带3c,当手机完全插入手机袋本体1中后,抽出隔条3,将发泡胶带3c中间段(即双面有离型膜3d的部分)剪下合适长度并在撕除一面离型膜3d后将其两端朝中间折叠对接,再将折叠的发泡胶带3c塞入手机袋本体1的袋口1a,揭去另一面离型膜3d并使发泡胶带3c上的粘合剂粘住袋口1a内周沿(参见图5和图7所示),从而将手机袋本体1的袋口1a封住。

见图1-2及图4-5所示,出于更便于将手机插入手机袋本体1中的考虑,前述支撑条2的顶端与手机袋本体1的袋口1a顶沿平齐,支撑条2的底端延伸至手机袋本体1的底部。其中,外夹片3b的长度大于内夹片3a的长度,外夹片3b往下延伸并超过手机袋本体1的底端,内夹片3a往下延伸至手机袋本体1的内腔底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条2采用塑料制成,为减少支撑条2对手机的磨损,同时出于更贴合手机的考虑,在支撑条2与手机接触的面上贴覆有一层eva发泡膜2a,eva发泡膜2a上也开设有与手机按键尺寸相适应的按键孔(按键孔在附图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机袋本体1采用硅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手机袋本体1在未被拉伸时的壁厚为0.05-0.15mm。其中,隔条3采用塑料制成,发泡胶带3c采用eva泡棉为基底,粘合剂涂覆在eva泡棉上。eva泡棉胶带具有柔软且可拉伸的特性,通过eva泡棉自身的形变可以减轻因外力拉扯导致粘接部位脱开的情况。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