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母扣及按钮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4607发布日期:2020-12-15 11:4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母扣及按钮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扣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锁母扣及按钮扣。



背景技术:

由公扣和母扣组合成的纽扣是当前较为主流的一种纽扣类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服饰中。纽扣虽然只是服饰上的一颗小配件,但其实用性能、外观造型等都会直接影响整件服饰的品质。传统纽扣在正向扣合和正向拉开操作时,通常都需要双手进行操作,特别是正向拉开必须通过双手配合操作,因此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不便,例如当穿戴者的一只手上拎有东西时,如果想解开纽扣就需要将东西先放下,待纽扣解开后再将东西拎起来。

鉴于现有纽扣存在的需要双手操作的问题,本案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锁母扣及按钮扣,用以解决现有纽扣在正向扣合和正向拉开操作时,需要使用双手操作所带来的操作不便问题,实现单手操作纽扣正向扣合和正向拉开,操作方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一种自锁母扣,包括具有公扣接纳部的弹弓杯、设于所述公扣接纳部内用于卡合公扣的弹簧件和连接所述弹簧件用于施加压力使弹簧件产生形变而脱开公扣的按压结构;所述弹簧件包括若干环形设置且用于卡持公扣的自锁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件还包括底部连接片,若干所述自锁片间距环设于底部连接片的外缘。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连接片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按压结构连接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自锁片包括连接所述底部连接片的直立部和由直立部向内延伸的卡持部。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自锁片等间距地环设于底部连接片的外缘。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件包括8片所述自锁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件为不锈钢弹簧件。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结构由弹弓杯的背面伸入至所述公扣接纳部内,且所述按压结构的伸入端套接于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用于与连接孔套接的套接部、用于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部和连接套接部与按压部的第一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缘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连接孔上,且所述套接部的上端向外卷边形成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上表面的第一卷边部。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部配设有按压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弹弓杯包括具有接纳杯口的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的第一扣底;所述第一扣底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簧件的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底的底部具有供所述按压结构伸入至容置腔内的第一伸入孔。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包括供所述弹簧件上部变形张开的上腔部和用于变形张开后卡持所述弹簧件下部的下腔部。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的上端抵顶于外壳体的顶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底的上缘向外环设有抵顶于外壳体的内侧壁和顶壁的外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弓杯还包括设于外壳体内底部的第二扣底;所述第一扣底套设于所述第二扣底之上,且所述第一扣底与第二扣底之间形成有用于接纳扣面的扣面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扣底的底部具有供所述第一扣底的下部伸出的伸出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底的下部具有伸出至所述伸出孔外的第一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扣底的内侧壁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扣底的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底的外部设有支撑于所述台阶上的第一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在靠近所述第一锥部的一侧环设有向下的第一凸部,且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一锥部之间形成卷边引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扣底的内底部于伸出孔的上缘设有向上的第二凸部,且所述第二扣底的内底部、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卷边引导槽之间共同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卷边引导槽内沿着卷边方向设有若干卷边切割部。

进一步的,所述卷边引导槽内设有6个所述卷边切割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扣底的内底部均设有用于防止转动的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扣面;所述扣面包括第一面部、打入至扣面安装部内形成的第二卷边部和连接所述第一面部和第二卷边部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扣面的内部形成有供所述按压结构伸入的第二伸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部与弹弓杯之间形成第一布料夹持空间。

第二方面,一种自锁按钮扣,包括公扣和上述的母扣;所述公扣包括扣珠和连接扣珠的扣脚;所述扣珠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自锁片扣入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扣珠包括扣珠底板和立设于扣珠底板中部的立柱;所述卡槽设于立柱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上部形成有第二锥部。

进一步的,所述扣珠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接纳扣脚的扣脚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扣脚包括第二面部、卡于所述扣脚安装部内的第三卷边部和连接第二面部与第三卷边部的第三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面部与扣珠之间形成第二布料夹持空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在具有公扣接纳部的弹弓杯内设置弹簧件,且弹簧件包括若干环形设置且用于卡持公扣的自锁片,同时弹簧件连接有用于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形变而脱开公扣的按压结构,公扣的扣珠上形成有用于供自锁片扣入的卡槽;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如果需要将母扣和公扣扣合,穿戴者只需一只手轻轻地施加压力将公扣的扣珠往弹弓杯内压入即可;如果需要将母扣和公扣解开,穿戴者只需一只手施加压力于按压结构上并将公扣拉出即可;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纽扣的单手正向扣合和正向拉开操作,为实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扣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扣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中第二扣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扣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中弹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按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在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在弹簧件处于扣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在弹簧件处于张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在使用状态时的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扣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发明中扣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是本发明中公扣在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公扣在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中公扣在使用状态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母扣,200-公扣,300-布料,1-弹弓杯,11-外壳体,111-接纳杯口,12-第一扣底,121-容置腔,1211-上腔部,1212-下腔部,122-第一伸入孔,123-外延伸部,124-第一锥部,125-第一支撑部,1251-第一凸部,126-卷边引导槽,127-卷边切割部,13-第二扣底,131-伸出孔,132-台阶,133-第二凸部,134-第二支撑部,14-面扣安装部,2-弹簧件,21-自锁片,211-直立部,212-卡持部,22-底部连接片,221-连接孔,3-按压结构,31-套接部,311-第一卷边部,32-按压部,321-按压端盖,33-第一连接部,4-公扣接纳部,5-面扣,51-第一面部,52-第二卷边部,53-第二连接部,54-第二伸入孔,6-第一布料夹持空间,7-扣珠,71-卡槽,72-扣珠底板,73-立柱,731-第二锥部,74-扣脚安装部,8-扣脚,81-第二面部,82-第三卷边部,83-第三连接部,9-第二布料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自锁母扣100,包括具有公扣接纳部4的弹弓杯1、设于所述公扣接纳部4内用于卡合公扣200的弹簧件2和连接所述弹簧件2用于施加压力使弹簧件2产生形变而脱开公扣200的按压结构3;所述弹簧件2包括若干环形设置且用于卡持公扣200的自锁片21。

本发明采用在具有公扣接纳部4的弹弓杯1内设置弹簧件2,且弹簧件2包括若干环形设置且用于卡持公扣200的自锁片21,同时弹簧件2连接有用于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形变而脱开公扣200的按压结构3;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如果需要将母扣100和公扣200扣合,穿戴者只需一只手轻轻地施加压力将公扣200往弹弓杯1内压入,弹簧件2上的自锁片21在公扣200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使公扣200进入至弹簧件2内部,随着公扣200的继续压入,自锁片21将回位并卡入至公扣200的卡槽内,从而实现扣合自锁目的;如果需要将母扣100和公扣200解开,穿戴者只需一只手施加压力于按压结构3上使弹簧件2的自锁片21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而脱开公扣200,同时穿戴者将公扣200轻轻外拉即可实现解扣目的,而自锁片21在公扣200拉出后自动回位。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纽扣的单手正向扣合和正向拉开操作,为实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本发明中,所述弹簧件2还包括底部连接片22,若干所述自锁片21间距环设于底部连接片22的外缘。通过底部连接片22将若干自锁片21连接在一起,可便于在将外部压力施加于底部连接片22上时,若干自锁片21同时张开,或者在外部压力消失后若干自锁片21同时回位;将若干所述自锁片21间距设置能够保证各自锁片21在张开的过程中互不影响。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按压结构3与底部连接片22之间的连接,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按压结构3连接的连接孔221。同时,为了保证按压时受力均匀,将连接孔221设置于底部连接片22的中心点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自锁片21包括连接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直立部211和由直立部211向内延伸的卡持部212。在工作时,当施加外部压力将底部连接片22的中部往上顶起时,位于底部连接片22外缘的直立部211将向外张开实现解扣;在施加外部压力于公扣200上使公扣200顶入时,直立部211向内缩紧使卡持部212卡入至卡槽内实现扣合;当外部压力消失时,直立部211向内回位。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受力更加均匀,方便公扣200的扣入或解扣,若干所述自锁片21等间距地环设于底部连接片22的外缘。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的锁紧公扣200,同时保证在扣入或解扣时不需要施加过大的外部压力,所述弹簧件2包括8片所述自锁片21。

在本发明中,为了保证弹簧件2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产生形变,同时在外部压力消失时能够快速自动回位,所述弹簧件2为不锈钢弹簧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按压结构3由弹弓杯1的背面伸入至所述公扣接纳部4内,且所述按压结构3的伸入端套接于连接孔221内,实现从弹弓杯1的背面往内按压所述弹簧件2。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按压操作,所述按压结构3包括用于与连接孔221套接的套接部31、用于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部32和连接套接部31与按压部32的第一连接部33。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3的上缘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下表面,以保证在按压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33不会穿过所述连接孔221。

在本发明中,所述套接部31套设于所述连接孔221上,且所述套接部31的上端向外卷边形成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22上表面的第一卷边部311。通过使第一卷边部311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上表面,同时第一连接部33的上缘又抵顶于底部连接片22的下表面,保证按压结构3与底部连接片22紧紧的卡紧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进行按压操作,所述按压部32配设有按压端盖321。

在本发明中,所述弹弓杯1包括具有接纳杯口111的外壳体11和设于外壳体11内的第一扣底12;所述第一扣底12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簧件2的容置腔121。在使用时,将公扣200通过接纳杯口111往内扣入或拉出,由放置于容置腔121内的弹簧件2扣合或脱落公扣200。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按压结构3从弹弓杯1背面伸入至容置腔121内,所述第一扣底12的底部具有供所述按压结构3伸入至容置腔121内的第一伸入孔122。

在本发明中,所述容置腔121包括供所述弹簧件2上部变形张开的上腔部1211和用于变形张开后卡持所述弹簧件2下部的下腔部1212。在将弹簧件2放置于容置腔121后,弹簧件2的上部与上腔部1211的腔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以方便自锁片21往外张开;弹簧件2的下部与下腔部1212的腔壁之间的间距较小,以保证在自锁片21张开到足以使公扣200扣合或拉出时,自锁片21能够抵顶于下腔部1212的腔壁上。在使用时,当施加外部压力按压所述按压结构3时,按压结构3将弹簧件2的底部连接片22的中部往上顶起,底部连接片22的外缘倾斜向下从而使自锁片21的上部向外张开,以方便公扣200扣合或拉出;往外部压力撤销时,弹簧件2在弹力的作用下回位,恢复至自锁状态。

在本发明中,所述容置腔121的上端抵顶于外壳体11的顶壁,以避免在按压结构3按压弹簧件2的过程中第一扣底12松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扣底12的上缘向外环设有抵顶于外壳体11的内侧壁和顶壁的外延伸部123。通过设计第一扣底12具有外延伸部123,并使外延伸部123抵顶于外壳体11的内侧壁和顶壁,保证第一扣底12安装后能够卡紧于外壳体11内部,而不会产生松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面扣5的安装,所述弹弓杯1还包括设于外壳体11内底部的第二扣底13;所述第一扣底12套设于所述第二扣底13之上,且所述第一扣底12与第二扣底13之间形成有用于接纳扣面5的扣面安装部14。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按压结构3从弹弓杯1背面伸入至容置腔121和方便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所述第二扣底13的底部具有供所述第一扣底12的下部伸出的伸出孔131。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扣底12的下部具有伸出至所述伸出孔131外的第一锥部124。通过第一锥部124的设计,可便于引导扣面5进入扣面安装部14内。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侧壁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扣底12的台阶13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扣底12的外部设有支撑于所述台阶132上的第一支撑部125。通过台阶132和第一支撑部125配合将第一扣底12的上部支撑住,第一扣底12的下部又形成第一锥部124,因此第一锥部124与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之间正好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25在靠近所述第一锥部124的一侧环设有向下的第一凸部1251,且所述第一凸部1251与第一锥部124之间形成卷边引导槽126。通过卷边引导槽126的设计,使得在将面扣5打入至所述扣面安装部14内时,面扣5的打入端在卷边引导槽126的引导下能够外翻形成卷边并卡紧于所述扣面安装部14内。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于伸出孔131的上缘设有向上的第二凸部133,且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第二凸部133、第一凸部1251和卷边引导槽126之间共同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所述第二凸部133用于将面扣5打入时形成的卷边挡住,避免面扣5脱落。

在本发明中,所述卷边引导槽126内沿着卷边方向设有若干卷边切割部127。在将面扣5打入至所述扣面安装部14的过程中,卷边切割部127能够对打入端进行切割,以保证面扣5的打入端更好的外翻形成卷边。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卷边,所述卷边引导槽126内设有6个所述卷边切割部127。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安装上的扣面5转动,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设有用于防止转动的第二支撑部134。

在本发明中,所述母扣100还包括扣面5;所述扣面5包括第一面部51、打入至扣面安装部14内形成的第二卷边部52和连接所述第一面部51和第二卷边部52的第二连接部53。第二卷边部52可以通过第二支撑部134卡紧于扣面安装部14内,保证扣面5不会转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扣面5的内部形成有供所述按压结构3伸入的第二伸入孔54。在实施时,将按压结构3从第二伸入孔54伸入至使用按压部32正好处于第二伸入孔54内,通过该设计能够使整个母扣100结构看起来更加紧凑、美观,也便于进行按压操作。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面部51与弹弓杯1之间形成第一布料夹持空间6。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按压结构3先穿过布料300上的孔,再将扣面5打入至所述扣面安装部14内,从而实现将布料300夹紧在扣面5的第一面部51与弹弓杯1之间,即实现母扣100与布料300的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的母扣100主要应用于箱包或者服饰上;除了弹簧件2采用不锈钢材质外,第一扣底12、第二扣底13、按压结构3和面扣5可以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造而成,外壳体11、按压端盖321可采用塑料制造而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17所示,本发明一种自锁按钮扣,包括公扣200和上述的母扣100;所述公扣200包括扣珠7和连接扣珠7的扣脚8;所述扣珠7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自锁片21扣入的卡槽71。

本发明采用在具有公扣接纳部4的弹弓杯1内设置弹簧件2,且弹簧件2包括若干环形设置且用于卡持公扣200的自锁片21,同时弹簧件2连接有用于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形变而脱开公扣200的按压结构3,公扣200的扣珠7上形成有用于供自锁片21扣入的卡槽71;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如果需要将母扣100和公扣200扣合,穿戴者只需一只手轻轻地施加压力将公扣200的扣珠7往弹弓杯1内压入,弹簧件2上的自锁片21在公扣200的扣珠7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使扣珠7进入至弹簧件2内部,随着扣珠7的继续压入,自锁片21将回位并卡入至扣珠7的卡槽71内,从而实现扣合自锁目的;如果需要将母扣100和公扣200解开,穿戴者只需一只手施加压力于按压结构3上使弹簧件2的自锁片21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而脱开扣珠7,同时穿戴者将扣珠7轻轻外拉即可实现解扣目的,而自锁片21在扣珠7拉出后自动回位。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纽扣的单手正向扣合和正向拉开操作,为实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本发明中,所述扣珠7包括扣珠底板72和立设于扣珠底板72中部的立柱73;所述卡槽71设于立柱73的下部。将卡槽71设于立柱73的下部,可更好的实现将整个立柱73扣入至母扣100内。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公扣200的扣合操作,所述立柱73的上部形成有第二锥部731。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扣脚8的安装,所述扣珠7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接纳扣脚8的扣脚安装部74。

在本发明中,所述扣脚8包括第二面部81、卡于所述扣脚安装部74内的第三卷边部82和连接第二面部81与第三卷边部82的第三连接部83。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面部81与扣珠7之间形成第二布料夹持空间9。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扣珠7放置在布料300的一侧,再将扣脚8从布料300的另一侧打入至扣脚安装部74内,从而实现将布料300卡紧于第二面部81与扣珠7之间,即实现公扣200与布料300的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母扣100包括具有公扣接纳部4的弹弓杯1、设于所述公扣接纳部4内用于卡合公扣200的弹簧件2和连接所述弹簧件2用于施加压力使弹簧件2产生形变而脱开公扣200的按压结构3;所述弹簧件2包括若干环形设置且用于卡持公扣200的自锁片21。

在本发明中,所述弹簧件2还包括底部连接片22,若干所述自锁片21间距环设于底部连接片22的外缘。通过底部连接片22将若干自锁片21连接在一起,可便于在将外部压力施加于底部连接片22上时,若干自锁片21同时张开,或者在外部压力消失后若干自锁片21同时回位;将若干所述自锁片21间距设置能够保证各自锁片21在张开的过程中互不影响。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按压结构3与底部连接片22之间的连接,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按压结构3连接的连接孔221。同时,为了保证按压时受力均匀,将连接孔221设置于底部连接片22的中心点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自锁片21包括连接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直立部211和由直立部211向内延伸的卡持部212。在工作时,当施加外部压力将底部连接片22的中部往上顶起时,位于底部连接片22外缘的直立部211将向外张开实现解扣;在施加外部压力于公扣200上使公扣200顶入时,直立部211向内缩紧使卡持部212卡入至卡槽内实现扣合;当外部压力消失时,直立部211向内回位。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受力更加均匀,方便公扣200的扣入或解扣,若干所述自锁片21等间距地环设于底部连接片22的外缘。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的锁紧公扣200,同时保证在扣入或解扣时不需要施加过大的外部压力,所述弹簧件2包括8片所述自锁片21。

在本发明中,为了保证弹簧件2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产生形变,同时在外部压力消失时能够快速自动回位,所述弹簧件2为不锈钢弹簧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按压结构3由弹弓杯1的背面伸入至所述公扣接纳部4内,且所述按压结构3的伸入端套接于连接孔221内,实现从弹弓杯1的背面往内按压所述弹簧件2。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按压操作,所述按压结构3包括用于与连接孔221套接的套接部31、用于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部32和连接套接部31与按压部32的第一连接部33。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3的上缘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下表面,以保证在按压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33不会穿过所述连接孔221。

在本发明中,所述套接部31套设于所述连接孔221上,且所述套接部31的上端向外卷边形成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22上表面的第一卷边部311。通过使第一卷边部311抵顶于所述底部连接片22的上表面,同时第一连接部33的上缘又抵顶于底部连接片22的下表面,保证按压结构3与底部连接片22紧紧的卡紧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进行按压操作,所述按压部32配设有按压端盖321。

在本发明中,所述弹弓杯1包括具有接纳杯口111的外壳体11和设于外壳体11内的第一扣底12;所述第一扣底12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簧件2的容置腔121。在使用时,将公扣200通过接纳杯口111往内扣入或拉出,由放置于容置腔121内的弹簧件2扣合或脱落公扣200。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按压结构3从弹弓杯1背面伸入至容置腔121内,所述第一扣底12的底部具有供所述按压结构3伸入至容置腔121内的第一伸入孔122。

在本发明中,所述容置腔121包括供所述弹簧件2上部变形张开的上腔部1211和用于变形张开后卡持所述弹簧件2下部的下腔部1212。在将弹簧件2放置于容置腔121后,弹簧件2的上部与上腔部1211的腔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以方便自锁片21往外张开;弹簧件2的下部与下腔部1212的腔壁之间的间距较小,以保证在自锁片21张开到足以使公扣200扣合或拉出时,自锁片21能够抵顶于下腔部1212的腔壁上。在使用时,当施加外部压力按压所述按压结构3时,按压结构3将弹簧件2的底部连接片22的中部往上顶起,底部连接片22的外缘倾斜向下从而使自锁片21的上部向外张开,以方便公扣200扣合或拉出;往外部压力撤销时,弹簧件2在弹力的作用下回位,恢复至自锁状态。

在本发明中,所述容置腔121的上端抵顶于外壳体11的顶壁,以避免在按压结构3按压弹簧件2的过程中第一扣底12松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扣底12的上缘向外环设有抵顶于外壳体11的内侧壁和顶壁的外延伸部123。通过设计第一扣底12具有外延伸部123,并使外延伸部123抵顶于外壳体11的内侧壁和顶壁,保证第一扣底12安装后能够卡紧于外壳体11内部,而不会产生松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面扣5的安装,所述弹弓杯1还包括设于外壳体11内底部的第二扣底13;所述第一扣底12套设于所述第二扣底13之上,且所述第一扣底12与第二扣底13之间形成有用于接纳扣面5的扣面安装部14。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按压结构3从弹弓杯1背面伸入至容置腔121和方便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所述第二扣底13的底部具有供所述第一扣底12的下部伸出的伸出孔131。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扣底12的下部具有伸出至所述伸出孔131外的第一锥部124。通过第一锥部124的设计,可便于引导扣面5进入扣面安装部14内。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侧壁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扣底12的台阶13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扣底12的外部设有支撑于所述台阶132上的第一支撑部125。通过台阶132和第一支撑部125配合将第一扣底12的上部支撑住,第一扣底12的下部又形成第一锥部124,因此第一锥部124与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之间正好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25在靠近所述第一锥部124的一侧环设有向下的第一凸部1251,且所述第一凸部1251与第一锥部124之间形成卷边引导槽126。通过卷边引导槽126的设计,使得在将面扣5打入至所述扣面安装部14内时,面扣5的打入端在卷边引导槽126的引导下能够外翻形成卷边并卡紧于所述扣面安装部14内。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于伸出孔131的上缘设有向上的第二凸部133,且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第二凸部133、第一凸部1251和卷边引导槽126之间共同形成所述扣面安装部14。所述第二凸部133用于将面扣5打入时形成的卷边挡住,避免面扣5脱落。

在本发明中,所述卷边引导槽126内沿着卷边方向设有若干卷边切割部127。在将面扣5打入至所述扣面安装部14的过程中,卷边切割部127能够对打入端进行切割,以保证面扣5的打入端更好的外翻形成卷边。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卷边,所述卷边引导槽126内设有6个所述卷边切割部127。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安装上的扣面5转动,所述第二扣底13的内底部设有用于防止转动的第二支撑部134。

在本发明中,所述母扣100还包括扣面5;所述扣面5包括第一面部51、打入至扣面安装部14内形成的第二卷边部52和连接所述第一面部51和第二卷边部52的第二连接部53。第二卷边部52可以通过第二支撑部134卡紧于扣面安装部14内,保证扣面5不会转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扣面5的内部形成有供所述按压结构3伸入的第二伸入孔54。在实施时,将按压结构3从第二伸入孔54伸入至使用按压部32正好处于第二伸入孔54内,通过该设计能够使整个母扣100结构看起来更加紧凑、美观,也便于进行按压操作。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面部51与弹弓杯1之间形成第一布料夹持空间6。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按压结构3先穿过布料300上的孔,再将扣面5打入至所述扣面安装部14内,从而实现将布料300夹紧在扣面5的第一面部51与弹弓杯1之间,即实现母扣100与布料300的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的纽扣主要应用于箱包或者服饰上;除了弹簧件2采用不锈钢材质外,第一扣底12、第二扣底13、按压结构3、面扣5、公扣200可以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造而成,外壳体11、按压端盖321可采用塑料制造而成。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