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7717发布日期:2021-02-03 12:0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和医疗使用口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污染、病毒或其它细菌的大量繁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口罩是用来使人体免受病菌侵袭的一种便捷的保护措施。目前,市场上的口罩虽然形式多样,但大都功能单一。常见的过滤型口罩仅能过滤部分颗粒物,难以完全过滤病毒和细菌(简称病菌),同时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表面的病菌越积越多,滤菌性能也随之减弱,口罩也就失去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现有口罩多为一次性口罩,使用后便会丢弃,由此会产生大量的医用垃圾,也会造成医疗用品的大量浪费。虽然市场上也出现通过添加药剂起到抗病菌性能的口罩,但对于高浓度病菌还难以高效地发挥消杀作用,且其灭菌性能也会随口罩内添加药剂的消耗而逐渐消失,性能不够持久。所以,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时期,一种新型的杀毒灭菌口罩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该口罩具有防水、透气性强、杀毒灭菌性能优异、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挂耳,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制成的贴面层、多孔结构的铜锰纤维织物及抗菌棉纺织布。
[0005]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铜锰纤维织物是由若干条铜锰纤维编织而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织物,所述铜锰纤维上密布分布设有纳米纤维杆。
[0006]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纳米纤维杆的直径为20~50nm。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纳米纤维杆的高度100~1000nm。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纳米纤维杆的间距为20~50nm。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铜锰纤维织物的孔隙率为85~95%。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铜锰纤维织物的厚度为0.1~0.5mm。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铜锰纤维织物的孔径为3~10μm。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铜锰纤维的丝径为2μm~10μm。
[001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该口罩本体的中间层为铜锰纤维编织而成的铜锰纤维织物,铜锰纤维织物上微米级的连通孔可以在消灭病菌的同时提高了透气性;该口罩两分钟内可杀死108cfu/ml量级的细菌,五分钟内杀死病毒,经清洗干燥后可重复使用。该口罩同时具有防水、透气性强、可重复使用、杀毒灭菌性能优异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杀毒灭菌口罩的口罩本体分层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杀毒灭菌口罩铜锰纤维织物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锰纤维上的纳米纤维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文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8]
本实用新型定义佩戴时贴合皮肤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
[001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合金纤维杀毒灭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口罩两侧的挂耳,如图1所示,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无纺布制成的贴面层1,中间层为多孔的铜锰纤维织物2,外层为抗菌棉纺织布3,内层和外层与现有常规口罩的内层和外层基本相同。
[0020]
位于中间层的所述铜锰纤维织物2是由若干脱合金的铜锰纤维4经编织、烧结后制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织物。所述铜锰纤维4的丝径为2μm ~10μm,铜锰纤维织物2的厚度为0.1~0.5mm,孔隙率为85~95%。作为一种最佳的实施例,铜锰纤维4的丝径为2μm,多孔铜锰纤维织物2的厚度为 0.1mm,孔隙率为90%。
[0021]
如图2所示,所述铜锰纤维4相互交叉形成的微米级连通孔,该结构对细菌进行机械拦截,在保证透气性的同时达到灭菌的效果,所述连通孔的孔径为3~10μm,最佳值为5μm。
[0022]
如图3所示,所述铜锰纤维织物2的铜锰纤维4上密布着垂直于铜锰纤维延伸的纳米纤维杆5,所述纳米纤维杆直径为20~50nm,高度100~1000 nm,间距为20~50nm,作为一种最佳实施例,纳米纤维杆直径为20nm,高度为1000nm,间距为20n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