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7697发布日期:2020-11-10 12:1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



背景技术:

护肘是一种专业体育用品,用于保护手肘关节,是运动员必备的运动器材之一,佩戴护肘来预防肌肉损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护肘往往只具备减少撞击以保护手肘的作用,不能有效起到保护作用,佩戴过程中太紧会影响血液流通,太松又起不到保护作用,因此,总体来说,性能比较单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护肘往往只具备减少撞击以保护手肘的作用,不能有效起到保护作用,佩戴过程中太紧会影响血液流通,太松又起不到保护作用,透气性较差,不利于用户贴合皮肤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降低用户的舒适度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以解决目前市场上的护肘往往只具备减少撞击以保护手肘的作用,不能有效起到保护作用,佩戴过程中太紧会影响血液流通,太松又起不到保护作用,透气性较差,不利于用户贴合皮肤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降低用户的舒适度的问题。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包括收紧橡筋,上护肘编织,集圈编织和下护肘组件,所述下护肘组件缝接在上护肘编织的下方;所述收紧橡筋缝接在上护肘编织的上方,且收紧橡筋的尺寸与上护肘编织的尺寸匹配;所述集圈编织缝接在上护肘编织的内侧。

所述下护肘组件包括下护肘编织,第一3d立体编织,第二3d立体编织和起毛橡筋,所述下护肘编织缝接在上护肘编织的下方;所述起毛橡筋采用多个,且起毛橡筋缝接在下护肘编织前后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3d立体编织采用多个,且第一3d立体编织缝接在下护肘编织前后两侧上方的内侧;所述第二3d立体编织采用多个,且第二3d立体编织缝接在下护肘编织前后两侧上方的外侧。

所述下护肘编织上端的尺寸与上护肘编织下端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一3d立体编织采用方格形;所述第二3d立体编织采用条状,且第二3d立体编织与第一3d立体编织对齐,该第二3d立体编织的尺寸与第一3d立体编织的尺寸匹配;所述起毛橡筋的尺寸与下护肘编织的尺寸匹配。

所述起毛橡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橡筋收紧袜面,另外一部分为一格一的橡筋。

所述集圈编织采用方条形,且集圈编织等间距设置,该集圈编织与上护肘编织的部分交叉设置,其中集圈编织与上护肘编织通过缝接的方式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上护肘编织和下护肘编织的设置,上护肘编织和下护肘编织均采用集圈的方式进行编织,在静置情况下依旧有一定的弧度,不仅更贴合肘关节,同时由于厚度的增加,在活动情况下能够有效阻挡外界压力,提高护肘的保护功能的同时,保证肘部的血液流通。

2.本实用新型的下护肘组件的设置,起毛橡筋由橡筋收紧袜面和橡筋组成,使下护肘编织里外同时收紧,保证护肘的支撑性,且提高护肘的透气性,有利于用户贴合皮肤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3d立体编织和第二3d立体编织的设置,在护肘的中部设置第一3d立体编织和第二3d立体编织,提高护肘防护性能的同时,使护肘具有立体感,提高护肘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护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护肘编织和集圈编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收紧橡筋,2-上护肘编织,3-集圈编织,4-下护肘组件,41-下护肘编织,42-第一3d立体编织,43-第二3d立体编织,44-起毛橡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包括收紧橡筋1,上护肘编织2,集圈编织3和下护肘组件4,所述下护肘组件4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下方;所述收紧橡筋1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上方,且收紧橡筋1的尺寸与上护肘编织2的尺寸匹配;所述集圈编织3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内侧。

所述下护肘组件4包括下护肘编织41,第一3d立体编织42,第二3d立体编织43和起毛橡筋44,起毛橡筋44由橡筋收紧袜面和橡筋组成,使下护肘编织41里外同时收紧,保证护肘的支撑性,且提高护肘的透气性,有利于用户贴合皮肤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在护肘的中部设置第一3d立体编织42和第二3d立体编织43,提高护肘防护性能的同时,使护肘具有立体感,提高护肘的美观度。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上护肘编织2和下护肘编织41均采用集圈的方式进行编织,在静置情况下依旧有一定的弧度,不仅更贴合肘关节,同时由于厚度的增加,在活动情况下能够有效阻挡外界压力,提高护肘的保护功能的同时,保证肘部的血液流通,起毛橡筋44由橡筋收紧袜面和橡筋组成,使下护肘编织41里外同时收紧,保证护肘的支撑性,且提高护肘的透气性,有利于用户贴合皮肤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在护肘的中部设置第一3d立体编织42和第二3d立体编织43,提高护肘防护性能的同时,使护肘具有立体感,提高护肘的美观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紧橡筋(1),上护肘编织(2),集圈编织(3)和下护肘组件(4),所述下护肘组件(4)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下方;所述收紧橡筋(1)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上方,且收紧橡筋(1)的尺寸与上护肘编织(2)的尺寸匹配;所述集圈编织(3)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立体编织式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肘组件(4)包括下护肘编织(41),第一3d立体编织(42),第二3d立体编织(43)和起毛橡筋(44),所述下护肘编织(41)缝接在上护肘编织(2)的下方;所述起毛橡筋(44)采用多个,且起毛橡筋(44)缝接在下护肘编织(41)前后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3d立体编织(42)采用多个,且第一3d立体编织(42)缝接在下护肘编织(41)前后两侧上方的内侧;所述第二3d立体编织(43)采用多个,且第二3d立体编织(43)缝接在下护肘编织(41)前后两侧上方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立体编织式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肘编织(41)上端的尺寸与上护肘编织(2)下端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一3d立体编织(42)采用方格形;所述第二3d立体编织(43)采用条状,且第二3d立体编织(43)与第一3d立体编织(42)对齐,该第二3d立体编织(43)的尺寸与第一3d立体编织(42)的尺寸匹配;所述起毛橡筋(44)的尺寸与下护肘编织(41)的尺寸匹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立体编织式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毛橡筋(44)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橡筋收紧袜面,另外一部分为一格一的橡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立体编织式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圈编织(3)采用方条形,且集圈编织(3)等间距设置,该集圈编织(3)与上护肘编织(2)的部分交叉设置,其中集圈编织(3)与上护肘编织(2)通过缝接的方式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立体编织式护肘,包括收紧橡筋,上护肘编织,集圈编织和下护肘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上护肘编织和下护肘组件的设置,上护肘编织和下护肘编织均采用集圈的方式进行编织,在静置情况下依旧有一定的弧度,不仅更贴合肘关节,同时由于厚度的增加,在活动情况下能够有效阻挡外界压力,提高护肘的保护功能的同时,保证肘部的血液流通,起毛橡筋由橡筋收紧袜面和橡筋组成,使下护肘编织里外同时收紧,保证护肘的支撑性,且提高护肘的透气性,有利于用户贴合皮肤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在护肘的中部设置第一3D立体编织和第二3D立体编织,提高护肘防护性能的同时,使护肘具有立体感,提高护肘的美观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和茂盛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