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及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6225发布日期:2020-11-20 09:5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及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防护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口罩及面罩。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口罩或面罩通常将口部及鼻部一起包覆,口部与鼻部之间连通。佩戴口罩或面罩时,由于口罩及面罩的阻隔,呼吸阻力增加,需要大力进行呼吸。说话时,说话声会被呼吸声所干扰,影响使用者之间的正常交流。同时,由于口罩及面罩的阻隔,说话时排出的口气会被鼻部再次吸入,气味刺鼻。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及面罩,防止说话声被呼吸声干扰,同时防止口部气体进入鼻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罩,包括用于覆盖口鼻部的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口罩本体位置的绑带,所述口罩本体上具有用于覆盖鼻部的鼻部腔体以及用于覆盖口部的口部腔体,所述鼻部腔体与所述口部腔体为互相隔离的两个腔体;所述鼻部腔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并向外部延伸的鼻部过滤管,所述鼻部过滤管内可拆卸设置有鼻部滤芯;所述口部腔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并向外部延伸的口部过滤管,所述口部过滤管内可拆卸设置有口部滤芯。

可选地,所述鼻部过滤管远离所述鼻部腔体的一端为敞口状,所述鼻部过滤管远离所述鼻部腔体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鼻部过滤管靠近所述鼻部腔体一端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口罩本体上还设置有正压空气输送管,所述正压空气输送管的一端与正压空气装置连通,所述正压空气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鼻部腔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口罩本体上对应鼻部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与鼻部贴合的v形缺口。

一种面罩,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口罩,还包括用于包覆头颈部的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分别开设有鼻部孔及口部孔,所述面罩本体对应耳部的位置上设置有透声窗,鼻部过滤管远离鼻部腔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鼻部孔上,鼻部腔体通过鼻部过滤管及鼻部孔与面罩本体外连通,口部过滤管远离口部腔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口部孔上,口部腔体通过口部过滤管及口部孔与面罩本体外连通,口罩本体通过口部过滤管及鼻部过滤管连接在面罩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透声窗上设置有耳部过滤器,所述耳部过滤器包括两块互相配合的夹板,两块所述夹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耳部滤芯,两块夹板上开设有若干透声孔。

可选地,还包括戴在头部上的固定帽,所述面罩本体设置在所述固定帽上,所述面罩本体通过所述固定帽固定在头部上。

可选地,固定帽与所述面罩本体之间设置有紧固圈,所述紧固圈绕所述固定帽设置,所述面罩本体通过所述紧固圈连接在所述固定帽上。

可选地,所述面罩本体与颈部之间设置有海绵隔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口罩本体内设置有互相隔离的口部腔体和鼻部腔体,能够防止呼吸声干扰说话声,同时防止口部异味气体进入鼻部;口部滤芯及鼻部滤芯可拆卸设置,能够进行更换,使口罩能够重复使用;面罩本体设置在固定帽上,面罩本体与颈部之间设置有海绵隔档,能够对整个头部进行防护,防护范围广;面罩本体在耳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透声窗,透声窗上设置有耳部过滤器,在对头部进行防护的同时,不影响个人听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面罩的1/4剖视的左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面罩的1/4剖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口罩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海绵隔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耳部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面罩的1/4剖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面罩的1/4剖视的左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口罩1、面罩本体2、固定帽3、口罩本体4、隔板5、鼻部腔体6、口部腔体7、鼻部过滤管8、口部过滤管9、鼻部滤芯10、口部滤芯11、绑带12、耳部过滤器13、第一夹板14、耳部滤芯15、紧固圈16、海绵隔档17、穿戴开口18、正压空气输送管19、第二夹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7,为一种面罩,包括口罩1,还包括用于包覆头颈部的面罩本体2,面罩本体2采用采用透明硅胶或pe等材料制造,不影响使用者视线。口罩1包括用于覆盖口鼻部的口罩本体4,口罩本体4内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口罩本体4内分割为用于覆盖鼻部的鼻部腔体6及用于覆盖口部的口部腔体7,鼻部腔体6及口部腔体7为互相隔离的两个腔体;口罩本体4上设置有鼻部过滤管8,鼻部过滤管8的一端与鼻部腔体6连通,鼻部过滤管8的另一端与口罩本体4外连通,鼻部过滤管8内可拆卸设置有鼻部滤芯10,鼻部滤芯10能够对经过鼻部过滤管的气体进行过滤。口罩本体4上设置有口部过滤管9,口部过滤管9的一端与口部腔体7连通,口部过滤管9的另一端与口罩本体4外连通,口部过滤管9内可拆卸设置有口部滤芯11,口部滤芯11对经过口部过滤管9的气体进行过滤。

面罩本体2上分别开设有鼻部孔及口部孔,鼻部过滤管8远离鼻部腔体6的一端连接在鼻部孔上,鼻部腔体6通过鼻部过滤管8及鼻部孔与面罩本体2外连通,口部过滤管9远离口部腔体7的一端连接在口部孔上,口部腔体7通过口部过滤管9及口部孔与面罩本体2外连通,口罩本体4通过口部过滤管9及口部孔连接在面罩本体2上。面罩本体2对应耳部的位置上设置有透声窗。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戴在头部上的固定帽3,固定帽3为安全帽,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头部防护。固定帽3与面罩本体2之间设置有紧固圈16,紧固圈16绕固定帽3设置,面罩本体2通过紧固圈16连接在固定帽3上。面罩本体2与颈部之间设置有海绵隔档17,海绵隔档17为环形,海绵隔档17上设置有穿戴开口18,以便于使用者穿戴。面罩本体2、固定帽3及海绵隔档17将头部完整包围,能够对头部提供完整的防护,防止头部污染。

口罩本体4上设置有用于约束口罩本体4位置的绑带12,口罩本体4通过绑带固定在头部上。口罩本体4上对应鼻部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与鼻部贴合的v形缺口,v形缺口使口罩本体4与鼻部贴合紧密,能够防止口鼻呼出的水汽溢出,污染眼镜或面罩本体2。透声窗上设置有耳部过滤器13,耳部过滤器13包括两块互相配合的夹板,两块夹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耳部滤芯15,耳部滤芯15可以对进入面罩本体2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提升防护效果,

两块夹板分别为第一夹板14及第二夹板20,第一夹板14上设置若干定位销,第二夹板20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夹板14上定位销配合使用的定位孔,耳部滤芯15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夹板14上定位销通过的通孔,第一夹板14上的定位销能够约束耳部滤芯15的位置,防止耳部滤芯使用过程中移动导致的过滤失效。

第一夹板14及第二夹板20上均开设有若干透声孔,透声孔可以降低声音传播的损耗,不影响使用者的听力。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将固定帽3穿戴在头部上,调整口罩本体4位置,使鼻部腔体6及口部腔体7分别覆盖在鼻部及口部上。将绑带12系在使用者头部上,使鼻部腔体6及口部腔体7分别与鼻部及口部紧密贴合。将海绵隔档17通过穿戴开口18穿戴在颈部上,海绵隔档17填充在面罩本体2与颈部之间,将头部与外界隔开,对头部进行完全防护。鼻部滤芯10、口部滤芯11及耳部滤芯15可拆卸设置,长时间使用失效后可以进行更换,其余部件能够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图9,本实施例中,鼻部过滤管8远离鼻部腔体6的一端为敞口状,鼻部过滤管8远离鼻部腔体6一端的尺寸大于鼻部过滤管8靠近鼻部腔体6一端的尺寸。鼻部过滤管8为敞口形,能够降低鼻部呼吸时的空气阻力,增加鼻部滤芯10的过滤面积,更利于呼吸。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0~图11,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4上还设置有正压空气输送管19,正压空气输送管19的一端与正压空气装置连通,正压空气输送管19的另一端与鼻部腔体6连通。正压空气输送管19能够向鼻部腔体6内提供正压空气,降低使用者的呼吸阻力,使用更加舒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