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柔软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7620发布日期:2020-10-28 11:4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舒适柔软的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具体涉及一种舒适柔软的鞋。



背景技术:

鞋子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现有的鞋结构通常包括鞋底和鞋身,在鞋底上表面设置有鞋内垫,鞋内垫脚跟处设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单向气阀,前端的单向气阀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前端的单向气阀出气端通过连接管与弹性气囊内腔连通,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鞋底前脚掌处,后端的单向气阀进气端与弹性气囊的内腔连通,后端的单向气阀另一端贯通至鞋底外部,鞋底脚跟处设置有供弹性气囊卡入的固定槽,鞋底脚跟处开设有供后端的单向气阀卡入的后槽,鞋底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槽连通供连接管、前端的单向气阀及进气管卡入的前槽,鞋内垫前脚掌处设置有若干透气孔,传统的鞋在使用者踩踏过程中,弹性气囊容易受到倾斜踩踏的力而在固定槽中发生倾斜,造成弹性气囊容易损坏的现象,自动回复速度下降并失去呼吸透气的效果,同时由于鞋底和鞋身的使用寿命通常在2-3年以上,导致最先损坏的大多都是弹性气囊,失去了弹性带来的呼吸作用,影响了整体的使用体验及使用寿命;现有的鞋结构,针对不同长度大小的鞋底,其弹性气囊均是位于鞋底的脚跟处,导致不同长度大小的鞋底,其固定槽与鞋底外部连接的后槽长度不一,而现有的鞋中采用的单向气阀均不能调节相应的长度以适配不同长度大小的后槽,使得在实际生产鞋中需要制备不同长度大小的单向气阀,需要开设更多的生产线以及模具,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生产程序更加复杂;且现有的单向气阀其阀体内部的阀芯稳定性不足,导致阀芯在呼吸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的现象,之后便会漏气,大大降低鞋的正常呼吸效率,从而降低了鞋的使用舒适度,且现有的单向气阀密封性较差,进一步容易出现漏气的现象,使得鞋的呼吸幅度进一步降低,使用体验感极差,由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舒适度高、使用寿命长、单向气阀稳定且密封性高的舒适柔软的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舒适柔软的鞋,包括鞋底和鞋身,所述鞋底上表面设置有鞋内垫,所述鞋内垫脚跟处设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单向气阀,前端的单向气阀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前端的单向气阀出气端通过连接管与弹性气囊内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鞋底前脚掌处,后端的单向气阀进气端与弹性气囊的内腔连通,后端的单向气阀另一端贯通至鞋底外部,所述鞋底脚跟处设置有供弹性气囊卡入的固定槽,所述鞋底脚跟处开设有供后端的单向气阀卡入的后槽,所述鞋底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槽连通供连接管、前端的单向气阀及进气管卡入的前槽,所述鞋内垫前脚掌处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内底部开设有竖直的插孔,所述弹性气囊底部对应设置有用于插入至插孔中的插杆,所述弹性气囊内腔中上下对称设置有同极相斥的上磁片和下磁片,所述单向气阀包括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单向气阀长度的长度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底脚跟处的固定槽内底部开设有竖直的插孔,在弹性气囊底部对应设置有用于插入至插孔中的插杆,弹性气囊设置在鞋内垫脚跟处,安装时弹性气囊底部的插杆对应插入到固定槽内底部的插孔中,以避免在受到倾斜踩踏的力而导致弹性气囊在固定槽中倾斜位移,避免出现弹性气囊容易损坏的现象,防止自动回复速度下降失去呼吸透气效果,在弹性气囊内腔中上下对称设置有同极相斥的上磁片和下磁片,以配合弹性气囊自身的弹性来辅助回复作用力,以此来延长弹性气囊的使用寿命,以此来配合鞋底和鞋身的使用寿命,使用时,使用者踩踏下鞋内垫,对固定槽内部的弹性气囊进行挤压,而弹性气囊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单向气阀,前端的单向气阀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前端的单向气阀出气端通过连接管与弹性气囊内腔连通,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鞋底前脚掌处,后端的单向气阀进气端与弹性气囊的内腔连通,后端的单向气阀另一端贯通至鞋底外部,弹性气囊挤压形变后,其内部气体通过后端的单向气阀直接排放到鞋外,而在抬脚的过程中,在弹性气囊的回复及上磁片和下磁片的磁力反斥作用下,鞋内的气体通过设置在鞋内垫前脚掌处的若干透气孔、进气管、前端的单向气阀以及连接管送入到弹性气囊中,弹性气囊吸气回复,在阀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单向气阀长度的长度调节组件,针对不同长度大小的鞋底时,通过调节长度调节组件来改变调节单向气阀的长度,以适配不同长度大小的后槽,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实际生产鞋中不需要制备不同长度大小的单向气阀,不需要开设更多的生产线以及模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流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着舒适度高且使用寿命长的舒适柔软的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出气口处内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以及外螺纹,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旋紧在阀体出气口内螺纹上的第一环圈以及旋合设置在阀体出气口外螺纹上的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环圈上连接有第二环圈,所述第二环圈的外径大于阀体出气口外径,所述紧固螺母远离阀体进气口的一侧通过若干紧固螺栓连接有外套管,所述第二环圈滑动连接在外套管内壁上,所述外套管远离紧固螺母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限位第二环圈的压紧管,所述压紧管内径小于第二环圈外径,所述第二环圈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环圈旋转来调节单向气阀长度的控制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整单向气阀长度进行延长时,向外旋转紧固螺母,使紧固螺母顺着阀体出气口处的外螺纹向外旋出,同时,紧固螺母远离阀体进气口的一侧通过若干紧固螺栓连接有外套管,外套管远离紧固螺母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限位第二环圈的压紧管,压紧管向外移动后,空出了位置供第二环圈向外旋出,通过控制调节组件来控制第二环圈旋转,第二环圈的外径大于阀体出气口外径,第二环圈滑动连接在外套管内壁上,第二环圈与第一环圈连接,第一环圈旋紧在阀体出气口内螺纹上,从而随着第二环圈的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相对延伸出阀体出气口,调节至第二环圈顶到压紧管后,停止旋转第二环圈,此时,由压紧管和第二环圈之间相互抵住进行固定,以保证调节单向气阀长度后结构的稳定性,在需要调整单向气阀长度进行缩短时,通过控制调节组件来控制第二环圈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相对缩回阀体出气口中,随后旋转紧固螺母,使紧固螺母顺着阀体出气口处的外螺纹向内旋紧,通过压紧管压紧第二环圈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调节组件包括位于第二环圈中部的控制板以及设置在控制板朝向压紧管一侧侧壁上的控制调节卡口,所述控制板外侧壁上通过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圈内环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整单向气阀长度进行延长时,向外旋转紧固螺母,使紧固螺母顺着阀体出气口处的外螺纹向外旋出,同时,压紧管向外移动后,空出了位置供第二环圈向外旋出,通过将精密起子插入到调节卡口中,旋转精密起子带动控制板旋转,从而控制第二环圈旋转,随着第二环圈的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相对延伸出阀体出气口,调节至第二环圈顶到压紧管后,停止旋转第二环圈,此时,由压紧管和第二环圈之间相互抵住进行固定;在需要调整单向气阀长度进行缩短时,将精密起子插入到调节卡口中,旋转精密起子带动控制板旋转,从而控制第二环圈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相对缩回阀体出气口中,随后旋转紧固螺母,使紧固螺母顺着阀体出气口处的外螺纹向内旋紧,通过压紧管压紧第二环圈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出气口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二环圈外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在调整单向气阀长度的过程中,保证单向气阀的气密性,防止漏气的现象出现,在阀体出气口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密封垫用于增强第一环圈外壁与阀体出气口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同时,在第二环圈外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密封垫用于增强第二环圈外壁和外套管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以此来保证在伸长和缩短单向气阀的过程中,单向气阀的密封稳定,防止因漏气带来的穿着舒适度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设置在阀体内壁上的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朝向阀体进气口一侧侧壁上的阀芯管、滑动套接在阀芯管上的阀芯套以及连接在阀芯套远离固定座一侧侧壁上的阀芯杆,所述固定座上围绕阀芯管开设有若干导气孔,所述阀芯套上且位于阀芯管中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阀体内壁上且位于阀芯套远离固定座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内环圈上滑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连接有滑动连接在阀体内壁上并由环形固定板限位向固定座方向移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朝向固定座的一侧侧壁中部设置有导向座,所述阀芯杆远离阀芯套的一端依次滑动贯穿导向座以及限位板,所述阀芯套外壁与套管内壁相适配,所述限位板上围绕阀芯杆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阀体进气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板的便于安装固定使用的限位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向排气的过程中,气体从阀体进气口进入到阀体中,气体从设置在限位板上的若干通气孔进入到套管中,在气体压力下,带动阀芯套向固定座方向移动,阀芯套外侧壁顺着套管内壁滑动,阀芯套内壁顺着阀芯管外壁滑动,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同时定位杆插入到阀芯管中,用于对复位弹簧进行限位,防止复位弹簧偏移,阀芯杆远离阀芯套的一端依次滑动贯穿导向座以及限位板,在阀芯套位移的过程中,阀芯杆在导向座以及限位板的导向作用下,用于保持阀芯套与阀芯管及套管始终保持同轴,防止阀芯套发生偏移而出现卡滞现象,运行起来简单流畅,阀芯套脱离套管内壁上之后,气体从套管一端并穿过阀芯套和阀体内壁,通过开设在固定座上围绕阀芯管的若干导气孔后,再从阀体的出气口导出,一次排气后,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力下,顶起阀芯套,使阀芯套重新滑动插入到套管中,插入过程中,利用阀芯杆配合导向座及限位板,使阀芯套与阀芯管及套管始终保持同轴,保证整个阀芯组件运行的稳定可靠性,防止出现卡滞现象,提高了单向气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贯通设置有用于连通阀芯管与阀体出气口方向的泄压孔,所述套管的端部其内径由朝向固定座的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在阀芯套内壁与阀芯管之间形成密封空间而影响阀芯套与阀芯管之间相对的移动,在固定座上贯通设置有用于连通阀芯管与阀体出气口方向的泄压孔,为了便于阀芯套顺着套管的一端内壁滑入到套管中,在套管的端部其内径由朝向固定座的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阀体进气口内壁上的固定螺纹以及紧固在固定螺纹处的环形螺母,所述环形固定板内环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便于阀芯组件的安装,在阀体进气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板的便于安装固定使用的限位固定组件,安装阀芯组件时,将复位弹簧放入到阀芯管中之后,将阀芯套设置有定位杆的一端对准阀芯管,阀芯套滑动插到阀芯管上,随后将阀芯杆的一端依次滑动贯穿导向座以及限位板,再将套管顺着环形固定板内环圈装入到阀体内,并由套管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连接的限位板配合环形固定板限位套管向固定座方向移动,随后将环形螺母通过固定螺纹安装到阀体进气口内壁上,对限位板进行压紧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后的密封性,在环形固定板内环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用于加强套管外壁与环形固定板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远离限位板的一端端口内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阀芯套在位移的过程中,与套管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从而防止气体泄漏,在套管远离限位板的一端端口内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环形槽开设在套管远离限位板的一端端口内环壁上,用于保证最大限度的配合阀芯套,使阀芯套插入到套管内壁上即由第二密封圈密封,最大限度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单向气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舒适柔软的鞋,包括鞋底1和鞋身,所述鞋底1上表面设置有鞋内垫2,所述鞋内垫2脚跟处设有弹性气囊3,所述弹性气囊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单向气阀4,前端的单向气阀4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5,前端的单向气阀4出气端通过连接管6与弹性气囊3内腔连通,所述进气管5的进气端设置在鞋底1前脚掌处,后端的单向气阀4进气端与弹性气囊3的内腔连通,后端的单向气阀4另一端贯通至鞋底1外部,所述鞋底1脚跟处设置有供弹性气囊3卡入的固定槽7,所述鞋底1脚跟处开设有供后端的单向气阀4卡入的后槽8,所述鞋底1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槽7连通供连接管6、前端的单向气阀4及进气管5卡入的前槽9,所述鞋内垫2前脚掌处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7内底部开设有竖直的插孔11,所述弹性气囊3底部对应设置有用于插入至插孔11中的插杆12,所述弹性气囊3内腔中上下对称设置有同极相斥的上磁片13和下磁片14,所述单向气阀4包括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的阀体41,所述阀体4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单向气阀4长度的长度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底1脚跟处的固定槽7内底部开设有竖直的插孔11,在弹性气囊3底部对应设置有用于插入至插孔11中的插杆12,弹性气囊3设置在鞋内垫2脚跟处,安装时弹性气囊3底部的插杆12对应插入到固定槽7内底部的插孔11中,以避免在受到倾斜踩踏的力而导致弹性气囊3在固定槽7中倾斜位移,避免出现弹性气囊3容易损坏的现象,防止自动回复速度下降失去呼吸透气效果,在弹性气囊3内腔中上下对称设置有同极相斥的上磁片13和下磁片14,以配合弹性气囊3自身的弹性来辅助回复作用力,以此来延长弹性气囊3的使用寿命,以此来配合鞋底和鞋身的使用寿命,使用时,使用者踩踏下鞋内垫2,对固定槽7内部的弹性气囊3进行挤压,而弹性气囊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单向气阀4,前端的单向气阀4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5,前端的单向气阀4出气端通过连接管6与弹性气囊3内腔连通,进气管5的进气端设置在鞋底1前脚掌处,后端的单向气阀4进气端与弹性气囊3的内腔连通,后端的单向气阀4另一端贯通至鞋底1外部,弹性气囊3挤压形变后,其内部气体通过后端的单向气阀4直接排放到鞋外,而在抬脚的过程中,在弹性气囊3的回复及上磁片13和下磁片14的磁力反斥作用下,鞋内的气体通过设置在鞋内垫2前脚掌处的若干透气孔、进气管5、前端的单向气阀4以及连接管6送入到弹性气囊3中,弹性气囊3吸气回复,在阀体4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单向气阀4长度的长度调节组件,针对不同长度大小的鞋底时,通过调节长度调节组件来改变调节单向气阀4的长度,以适配不同长度大小的后槽8,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实际生产鞋中不需要制备不同长度大小的单向气阀4,不需要开设更多的生产线以及模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流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着舒适度高且使用寿命长的舒适柔软的鞋。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体41出气口处内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螺纹42以及外螺纹43,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旋紧在阀体41出气口内螺纹42上的第一环圈44以及旋合设置在阀体41出气口外螺纹43上的紧固螺母45,所述第一环圈44上连接有第二环圈46,所述第二环圈46的外径大于阀体41出气口外径,所述紧固螺母45远离阀体41进气口的一侧通过若干紧固螺栓47连接有外套管48,所述第二环圈46滑动连接在外套管48内壁上,所述外套管48远离紧固螺母45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限位第二环圈46的压紧管49,所述压紧管49内径小于第二环圈46外径,所述第二环圈46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环圈46旋转来调节单向气阀4长度的控制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整单向气阀4长度进行延长时,向外旋转紧固螺母45,使紧固螺母45顺着阀体41出气口处的外螺纹43向外旋出,同时,紧固螺母45远离阀体41进气口的一侧通过若干紧固螺栓47连接有外套管48,外套管48远离紧固螺母45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限位第二环圈46的压紧管49,压紧管49向外移动后,空出了位置供第二环圈46向外旋出,通过控制调节组件来控制第二环圈46旋转,第二环圈46的外径大于阀体41出气口外径,第二环圈46滑动连接在外套管48内壁上,第二环圈46与第一环圈44连接,第一环圈44旋紧在阀体41出气口内螺纹42上,从而随着第二环圈46的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44相对延伸出阀体41出气口,调节至第二环圈46顶到压紧管49后,停止旋转第二环圈46,此时,由压紧管49和第二环圈46之间相互抵住进行固定,以保证调节单向气阀4长度后结构的稳定性,在需要调整单向气阀4长度进行缩短时,通过控制调节组件来控制第二环圈46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44相对缩回阀体41出气口中,随后旋转紧固螺母45,使紧固螺母45顺着阀体41出气口处的外螺纹43向内旋紧,通过压紧管49压紧第二环圈46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调节组件包括位于第二环圈46中部的控制板461以及设置在控制板461朝向压紧管49一侧侧壁上的控制调节卡口462,所述控制板461外侧壁上通过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连接杆463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圈46内环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整单向气阀4长度进行延长时,向外旋转紧固螺母45,使紧固螺母45顺着阀体41出气口处的外螺纹43向外旋出,同时,压紧管49向外移动后,空出了位置供第二环圈46向外旋出,通过将精密起子插入到调节卡口462中,旋转精密起子带动控制板461旋转,从而控制第二环圈46旋转,随着第二环圈46的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44相对延伸出阀体41出气口,调节至第二环圈46顶到压紧管49后,停止旋转第二环圈46,此时,由压紧管49和第二环圈46之间相互抵住进行固定;在需要调整单向气阀4长度进行缩短时,将精密起子插入到调节卡口462中,旋转精密起子带动控制板461旋转,从而控制第二环圈46旋转,带动调节第一环圈44相对缩回阀体41出气口中,随后旋转紧固螺母45,使紧固螺母45顺着阀体41出气口处的外螺纹43向内旋紧,通过压紧管49压紧第二环圈46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体41出气口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411,所述第一密封槽411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垫412,所述第二环圈46外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13,所述第二密封槽413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垫4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在调整单向气阀4长度的过程中,保证单向气阀4的气密性,防止漏气的现象出现,在阀体41出气口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411,第一密封槽411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垫412,第一密封槽411和第一密封垫412用于增强第一环圈44外壁与阀体41出气口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同时,在第二环圈46外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13,第二密封槽413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垫414,第二密封槽413和第二密封垫414用于增强第二环圈46外壁和外套管48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以此来保证在伸长和缩短单向气阀4的过程中,单向气阀4的密封稳定,防止因漏气带来的穿着舒适度降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体41内部设置有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设置在阀体41内壁上的固定座51、设置在固定座51朝向阀体41进气口一侧侧壁上的阀芯管52、滑动套接在阀芯管52上的阀芯套53以及连接在阀芯套53远离固定座51一侧侧壁上的阀芯杆54,所述固定座51上围绕阀芯管52开设有若干导气孔68,所述阀芯套53上且位于阀芯管52中连接有定位杆55,所述定位杆55上套接有复位弹簧56,所述阀体41内壁上且位于阀芯套53远离固定座51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固定板57,所述环形固定板57内环圈上滑动连接有套管58,所述套管58远离固定座51的一端连接有滑动连接在阀体41内壁上并由环形固定板57限位向固定座51方向移动的限位板59,所述限位板59朝向固定座51的一侧侧壁中部设置有导向座60,所述阀芯杆54远离阀芯套53的一端依次滑动贯穿导向座60以及限位板59,所述阀芯套53外壁与套管58内壁相适配,所述限位板59上围绕阀芯杆54开设有若干通气孔61,所述阀体41进气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板59的便于安装固定使用的限位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向排气的过程中,气体从阀体41进气口进入到阀体41中,气体从设置在限位板59上的若干通气孔61进入到套管58中,在气体压力下,带动阀芯套53向固定座51方向移动,阀芯套53外侧壁顺着套管58内壁滑动,阀芯套53内壁顺着阀芯管52外壁滑动,对复位弹簧56进行压缩,同时定位杆55插入到阀芯管52中,用于对复位弹簧56进行限位,防止复位弹簧56偏移,阀芯杆54远离阀芯套53的一端依次滑动贯穿导向座60以及限位板59,在阀芯套53位移的过程中,阀芯杆54在导向座60以及限位板59的导向作用下,用于保持阀芯套53与阀芯管52及套管58始终保持同轴,防止阀芯套53发生偏移而出现卡滞现象,运行起来简单流畅,阀芯套53脱离套管58内壁上之后,气体从套管58一端并穿过阀芯套53和阀体41内壁,通过开设在固定座51上围绕阀芯管52的若干导气孔68后,再从阀体41的出气口导出,一次排气后,在复位弹簧56的复位作用力下,顶起阀芯套53,使阀芯套53重新滑动插入到套管58中,插入过程中,利用阀芯杆54配合导向座60及限位板59,使阀芯套53与阀芯管52及套管58始终保持同轴,保证整个阀芯组件运行的稳定可靠性,防止出现卡滞现象,提高了单向气阀4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51上贯通设置有用于连通阀芯管52与阀体41出气口方向的泄压孔69,所述套管58的端部其内径由朝向固定座51的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在阀芯套53内壁与阀芯管52之间形成密封空间而影响阀芯套53与阀芯管52之间相对的移动,在固定座51上贯通设置有用于连通阀芯管52与阀体41出气口方向的泄压孔69,为了便于阀芯套53顺着套管58的一端内壁滑入到套管58中,在套管58的端部其内径由朝向固定座51的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阀体41进气口内壁上的固定螺纹62以及紧固在固定螺纹62处的环形螺母63,所述环形固定板57内环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64,所述第一环形槽6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便于阀芯组件的安装,在阀体41进气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板59的便于安装固定使用的限位固定组件,安装阀芯组件时,将复位弹簧56放入到阀芯管52中之后,将阀芯套53设置有定位杆55的一端对准阀芯管52,阀芯套53滑动插到阀芯管52上,随后将阀芯杆54的一端依次滑动贯穿导向座60以及限位板59,再将套管58顺着环形固定板57内环圈装入到阀体41内,并由套管58远离固定座51的一端连接的限位板59配合环形固定板57限位套管58向固定座51方向移动,随后将环形螺母63通过固定螺纹62安装到阀体41进气口内壁上,对限位板59进行压紧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后的密封性,在环形固定板57内环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64,第一环形槽6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5,用于加强套管58外壁与环形固定板57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套管58远离限位板59的一端端口内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66,所述第二环形槽66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阀芯套53在位移的过程中,与套管58内壁之间的相对密封性,从而防止气体泄漏,在套管58远离限位板59的一端端口内环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66,第二环形槽66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7,第二环形槽66开设在套管58远离限位板59的一端端口内环壁上,用于保证最大限度的配合阀芯套53,使阀芯套53插入到套管58内壁上即由第二密封圈67密封,最大限度提高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