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8338发布日期:2020-12-15 08:2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口罩在时候过后,需要取下时,会通过手直接接触到口罩,口罩上残留的细菌和病毒等容易附着在手上,因此,容易使人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口罩上都标配了一对绳,虽然一根棉绳价值不高,但是在生产工艺的步骤上会增加很多个步骤,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罩上残留的细菌和病毒等容易附着在手上以及口罩绳增加口罩生产成本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还包括四个夹持体、四根软管、四根牵引线、两个调控体、两个滑块和一对粘扣带;每根所述软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夹持体的一端,每两个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调控体上,每个所述夹持体的另一端分别夹持在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个角上,两个所述调控体分别位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每根所述软管内均设有一根牵引线,每根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一个所述调控体上,每个所述夹持体上均设有一个所述滑块,每根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滑块上,每个所述调控体的一端上均设有一个粘扣带。

通过夹持体夹持在口罩本体的四个角,需要取下时,只需要用手拨动滑块,利用固定在滑块和夹持体上的牵引线,将口罩本体从夹持体上卸下即可,同时,同一套夹持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因此在口罩本体出厂时,可以不必配带口罩绳,减少口罩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步骤,降低口罩的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夹持体包括压板、夹板、扭簧和线槽;所述夹板的宽度和所述压板的宽度相同,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扭簧设在所述压板和所述夹板的一端,且所述夹板的此端还设有线槽,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板的端部,所述牵引线穿过所述线槽。

通过一个夹板和压板,形成一个夹持设备,扭簧可以使夹持体的口部处于加紧状态,同时,牵引线固定在压板上,并穿过夹板,在打开时,压板翘起,夹板不动,扭簧还能将夹持体复原。

优选的,所述调控体包括弹簧和滑道,所述调控体为长方体,所述滑道设在所述调控体的内部,所述滑块设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调控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滑道上,所述弹簧设在所述滑道远离所述口罩本体的一端。

利用滑块拖动牵引线,将在口罩上的动作转移到调控体上,调控体上的滑道提供一个运功的路径,弹簧使滑块复原。

优选的,所述线槽设在所述夹板一端的中部,所述线槽呈“l”字形。

“l”字形的线槽,可以避免牵引线暴露在外部,对使用者的脸部造成额外的勒痕。

优选的,所述粘扣带包括粘扣母带和粘扣子带,所述粘扣母带和所述粘扣子带分别设在一个所述调控体的端部。

粘扣母带和粘扣子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属于布料,对皮肤的损害可以忽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夹持体夹持在口罩本体的四个角,需要取下时,只需要用手拨动滑块,利用固定在滑块和夹持体上的牵引线,将口罩本体从夹持体上卸下即可,同时,同一套夹持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因此在口罩本体出厂时,可以不必配带口罩绳,减少口罩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步骤,降低口罩的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使用成本;

2、通过一个夹板和压板,形成以个夹持设备,扭簧可以使夹持体的口部处于加紧状态,同时,牵引线固定在压板上,并穿过夹板,在打开时,压板翘起,夹板不动,扭簧还能将夹持体复原;

3、利用滑块拖动牵引线,将在口罩上的动作转移到调控体上,调控体上的滑道提供一个运功的路径,弹簧使滑块复原

4、“l”字形的线槽,可以避免牵引线暴露在外部,对使用者的脸部造成额外的勒痕;

5、粘扣母带和粘扣子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属于布料,对皮肤的损害可以忽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管和所述调控体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口罩本体;20、夹持体;21、压板;22、夹板、23、扭簧;24、线槽;30、软管;31、牵引线;40、调控体;41、滑块;42、弹簧;50、粘扣母带;51、粘扣子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无接触卸下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0,还包括四个夹持体20、四根软管30、四根牵引线31、两个调控体40、两个滑块41和一对粘扣带;所有夹持体20均呈长方体形,四个夹持体20的一端分别夹持在口罩本体10的四个角上,每个夹持体20的长度方向和口罩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每个夹持体20的另一端均与一根软管30固定为一体,位于口罩本体10同一侧的两根软管3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调控体40的一端,每个调控体4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一个粘扣带;在每根软管30内分别设有一根牵引线31,每根牵引线3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夹持体20上,位于口罩本体10同一侧的两根牵引线3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调控体40上,每个调控体40上均设有一个滑块41,每个滑块41的一端固定有位于口罩本体10同一侧的两根牵引线31的一端;通过夹持体20夹持在口罩本体10的四个角,在使用者实用完口罩本体10后,需要取下时,只需要用手拨动滑块41,利用固定在滑块41和夹持体20上的牵引线31,将口罩本体10从夹持体20上卸下即可,同时,同一套夹持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因此在口罩本体10出厂时,可以不必配带口罩绳,减少口罩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步骤,降低口罩的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使用成本。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还包括以下方案:

如图2所示,夹持体20包括压板21、夹板22、扭簧23和线槽24,压板21的长度和夹板22的长度相同,压板21的宽度和夹板22的宽度相同,扭簧23设在夹板22和压板21的一端,扭簧23位于压板21和夹板22之间,扭簧23可使压板21和夹板22的一端具有夹持力,在夹板22设有扭簧23的一端上还设有一个线槽24,线槽24位于夹板22的中部,线槽24供牵引线31穿过,牵引线31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板21上,通过一个夹板22和压板21,形成以个夹持设备,扭簧23可以使夹持体20的口部处于加紧状态,同时,牵引线31固定在压板21上,并穿过夹板22,在打开时,压板21翘起,夹板22不动,扭簧23还能将夹持体20复原。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还包括以下方案:

如图3所示,调控体40包括弹簧42和滑道,滑道为长方体,表面光滑,弹簧42套设在滑道上,在滑块4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个表面光滑的长方体形的通孔,该通孔的截面尺寸和滑道的截面尺寸相等,滑块41设在滑道上,滑道的长度方向和调控体40的长度方向一致,滑道和弹簧42均设在调控体40的内部,弹簧42的一端顶在调控体40的内壁上,弹簧42的另一端顶在滑块41上;使用者需要取下口罩本体10时,通过滑动滑块41,滑块41牵动牵引线31,牵引线31牵动压板21,此时,口罩本体10可以从夹持体20上脱落,同时,松开手时,弹簧42可以将滑块41复位。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相比,还包括以下方案:

如图2所示,线槽24设在夹板22一端的中部,线槽24呈“l”字形,软管30的端部设在夹板22上,软管30与线槽24之间连通,牵引线31穿过线槽24和软管30,固定在滑块41上;“l”字形的线槽24,可以避免牵引线31暴露在外部,对使用者的脸部造成额外的勒痕。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还包括以下方案:

粘扣带包括粘扣母带50和粘扣子带51,粘扣母带50和粘扣子带51分别设在一个所述调控体40的端部,粘扣母带50和粘扣子带51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属于布料,对皮肤的损害可以忽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