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6571发布日期:2020-12-11 15:1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开收伞,其开收伞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于伞中棒内的开伞弹簧、子弹头、一端连接子弹头并绕经中棒和下巢上设置的滑轮的拉索等部件来实现的,而且通常是通过在中棒内腔设置的开伞弹簧提供伸展中棒的动力。

公开号为cn20682217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伞,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中棒、固定于该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该中棒的下巢、安装在中棒内腔的开伞弹簧和内导管、子弹头、拉索、以及设置于中棒和下巢上的滑轮;开伞弹簧套在内导管外;设置于中棒的滑轮安装在一滑轮座内,该滑轮座固定于内导管顶部,且该滑轮座被套在开伞弹簧内;上巢上设置有滑轮,拉索一端连接子弹头并依次绕经中棒内的滑轮和上巢处的滑轮后引出中棒外。

上述方案中解决了力气较小的使用者如老人、儿童或女性来说使用颇为不便的问题,但是由于弹簧过长,使得弹簧在收缩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弯曲,从而影响中棒的使用。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包括伞中棒,所述伞中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一节或以上中管和一节外管,所述伞中棒的内腔安装有开伞弹簧,所述开伞弹簧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成,所述中管的顶端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中部开设有竖向通孔,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安装于外管的内腔,所述第二弹簧穿过竖向通孔并抵接在内管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在第二弹簧外侧,且第一弹簧的底端抵接在限位件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件,并且限位件套设在第二弹簧的中上部,能对第二弹簧中上部位置进行固定,保证第二弹簧沿着中管竖直方向伸缩,防止第二弹簧发生弯曲等情况,大大提高第二弹簧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该中棒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且在第二弹簧位于限位件上方套设第一弹簧,既能进一步对第一弹簧上部进行位置限定,又能配合第二弹簧,在相同的弹簧弹性系数下,收合伞所需要克服的最大弹簧弹力小于单个弹簧的最大弹簧弹力,使得收伞时压缩中棒所需的力量大大减少,且伞更容易完全打开,同时由于在收伞状态下第一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的弹力,限位件在第一弹簧作用下与中管顶部相抵,可以有效防止完全收伞时因误触开伞按钮而使中棒弹出的现象,使用时更安全,且限位件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生产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簧的外径等于竖向通孔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弹簧外径和竖向通孔孔径设置成相同,能保证在使用时第二弹簧和竖向通孔相互接触,使得限位件对第二弹簧的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簧的线径大于第二弹簧的线径,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大于第二弹簧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弹簧的线径较粗且直径较大,能加强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一弹簧在收伞状态下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的弹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的顶部边缘向外突出形成有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起,能保证限位件的稳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呈正六边形,且其形状与外管内壁形状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凸起设置成正六边形,符合外管的形状,便于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的横截面形状与中管的顶部横截面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上连接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导管,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内导管外侧,所述内导管外侧壁与滑轮座之间形成用于第二弹簧顶端卡入的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插入第二弹簧内圈的内导管,配合环槽,能对第二弹簧的顶部进行进一步限定,进一步保证第二弹簧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伞中棒采用不锈钢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不锈钢材质,能大大提高伞中棒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限位件,并且限位件套设在第二弹簧的中上部,能对第二弹簧中上部位置进行固定,保证第二弹簧沿着中管竖直方向伸缩,防止第二弹簧发生弯曲等情况,大大提高第二弹簧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该中棒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且在第二弹簧位于限位件上方套设第一弹簧,既能进一步对第一弹簧上部进行位置限定,又能配合第二弹簧,在相同的弹簧弹性系数下,收合伞所需要克服的最大弹簧弹力小于单个弹簧的最大弹簧弹力,使得收伞时压缩中棒所需的力量大大减少,且伞更容易完全打开,同时由于在收伞状态下第一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的弹力,限位件在第一弹簧作用下与中管顶部相抵,可以有效防止完全收伞时因误触开伞按钮而使中棒弹出的现象,使用时更安全,且限位件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中滑轮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管;2、中管;3、外管;4、开伞弹簧;41、第一弹簧;42、第二弹簧;5、限位件;51、凸起;52、竖向通孔;6、滑轮座;7、内导管;8、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包括伞中棒,伞中棒采用不锈钢材质,伞中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一节或以上中管2和一节外管3,伞中棒的内腔安装有开伞弹簧4,开伞弹簧4由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组成,第一弹簧41的线径大于第二弹簧42的线径,第一弹簧41的外径大于第二弹簧42的外径;

中管2的顶端连接有限位件5,限位件5的顶部边缘向外突出形成有凸起51,凸起51呈正六边形,且其形状与外管3内壁形状相同,限位件5的横截面形状与中管2的顶部横截面形状相同,限位件5的中部开设有竖向通孔52,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均安装于外管3的内腔,第二弹簧42穿过竖向通孔52并抵接在内管1的底部,第二弹簧42的外径等于竖向通孔52的孔径,第一弹簧41套在第二弹簧42外侧,且第一弹簧41的底端抵接在限位件5顶面,在伞中棒完全折叠状态,外管3的顶部高于最外层中管2的顶部,第一弹簧41被夹置于最外层中管2顶部与外管3顶部之间的空腔内;

外管3上连接有滑轮座6,滑轮座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导管7,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均套设在内导管7外侧,内导管7外侧壁与滑轮座6之间形成用于第二弹簧42顶端卡入的环槽8。

由于第二弹簧42外径和竖向通孔52孔径相同,并且限位件5套设在第二弹簧42的中上部,使得在使用时第二弹簧42和竖向通孔52相互接触,能对第二弹簧42中上部位置进行更好地固定,保证第二弹簧42沿着中管2竖直方向伸缩,防止第二弹簧42发生弯曲等情况,大大提高第二弹簧4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该中棒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且在第二弹簧42位于限位件5上方套设第一弹簧41,既能进一步对第一弹簧41上部进行位置限定,又能配合第二弹簧42,在相同的弹簧弹性系数下,收合伞所需要克服的最大弹簧弹力小于单个弹簧的最大弹簧弹力,使得收伞时压缩中棒所需的力量大大减少,且伞更容易完全打开,同时由于在收伞状态下第一弹簧41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42的弹力,限位件5在第一弹簧41作用下与中管2顶部相抵,可以有效防止完全收伞时因误触开伞按钮而使中棒弹出的现象,使用时更安全,且限位件5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生产成本较低;另外在滑轮座6上设置用于插入第二弹簧42内圈的内导管7,配合环槽8,能对第二弹簧42的顶部进行进一步限定,进一步保证第二弹簧4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利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伞中棒,能大大提高伞中棒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