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2814发布日期:2021-02-09 14:0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鞋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


背景技术:

[0002]
幼童是刚学会走路的儿童,无论是骨骼、韧带还是肌肉都刚刚发育,处于未成型状态,因此脚部较为脆弱,抵抗力较差,容易变形和损伤,现有的童鞋无论是款式还是材料,多数是参照成人鞋来做,整个童鞋几乎是成人鞋的缩小版,因此很多童鞋都至少存在以下几种问题:第一,鞋底过硬,缓冲性能较差,地面对幼童的膝关节冲击力较大;第二,鞋底过软,支撑力不足,脚部易变形,不仅容易引起扭伤和外翻等问题,而且容易引起畸形发育;第三,虽然有在脚尖位置设置防踢包头部,然而在实际穿着中,幼童误踢到硬物后,脚尖虽然不会碰到硬物,却经常会碰到防踢包头部,由于防踢包头部硬度也较大,因此如果脚部用较大的力气误踢硬物的话,脚尖碰到防踢包头部内表面也会有疼痛感,给幼童脚部造成损伤;第四,幼童的脚部发育较快也不均衡,当足部尺寸与标准鞋码的鞋内空间有稍微差距时,要么偏挤,造成脚尖疼痛,要么略宽松,脚跟容易脱落,因此舒适度欠佳;第五,防滑性能较差,幼童生性好跑动,因此容易滑倒受伤。
[0003]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为幼童脚部提供更全面的防护,有效避免幼童脚部受伤,并提升舒适度。
[0005]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6]
提供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其中,包括鞋帮、鞋垫和橡胶鞋底,所述橡胶鞋底在足后跟区的内部设有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内嵌设有硬度比橡胶鞋底大的硬质支撑板,橡胶鞋底在足后跟区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嵌槽并在第二嵌槽内嵌设有防滑吸盘,所述鞋帮在足尖位置设有硬质防踢包头部且足后跟位置设有硬质防护部,所述鞋垫在足尖位置立设有缓冲调节结构,该缓冲调节结构贴设在防踢包头部的内表面。
[0007]
进一步的,所述鞋帮包括本体、鞋舌和固定带,该本体的上端形成供足部穿入的鞋口,所述鞋舌设在鞋口两侧之间且鞋舌靠近足尖的一端与本体连接,所述固定带一端与鞋口一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鞋口另一侧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固定带覆设在鞋舌上。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下表面设有两个第三嵌槽并在第三嵌槽内嵌设有止滑条,两个第三嵌槽间隔设在脚趾关节位置。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调节结构包括若干个依次贴设的弹性弧状乳胶垫,若干个弹性弧状乳胶垫沿足尖到足后跟的方向排列并且弹性弧状乳胶垫的外形匹配鞋内腔的形状变化设置,每个弹性弧状乳胶垫下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鞋垫上表面设有供卡块卡入的卡槽。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调节结构包括若干个弧状气囊,若干个弧状气囊沿足尖到足
后跟的方向排列并且弧状气囊的外形匹配鞋内腔的形状变化设置,每一弧状气囊与鞋垫固定连接并且设有充气口。
[0011]
进一步的,还设有若干个垫设在鞋垫上表面的垫片,每个垫片足尖到足跟的距离不一致。
[0012]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根据幼童的脚部特点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包括如下技术效果:
[0013]
第一,传统的鞋底为单一层结构,本案的橡胶鞋底内置有硬度比较橡胶鞋底大的硬质支撑板,橡胶鞋底硬度较低,具有比较好的缓冲性能,其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可通过变形吸收地面的反冲力,其上表面与幼童脚部接触可变形吸收幼童的踩踏力,从而减小幼童脚部所承受的冲击力,而硬质支撑板硬度较大,为幼童脚部提供稳定支撑,支撑脚部正常发育,防止脚部因得不到稳定支撑而变形,由此兼顾了输送度和安全性;
[0014]
第二,本案不仅在鞋帮外部设置了硬质防踢包头部,而且在硬质防踢包头部内表面贴设缓冲调节结构,这样,当脚部误踢到硬物时,硬质防踢包头部可防止鞋帮变形,而在鞋腔内的脚部触碰的是缓冲调节结构,缓冲调节结构可缓冲脚部向前的冲击力,使脚部不会因触碰硬质防踢包头部而疼痛和损伤;
[0015]
第四,幼童的脚部尺寸和标准鞋码的尺寸不能完全一致时,通过缓冲调节结构对鞋腔内部空间进行微调,使童鞋和脚部更匹配,使脚感更舒适,而且缓冲调节结构可根据幼童脚部发育情况调整鞋腔内部空间,解决传统童鞋因不适应幼童脚部发育而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
[0016]
第五,在鞋底下表面设置防滑吸盘,落脚时,防滑吸盘与地面贴合形成真空吸附,增强幼童鞋的抓地力,使幼童不易滑到。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2的截面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垫与缓冲调节结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鞋垫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鞋垫与弹性弧状乳胶垫组装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鞋垫与弧状气囊组装且弧状气囊为泄气状态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
[0026]
鞋帮-1,硬质防踢包头部-11,硬质防护部-12,本体-13,鞋舌
ꢀ-
14,固定带-15,鞋口-16;
[0027]
鞋垫-2;
[0028]
橡胶鞋底-3,第一嵌槽-31,硬质支撑板-32,第二嵌槽-33,防滑吸盘-34,第三嵌槽-35,止滑条-36;
[0029]
缓冲调节结构-4;
[0030]
弹性弧状乳胶垫-51,卡槽-52;
[0031]
弧状气囊-61,充气口-62,垫片-6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3]
如图1-4所示,本案提供一种防护全面的舒适幼童鞋,包括鞋帮 1、鞋垫2和橡胶鞋底3,鞋帮1下端与橡胶鞋底3连接形成鞋腔,橡胶材料更防滑耐磨。
[0034]
所述橡胶鞋底3在足后跟区的内部设有第一嵌槽31并在第一嵌槽31内嵌设有硬度比橡胶鞋底3大的硬质支撑板32,即硬质支撑板 32内置在橡胶鞋底3的内部,硬质支撑板32可采用tpu材料制作,在实际生产中,先制作硬质支撑板32,然后将硬质支撑板32放置在鞋底模腔内,再往鞋底模腔内注入橡胶材料,由此实现在橡胶鞋底3 内放置硬质支撑板32,生产工艺简单快速,不用额外进行橡胶鞋底3 和硬质支撑板32的粘合工艺,而且硬质支撑板32内置在橡胶鞋底3 内部不易脱落。
[0035]
橡胶鞋底3在足后跟区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嵌槽33并在第二嵌槽 33内嵌设有防滑吸盘34,防滑吸盘34为圆形结构。所述鞋帮1在足尖位置设有硬质防踢包头部11且足后跟位置设有硬质防护部12,所述鞋垫2在足尖位置立设有缓冲调节结构4,缓冲调节结构4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该缓冲调节结构4贴设在硬质防踢包头部11的内表面。
[0036]
由此,本案至少包括如下技术效果:
[0037]
第一,传统的鞋底为单一层结构,本案的橡胶鞋底3内置有硬度比较橡胶鞋底3大的硬质支撑板32,橡胶鞋底3硬度较低,具有比较好的缓冲性能,其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可通过变形吸收地面的反冲力,其上表面与幼童脚部接触可变形吸收幼童的踩踏力,从而减小幼童脚部所承受的冲击力,而硬质支撑板32硬度较大,为幼童脚部提供稳定支撑,支撑脚部正常发育,防止脚部因得不到稳定支撑而变形,由此兼顾了输送度和安全性;
[0038]
第二,本案不仅在鞋帮1外部设置了硬质防踢包头部11,而且在硬质防踢包头部11内表面贴设缓冲调节结构4,这样,当脚部误踢到硬物时,硬质防踢包头部11可防止鞋帮1变形,而在鞋腔内的脚部触碰的是缓冲调节结构4,缓冲调节结构4可缓冲脚部向前的冲击力,使脚部不会因触碰硬质防踢包头部11而疼痛和损伤;
[0039]
第四,幼童的脚部尺寸和标准鞋码的尺寸不能完全一致时,通过缓冲调节结构4对鞋腔内部空间进行微调,使童鞋和脚部更匹配,使脚感更舒适,而且缓冲调节结构4可根据幼童脚部发育情况调整鞋腔内部空间,解决传统童鞋因不适应幼童脚部发育而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
[0040]
第五,在鞋底下表面设置防滑吸盘34,落脚时,防滑吸盘34与地面贴合形成真空吸附,增强幼童鞋的抓地力,使幼童不易滑到。
[0041]
优选的,所述鞋帮1包括本体13、鞋舌14和固定带15,该本体 13的上端形成供足部穿入的鞋口16,所述鞋舌14设在鞋口16两侧之间且鞋舌14靠近足尖的一端与本体13连接,所述固定带15一端与鞋口16一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鞋口16另一侧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固定带15覆设在鞋舌14上。幼童鞋的前后长度较短,因此鞋设前端的位置很接近足尖,这样
可将鞋口16设置的比较大,再配合固定带15的结构,可实现尽量打开鞋口16,利于脚部伸入鞋腔,最后通过魔术贴快速紧固固定带15,从而实现易穿脱的功能。
[0042]
行走时脚趾关节需要弯折,优选的,所述鞋底下表面设有两个第三嵌槽35并在第三嵌槽35内嵌设有止滑条36,止滑条36防止抬脚蹬地时滑倒,并且止滑条36也可采用硬度比较大的tpu材料制作,两个第三嵌槽35间隔设在脚趾关节位置,即止滑条36设在脚趾关节位置两侧,使脚趾关节易弯折,便于行走。
[0043]
在本案中,缓冲调节结构4具有两种实施例,作为缓冲调节结构 4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6所示,所述缓冲调节结构4包括若干个依次贴设的弹性弧状乳胶垫51,若干个弹性弧状乳胶垫51沿足尖到足后跟的方向排列并且弹性弧状乳胶垫51的外形匹配鞋内腔的形状变化设置,比如宽度和弧度等变化,每个弹性弧状乳胶垫51下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鞋垫2上表面设有供卡块卡入的卡槽52,弹性弧状乳胶垫51环保且抗菌强,利用弹性弧状乳胶垫51填充鞋腔来缩小鞋腔空间,选择弹性弧状乳胶的设置数量就能实现鞋腔空间的调节。
[0044]
作为缓冲调节结构4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缓冲调节结构4包括若干个弧状气囊61,若干个弧状气囊61沿足尖到足后跟的方向排列并且弧状气囊61的外形匹配鞋内腔的形状变化设置,每一弧状气囊61与鞋垫2固定连接并且设有充气口62。同样的,利用弧状气囊61填充鞋腔来缩小鞋腔空间,选择弧状气囊61鼓起数量就能实现鞋腔空间的调节,而且通过控制弧状气囊61的内部气压可调整弧状气囊61的弹力,从而调节弧状气囊61的缓冲性能。
[0045]
由于弧状气囊61始终在鞋垫2上,因此没有全部充气使用的话,有些弧状气囊61的皮会铺设在鞋垫2上,会有轻微硌脚感,优选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设有若干个垫设在鞋垫2上表面的垫片 63,每个垫片63足尖到足跟的距离不一致,具体根据弧状气囊61的充鼓数量而定,这样,将垫片63可将没有鼓起的气囊皮压在底部,脚部下表面直接接触平整的垫片63,更舒适。
[0046]
无论是安装弹性弧状乳胶51还是为弧状气囊61充气都在鞋腔外完成,完成后再将同鞋垫2一起进入鞋腔,根据幼童脚部的平均尺寸,设置4个弹性弧状乳胶或者弧状气囊可满足调节需求。
[0047]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