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7405发布日期:2021-01-12 07:4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口罩防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口罩防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工作领域,需长时间佩戴口罩,容易导致耳朵被口罩耳挂勒出了印痕,严重时,在耳边和耳根处出现淤青,有剧烈的疼痛感。

特别是防护型口罩,如杯罩式、折叠式口罩,这些口罩都是靠皮筋材料制成的口罩耳挂的拉力来固定和密封,在皮筋拉力的作用下,使口罩紧密贴合在人体的面部,达到防尘、防病毒的目的。

为了防止皮筋拉力对耳朵的伤害,目前的防勒装置包括:通过双头钩子勾住皮筋的两端,挂在后脑勺上,或者在口罩的勒绳上外套一个镶胶皮套;这两种方法各有弊端,双头钩子虽然缓解了口罩对耳朵后面的部分拉力,但因双头钩子无法在后脑勺上固定位置,在使用时,会在后脑勺上慢慢下滑,一直滑到双耳横向中心线的位置,使得拉紧力集中在钩子上,以及上耳边夹角处和耳垂处,致使上耳边夹角处和耳垂处比之前不戴防勒装置更加生疼;而镶胶皮套防勒产品只适用于像医用外科口罩上面的棉绳式松紧,不适用于皮筋式松紧的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防勒效果较好的,减少耳朵压迫感的口罩防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口罩防勒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支撑件和位于弧形支撑件内的行程可调卡板;所述行程可调卡板的两端从支撑件的两端开口处伸出,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行程可调卡板连接,以控制行程可调卡板从支撑件开口处伸出的长度;所述行程可调卡板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两个所述的固定件之间具有垂直距离,所述垂直距离大于耳朵的长度,以使佩戴的口罩耳挂减少耳朵压迫感;所述行程可调卡板和固定板均为柔性材料制成,以使行程可调卡板和固定板与使用者后脑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端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安装环,两个所述的安装环之间设置有头带。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弧形结构,以使所述支撑件的内凹面与使用者后脑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内凹面上设置有海绵垫片。

优选地,所述海绵垫片呈斜坡状,以使海绵垫片与使用者后脑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海绵垫片上设置有防滑波浪纹,或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为三层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层为柔性塑料层,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层为铜材料层,所述固定板的内表面层为海绵层。

优选地,所述头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行程可调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为伸缩齿条结构,所述调节机构为旋钮,所述旋钮上设置有与伸缩齿条啮合的齿轮。

优选地,所述海绵垫片和海绵层均为低密度海绵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件、行程可调卡板、调节机构、固定板和固定件,使用时,单侧的口罩耳挂分别连接有两个固定件,两个所述的固定件之间具有垂直距离,所述垂直距离大于耳朵的长度,以保证口罩的上、下皮筋不会剐蹭到使用者的上耳边和下耳垂,减少对耳朵产生压迫感,防勒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机构与行程可调卡板连接,以控制行程可调卡板从支撑件开口处伸出的长度,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大小对行程可调卡板的长度进行调节,使本装置与使用者后脑紧密贴合,以及使口罩边沿与使用者的面部贴合,一方面避免本装置的滑落,防勒效果好,另一方面保证了口罩处于密封状态,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件的两端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安装环,两个所述的安装环之间设置有头带,所述的头带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本装置在重力作用下的滑落。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件为弧形结构,以使所述支撑件的内凹面与使用者后脑相贴合,增大了支撑件与使用者后脑勺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防止本装置在重力作用下的滑落。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件的内凹面上设置有海绵垫片,所述海绵垫片呈斜坡状,以使海绵垫片与使用者后脑紧密贴合,一方面提高本装置的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起到了防止滑落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海绵垫片上设置有防滑波浪纹,或防滑凸起,可增大海绵垫片与使用者后脑头发的摩擦力,进一步起到了防止滑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行程可调卡板与调节机构的连接图;

图中:10为支撑件,20为行程可调卡板,30为调节机构,40为固定板,50为头带,60为口罩耳挂;

101为安装环,102为海绵垫片;

201第一卡板,202为第二卡板,203为中位线;

401为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口罩防勒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支撑件10和位于弧形支撑件10内的行程可调卡板20;所述行程可调卡板20的两端从支撑件10的两端开口处伸出,所述支撑件10上设置有调节机构30,所述调节机构30与行程可调卡板20连接,以控制行程可调卡板20从支撑件10开口处伸出的长度;所述行程可调卡板20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40,所述固定板40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401;两个所述的固定件401之间具有垂直距离,所述垂直距离大于耳朵的长度,以使佩戴的口罩耳挂60减少耳朵压迫感。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件、行程可调卡板、调节机构、固定板和固定件,使用时,单侧的口罩耳挂分别连接有两个固定件,两个所述的固定件之间具有垂直距离,所述垂直距离大于耳朵的长度,以保证口罩的上、下皮筋不会剐蹭到使用者的上耳边和下耳垂,不对耳朵产生压迫感,防勒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机构与行程可调卡板连接,以控制行程可调卡板从支撑件开口处伸出的长度,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大小对行程可调卡板的长度进行调节,使本装置与使用者后脑紧密贴合,以及使口罩边沿与使用者的面部贴合,一方面避免本装置的滑落,进而避免因本装置下滑导致的口罩耳挂对耳朵的压力,防勒效果好,另一方面保证了口罩处于密封状态,实用性强。

具体地,所述行程可调卡板20和固定板40均为柔性材料制成,以使行程可调卡板20和固定板40与使用者后脑相贴合;本装置中所述的固定件401可为挂钩。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口罩防勒装置的立体图,如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支撑件10的两端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安装环101,两个所述的安装环101之间设置有头带50,所述头带50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头带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本装置在重力作用下的滑落。

具体地,所述支撑件10为弧形结构,以使所述支撑件10的内凹面与使用者后脑相贴合,增大了支撑件10与使用者后脑勺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防止本装置在重力作用下的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10的内凹面上设置有海绵垫片102,所述海绵垫片102呈斜坡状,以使海绵垫片102与使用者后脑紧密贴合;所述海绵垫片102呈斜坡状,以使海绵垫片102与使用者后脑紧密贴合,一方面提高本装置的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起到了防止滑落的效果;所述海绵垫片102上设置有防滑波浪纹,或防滑凸起,可增大海绵垫片102与使用者后脑头发的摩擦力,进一步起到了防止滑落的效果;所述的海绵垫片102为低密度海绵。

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固定板40为三层结构,所述固定板40的外表面层为柔性塑料层,所述固定板40的中间层为铜材料层,所述固定板40的内表面层为海绵层。

所述的铜材料层柔韧性好,密度大,强度高,容易塑型且不易折断,所述铜材料层与柔性塑料层相配合,能够增加固定板40的柔韧性;固定板40的内表面层为海绵层,所述的海绵层为低密度海绵,一方面避免了固定板40的滑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使用舒适度;所述海绵垫片102和海绵层均为低密度海绵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0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将铜材料层设置在柔性塑料层和海绵层之间,能够通过铜材料层的弯曲强度、带动柔性塑料层和海绵层产生形变,从而达到良好的塑型效果;此外,设置在内表面层的海绵层能够防止铜材料层与人体面部直接接触,造成皮肤的划伤;设置在外表面层的柔性塑料层能够防止铜材料层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进而避免金属层因温度变化带来的冰冷或灼热感,提高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行程可调卡板与调节机构的连接图,如图6所示,所述行程可调卡板20包括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所述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均为伸缩齿条结构,所述调节机构30为旋钮,所述旋钮上设置有与伸缩齿条啮合的齿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上均设置有中位线203,所述的中位线203为凹槽结构或凸起结构;本装置当海绵垫片102的边缘与中位线203齐平时,表示行程可调卡板20的伸缩行程处于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海绵垫片102的高度高于旋钮,以防止头发卷入旋钮。

本装置中,两个的固定件40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2厘米,由于一般地成年人的耳朵长度大约在5~8厘米左右,所述8.2厘米的垂直距离,能够保证口罩的上、下皮筋不会剐蹭到上耳边和下耳垂。

此外,由于成年人一边上耳经后脑到另一边上耳的距离大约在30厘米左右,一边耳垂底部经后脑到另一边耳垂底部的距离为28.5厘米左右,为了不让固定板40触碰到耳朵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本装置行程可调卡板20的行程为:

(1)最大行程时:两个位于上部的固定件401经后脑的弧距约27厘米,两个位于下部的固定件401经后脑的弧距约19厘米。

(2)最小行程时:两个位于上部的固定件401经后脑的弧距约19厘米,两个位于下部的固定件401经后脑的弧距约16厘米。

(3)行程在中位线时:两个位于上部的固定件401经后脑的弧距约24厘米,两个下部的固定件401经后脑的弧距大约在18厘米左右。

经测试,中位线203的尺寸距离可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

本装置的佩戴过程为:

(1)用调节机构30将行程可调卡板20调整到中位线203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中位线203的尺寸距离即可满足大多数人使用;

(2)把口罩耳挂60戴到双耳上,然后将支撑件10放置到后脑位置,一手按住调节机构30位置,一手将口罩耳挂60挂到固定件401上,一般地,先挂位于上部的固定件401,后挂位于下部的固定件401,口罩两边的口罩耳挂60与固定件401连接后,双手向后握着支撑架捋一下后脑的头发,以防头发被海绵垫片102压得变形,且防止头发卷入调节机构30或行程可调卡板20中;

(3)调整支撑件10,让口罩耳挂60处于耳朵不受力的位置;口罩两边的口罩耳挂60离耳边的距离约手摸着1指宽的距离为合适,这样皮筋既不会勒到上耳边,也不会勒到耳垂;

(4)调整调节机构30,让口罩耳挂60处于适当受力状态,让口罩边与面部贴合面处于最佳密封状态;

(5)挂上头带50,适当的调整头带50的松或紧,以防支撑件10在后脑滑落,头带50无需调节得太紧,以防勒得头部不适;如果头带50与固定板40有重叠面,或头带50压住了固定板40,可将固定板40抠起,把头带50放置到固定板40下面即可。

摘口罩时,先将头带50取下,一手按在调节机构30,一手摘下口罩;如果在戴得过程中发现固定板40凹起,造成脸部或者耳朵不舒服,在不用摘口罩和支撑件10的情况下,可直接用手将固定板40扳回自己想要的形状即可。

本装置中,支撑件10把口罩的拉力集中到了固定件401上面,解放了双耳,还可以自由调节口罩耳挂的松、紧程度,也不影响与医用帽和医用连体式防护服的配套使用,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