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8296发布日期:2021-03-23 10:4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皮带扣。



背景技术:

皮带扣,是皮带前端的一个五金配件,用于将皮带的一端部固定,并对穿过皮带扣的皮带进行压紧固定,以调节皮带长度,适合不同腰围人士的使用需要,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行业。

现有的皮带扣的结构大体包括皮带扣体、锁卡件、皮带扣尾夹,其中皮带扣尾夹一边与皮带扣体尾部铰装,另一边卡装皮带,锁卡件设置在皮带扣体另一端用于将皮带的另一端锁紧,调节松紧度。然而,现有的皮带制作工业中,一般需要将皮带扣和皮带扣尾夹分开加工,然后再将加工完成后的皮带扣尾夹通过钉子铰装到皮带扣的尾部,完成皮带扣的整体加工。因此皮带扣的制作往往需要设置多道工序,加工过程比较繁琐,导致耗费较多人力,增加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为了不增加皮带扣整体的体积和重量,皮带扣尾夹一般设计的较短,因此皮带与皮带扣尾夹连接端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后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皮带扣。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皮带扣,包括皮带扣体,其中,所述皮带扣体具有容纳带头的带头卡入腔,其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带头伸入的带头伸入端,带头卡入腔的伸入端下方铰接有咬合板,所述咬合板一端铰接在皮带扣体的伸入端下方,另一端为自由旋转端,咬合板上端面设有用于固定带头下表面的咬合齿,所述皮带扣体的下表面还设有带身定位座,所述带身定位座与皮带扣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供带身穿出的带身定位槽,所述位于封闭端的带身定位座上方还设有用于定位带身的带身卡合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皮带扣体包括上连接板与上连接板,所述上、下连接板的一端通过坚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端,另一端具有供皮带头伸入的伸入端,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卡接皮带头的带头卡入腔。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下连接板包括设于封闭端下方的固定板及咬合板,所述咬合板一端铰接在伸入端下方,另一端为自由旋转端,咬合板靠近上连接板的那一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带头的咬合齿。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身卡合装置包括转动杆、卡块和扭簧,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设于带身定位座的下方,转动杆的一端设有把手,所述卡块固定设置在转动杆的中心,并且卡块的前端向皮带扣体方向弯曲,所述转动杆包括左转动杆与右转动杆,所述扭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左转动杆与右转动杆上,所述扭簧上下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卡块和所述带身定位座上,扭簧在放开状态下将卡块上端抵顶在皮带扣体的下表面。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带身定位座包括左u型带身定位座与右u型带身定位座,所述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的上端与下连接板底表面连接,所述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与皮带扣本体之间形成供带身穿出的带身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皮带扣体上设置咬合板,咬合板上的咬合齿直接用于固定带头,起到和皮带扣尾夹相同的作用,从而省去皮带扣尾夹的结构,使皮带扣整体紧凑精简,使皮带扣更加可靠实用,并且咬合板紧固皮带带头的长度变长,保证皮带长时间使用磨损后不易脱落,且当皮带带身穿过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上的带身定位槽,此时带身抵顶住咬合板,皮带带身更加不易松脱。同时省去了另外加工皮带扣尾夹和安装皮带扣尾夹的繁杂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身卡合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咬合板穿带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身卡合装置穿带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示:1-皮带扣体、11-封闭端、12-伸入端、13-带头卡入腔、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31-咬合板、32-固定板、4-咬合齿、5-左u型带身定位座、6-右u型带身定位座、7-带身定位槽、8-带身卡合装置、81-转动杆、811-左转动杆、812-右转动杆、82-卡块、83-把手、84-扭簧、9-皮带带身、91-皮带首端、92-皮带卡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新型皮带扣,包括皮带扣体1,其中,所述皮带扣体1包括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3,所述上、下连接板的一端通过坚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端11,另一端具有供皮带头伸入的伸入端12,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卡接皮带头的带头卡入腔13。

所述皮带扣体1的下连接板3包括设于封闭端下方的固定板31及咬合板32,所述咬合板32一端铰接在伸入端12下方,另一端为自由旋转端,咬合板32靠近上连接板2的那一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带头的咬合齿4。

所述皮带扣体1位于下连接板3的下方两端部分别设有左u型带身定位座5与右u型带身定位座6,所述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的上端与下连接板3底表面连接,所述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与皮带扣本体之间形成供带身穿出的带身定位槽7,所述左u型带身定位座5与固定板32之间还设有带身卡合装置8。穿带时,皮带带身9穿过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上的带身定位槽7,且此时带身9如图4所示抵顶住咬合板31,防止咬合板31松脱,所述带身卡合装置8用于固定带身。

所述带身卡合装置8包括转动杆81、把手82、卡块83和扭簧84,所述转动杆81可转动设于左u型带身定位座5的下方,把手82设于转动杆81的一端,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转杆,实际应用中,该处转动杆可以通过小电机或者其它的装置来驱动转动。所述卡块83固定设置在转动杆81的中心,并且卡块83的前端向皮带扣体1方向弯曲,所述转动杆81包括左转动杆811与右转动杆812,所述扭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左转动杆811与右转动杆812上,所述扭簧24上下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卡块83和所述左u型带身定位座5上,扭簧84在放开状态下将卡块83上端抵顶在皮带扣体1的下连接板3上。

工作原理:将皮带带头91伸入皮带扣体1的带头卡入腔13内,通过所述咬合板31上的咬合齿4咬合带身将带头固定在带头卡入腔13内。在穿带时,皮带带身9穿过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上的带身定位槽7,在刚好穿套适应腰围后,通过带身卡合装置8上的卡块83与皮带带身9上的卡持槽92抵持,由此固定皮带带身9。在松开皮带时,通过按压把手83,解除卡块83与卡持槽92的抵持,从而将皮带带身8从带身定位槽7内退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皮带扣,包括皮带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体具有容纳带头的带头卡入腔,其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带头伸入的带头伸入端,带头卡入腔的伸入端下方铰接有咬合板,所述咬合板一端铰接在皮带扣体的伸入端下方,另一端为自由旋转端,咬合板上端面设有用于固定带头下表面的咬合齿,所述皮带扣体的下表面还设有带身定位座,所述带身定位座与皮带扣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供带身穿出的带身定位槽,所述位于封闭端的带身定位座上方还设有用于定位带身的带身卡合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体包括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所述上、下连接板的一端通过坚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端,另一端具有供皮带头伸入的伸入端,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卡接皮带头的带头卡入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包括设于封闭端下方的固定板及咬合板,所述咬合板一端铰接在伸入端下方,另一端为自由旋转端,咬合板靠近上连接板的那一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带头的咬合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卡合装置包括转动杆、卡块和扭簧,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设于带身定位座的下方,转动杆的一端设有把手,所述卡块固定设置在转动杆的中心,并且卡块的前端向皮带扣体方向弯曲,所述转动杆包括左转动杆与右转动杆,所述扭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左转动杆与右转动杆上,所述扭簧上下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卡块和所述带身定位座上,扭簧在放开状态下将卡块上端抵顶在皮带扣体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定位座包括左u型带身定位座与右u型带身定位座,所述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的上端与下连接板底表面连接,所述左、右u型带身定位座与皮带扣本体之间形成供带身穿出的带身定位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皮带扣,包括皮带扣体,所述皮带扣体具有容纳带头的带头卡入腔,其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带头伸入的带头伸入端,带头卡入腔的伸入端下方铰接有咬合板,所述咬合板一端铰接在皮带扣体的伸入端下方,另一端为自由旋转端,咬合板上端面设有用于固定带头下表面的咬合齿,所述皮带扣体的下表面还设有带身定位座,所述带身定位座与皮带扣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供带身穿出的带身定位槽,所述位于封闭端的带身定位座上方还设有用于定位带身的带身卡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皮带扣中咬合板可以直接用于紧固皮带的一端,起到和皮带扣尾夹相同的作用,比传统皮带扣尾夹更加可靠实用,从而省去皮带扣尾夹的结构,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建余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