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400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领域用的压力机,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压力机。
【背景技术】
[0002]压力机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压制工艺,如弯曲、翻边、延伸、挤压成型及校正压装等;也可用于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如塑料、玻璃钢等材料的压制成型工艺等;还可用于皮带滚筒心轴轴承座等待额拉拔等。目前的压力机主要存在下述缺点:I)目前的压力机的工作台为固定设置,当加工工件较重时,难以搬动到工作台上;2)目前压力机的加工行程范围小,当工件较高时,一般压力机不能加工,只有更换较大型的压力机进行加工,这样就会极大地增加加工成本;3)当工件的体积过大时,只能使用更大型的压力机进行加工,从而增加加工成本及设备投入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压力机。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件放置方便、加工行程范围大、设备成本低和零件加工尺寸范围大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压力机,包括底座,底座经立柱与顶座连接,顶座上设有主油缸,主油缸下方设有移动工作台,移动工作台与移动装置连接。
[0005]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中,所述的移动工作台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下方设有支撑台,支撑台四周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的支撑台还与移动装置连接。
[0006]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中,所述的移动组件包括伸缩油缸,伸缩油缸与滚轮连接;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导轨;所述的滚轮与导轨接触。
[0007]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中,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行动油缸,第一行动油缸与连接座活动连接,连接座与第二行动油缸活动连接,第二行动油缸与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行动油缸与支撑台活动连接。
[0008]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中,所述的连接座上还设有导向柱,导向柱与导向套筒连接,导向套筒经固定组件固定在支架上。
[0009]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中,所述的底座的侧壁上还设有油缸过孔,垂直于该侧壁的另外两侧壁上均设有销孔;所述的油缸过孔的四周设有工件固定扣,工件固定扣与定位杆件头端连接,油缸过孔内设有副油缸,副油缸与固定销连接,固定销与销孔连接。
[0010]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中,所述的底座旁还设有升降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移动工作台通过移动装置移出,再通过行车等吊装设备将工件吊放至移动工作台上,最后移动工作台再将移到主油缸下方进行加工;通过该结构,使得工件的搬动更加方便。
[0012]本实用新型在加工高度较高的工件时,通过移动装置将移动工作台移出,并将工件直接放置于底座上,主油缸对工件进行加工;通过该结构,将主油缸下方的空间腾出,进而有效增大了设备的加工高度范围;这样无需改用更大行程的压力机,从而无需购置大型的压力机,有效节约了设备投入成本和加工成本。
[0013]当加工工件体积过大与立柱干涉而无法放入移动工作台或底座上加工时,在压力机旁设置一个升降台,将工件置于其上,并将工件待加工位置调整至与副油缸对齐,并通过定位杆件的头端与工件固定扣拟合实现工件的定位,之后副油缸对工件进行加工;通过该结构,有效解决了大体积工件使用大型压力机加工的难题,有效降低了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工件的加工成本。
[0014]通过上述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真正实现了大范围尺寸工件的加工,极大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0015]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行动油缸,第一行动油缸与连接座铰接,连接座与第二行动油缸铰接,第二行动油缸与固定座铰接;移动工作台在移动时,第一行动油缸先驱动移动工作台移动,第一行动油缸到达预设行程后,第二行动油缸继续驱动移动工作台移动;通过该结构,解决了油缸行程不够难题,同时“折叠式”的油缸布置,有效减小了设备体积,从而节约了工作场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不意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立柱,3-顶座,4-主油缸,5-移动工作台,6_移动装置,7-工作台面,8-支撑台,9-伸缩油缸,10-滚轮,11-导轨,12-第一行动油缸,13-连接座,14-第二行动油缸,15-固定座,16-固定组件,17-支架,18-油缸过孔,19-销孔,20-工件固定扣,21-副油缸,22-固定销,23-升降台,24-定位杆件,25-工件,26-导向柱,27-导向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0020]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压力机,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底座I,底座I经立柱2与顶座3连接,顶座3上设有主油缸4,主油缸4下方设有移动工作台5,移动工作台5与移动装置6连接。
[0021]前述的移动工作台5包括工作台面7,工作台面7下方设有支撑台8,支撑台8四周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的支撑台8还与移动装置6连接。
[0022]前述的移动组件包括伸缩油缸9,伸缩油缸9与滚轮10连接;所述的底座I上设有导轨11;所述的滚轮1与导轨11接触。
[0023]前述的移动装置6包括第一行动油缸12,第一行动油缸12与连接座13铰接,连接座13与第二行动油缸14铰接,第二行动油缸14与固定座15铰接;所述的第一行动油缸12与支撑台8铰接。第一行动油缸12和第二行动油缸14位置布置方式为,第一行动油缸12位于第二行动油缸14上方形成“折叠式”设置;该结构设置有利于减小设备的体积,节约工作场地。
[0024]前述的连接座13上还设有导向柱26,导向柱26与导向套筒27连接,导向套筒27经固定组件16固定在支架17上。
[0025]前述的底座I的侧壁上还设有油缸过孔18,垂直于该侧壁的另外两侧壁上均设有销孔19;所述的油缸过孔18的四周设有工件固定扣20,工件固定扣20与定位杆件24头端连接,油缸过孔18内设有副油缸21,副油缸21与固定销22连接,固定销22与销孔19连接。通过该结构,使得副油缸21方便拆卸与更换,当需更换时,从销孔19中抽出固定销22,即可将副油缸21从油缸过孔18中取出更换。
[0026]前述的底座I旁还设有升降台23。升降台23具体设在油缸过孔18的一侧。
[0027]前述的多功能压力机的使用方法为:将工件放置于移动工作台5上后,移动装置6将移动工作台5推至主油缸4下方对齐,主油缸4对工件进行加工。
[0028]当工件高度大于主油缸4与移动工作台5间的空间时,移动装置6将移动工作台5移开,并将工件直接放置于底座I上,主油缸4对工件进行加工。
[0029]当加工工件25体积过大与立柱2干涉而无法放入移动工作台5或底座I上加工时,将工件25放置在升降台23上,将工件25待加工位置调整至与副油缸21对齐,在工件25上固定定位杆件24,经定位杆件24的头端与工件固定扣20拟合实现工件的定位,之后副油缸21对工件进行加工。定位杆件24与工件25的固定方式可为螺纹连接,方便拆卸,也可为焊接等连接方式。
[0030]前述的移动工作台5的移动具体为,伸缩油缸9伸长将滚轮10置于导轨11上并使支撑台8离开底座I,之后第一行动油缸12运行驱动移动工作台5沿导轨11方向运动,当第一行动油缸12到达预设行程后,启动第二行动油缸14,第二行动油缸14继续驱动移动工作台5沿导向柱26方向运行,以此实现移动工作台5的移动。在移动工作台5工作时支撑台8与底座I连接形成支撑,通过该结构使得工件在加工时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底座(I)经立柱(2)与顶座(3)连接,顶座(3)上设有主油缸(4),主油缸(4)下方设有移动工作台(5),移动工作台(5)与移动装置(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工作台(5)包括工作台面(7),工作台面(7)下方设有支撑台(8),支撑台(8)四周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的支撑台(8)还与移动装置(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组件包括伸缩油缸(9),伸缩油缸(9)与滚轮(10)连接;所述的底座(I)上设有导轨(11);所述的滚轮(10)与导轨(I I)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6)包括第一行动油缸(12),第一行动油缸(12)与连接座(13)活动连接,连接座(13)与第二行动油缸(14)活动连接,第二行动油缸(14)与固定座(15)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行动油缸(12)与支撑台(8)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13)上还设有导向柱(26),导向柱(26)与导向套筒(27)连接,导向套筒(27)经固定组件(16)固定在支架(17)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的侧壁上还设有油缸过孔(18),垂直于该侧壁的另外两侧壁上均设有销孔(19);所述的油缸过孔(18)的四周设有工件固定扣(20),工件固定扣(20)与定位杆件(24)头端连接,油缸过孔(18)内设有副油缸(21),副油缸(21)与固定销(22)连接,固定销(22)与销孔(19)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旁还设有升降台(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压力机。包括底座(1),底座(1)经立柱(2)与顶座(3)连接,顶座(3)上设有主油缸(4),主油缸(4)下方设有移动工作台(5),移动工作台(5)与移动装置(6)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件放置方便、加工行程范围大、设备成本低和零件加工尺寸范围大的特点。
【IPC分类】B30B15/00
【公开号】CN205185374
【申请号】CN201520957396
【发明人】李均
【申请人】李均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