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8433发布日期:2021-04-13 21:5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取放方便、结构简单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智能手环是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用户可通过手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可以说智能手环是一款高档的计步器,具有普通计步器的一般计步,测量距离、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高档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再比如智能手表也是一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网络推送信息、天气信息等内容,除指示时间之外,智能手表还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
3.智能手环功能虽然强大但是不能直接内置蓝牙耳机,使用蓝牙耳机后,若一直佩戴在耳朵上,会导致耳朵闷气,降低用户体验;佩戴蓝牙耳机会降低佩戴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尤其在开车时候长时间佩戴蓝牙会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若将使用完毕后蓝牙耳机取下放入口袋或专门的收纳结构内,则会出现携带不便及不能及时找到的问题,因此,通过分体的蓝牙耳机与智能手环连接时存在诸多不便;而智能手表虽有通话和语音功能,但使用智能手表通话有存在隐私暴露、环境噪音、语音音质差、通话时需抬手等问题;而使用蓝牙耳机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多款带蓝牙耳机的智能穿戴设备,如专利号:cn201921522532.6和专利号:cn201911292111.3中公开的智能手表,通过在手表上下端的连接件上开设容置槽以容置蓝牙耳机,该结构中若放置常规尺寸的蓝牙耳机,会导致连接件体积过大,不便佩戴,且耳机扣入连接件后取拿不便,常需要使用者抠出;市面上还有多款手环和手表将壳体设置为翻盖式的盒体,盒体内可容置蓝牙耳机,但结构的手环或手表壳体较厚,佩戴不适感强,佩戴时视觉效果突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取放方便、结构简单的智能穿戴设备。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包括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两端的腕带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显示模块,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容置槽,两个所述容置槽旋转对称,所述容置槽内嵌设有无线耳机。
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无线耳机的外壁设有一拉扯部。
8.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拉扯部呈半圆环形,所述无线耳机上开设有半圆环形槽和导向孔,所述拉扯部的两端底部设有导向柱。
9.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无线耳机嵌入所述容置槽时,所述无线耳机的外壁与所
述的壳体的侧壁平齐。
10.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无线耳机内和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磁性件,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磁性件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无线耳机上设有导电柱,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导电柱设有充电桩。
12.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两个可拆卸的容置舱,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容置腔。
13.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感温变色材料,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一体成型或设于所述壳体表面。
14.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感温变色材料全覆盖喷涂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或喷涂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图案。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本智能穿戴设备,其两侧设置容置槽以放置无线耳机,便于携带,避免丢失,取放方便,两个容置槽旋转对称,更大程度利用了壳体内的空间,相比现有的带耳机的智能穿戴设备,本智能穿戴设备可使智能手环保持常规结构,且体积更小、结构简单、佩戴舒适,同时,为避免无线耳机嵌入容置槽后取拿困难需要费力抠出,在无线耳机的外壁设有一拉扯部,便于使用者将无线耳机从容置槽内取出,拉扯部的两端设有导向柱,无线耳机的外壁上部开设有与拉扯部相适配的半圆环形槽及导向孔,导向柱与导向孔过盈配合;正常状态下,拉扯部嵌入无线耳机表面,使用时可通过拉扯部取拿耳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分解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拆装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结构分解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剖视图。
22.图中标记序号及名称:1、壳体 11、上壳 12、下壳 13、磁性件 14、充电桩 2、腕带 3、显示模块 4、容置舱 41、容置槽 5、无线耳机 51、拉扯部 52、导向柱 53、导向孔 54、半圆环形槽 55、导电柱 6、电源模块 7、fpc板 8、充电连接器 9、感温变色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参考图1至图6,包括壳体1、可拆卸连接于壳体1两端的用于佩戴与使用者手腕的腕带2以及设于壳体1上的显示模块3,壳体1的两侧设有容置槽41,两个容置槽41旋转对称,容置槽41内嵌设有无线耳机5。
25.具体的,本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壳体1呈长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智能手表,壳体1也可呈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壳体1包括开设有显示口的上壳11和下壳12,壳体1内还设有电源模块6与fpc板7,显示模块3、电源模块6、fpc板7及无线耳机5 均为现有技术,不做过多阐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容置舱4,容置槽41开设于容置舱4上。
26.本智能穿戴设备的两侧设置容置槽41以放置无线耳机5,便于携带,避免丢失,取放方便,两个容置槽41旋转对称,更大程度利用了壳体1内的空间,相比现有的带耳机5的智能穿戴设备,本智能穿戴设备可使智能手环保持常规结构,且体积更小、结构简单、佩戴舒适。
27.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为避免无线耳机5嵌入容置槽 41后取拿困难需要费力抠出,在无线耳机5的外壁设有一拉扯部51,便于使用者将无线耳机5从容置槽41内取出,其中,该拉扯部51呈半圆环形且为皮料或硅胶,拉扯部51的两端设有导向柱52,无线耳机5的外壁上部开设有与拉扯部51相适配的半圆环形槽54及导向孔 53,导向柱52与导向孔53过盈配合;正常状态下,拉扯部51嵌入无线耳机5表面并与其表面平齐,无线耳机5嵌入容置槽41时,无线耳机5的外壁与的壳体1的侧壁平齐,手感上及视觉上更为平滑,整体性更强;使用时,可通过拉动拉扯部51,导向柱52牵动取出无线耳机5;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扯部51的两端也可铰接于半圆环形槽54。
28.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5,无线耳机5内和壳体1内分别设有磁性件13,无线耳机5与壳体1通过磁性件13连接,无线耳机 5靠近容置槽41时,便可吸附嵌入容置槽41,结构轻巧,取放方便。
29.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5上设有指示灯,用于指示无线耳机5 的充电状态及连接成功或中断状态。
30.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无线耳机5上设有导电柱55,壳体1 内对应导电柱55设有与电源模块6电连接的充电桩14,通过充电桩14和导电柱55为无线耳机5充电。
31.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6,还包括感温变色材料9,感温变色材料9由可逆感温色粉和uv光油材料按预设比例混合,其中,可逆感温色粉为热消色型(r系列),其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s)、软聚氯乙烯(s

pvc)、as和abs等半透明或透明的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和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uv光油是一种透明的涂料,其作用是喷涂或滚涂在基材表面之后,经过uv灯的照射,使其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进而达到表面硬化,耐刮耐划,且表面看起来光亮,美观、质感圆润;本实施例中,感温色粉与腕带2一体成型,感温变色材料9设于壳体 1表面,将可逆感温色粉与uv光油材料按预设比例混合喷涂于壳体 1上,经烘烤或uv灯照射固化于壳体1的表面,在25摄氏度下,感温变色材料9为有色状态,当使用者触摸壳体1或腕带2时,感温变色材料9隐色,触摸处变为产品的原色,本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温度实现色彩的变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使其更个性化,符合更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32.本实例中可逆感温色粉与uv光油材料的比例为1∶10,该比例下的感温变色材料9既保证可逆感温色粉的变色特征,同时利于附着于产品表面,不易损坏脱落。
33.在一实施例中,感温变色材料9全覆盖的喷涂于壳体1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感温变色材料9喷涂于壳体1的表面形成图案。
34.在一实施例中,感温变色材料9的变色温度为25摄氏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者设置不同的变色温度
35.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进行的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