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6183发布日期:2021-02-09 17:5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


背景技术:

[0002]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脑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一般都有头晕头痛,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如行走,介入治疗术后恢复期间尤其是外出检查期间很容易发生跌倒,引起擦伤、骨折、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对于介入治疗术后回医院复查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可以行走,不愿意坐轮椅或使用平车外出检查。一些人在行走过程中因家属不注意等各种因素跌倒,造成各种伤害等不良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包括服装、连接组件、缓冲组件和电子启动器,所述服装上设有多个缓冲组件,所述多个缓冲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服装外侧,所述电子启动器与缓冲组件连接并控制缓冲组件工作。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覆膜、气囊、气体发生器和底板,所述覆膜包覆在未打开的气囊表面,所述气囊固装于底板上,并将气体发生器封装在气囊内侧,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导线与电子启动器连接并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于底板上,所述气囊上还设有卸压孔。
[0008]
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所述点火器通过导线与电子启动器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剂包覆于点火器上。
[0009]
所述缓冲组件分别设于服装的颈部、肩部、肘部、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和膝部。
[0010]
所述缓冲组件仅设于服装的颈部、肩部和臀部。
[0011]
所述电子启动器包括电源、保险开关和重力传感器,所述电源、保险开关、重力传感器和缓冲组件依次串联连接。
[0012]
所述电子启动器内还设有蜂鸣器和急救信号呼叫天线,所述蜂鸣器和急救信号呼叫天线与缓冲组件并联连接。
[0013]
所述电子启动器设于服装的背部。
[0014]
连接组件为子母扣,所述连接组件的子扣与服装和缓冲组件中的一个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组件的母扣与服装和缓冲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固定。
[0015]
所述服装为连体服。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服装上设有多个缓冲组件,用于保护穿戴人员在摔倒时易摔伤的重点部位。多个缓冲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服装外侧,便于缓冲组件的装卸和更换,通过更换缓冲组件即可使防护服再次具备防护功能,避免防护服的一次使用性,延长防护服的使用寿命。电子启动器与缓冲组件连接并控制缓冲组件工作。电子启动器通过检测穿戴人员下坠的重力加速度,快速响应,启动缓冲组件工作,实现防护功能。电子启动器自动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快,误启动概率低,安全可靠,且体积小,不易增加穿戴人员的负担。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维护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成本小,设计巧妙,易于制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连接组件的主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连接组件的后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气体发生器的主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气体发生器的后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气囊打开状态的主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的气囊打开状态的后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电子启动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缓冲组件启动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为缓冲组件启动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例说明:
[0031]
1、服装;2、连接组件;3、缓冲组件;31、覆膜;32、气囊;33、气体发生器;331、点火器;332、气体发生剂;34、底板;35、卸压孔;4、电子启动器;41、电源;42、保险开关;43、重力传感器;44、蜂鸣器;45、急救信号呼叫天线;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0034]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智能防跌倒气囊防护服,包括服装1、连接组件2、缓冲组件3和电子启动器4,服装1上设有多个缓冲组件3,用于保护穿戴人员在摔倒时易摔伤的重点部位。多个缓冲组件3通过连接组件2连接于服装1外侧,便于缓冲组件3的装卸和更换,通过更换缓冲组件3即可使防护服再次具备防护功能,避免防护服的一次使用性,延长防护服的使用寿命。电子启动器4与缓冲组件3连接并控制缓冲组件3工作。电子启动器4通过检测穿戴人员下坠的重力加速度,快速响应,启动缓冲组件3工作,实现防护功能。电子启动器4自动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快,误启动概率低,安全可靠,且体积小,不易增加穿戴人员的负担。
[0039]
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3包括覆膜31、气囊32、气体发生器33和底板34,覆膜31包覆在未打开的气囊32表面,防止折叠好的气囊32散开,遮挡穿戴人员的视线,影响防护服使用。气囊32固装于底板34上,并将气体发生器33封装在气囊32内侧,当气体发生器33被激发时,产生大量气体,迅速充满气囊32内侧,使气囊32快速膨胀,实现防护作用。优选的,气囊32由弹性材料制成,使气囊32不易破裂,在未破裂的情况下,可折叠后再次使用,降低制造成本。弹性材料可对气囊32快速膨胀产生的冲击形成缓冲作用,减少气囊32的冲击对穿戴者的伤害。底板34可抵挡气囊32内产生的高压对穿戴人员的损伤,并将压力均布到服装1上,进一步减低气体发生器33产生的高压对穿戴人员的影响。气体发生器33通过导线5与电子启动器4连接并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于底板34上,优选的,气体发生器3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底板34上。当缓冲组件3使用后,可通过仅更换可拆卸的气体发生器33,再次投入使用,从而大幅减低防护服的使用成本。电子启动器4通过导线5传递气体发生器33
的启动信号,使气体发生器33快速响应。气囊32上还设有卸压孔35,当气囊32膨胀后,为避免压力过大使气囊32破裂,气囊32内的气体可从卸压孔35排出,减低气囊32内的压力。在穿戴人员落地后,气囊32又可通过卸压孔35缓慢排气缩瘪,便于救援人员搬运或扶起穿戴人员。
[0040]
本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33包括点火器331和气体发生剂332,点火器331通过导线5与电子启动器4连接,气体发生剂332包覆于点火器331上。电子启动器4通过控制点火器331点火工作,引爆气体发生剂332,产生大量气体,快速充满缓冲组件3的气囊32。气体发生剂332为叠氮化钠、硝酸铵或两者的组合物。
[0041]
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3分别设于服装1的颈部、肩部、肘部、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和膝部,可以起到保护人体头部、颈部、肩部、肘部、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和膝部等易受伤部位的作用。
[0042]
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3仅设于服装1的颈部、肩部和臀部。为了减轻防护服的自重,减少穿戴人员的压力,缓冲组件3仅设于服装1的颈部、肩部和臀部,重点保护人体的头部、颈部、肩部和臀部。
[0043]
本实施例中,电子启动器4包括电源41、保险开关42和重力传感器43,电源41、保险开关42、重力传感器43和缓冲组件3依次串联连接。电子启动器4工作时,手动连通保险开关42,使电子启动器4电路闭合,当重力传感器43检测到人体下坠的重力加速度时,激发缓冲组件3的启动信号,使缓冲组件3发挥作用。当脱下防护服时,手动关闭保险开关42,断开电子启动器4的电路,防止误启缓冲组件3。
[0044]
本实施例中,电子启动器4内还设有蜂鸣器44和急救信号呼叫天线45,蜂鸣器44和急救信号呼叫天线45与缓冲组件3并联连接。当缓冲组件3接收到重力传感器43提供的启动信号时,蜂鸣器44和急救信号呼叫天线45同样也会启动,蜂鸣器44可用于提醒周边人员施以援手,急救信号呼叫天线45可发送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通知医护人员或家属紧急前往救援。
[0045]
本实施例中,电子启动器4设于服装1的背部。当穿戴人员摔倒时,缓冲组件3的气囊32迅速张开,并将电子启动器4包覆在气囊32内,防止电子启动器4摔坏受损,延长电子启动器4的使用寿命。
[0046]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为子母扣,连接组件2的子扣与服装1和缓冲组件3中的一个连接固定,连接组件2的母扣与服装1和缓冲组件3中的另一个连接固定。子母扣连接方便,稳定可靠,可快速将服装1与缓冲组件3进行连接,且连接后不易剥落,连接稳定性好。
[0047]
本实施例中,服装1为连体服。连体服结构简单,整体性好,便于行动不便的人员穿着。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