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0262发布日期:2021-06-15 19:5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及其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手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表表带需要通过钢轴、螺杆、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手表主体上,拆卸手表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拆卸工具,且拆卸安装步骤比较复杂,不利于徒手拆装表带,并且对于老人、小孩等人群而言,较难独自完成表带拆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其便于安装于手表主体上,也便于由手表主体上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手表,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可快速拆装,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包括主带和附带;

所述主带上设有扣接凸起,所述附带上设有第一扣接孔;或,所述主带上设有第一扣接孔,所述附带上设有扣接凸起;

所述附带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带;所述附带的第二端用于绕过手表主体的表耳,并通过将所述第一扣接孔与所述扣接凸起扣合,以与所述主带可拆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扣接凸起包括杆部和限位头部,所述限位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扣接孔的直径,所述杆部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扣接孔的直径。

作为优选,还包括卡销;所述第一扣接孔设于所述附带的第二端,所述扣接凸起的杆部为所述卡销的销杆,所述扣接凸起的限位头部设于所述销杆一端;

所述主带设有安装通孔,所述销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尾部,所述限位尾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通孔的直径;所述主带与所述附带的第二端扣接结合时,所述销杆穿入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一扣接孔,所述限位头部、所述附带的第二端、所述主带和所述限位尾部夹紧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附带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扣接孔,所述限位尾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扣接孔的直径;所述附带的第一端、第二端均与所述主带扣接结合时,所述销杆穿入所述第二扣接孔、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一扣接孔,所述限位头部、所述附带的第二端、所述主带、所述附带的第一端和所述限位尾部夹紧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销杆上还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头部与所述限位尾部之间;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通孔,并大于所述第一扣接孔的直径;

所述限位头部和/或所述限位尾部具有弹性;所述第三限位部具有弹性;

所述附带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带扣接结合时,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尾部配合,以将所述主带与所述附带的第一端夹紧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尾部之间;所述附带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带扣接结合时,所述限位头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以将所述附带的第二端夹紧与所述限位头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带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所述附带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带扣接结合时,所述附带的第一端嵌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附带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带扣接结合时,所述附带的第二端嵌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附带的第一端的厚度;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附带的第二端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主带上设有第三安装槽,在所述附带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带扣接结合时,所述第三限位部卡入所述第三安装槽,所述附带同时与所述主带、所述第三限位部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附带上设有若干所述第一扣接孔,若干所述第一扣接孔沿所述附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主带的内部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沿所述主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收纳槽设有收纳开口,所述附带的第二端适于由所述收纳开口插入所述收纳槽内。

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可快速拆装的表带,还包括手表主体;所述手表主体设有表耳;所述附带的第二端绕过所述表耳,并通过所述第一扣接孔与所述扣接凸起扣合,以与所述主带可拆式连接,从而将所述表带与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可快速拆装的表带,拆装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拆装时无需专用工具,利于老人、小孩进行拆装操作;该手表的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可快速拆装,便于更换表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拆装的表带未安装于手表主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拆装的表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安装于手表主体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所述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拆装的表带的主带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拆装的卡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表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部放大图;

图中:10、表带;11、主带;111、安装通孔;112、第一安装槽;113、第二安装槽;114、容置槽;12、附带;121、第一端;1211、第二扣接孔;122、第二端;1221、第一扣接孔;13、卡销;1301、扣接凸起;131、销杆;132、限位头部;133、限位尾部;134、第三限位部;20、手表主体;21、主表体;22、表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式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10,其便于安装于手表主体20上,也便于由手表主体20上拆卸。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拆装的表带10,包括:主带11和附带12;

主带11上设有扣接凸起1301,附带12上设有第一扣接孔1221;或,主带11上设有第一扣接孔1221,附带12上设有扣接凸起1301;

在无外力作用时,扣接凸起1301的端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扣接孔1221的直径;

附带12的第一端121固定于主带11;附带12的第二端122用于绕过手表主体20的表耳22,并通过将第一扣接孔1221与扣接凸起1301扣合,以与主带11可拆式连接。

其中,附带12的第一端121、第二端122分别为附带1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该表带10在应用时,将附带12的第二端122穿过表耳22与主表体21之间的间隙,然后将附带12的第二端122往远离手表主体20的方向绕折,通过施加外力,使得扣接凸起1301的端部或使第一扣接孔1221产生一定形变,以使扣接凸起1301的端部穿过直径相对较小的第一扣接孔1221,从而使得扣接凸起1301与第一扣接孔1221扣合,以起到限位作用,完成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的连接,即完成了表带10的安装;此时,完成安装的表带10可绕手表主体20的表耳22转动,满足手表10佩戴需求。

当需要拆卸表带10时,则通过施加外拉力,将扣接凸起1301由第一扣接孔1221中拉出,即完成表带10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表带10,通过扣接凸起1301与第一扣接孔1221实现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的可拆卸配合,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的安装通过按压扣合即可实现,拆卸通过用力拉扯即可实现。该表带10在应用于手表时,拆装操作简单、便捷,无需专用工具、无需专业人员即可实现拆装操作,也方便老人和小孩徒手进行表带10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当扣接凸起1301设置在目标部件(主带11或附带12)上时,本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施:扣接凸起1301为一中间连接件上的一个部位,通过中间连接件与目标部件连接,实现将扣接凸起1301设于目标部件。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扣接凸起1301也可以为目标部件上一体成型的一个部位。

进一步地,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可拆式连接;如此设置,附带12的厚度与主带11的厚度可以不同;附带12的宽度也可以与主带11的宽度不同。

具体地,附带12的厚度、宽度可以根据手表主体20中表耳22与主表体21之间的间隙尺寸设计,从而保证附带12可以绕过表耳22,且保证安装表带10后,表带10可绕表耳22自由转动。而主带11的厚度、宽度可以不受表耳22与主表体21之间的间隙尺寸的限制,主带11的款式设计的自由度更大。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通过按压、拉扯动作即可实现附带12与主带11的安装、拆卸,扣接凸起1301为弹性的可变形的凸起或第一扣接孔1221为弹性的可变形的扣接孔。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附带12与主带11连接时的连接可靠性,扣接凸起1301包括杆部和限位头部132,限位头部132的直径大于第一扣接孔1221的直径,杆部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扣接孔1221的直径;如此,先通过将第一扣接孔1221与扣接凸起1301对齐,然后通过外力按压,使得限位头部132发生微变形/或使第一扣接孔1221被拉伸变形,使得直径较小的第一扣接孔1221可以穿过直径较大的限位头部132,第一扣接孔1221穿过限位头部132后套于杆部的外部,如此即可完成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的扣接。完成扣接后,在表带10正常使用状态下,直径较大的限位头部132防止第一扣接孔1221脱离扣接凸起1301,需要拆卸表带10时,再通过外力拉动,以使附带12的第二端122脱离主带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接孔1221设于附带12的第二端122;

表带10还包括卡销13,扣接凸起1301的杆部为卡销13的销杆131,扣接凸起1301的限位头部132设于销杆131一端;通过将卡销13卡接于主带11,以实现将扣接凸起1301设于主带11;

主带11设有安装通孔111,销杆131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尾部133,限位尾部133的直径大于安装通孔111的直径;主带11与附带12的第二端122扣接结合时,销杆131穿入安装通孔111和第一扣接孔1221,限位头部132、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主带11和限位尾部133夹紧配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卡销13实现主带11与附带12的第二端122之间的可拆式连接;在将附带12的第二端122扣合于主带11时,将卡销13的限位头部132依次穿过安装通孔111、第一限位孔,或者,将卡销13的限位尾部133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安装通孔111,以使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主带11夹于限位头部132、限位尾部133之间,从而实现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卡销13为弹性卡销13,以使直径较大的限位头部132、限位尾部133,可以穿过第一扣接孔1221、安装通孔1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一卡销13,实现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之间的可拆式连接、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的可拆式连接,以使得表带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附带12的第一端121设有第二扣接孔1211,限位尾部133的直径大于第二扣接孔1211的直径;附带12的第一端121、第二端122均与主带11扣接结合时,销杆131穿入第二扣接孔1211、安装通孔111和第一扣接孔1221,限位头部132、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主带11、附带12的第一端121和限位尾部133夹紧配合。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两个卡销13,分别将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在采用同一卡销13实现附带12的两端与主带11之间的可拆式连接的结构的基础上,为了使得该表带10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的卡销13还包括第三限位部134。

具体地,销杆131上还设有第三限位部134,第三限位部134位于限位头部132与限位尾部133之间;第三限位部134的直径大于安装通孔111与第一扣接孔1221的直径;

限位头部132和/或限位尾部133具有弹性;第三限位部134具有弹性;

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扣接结合时,第三限位部134与限位尾部133配合,以将主带11与附带12的第一端121夹紧于第三限位部134与限位尾部133之间;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扣接结合时,限位头部132与第三限位部134配合,以将附带12的第二端122夹紧与限位头部132与第三限位部134之间。

该表带10在安装于手表主体20时,先将卡销13穿过第二扣接孔1211、安装通孔111,以通过第三限位部134、限位尾部133,将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主带11夹紧于第三限位部134与限位尾部133之间,实现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的扣接结合,并且此时,卡销13被固定于表带10上,操作者在对附带12的第二端122进行操作时,无需扶着卡销13,卡销13不会掉落丢失;接着,再将附带12的第二端122绕过表耳22,扣接在主带11上。

当然,该表带10在未安装于手表主体20时,既可以是主带11、附带12、卡销13三者分离的状态,也可以是附带12的第一端121已经被卡销13固定于主带11上的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部134,使得表带10的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主带1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为背面和正面,主带11在应用于手表时,表带10的背面为贴合人体的一面;附带12的第一端121扣接于主带11背面的一侧,附带12的第二端122扣接于主带11正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表带10的背面更加平整,以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体验更好,主带11的背面侧还设置了第一安装槽112,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扣接结合时,附带12的第一端121嵌入第一安装槽112内;第一安装槽112的槽深大于或等于附带12的第一端121的厚度。如此设置,使得附带12的第一端121安装于主带11后,附带12不会凸出主带11的背面,佩戴手表时,更加舒适。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112与安装通孔111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卡销13的限位尾部133凸出主带11的背面,在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上还设有与第二扣接孔1211连通的容置槽114,以使通过卡销13扣接附带12的第一端121与主带11时,限位尾部133可以嵌入容置槽114。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表带10的正面更加平整,以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体验更好,表带10的外观更加美观,主带11的正面侧还设有第二安装槽113,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扣接结合时,附带12的第二端122嵌入第二安装槽113内;第二安装槽113的槽深大于或等于附带12的第二端122的厚度。

具体地,第二安装槽113与安装通孔111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能够通过卡销13将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进行更可靠地连接,主带11上设有第三安装槽,在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扣接结合时,第三限位部134卡入第三安装槽,附带12同时与主带11、第三限位部134抵接;第三安装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槽113、安装通孔111连通;如此设置,保证附带12的第二端122能够与主带11抵接,使得附带12的第二端122能够更平整地被固定于第二安装槽113内,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通过扣接凸起1301与第一扣接孔1221的配合实现可拆式连接的基础上,为了可以实现表带10的长度的调节,在附带12上设有若干沿附带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扣接孔1221,不同的第一扣接孔1221扣接与扣接凸起1301时,表带10的长度不同;通过选择不同的第一扣接孔1221以与扣接凸起1301扣接,即可调节表带10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便于对超出连接范围的附带12进行收纳固定,主带11的内部设有收纳槽,收纳槽沿主带11的长度方向延伸,收纳槽设有收纳开口,附带12的第二端122适于由收纳开口插入收纳槽内;如此设置,还可以避免由于扣接凸起1301与第一扣接孔1221之间的扣接不牢靠导致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脱离,收纳槽进一步加固了附带12的第二端122与主带11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手表,该手表的表带10与手表主体20之间可快速拆装,拆装表带10时无需专用工具,拆装更加方便快捷,便于更换表带10。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表带10,还包括手表主体20;手表主体20设有表耳22;表带10的附带12的第二端122绕过表耳22,并通过第一扣接孔1221与扣接凸起1301扣合,以与主带11可拆式连接,从而将表带10与手表主体20可拆式连接。

进一步地,表带10的数量为二,手表主体20上的表耳22的数量为二,手表主体20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两条表带10,两条表带10采用常用的连接方式连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