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0792发布日期:2022-02-23 18:1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生活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饭盒。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可进行加热的电饭盒,目前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一定的容量空间,在其空间内可以放置分盒,对整个容量空间进行加热,实现各分盒内的食物进行加热;这种电饭盒容量有限,无法根据食物量任意扩充空间。
3.另一种是在外部扩充分盒,在电饭盒底部设置有加热元器件,通过向上叠加分盒来实现扩充容量;对于这种饭盒,当扩充多个分盒时,上方的加热效率低,下方的饭盒极容易造成烫伤。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电饭盒,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以自由组合、任意扩充的电饭盒。
6.一种电饭盒,包括盒盖以及至少两个带有内盒的盒体,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内盒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盒体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后,至少两个所述内盒上的所述加热元件均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7.优选地,所述扣合组件为卡扣组件,其包括卡扣及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合台。
8.优选地,所述扣合台设置在所述盒盖上,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盒体上,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
9.优选地,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盒盖上,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扣合台设置在所述盒体上,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
10.优选地,所述盒体或所述盒盖上设置有支座台,所述卡扣与所述支座台枢转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卡扣上设置有与所述支座台接触的凸台,所述支座台上设置有第三电极,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第四电极,当所述扣合组件扣合时,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接触。
12.优选地,所述扣合台、卡扣、支座台、凸台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安装孔。
13.优选地,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盒盖或所述盒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磁铁配合的磁控开关。
14.优选地,所述扣合台上设置在所述盒盖上,且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盒体上设置有铰接台,所述卡扣与所述铰接台枢转连接,所述铰接台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
15.进一步地,所述扣合台和所述铰接台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行程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开与关。
16.进一步地,所述行程开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盒盖上的行程开关及设置在所述铰
接台上的凸杆,所述行程开关的推杆与所述凸杆相互配合,控制所述行程开关的断与开。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时,所述行程开关闭合,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电源组件通电。
18.进一步地,所述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
19.进一步地,所述扣合台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推杆配合的限位孔,所述行程开关断开时,所述推杆的下表面未超过所述限位孔的下表面。
20.优选地,所述盒体与下层相邻所述盒体之间还包括有相互配合的另一组所述扣合组件。
21.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为外接电源接口和/或电池。
22.根据本方案,电饭盒通过设置在盒盖和盒体上的电极接触,实现盒盖与下层盒体的通电;设置在内盒上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进行电饭盒盒体的扩展,通过层叠的方式,且每个内盒都可以独立加热,热饭效率提高,同时避免了上下多层时,每层发热不均现象。
23.根据本方案,电饭盒在卡扣与盒体接触位置设置有可相互接触的电极,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通电时,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同时接触通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卡扣在旋转时带来的电路接线问题,增加使用寿命。
24.根据本方案,在加热元件与电源之间设置磁控开关,当电饭盒扣紧时可以实现通电;防止内盒内部饭菜等漏洒现象对使用造成影响,防止产生漏电等危险现象。
25.通过本方案,电饭盒可以使用电源接口,也可以采用蓄电池或者干电池等,在不方便充电时,也可以进行加热,使用方便。
26.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盒,便于扩展多层使用,加热均匀,易于携带,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1所示的电饭盒的正视剖分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盒的分解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盒的电连接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8所示的电饭盒的正视剖分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饭盒的剖分示意图;
40.图13为图11所示的电饭盒中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图11所示的电饭盒中盒盖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为图11所示的电饭盒中盒体的分解示意图;
43.图16为图11所示的电饭盒中盒体和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44.其中,1、盒盖;2、内盒;3、盒体;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 6、加热元件;7、扣合台;8、卡扣;9、支座台;10、凸台;11、第四电极;12、第三电极;13、磁铁;14、磁控开关;15、内盒盖;16、盒体底盖;17、电源组件;18、扣合组件;19、铰接台;20、行程开关组件;21、行程开关;22、凸杆;23、推杆;24、限位孔;25、盒盖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7.请详见图1至图6,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饭盒,可以用于加热食物或者水等的器具。
48.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饭盒包括盒盖1以及带有内盒2的盒体3,盒盖1上设置有电源组件17,内盒2上设置有加热元件6,如图2所示,盒盖1与盒体3通过扣合组件18连接。其中,电源组件和加热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极进行电连接的。该电极包括位于盒盖上的第一电极4和位于盒体上第二电极5。所述扣合组件18为卡扣组件,其包括卡扣8 及与卡扣8配合的扣合台7。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盒盖1上设置有扣合台7,盒体3上设置有卡扣8,而第一电极4固定在扣合台7上,第二电极5固定在卡扣8上;当卡扣与扣合台扣紧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同时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电源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50.为了实现盒体叠加使用,在盒体上卡扣位置的下端还设置有扣合台,如图4所示,该扣合台与设置在盒盖上的扣合台相同,其上同样设置有第一电极,当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卡扣与该扣合台扣紧时,其上的电极同时紧密接触,可以实现电源组件与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51.相对应地,盒体3上设置有支座台9,卡扣8与支座台9之间通过销轴实现枢转连接。在卡扣8上设置有与所述支座台9接触的凸台 10,当卡扣与扣合台固定时,凸台与支座台同时接触。在所述支座台 9上设置有第三电极12,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第四电极11。扣合台7、卡扣8、支座台9、凸台1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安装孔。
52.在具体操作时,当扣合组件扣合时,即卡扣与扣合台实现扣合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支座台与凸台接触,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接触。
53.另外,卡扣8上设置有磁铁13,所述盒盖1、所述盒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磁铁13配合的磁控开关14。具体地,如图7当卡扣与扣合台实现扣合时,磁体与磁控开关接触配合,实现电源组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盒体上对应下层相邻盒体位置上同样设置有磁控开关,当下层盒体与上层盒体之间的扣合组件扣合时,同样的,磁体与磁控开关接触配合,实现电源组件与下一盒体上的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5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盒盖1上设置有卡扣8,盒体3上设置有扣合台7,而第一电极4固定在卡扣8上,第二电极5固定在扣合台7 上;当卡扣与扣合台扣紧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同时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电源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55.为了实现盒体叠加使用,在盒体上扣合台位置的下端还设置有卡扣,该卡扣与设置在盒盖上的卡扣相同,其上同样设置有第一电极,当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卡扣与该扣合台扣紧时,其上的电极同时紧密接触,可以实现电源组件与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56.另外,盒盖1上设置有支座台9,在卡扣8上设置有与所述支座台9接触的凸台10,当卡扣与扣合台固定时,凸台与支座台同时接触。在所述支座台9上设置有第三电极12,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第四电极11。扣合台7、卡扣8、支座台9、凸台1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安装孔。
57.当扣合组件扣合时,即卡扣与扣合台实现扣合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支座台与凸台接触,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接触。
58.另外,卡扣8上设置有磁铁13,所述盒体3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铁 13配合的磁控开关14。具体地,当卡扣与扣合台实现扣合时,磁体与磁控开关接触配合,实现电源组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盒体上对应下层相邻盒体位置上同样设置有磁控开关,当下层盒体与上层盒体之间的扣合组件扣合时,同样的,磁体与磁控开关接触配合,实现电源组件与下一盒体上的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59.如图6所示,在具体使用时,内盒上还设置有内盒盖15,防止食物洒落,同时,在加热时可以使加热均匀,在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盒体底盖16,盒盖上设置有与内盒盖配合的凹槽,方便与下层盒体之间的固定于安装。
60.另外,电源组件17为外接电源接口和/或电池。作为优选地实施例,盒盖上既设置有外接电源,又设置有蓄电池,既可以提前为蓄电池充电,又可以直接使用外接电源进行加热。
61.实施例一
62.如图8、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饭盒包括盒盖1以及带有内盒 2的盒体3,盒盖1上设置有电源组件17,内盒2上设置有加热元件6,盒盖1与盒体3通过扣合组件18连接。其中,电源组件和加热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极进行电连接的。该电极包括位于盒盖上的第一电极4和位于盒体上第二电极5。所述扣合组件18为卡扣组件,其包括卡扣8 及与卡扣8配合的扣合台7。
63.盒盖1上设置有扣合台7,盒体3上设置有卡扣8,而第一电极4 固定在扣合台7上,第二电极5固定在卡扣8上;当卡扣与扣合台扣紧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同时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电源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64.相对应地,盒体3上设置有支座台9,卡扣8与支座台9之间通过销轴实现枢转连接。在卡扣8上设置有与所述支座台9接触的凸台 10,当卡扣与扣合台固定时,凸台与支座台同时接触。在所述支座台 9上设置有第三电极12,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第四电极11。扣合台7、卡扣8、支座台9、凸台1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的安装孔。
65.在具体操作时,当扣合组件扣合时,即卡扣与扣合台实现扣合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支座台与凸台接触,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接触。
66.另外,卡扣8上设置有磁铁13,所述盒盖1、所述盒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磁铁13配合的磁控开关14。具体地,当卡扣与扣合台实现扣合时,磁体与磁控开关接触配合,实现电源组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盒体上对应下层相邻盒体位置上同样设置有磁控开关,当下层盒体与上层盒体之间的扣合组件扣合时,同样的,磁体与磁控开关接触配合,实现电源组件与下一盒体上的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67.通过本实施例,根据本方案,电饭盒通过设置在扣合组件上的电极接触,实现盒盖与下层盒体的通电;电饭盒在卡扣与盒体接触位置设置有可相互接触的电极,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通电时,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同时接触通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卡扣在旋转时带来的电路接线问题,增加使用寿命。
68.实施例二
69.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饭盒包括盒盖1以及带有内盒2的盒体3,盒盖1上设置有电源组件17,内盒2上设置有加热元件6,盒盖1与盒体3通过扣合组件18连接。其中,电源组件和加热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极进行电连接的。该电极包括位于盒盖上的第一电极4和位于盒体上第二电极5。所述扣合组件18为卡扣组件,其包括卡扣8及与卡扣8 配合的扣合台7。
70.在一些实施例中,盒盖1上设置有扣合台7,盒体3上设置有卡扣8,而第一电极4固定在扣合台7上,第二电极5固定在卡扣8上;当卡扣与扣合台扣紧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同时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电源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相对应地,盒体3上设置有支座台9,卡扣8与支座台9之间通过销轴实现枢转连接。
7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盒盖1上设置有卡扣8,盒体 3上设置有扣合台7,而第一电极4固定在卡扣8上,第二电极5固定在扣合台7上;当卡扣与扣合台扣紧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同时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电源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72.为了实现盒体叠加使用,在盒体上扣合台位置的下端还设置有卡扣,该卡扣与设置在盒盖上的卡扣相同,其上同样设置有第一电极,当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卡扣与该扣合台扣紧时,其上的电极同时紧密接触,可以实现电源组件与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73.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电饭盒通过设置在扣合组件上的电极接触,实现盒盖与下层盒体的通电;设置在内盒上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进行电饭盒盒体的扩展,通过层叠的方式,且每个内盒都可以独立加热,热饭效率提高,同时避免了上下多层时,每层发热不均现象。
74.实施例三
75.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饭盒包括盒盖1以及带有内盒2的盒体3,盒盖1上设置有电源组件17,内盒2上设置有加热元件6,如图2所示,盒盖1与盒体3通过扣合组件18连接。其中,电源组件和加热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极进行电连接的。该电极包括位于盒盖上的第一电极4和位于盒体上第二电极5。所述扣合组件18为卡扣组件,其包括卡扣8 及与卡扣8配合的扣合台7。如图11、12所示。
76.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台7上设置在所述盒盖1上,且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4;所述盒体3上设置有铰接台19,所述卡扣8与所述铰接台19枢转连接;所述铰接台19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5。
77.为了实现盒体叠加使用,在盒体上卡扣位置的下端还设置有扣合台,该扣合台与
设置在盒盖上的扣合台相同,其上同样设置有第一电极,当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卡扣与该扣合台扣紧时,其上的电极同时紧密接触,可以实现电源组件与下层相邻盒体上的加热组件之间的通电。
78.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扣合台7和所述铰接台19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行程开关组件20,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6与所述电源组件17电连接的开与关。其中,所述行程开关组件20包括设置在所述盒盖1 上的行程开关21及设置在所述铰接台19上的凸杆22,所述行程开关21的推杆23与所述凸杆22相互配合,控制所述行程开关的断与开。
79.具体地,盒盖1上设置有盒盖底盖25,盒体3上设置有盒体底盖 16,方便为电饭盒在内部接线。所述行程开关21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 4与所述电源组件17之间。当所述第一电极4和所述第二电极5接触时,所述行程开关21闭合,所述加热元件6与所述电源组件17通电。
80.另外,所述扣合台7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推杆23配合的限位孔24,所述行程开关21断开时,所述推杆23的下表面未超过所述限位孔24 的下表面。
81.在具体使用时,在盒盖与盒体未安装时,推杆一直处于限位孔内部,其下端未超过盒盖底盖的下表面,行程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第一电极不带电,且不易接触到行程开关的推杆,提高了安全性能。使用时,将盒盖与盒体安装,在安装过程中,盒体上的凸杆进入到限位孔内,并推动推杆,行程开关接通,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电源组件和加热元件通电。
8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83.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