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0793发布日期:2022-02-23 18:1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提倡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应付环保和石油危机需要,减少或放弃燃烧传统的汽油或柴油驱动内燃机的现时主流车型。
3.为了提高节能,新能源汽车上的各设备都需进行节能设置,避免耗能过多,造成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值不足或续航能力较差,在新能源汽车上,空调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夏季时,天气炎热,出行都需要开空调;现有的空调新风装置直接从汽车外获取,再进行制冷,耗费能源。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包括:
6.筒形壳体,所述筒形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相互换热的u形进气管和u形排气管,且筒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填充层,所述u形进气管的两端均贯穿于筒形壳体的一端,且所述u形排气管的两端均贯穿于筒形壳体的另一端;
7.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整齐排列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之间呈s形迂回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隔热外壳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折流板,所述隔热外壳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接头和排气管接头;
8.所述u形进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隔热外壳一端的进气管接头连通,且所述u形排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隔热外壳另一端的排气管接头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行过程中,进气和排气进行换热,达到对新风空气进行初步降温的目的;初步降温完成后,将新风空气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面进行再次降温,同时排风空气对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端面带走热量,降低半导体制冷片两侧温差,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果,且充分利用了汽车内排出的冷气,节省了能源。
10.优选的,所述u形进气管的一端绕接在u形排气管的一端上,所述u形排气管的另一端绕接在u形进气管的另一端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u形进气管和u形排气管进行交缠接触,延长了换热管道,且占用空间较小。
12.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的一侧密封贯穿有用于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的导电连接线,所述导电连接线通过开关与汽车的车载电源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电连接线实现供电。
14.优选的,所述筒形壳体的两端均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开设有便于管道穿过的通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端设置封盖,便于对筒形壳体的内部进行填充,便于进行生产。
16.优选的,所述u形进气管的两端以及u形排气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设计,便于进行接管安装。
18.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面均设置在隔热外壳内部的进气腔内侧,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端面均设置在隔热外壳内部的排气腔内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有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面设置在一侧,而放热端面设置在另一侧,在隔热外壳内部形成两个不同的温度腔。
20.优选的,所述u形进气管以及u形排气管均设置为导热铜管。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热铜管便于进行换热。
22.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设置为塑料隔热连接柱,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侧边通过胶水固定粘接在连接柱侧壁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导体制冷片通过胶水连接安装,生产方便。
24.优选的,所述隔热填充层设置为聚氨酯发泡填充层。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发泡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且易于进行填充生产。
26.优选的,所述折流板与隔热外壳设置为一体的聚苯乙烯塑料结构。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苯乙烯塑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防止隔热外壳的外部热量传递到内部。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9.本实用新型利用u形进气管和u形排气管进行交缠接触,延长了换热管道,且占用空间较小;同时运行过程中,进气和排气进行换热,达到对新风空气进行初步降温的目的;初步降温完成后,将新风空气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面进行再次降温,同时排风空气对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端面带走热量,降低半导体制冷片两侧温差,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果,且充分利用了汽车内排出的冷气,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筒形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u形进气管和u形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热外壳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u形进气管;2、筒形壳体;3、封盖;4、通孔;5、u形排气管;6、螺纹;7、隔热填充层;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进气管接头;11、排气管接头;12、隔热外壳;13、导
电连接线;14、连接柱;15、半导体制冷片;1501、吸热端面;1502、放热端面;16、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8.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新风装置,包括:
39.筒形壳体2,筒形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相互换热的u形进气管1和u形排气管5,u形进气管1以及u形排气管5均设置为导热铜管;利用导热铜管便于进行换热。u形进气管1的一端绕接在u形排气管5的一端上,u形排气管5的另一端绕接在u形进气管1的另一端上;利用u形进气管1和u形排气管5进行交缠接触,延长了换热管道,且占用空间较小。且筒形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填充层7,隔热填充层7设置为聚氨酯发泡填充层,聚氨酯发泡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且易于进行填充生产;u形进气管1的两端均贯穿于筒形壳体2的一端,且u形排气管5的两端均贯穿于筒形壳体2的另一端;筒形壳体2的两端均安装有封盖3,封盖3上开设有便于管道穿过的通孔4;两端设置封盖3,便于对筒形壳体2的内部进行填充,便于进行生产。u形进气管1的两端以及u形排气管5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6。通过螺纹6设计,便于进行接管安装。
40.隔热外壳12,隔热外壳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整齐排列的连接柱14,连接柱14之间呈s形迂回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5,半导体制冷片15的吸热端面1501均设置在隔热外壳12内部的进气腔内侧,且半导体制冷片15的放热端面1502均设置在隔热外壳12内部的排气腔内侧,所有的半导体制冷片15的吸热端面1501设置在一侧,而放热端面1502设置在另一侧,在隔热外壳12内部形成两个不同的温度腔;连接柱14设置为塑料隔热连接柱,半导体制冷片15的侧边通过胶水固定粘接在连接柱14侧壁上,半导体制冷片15通过胶水连接安装,生产方便。且隔热外壳12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折流板16,折流板16与隔热外壳12设置为一体的聚苯乙烯塑料结构,聚苯乙烯塑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防止隔热外壳12的外部热量传递到内部。隔热外壳12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接头10和排气管接头11;隔热外壳12的一侧密封贯穿有用于给半导体制冷片15供电的导电连接线13,导电连接线13通过开关与汽车的车载电源连通,通过导电连接线13实现供电。
41.u形进气管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隔热外壳12一端的进气管接头10连通,且u形排气管5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9与隔热外壳12另一端的排气管接头11连通。
42.在运行过程中,进气和排气进行换热,达到对新风空气进行初步降温的目的;初步降温完成后,将新风空气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5的吸热端面1501进行再次降温,同时排风空气对半导体制冷片15的放热端面1502带走热量,降低半导体制冷片15两侧温差,提高半导体制冷片15的制冷效果,且充分利用了汽车内排出的冷气,节省了能源。
43.具体在使用时:如图1中所示,a为车外进气口,b为车内排气口;c为车内进气口;d为车外排气口;在实施时,在车外进气口a的一端连接一个进风风扇,具体实施时还可以设置进气杀菌过滤设备等对进入车内的空气进行预先处理;然后新风空气经过与从车内排气
口b排出的冷空气热交换后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新风空气隔热外壳12的冷气腔内进一步降温,然后从车内进气口c处排出;从车内进气口c处与车内的通风管道连接,实现车内新风通入;而在此过程中,从车内排气口b排出的气体(新风进入,车内气压增大,自动排气),经过与新风空气换热后,进入到隔热外壳12中的热气腔,然后将热气腔中的热气挤压从车外排气口d处排出,过程中降低了半导体制冷片15的放热端面1502的温度,从而降低半导体制冷片15两侧的温差,提高半导体制冷片15的工作效率。
44.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