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底负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7819发布日期:2021-05-25 12:1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底负跟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底负跟鞋。



背景技术:

负跟鞋是一种前高后低反向倾斜的鞋类,穿着时脚掌上抬,使跟腱、韧带得以持续拉伸,有助于矫正身姿。目前的负跟鞋的拉伸作用仍比较有限,另外在穿着舒适度方面也有较大提升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底负跟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短底负跟鞋,包括鞋垫本体和第一鞋帮;

鞋垫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掌部和第一根部,鞋垫本体的厚度从前掌部至第一根部逐渐减小;鞋垫本体用于支撑脚掌,并且使脚跟悬空;

鞋垫本体的顶面具有防滑纹,该防滑纹包括多道沿鞋垫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和凸楞部,该凹槽部和凸楞部相互交替布置,该凹槽部和凸楞部的表面为弧形面;

第一鞋帮包括第一帮带和第二帮带,该第一帮带和第二帮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鞋垫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该第一帮带和第二帮带通过各自另一侧相互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帮带覆盖在第二帮带的顶面;第一帮带和第二帮带可改变相互接触的面积,使第一帮带和第二帮带与脚背紧密贴合。

优选地,第一帮带的底面,第二帮带的顶面具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

优选地,第二帮带具有束带环,第一帮带通过贯穿该束带环,使第一帮带覆盖在第二帮带的顶面。

优选地,鞋垫本体的倾斜角度为10°—25°。

优选地,前掌部前端的高度为5-7cm。

优选地,第二帮带的底面具有软垫。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鞋帮,该第二鞋帮包括第三帮带和第四帮带;第三帮带为环状,一侧可开启/闭合,用于环绕包裹脚踝;第四帮带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根部的宽度方向两侧,还分别与第三帮带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根部,第二根部与鞋垫本体可拆卸地相连接;当第二根部与鞋垫本体相连接时,第二根部支撑脚跟。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包括鞋垫本体和第一鞋帮;鞋垫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掌部和第一根部,鞋垫本体的厚度从前掌部的前端至第一根部的后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鞋垫本体用于支撑脚掌,鞋垫本体采用短底的方式,目的是使脚跟悬空。鞋垫本体的顶面具有防滑纹,该防滑纹包括多道沿鞋垫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和凸楞部,该凹槽部和凸楞部相互交替布置,该凹槽部的凹面和凸楞部的凸面均为弧形面,使防滑纹整体呈波浪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底负跟鞋采用前高后低的反向倾斜构型,直立时能够持续起到脚掌上抬拉伸腿部的作用;长度较短的鞋垫本体使脚跟悬空,进一步迫使穿着者保持脚跟抬起的趋势,增强拉伸腿部的作用;采用波浪形的防滑纹既能防止脚掌与鞋垫本体之间的滑移,防止滑倒摔伤,还能减少衣物(薄袜)磨损。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第一鞋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第一鞋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第二鞋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的第二根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

1.鞋垫本体11.前掌部12.第一根部13.凹槽部14.凸楞部;

2.第一鞋帮21.第一帮带22.第二帮带23.束带环;

3.第二鞋帮31.第三帮带32.第四帮带;

4.第二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参见图1至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包括鞋垫本体和第一鞋帮;

如图1和2所示,鞋垫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掌部11和第一根部12,鞋垫本体1的厚度从前掌部11的前端至第一根部12的后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鞋垫本体1用于支撑脚掌,鞋垫本体1采用短底的方式,目的是使脚跟悬空。

鞋垫本体1的顶面具有防滑纹,该防滑纹包括多道沿鞋垫本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13和凸楞部14,该凹槽部13和凸楞部14相互交替布置,该凹槽部13的凹面和凸楞部14的凸面均为弧形面,使防滑纹整体呈波浪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负跟鞋可采用拖鞋构型,第一鞋帮2包括第一帮带21和第二帮带22,该第一帮带21和第二帮带2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鞋垫本体1的宽度方向两侧,该第一帮带21和第二帮带22通过各自另一侧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当二者相互连接时,第一帮带21覆盖在第二帮带22的顶面;第一帮带21和第二帮带22可改变相互接触的面积,使第一帮带21和第二帮带22与脚背紧密贴合,并露出脚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底负跟鞋,采用前高后低的反向倾斜构型,直立时能够持续起到脚掌上抬拉伸腿部的作用;如图3所示,长度较短的鞋垫本体1使脚跟悬空,进一步迫使穿着者保持脚跟抬起的趋势,增强拉伸腿部的作用;采用波浪形的防滑纹既能防止脚掌与鞋垫本体1之间的滑移,防止滑倒摔伤,还能减少衣物(薄袜)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帮带21与第二帮带22采用相互粘扣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具体为第一帮带21的底面,第二帮带22的顶面具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即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另一面是较硬的带钩的刺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帮带21与第二帮带22采用可调滑扣的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具体为第二帮带22具有束带环23,束带环23为日字型结构,第二帮带22的端部为封闭的带环,通过环绕该日字型束带环23的中柱与其相套接。第一帮带21先从束带环23的一侧贯穿,再从另一侧穿出、拉紧,通过第一帮带21、第二帮带22、束带环23边缘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帮带21紧密地覆盖在第二帮带22的顶面上。

为了避免鞋帮磨伤脚背,在一些改进实施例中,第二帮带22的底面具有软垫。

为了使本短底负跟鞋与脚更贴合,在一些改进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用于搭扣脚踝的第二鞋帮3。如图6和7所示,该第二鞋帮3包括第三帮带31和第四帮带32。第三帮带31为环状,一侧可开启/闭合,用于环绕包裹脚踝。第四帮带32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根部12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且位于第一鞋帮2的后方,其另一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三帮带31固定连接,使第三帮带31通过该第四帮带32与鞋垫本体1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鞋垫本体1的倾斜角度为10°—20°,或者更大的倾斜角度,例如可以达到25°,前掌部11前端的高度为5-7c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3、8所示,本短底负跟鞋还设置了第二根部4,该第二根部4与鞋垫本体1可拆卸地相连接。当第二根部4与鞋垫本体1相连接时,第二根部4支撑脚跟,可用于放松训练或降低训练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底负跟鞋,包括鞋垫本体和第一鞋帮;鞋垫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掌部和第一根部,鞋垫本体的厚度从前掌部的前端至第一根部的后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鞋垫本体用于支撑脚掌,鞋垫本体采用短底的方式,目的是使脚跟悬空。鞋垫本体的顶面具有防滑纹,该防滑纹包括多道沿鞋垫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和凸楞部,该凹槽部和凸楞部相互交替布置,该凹槽部的凹面和凸楞部的凸面均为弧形面,使防滑纹整体呈波浪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底负跟鞋还具有如下优点:

直立时能够持续起到脚掌上抬拉伸腿部的作用,使穿着者保持挺胸收腹提臀的姿势;

持续地拉伸腿部,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改善腿部线条;

长度较短的鞋垫本体使脚跟悬空,进一步迫使穿着者保持脚跟抬起的趋势,增强拉伸腿部的作用;

采用波浪形的防滑纹既能防止脚掌与鞋垫本体之间的滑移,防止滑倒摔伤,还能减少衣物(薄袜)磨损;

鞋帮背面具有软垫,避免磨脚,穿着舒适。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