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7231发布日期:2021-08-20 16:3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个人防护设备,特别是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



背景技术:

2020年4月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将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自6月1日起,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将被严查,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

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意识;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广“买电动自行车送头盔”“买保险送头盔”模式,组织快递、外卖、出租车、网约车等重点行业示范引领,切实配齐用好安全头盔。

头盔是所有骑行护具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当发生交通事故头部遇到撞击的时候,一顶好头盔可以确保头部无大碍,但是头盔并不会吸收多少冲击力,冲击力会继续向下沿着颈椎传递到身体,这个时候如果脆弱的颈部无法承受这样的冲击力,就会导致颈椎断裂,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高位截瘫,这样的结果,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保护颈椎的装备也相应而生。

头盔护颈的主要作用是与头盔配合,确保颈椎活动范围在正常区间范围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头盔护颈并不会吸收冲击力,冲击力会从护颈转移到肩部上面,目前头盔护颈作为一种新型的骑行保护装备,受到越来越多骑行者的重视,当然,因为头盔护颈是一个单独的护具,佩带头盔护颈会比较复杂和累赘,所以需要一种即能保护颈部,穿戴起来又比较简单的头盔护颈护具。

另外,现在的各种骑行护具的功能单一,如头盔护颈的主要作用是与头盔配合保护颈椎的,背部保护器是保护背部和脊柱的,缺乏一种多功能的骑行保护护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头盔护颈穿戴起来比较复杂和累赘问题,同时还集成了多种保护护具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包括背包和与背包固定连接的背负装置,所述的背包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头盔护颈,所述的头盔护颈的一侧与所述的背包连接,所述的头盔护颈包括一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外侧包覆有软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背负装置为马甲上衣形状,所述背负装置上设置有拉链、锁扣或者插扣。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前胸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的下部和所述背包的下部均安装有充气气囊,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下部的充气气囊和所述背包下部的充气气囊均折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背包内设置有高压气源,所述的充气气囊均通过连接管道与高压气源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控制阀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背包内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控制器和供电电池,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阀门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阀门的电源端均与供电电池相连,由供电电池供电。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头盔护颈为半包的c字形结构或者全包的o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背包为多节软式连接结构,多节软式连接结构包括沿身体纵向分布的多个关节,任意两个相邻的关节之间均以软质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背包采用薄壳结构,并且背包由工程塑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以上所述的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的肩部两侧带有硬质护肩,所述硬质护肩贴向人体一侧设置有软质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通过在所述背包上设置头盔护颈结构,使得使用者在背上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后,头盔护颈即固定套设在使用者的颈部,有效的限制了头盔的活动范围,减低对颈椎的伤害;并且,头盔护颈能与头盔更贴近,可以承受一部分头盔的重量,支托住头部,让骑行更加轻松舒适;另外,在所述背包的下部和背负装置上,以及背负装置下部均设置有充气气囊,当使用者不慎摔倒或受到撞击时可以进行快速充气,以对人体进行保护。该装置集成了头盔护颈、背部保护器、护肩、前胸安全气囊、臀部和髋部安全气囊的功能,穿戴起来更加方便、舒适,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带有头盔护颈的背包装置,包括背包2和与背包2固定连接的背负装置,所述的背包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头盔护颈1,所述的头盔护颈1的一侧与所述的背包2连接,所述的头盔护颈1包括一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外侧包覆有软质材料。使用者在背上背包装置后,头盔护颈1能够套设在使用者的颈部,有效的限制了头盔3的活动范围,减低对颈椎的伤害;而且头盔护颈1能与头盔3更贴近,可以承受一部分头盔3的重量,支托住头部,让骑行更加轻松舒适;

所述背负装置为马甲上衣形状,所述背负装置上设置有拉链、锁扣或者插扣。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的设置使得该背包装置更舒适,安全性更好;拉链6、锁扣或者插扣的设置,使得穿戴起来更加方便;

脊柱是人体身体的支柱,颈椎是脊柱椎骨中活动频率较高,负重较大的节段,颈椎受损会影响人体颈部以下部位的运动机能,严重的话会导致身体瘫痪,佩戴头盔护颈能在事故中有效保护颈椎,减少事故伤害;头盔护颈1的内部设置有与背包固定连接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采用蜂窝状薄壁支撑结构(蜂窝状薄壁支撑结构的外壳采用有弹性的薄壁外壳,内部设置有很多片状的薄壁支撑,形成蜂窝状的多孔结构,其重量轻,结构强度高),在较小的冲击力下时,蜂窝状薄壁支撑结构可以将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肩部;当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会导致蜂窝状薄壁支撑结构自身较大的变形,从而吸收头盔传递来的冲击力,避免损伤颈椎;或者头盔护颈1内部支撑结构的外壳采用有弹性的薄壁外壳,内部填充以硬质泡沫,在较小的冲击力下时,支撑结构将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肩部;而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会导致硬质泡沫结构较大的变形,从而吸收头盔传递来的冲击力,避免损伤颈椎;在支撑结构外侧包覆有软质材料,如海绵、硅胶等,使穿戴头盔护颈1时更加的舒适;并且头盔护颈1的下侧与肩部的形状相匹配,可以有效的分散冲击力。

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的前胸部分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7,当使用者发生危险向前倒下时,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的前胸部分内的充气气囊7快速充气,避免使用者因胸部快速着地而受伤。

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的下部和所述背包2的下部均安装有充气气囊7,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下部的充气气囊7和背包下部的充气气囊7均折叠设置。充气气囊7充气伸展后延伸至臀部和髋部,当使用者发生危险向后倒下时,对背包2下侧和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下侧内的充气气囊7进行快速充气,形成臀部的围裙式的保护气囊,保护臀部和髋部,避免使用者因臀部和髋部快速着地而损伤髋关节。

充气气囊7采用汽车安全气囊的一次性成型片织工艺,没有缝合的边缘,更贴合人体,当使用者发生危险倒下时,充气气囊7能够进行快速充气,避免使用者因快速着地而受伤,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

所述背包2内设置有高压气源,充气气囊7均通过连接管道与高压气源连通,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连接管道的通断,便于控制高压气源对充气气囊7进行充气;高压气源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小型高压气瓶,内部充装二氧化碳、氮气或者氩气等,安全可靠,方便携带。

所述背包2内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控制器和供电电池,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阀门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阀门的电源端均与供电电池相连,由供电电池供电。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用于对人体的运动数据进行实时检测,控制器用于接收人体的运动数据,在运动数据异常,即使用者不慎摔倒或受到撞击时,控制器能够控制阀门快速打开,对各处充气气囊7进行快速充气,对人体进行保护;控制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或者plc等;控制阀门采用电磁阀,方便控制。

所述头盔护颈1为半包的c字形结构或者全包的o字形结构,既方便穿戴,又便于更好的贴合到人体颈部,更好的对颈椎进行保护。

所述背包2为多节软式连接结构5,多节软式连接结构5包括沿身体纵向分布的多个关节,任意两个相邻的关节之间均以软质结构连接,便于弯曲,既贴合人体的背部,又不妨碍使用者弯腰等活动,背包贴背一侧的形状与使用者后背形状相匹配,使穿戴起来更加舒适。

所述背包2采用薄壳结构,特别的,背包2采用半硬式薄壳结构,背包2由工程塑料制成。因为背包2采用薄壳结构,能有效的吸收冲击力,当使用者后背方向受到冲击或者后背着地时,背包2可以有效地吸收后背方向的冲击力。

所述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的肩部两侧带有硬质护肩,其硬质护肩贴向人体一侧设置有软质材料。当使用者两侧受到冲击或者向两侧倒下时,硬质护肩能有效的将冲击力分散开,避免损伤肩部。

充气气囊7在使用后,只要气囊本体完整无破损,就可以放气后收起再次使用;用于保护臀部和髋部的充气气囊7放气后折起收入背包2下部与马甲上衣形状的背负装置4下摆内部的收纳空间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涉及的背包、头盔护颈、半硬式薄壳结构、蜂窝状薄壁支撑结构、硬质泡沫、马甲上衣、硬质护肩、充气气囊、高压气源、控制阀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处理器和电池等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