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7232发布日期:2021-08-20 16:3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具,属于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现有的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大多会在模具的上方或两侧的位置处设有吊耳,以此方便将模具吊起并移动,但模具和吊耳之间通常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转移过程中,吊挂在空中的模具因为旋转,容易使模具和吊环之间的出现螺纹松动,进而导致模具掉落,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对吊耳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模具在吊运过程中,吊耳出现脱落的现象发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顶端对称固定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之间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模具本体的上方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端对称滑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杆,所述横杆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端内壁上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两端均滑动嵌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套杆的一侧顶端均转动设有滚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横杆的两侧底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横杆的两侧均设有旋钮,所述旋钮靠近所述横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相邻的所述滑槽内,所述螺杆上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的底端均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横杆的两侧顶端均阵列开设有多个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均滑动设有锁紧螺钉一,所述螺纹座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钉一相匹配的螺纹槽一。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杆的直径小于所述通槽的直径,所述套杆内对称滑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均与相邻的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限位板的底端与所述横杆的顶端抵触,所述滚轮的顶端均与所述凹槽的顶端内壁抵触,所述凹槽和所述通槽的横切面均为圆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杆的底端阵列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二,所述通孔二内滑动设有锁紧螺钉二,所述限位块的底端均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钉二相匹配的螺纹槽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横杆,通过将固定块插入至通槽内,此时限位板的底端将与横杆的顶端抵触,然后将锁紧螺钉二旋松并取下,从而使得弹簧反向推动限位块,进而使得限位块进行背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推动伸缩杆进行背向移动,此时伸缩杆将带动滚轮进行背向移动,当伸缩杆伸出一定距离后,此时将锁紧螺钉二插入相应的通孔二内,并转动锁紧螺钉二,使得锁紧螺钉二旋紧在对应的螺纹槽二内,从而将限位块固定,此时向上拉动吊耳,使得通过滚轮与凹槽内壁抵触,从而对吊耳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在吊运过程中,吊耳出现脱落的现象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定位杆和定位块,将横杆放置在合适位置处,此时连接杆的底端均与模具本体的顶端抵触,此时通过转动旋钮,使得旋钮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杆带动螺纹座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螺纹座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推动定位杆插入至对应的定位槽内,此时将锁紧螺钉一插入相应的通孔一内,然后将锁紧螺钉一旋进螺纹槽一内,从而将螺纹座固定,进而使得连接杆固定,从而使得定位杆固定在定位槽内,此时横杆被固定在模具本体的上方,从而可以提高横杆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对吊耳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模具在吊运过程中,吊耳出现脱落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1、模具本体;2、定位块;3、定位槽;4、横杆;5、连接杆;6、定位杆;7、凹槽;8、通槽;9、固定块;10、限位板;11、吊耳;12、套杆;13、伸缩杆;14、滚轮;15、滑槽;16、旋钮;17、螺杆;18、螺纹座;19、通孔一;20、锁紧螺钉一;21、螺纹槽一;22、限位块;23、弹簧;24、通孔二、25、锁紧螺钉二;26、螺纹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的顶端对称固定设有定位块2,定位块2之间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3,模具本体1的上方设有横杆4,横杆4的底端对称滑动设有连接杆5,连接杆5靠近定位块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3相匹配的定位杆6,横杆4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顶端内壁上贯穿开设有通槽8,通槽8内滑动设有固定块9,固定块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耳11,固定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2,套杆12的两端均滑动嵌设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远离套杆12的一侧顶端均转动设有滚轮14。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横杆4的两侧底端均开设有滑槽15,横杆4的两侧均设有旋钮16,旋钮16靠近横杆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杆17,螺杆17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相邻的滑槽15内,螺杆17上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座18,螺纹座18的底端均与相邻的连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横杆4的两侧顶端均阵列开设有多个通孔一19,通孔一19均滑动设有锁紧螺钉一20,螺纹座18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与锁紧螺钉一20相匹配的螺纹槽一21,将横杆放置在合适位置处,此时连接杆的底端均与模具本体的顶端抵触,此时通过转动旋钮16,使得旋钮16带动螺杆17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杆17带动螺纹座18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螺纹座18带动连接杆5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5推动定位杆6插入至对应的定位槽3内,此时将锁紧螺钉一20插入相应的通孔一19内,然后将锁紧螺钉一20旋进螺纹槽一21内,从而将螺纹座18固定,进而使得连接杆5固定,从而使得定位杆6固定在定位槽3内,此时横杆4被固定在模具本体1的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套杆12的直径小于通槽8的直径,套杆12内对称滑动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之间固定设有弹簧23,限位块22远离弹簧23的一侧均与相邻的伸缩杆13固定连接,限位板10的底端与横杆4的顶端抵触,滚轮14的顶端均与凹槽7的顶端内壁抵触,凹槽7和通槽8的横切面均为圆形,套杆12的底端阵列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二24,通孔二24内滑动设有锁紧螺钉二25,限位块22的底端均开设有与锁紧螺钉二25相匹配的螺纹槽二26,通过将固定块9插入至通槽8内,此时限位板10的底端将与横杆4的顶端抵触,然后将锁紧螺钉二25旋松并取下,从而使得弹簧23反向推动限位块22,进而使得限位块22进行背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22推动伸缩杆13进行背向移动,此时伸缩杆13将带动滚轮14进行背向移动,当伸缩杆13伸出一定距离后,此时将锁紧螺钉二25插入相应的通孔二24内,并转动锁紧螺钉二25,使得锁紧螺钉二25旋紧在对应的螺纹槽二26内,从而将限位块22固定,此时向上拉动吊耳11,使得通过滚轮14与凹槽7内壁抵触,从而对吊耳11起到限位的作用。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模具本体进行吊运时,此时将横杆放置在合适位置处,此时连接杆的底端均与模具本体的顶端抵触,此时通过转动旋钮16,使得旋钮16带动螺杆17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杆17带动螺纹座18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螺纹座18带动连接杆5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5推动定位杆6插入至对应的定位槽3内,此时将锁紧螺钉一20插入相应的通孔一19内,然后将锁紧螺钉一20旋进螺纹槽一21内,从而将螺纹座18固定,进而使得连接杆5固定,从而使得定位杆6固定在定位槽3内,此时横杆4被固定在模具本体1的上方,然后通过将固定块9插入至通槽8内,此时限位板10的底端将与横杆4的顶端抵触,然后将锁紧螺钉二25旋松并取下,从而使得弹簧23反向推动限位块22,进而使得限位块22进行背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22推动伸缩杆13进行背向移动,此时伸缩杆13将带动滚轮14进行背向移动,当伸缩杆13伸出一定距离后,此时将锁紧螺钉二25插入相应的通孔二24内,并转动锁紧螺钉二25,使得锁紧螺钉二25旋紧在对应的螺纹槽二26内,从而将限位块22固定,此时向上拉动吊耳11,使得通过滚轮14与凹槽7内壁抵触,当通过吊耳11吊运模具本体1时,此时通过滚轮14可以对吊耳11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即便模具本体1出现转动,此时通过滚轮14在凹槽7内进行滑动,也可以避免吊耳11脱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对吊耳11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模具在吊运过程中,吊耳11出现脱落的现象发生。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