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高跟和平底鞋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25775发布日期:2021-11-17 19:5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可转换高跟和平底鞋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高跟鞋配置和平底鞋配置之间转换的鞋。


技术实现要素:

2.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该高跟和平底鞋包括:具有鞋跟部分的鞋底;以及高跟件,可定位在高跟件支承鞋跟部分的高跟鞋模式与高跟件接收在鞋底内的平底鞋模式之间。
3.上面刚刚描述的本发明的该方面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各项的一个或多个:铰接机构,将高跟件可铰接地连接至鞋底;高跟件、鞋跟部分、铰接机构形成三角形结构;鞋跟部分包括高跟件接收构件,以在高跟鞋模式下将高跟件接收构件固定至鞋跟部分;鞋跟部分包括后部区域,以及高跟件接收构件位于鞋跟部分的后部区域;鞋跟部分包括中心区域,以及高跟件接收构件位于鞋跟部分的中心区域;高跟件接收构件是接收高跟件的顶部的管;高跟件包括顶螺纹部分,顶螺纹部分可以以螺纹方式容纳在高跟件接收构件中;高跟件包括拉动释放机构,由此当被拉动离开鞋跟部分时,高跟件从高跟件接收构件解锁;高跟件锁定机构,用于将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高跟件锁定机构具有销和配合构件,销具有悬垂部分,配合构件具有保持架部分和间隙,由此销和配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使得悬垂部分保持在保持架部分上,使得高跟件锁定在高跟位置并与间隙对齐,从而使悬垂部分通过间隙下落,以使高跟件从高跟位置解锁;高跟件锁定机构,通过该高跟件锁定机构,鞋跟部分的旋转使得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和从高跟位置解锁;高跟件锁定机构,通过该高跟件锁定机构,高跟件的旋转使得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和从高跟位置解锁;鞋底包括用于将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的接收部分,并且还包括将高跟件朝向鞋底的接收部分引导的引导连杆机构;鞋底包括接收部分和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接收部分用于将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覆盖和露出鞋底的接收部分;较短跟部,其与高跟件分离并比高跟件短,以及连杆机构,其将较短跟部可移动地联接至鞋跟部分和高跟件,由此较短跟部随着高跟件的运动而向前和向后运动;较短跟部,与高跟件分离并且比高跟件短,并且线性地并且可移动地联接至鞋跟部分,由此较短跟部以线性方式向前和向后移动;固定较短跟部,与高跟件分离并且比高跟件短,以及高跟件包括鞋跟覆盖件,鞋跟覆盖件在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处于高跟鞋模式时覆盖较短跟部;管,接收高跟件和连杆机构,当高跟件移出高跟鞋模式时,连杆机构使得管被覆盖;较短跟部,与高跟件分离,并且比高跟件短,以及在较短跟部和鞋底之间的滑动楔,用于帮助分配重量载荷;在鞋跟部分和较短跟部之间的弹簧,用于迫使较短跟部远离鞋跟部分,从而控制较短跟部的运动;脚趾部分,脚趾部分联接至鞋底部分的区域,和在该区域中的闩锁锁定机构,以相对于脚趾部分锁定和解锁鞋底,从而在高跟鞋模式和平底鞋模式之间转换;鞋底包括高跟件接收部分,以及闩锁锁定机构配置成在将高跟件接收在高跟件接收部分中时脱离接合;鞋底包括用于将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的接收部分,覆盖和露出鞋底的接收部分的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以及闩锁锁定机构配置成在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露出接收部分时脱离接合;闩锁锁定机构配置成通过设置在鞋
底中的接收部分内的高跟件保持脱离接合;和/或鞋底包括凹痕,以保持泡沫和柔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以获得舒适感。
4.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该高跟和平底鞋包括:包括鞋跟部分和枢转点的鞋底;高跟件,可定位在高跟件支承鞋跟部分的高跟鞋模式和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的平底鞋模式之间,高跟件包括枢转点;以及鞋底上的枢转点与高跟件上的枢转点之间的连杆,由此高跟件、鞋跟部分和连杆形成三角形结构。
5.上面刚刚描述的本发明的该方面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各项的一个或多个:铰接机构,将高跟件可铰接地连接至鞋底;高跟件、鞋跟部分、铰接机构形成三角形结构;鞋跟部分包括高跟件接收构件,以在高跟鞋模式下将高跟件接收构件固定至鞋跟部分;鞋跟部分包括后部区域,以及高跟件接收构件位于鞋跟部分的后部区域;鞋跟部分包括中心区域,以及高跟件接收构件位于鞋跟部分的中心区域;高跟件接收构件是接收高跟件的顶部的管;高跟件包括顶螺纹部分,顶螺纹部分可以以螺纹方式接收于在高跟件接收构件中;高跟件包括拉动释放机构,由此当被拉动离开鞋跟部分时,高跟件从高跟件接收构件解锁;高跟件锁定机构,用于将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高跟件锁定机构具有销和配合构件,销具有悬垂部分,配合构件具有保持架部分和间隙,由此销和配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使得悬垂部分保持在保持架部分上,使得高跟件锁定在高跟位置并与间隙对齐,从而使悬垂部分通过间隙下落,以使高跟件从高跟位置解锁;高跟件锁定机构,通过该高跟件锁定机构,鞋跟部分的旋转使得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和从高跟位置解锁;高跟件锁定机构,通过该高跟件锁定机构,高跟件的旋转使得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和从高跟位置解锁;鞋底包括用于将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的接收部分,并且还包括将高跟件朝向鞋底的接收部分引导的引导连杆机构;鞋底包括接收部分和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接收部分用于将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覆盖和露出鞋底的接收部分;较短跟部,其与高跟件分离并比高跟件短,以及连杆机构,其将较短跟部可移动地联接至鞋跟部分和高跟件,由此较短跟部随着高跟件的运动而向前和向后运动;较短跟部,与高跟件分离并且比高跟件短,并且线性地并且可移动地联接至鞋跟部分,由此较短跟部以线性方式向前和向后移动;固定较短跟部,与高跟件分离并且比高跟件短,以及高跟件包括鞋跟覆盖件,鞋跟覆盖件在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处于高跟鞋模式时覆盖较短跟部;管,接收高跟件和连杆机构,当高跟件移出高跟鞋模式时,连杆机构使得管被覆盖;较短跟部,与高跟件分离,并且比高跟件短,以及在较短跟部和鞋底之间的滑动楔,用于帮助分配重量载荷;在鞋跟部分和较短跟部之间的弹簧,用于迫使较短跟部远离鞋跟部分,从而控制较短跟部的运动;脚趾部分,脚趾部分联接至鞋底部分的区域,和在该区域中的闩锁锁定机构,以相对于脚趾部分锁定和解锁鞋底,从而在高跟鞋模式和平底鞋模式之间转换;鞋底包括高跟件接收部分,以及闩锁锁定机构配置成在将高跟件接收在高跟件接收部分中时脱离接合;鞋底包括用于将高跟件容纳在鞋底内的接收部分,覆盖和露出鞋底的接收部分的可打开的鞋底覆盖件,以及闩锁锁定机构配置成在可去除的鞋底覆盖件露出接收部分时脱离接合;闩锁锁定机构配置成通过设置在鞋底中的接收部分内的高跟件保持脱离接合;和/或鞋底包括凹痕,以保持泡沫和柔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以获得舒适感。
附图说明
6.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7.图1a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8.图1b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9.图2a是图1a的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前视图,并且示出从脚后跟分离并朝向鞋底枢转的高跟件。
10.图2b是用于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高跟件的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11.图2c是高跟件锁定机构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2.图2d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后视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某些部分,并且在所示的鞋跟上示出了用于容纳高跟件的管。
13.图2e是高跟件锁定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4.图3a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某些部分,并且示出了可铰接地附接至鞋跟上的鞋跟覆盖件(具有高跟件)形式的两件式鞋跟。
15.图3b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底部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某些部分,并且示出了可铰接地附接至鞋跟部的鞋鞋跟覆盖件。
16.图4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某些部分,并且示出了将高跟件朝向鞋底的接收部分引导的引导连杆机构。
17.图5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后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某些部分未示出,并且示出了鞋底覆盖件覆盖高跟件接收部分,该鞋底覆盖件示出为从鞋底稍微缩回。
18.图6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后视图,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某些部分,并且在鞋底中示出高跟件接收部分或缝隙。
19.图7a是图1a的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局部侧视图,并示出了连杆机构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连杆机构随着高跟件的运动而使较短的鞋跟部向前/向后运动。
20.图7b是连杆机构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该连杆机构随着高跟件的运动而向前/向后移动较短的鞋跟部。
21.图7c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某些部分未示出,并且示出了允许鞋跟以线性滑动方式向前/向后移动的滑动机构的实施方式。
22.图8a是图1a所示的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局部侧视图,类似于图7a,并且示出了图7a所示的连杆机构和较短的鞋跟部,其中较短的鞋跟部向后移动,覆盖用于接收高跟件的管。
23.图8b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鞋跟部分的局部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在鞋跟与鞋底之间致动以帮助分配重量载荷的滑动楔,并且示出了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弹簧,以控制较短的鞋跟的运动。
24.图9a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鞋跟部分的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并且示出了覆盖用于接收高跟件的管的连杆。
25.图9b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球或其它区域中的闩锁锁定机构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闩锁锁定机构用于相对于脚趾部锁定和解锁鞋底,从而在高跟配置与平底配置之
间转换。
26.图9c是图9a的闩锁锁定机构的另一立体图,并且示出了在鞋底缝隙中接收高跟件如何使闩锁锁定机构脱离接合。
27.图9d示出了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鞋底释放闩锁锁定机构的实施方式,该鞋底释放闩锁锁定机构用于相对于脚趾部锁定和解锁鞋底,从而在高跟配置和平底配置之间转换。
28.图10示出了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鞋底部件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图1a至图10,下面将描述可在高跟鞋配置和平底鞋配置之间转换的可转换高跟和平底鞋(“鞋”)的实施方式。该鞋通过在鞋不可避免地变得令人疼痛时向使用者提供将鞋的鞋跟转变成平底的选择来解决高跟鞋令人不舒服的问题。这种鞋很适合于交换或想要高跟和平底鞋二者的优点的任何时候。
30.图1a是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100的实施方式的前视图。鞋100包括高跟件110,该高跟件通过铰接机构130可铰接地连接至鞋跟部分120,从而允许高跟件110折叠到鞋底140中以形成平底鞋。高跟件110、鞋跟部分120和铰接机构形成三角形结构或三角形支承件150(例如,为了稳定性和支承重量负荷、为了美观)。图1a示出了鞋100处于锁定位置,其中三角形支承件150位于鞋跟部分120的后部160中。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高跟件110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鞋跟部分120。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高跟件110是完全可去除的,并且可定位成以高跟鞋模式支承鞋跟部分120,并且可定位成以平底鞋模式定位在鞋底140内。
31.图1b示出了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200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在鞋跟部分230的中部220中示出三角形支承件210。如图1a、1b中所示,三角形支承件210可放置在多个位置。
32.图2a示出了高跟件240如何通过扭转释放机构250从鞋跟部230分离并朝向鞋底260枢转。扭转释放机构250使用穿过整个高跟件240的螺纹杆或销270。螺纹杆或销270被扭转以将高跟件240从鞋跟部230释放。
33.图2b示出了具有拉动释放机构290的高跟件280的实施方式,拉动释放机构290具有滚珠轴承300,以将中心鞋跟销310保持在适当位置。滚珠轴承300位于鞋跟/鞋底内部或销310上。当使用者直接向下拉拉动部件320时,滚珠轴承300将弯曲(通过弹簧),以及可从鞋上移除销310。
34.参照图2c和图2e,下面将描述高跟件锁定机构330的实施方式。高跟件锁定机构330包括销340,销340具有柔性悬臂/悬垂部350,以将高跟件锁定到高跟位置。为了相对于鞋跟部分解锁高跟件,销340从图2c所示的位置旋转至图2e所示的位置,其中悬垂部350与悬垂部350所穿过的间隙360对齐。可通过在底部380处扭转后跟帽370或通过扭转整个后跟部分而旋转销340。
35.图2d示出了在后跟部分410上的管/帽管400,管/帽管400用于接收高跟件430的端部420。帽管400可包括伸缩管。
36.图3a、3b示出了可铰接地附接至鞋跟部分460的鞋跟覆盖件450。鞋跟覆盖件450是还用作第二连杆的实心主体。鞋跟覆盖件450在平坦模式/配置覆盖短鞋跟部分460,并产生传统鞋跟的外观。鞋跟具有两个部分:覆盖短鞋跟的鞋跟帽/覆盖件450,以及保持杆/或支
承结构的高件。“三角形支承”连杆可在鞋跟的内侧是可见的,也可在鞋跟的内侧是不可见的。
37.参照图4和图5,第二连杆470引导高跟件480移动至鞋底490的缝隙或接收部分510。塑料鞋底覆盖件500从鞋底490上拆下,从而露出鞋内底中的接收部分/缝隙510,高跟件480装配到接收部分/缝隙中。鞋底覆盖件500具有铰接点,并且使用球锁和弹簧(例如,弹簧加载,通过规则或顺从的弹簧,将鞋底覆盖件500偏置到闭合和/或打开位置)来保持其锁定和解锁。可打开/部分可去除的鞋底覆盖件500围绕鞋底490的侧部延伸或在鞋底490的内部延伸,以形成密封/防水密封。通过使用者直接向下拉动鞋底覆盖件500或通过拉环挤压侧部、或解锁闩锁来解锁鞋底覆盖件500。可用于将鞋底覆盖件500可拆卸地附接至鞋底490的附加紧固件包括维可牢尼龙搭扣、磁体、弹性件和按扣。在平底配置/模式中,鞋底覆盖件500粘附/紧固到鞋内底506,从而覆盖鞋底490直到鞋跟部分508,使得鞋能够用作平底鞋。皮革或织物覆盖所有的机械部件,使得看起来与传统的高跟鞋无区别。围绕缝隙510,鞋内底506具有用于重量负载支承的肋结构。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高跟和平底鞋不具有接收部分或缝隙。在鞋底覆盖件500的其它实施方式中,鞋底覆盖件500包括沿鞋底490的中心向下或在鞋底490的侧部上的拉链,拉链用于打开和露出缝隙510以使鞋跟配合。
38.图6示出了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550的实施方式,其中示出高跟件接收部分或缝隙560在鞋底562中,用于接收可收缩的高跟件570和用于固定的较短鞋跟的鞋跟覆盖件。鞋跟可具有可折叠的侧部(橡胶、织物、皮革等),如图所示,该可折叠的侧部以一种或多种方式折叠。
39.图7a示出了连杆机构600的实施方式,该连杆机构600随着高跟件610的运动而向前/向后移动较短的鞋跟。连杆机构600包括第一连杆620、第二连杆630、第三连杆640、第四连杆650和枢转点660、670、680、690、700、710、720。第一连杆620将高跟件610连接至鞋跟部分740的前部730。第一连杆620在枢转点670处枢转地/铰接地连接至鞋跟部分740的前部730,由此,高跟件610枢转入鞋底750的缝隙将短鞋跟构件/帽向后推压到鞋跟部分740的后部760的底部下方。相反地,高跟件610从鞋底750的缝隙向后朝向鞋跟部740的枢转/缩回迫使短鞋跟构件/帽760向前朝向鞋跟部740的前部730并在前部730下方。因而,高跟件610朝向鞋底750运动的枢转运动接合所附接的连杆机构600,以旋转并向下推短鞋跟构件/帽,并朝向鞋跟部740的后部760向后推短鞋跟构件/帽。
40.图7b示出了连杆机构800的另一实施方式,该连杆机构800随着高跟件820的运动而向前/向后移动较短的鞋跟/帽810。
41.图7c是具有线性滑动机构860的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850的实施方式,该线性滑动机构860允许较短的鞋跟/帽870经由线性滑动机构860以线性滑动方式向前/向后移动。高跟件890的枢转运动通过线性滑动机构860在线性滑动上直接来回推动或传递较短的鞋跟/帽870鞋跟部的运动。
42.图8a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当较短的鞋跟构件/帽900向后移动时,较短的鞋跟构件/帽900覆盖用于接收高跟件的帽管910。
43.图8b示出了致动的滑动楔920的实施方式,滑动楔920设置在较短的鞋跟构件/帽930与鞋跟部分940之间以帮助分配重量载荷,并且示出了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弹簧950,以控制较短的鞋跟构件/帽930的运动。
44.图9a是连杆机构980的连杆970实施方式,该连杆机构980配置成当较短的鞋跟部构件/帽930在高鞋跟件不使用时相对于鞋跟部分1000向后移动时(例如,以平底配置/模式),覆盖用于接收高鞋跟部件的帽管990。
45.图9b、图9c示出了在球1040或其它区域中的闩锁锁定机构1030的实施方式,以相对于趾部1060锁定和解锁鞋底1050,从而在高跟配置/模式和平底配置/模式之间转换。在球1040或其它区域处的铰接件1070在高跟配置/模式中锁定,并且在平底配置/模式中解锁。闩锁锁定机构1030包括具有弹簧1090的闩锁1080,弹簧1090迫使闩锁1080处于锁定位置,从而防止铰接件1070移动。当高跟件1100缩回到缝隙1110内时,进入缝隙1100内的高跟件1100向上推动闩锁1080,从而释放闩锁1080,并使铰接件1070解锁,以及使整个鞋变平。凹口1120防止超程。
46.图9d示出了鞋底释放闩锁锁定机构1150的实施方式,该鞋底释放闩锁锁定机构1150用于相对于趾部1170锁定和解锁鞋底1160,从而在高跟配置/模式和平底配置/模式之间转换。在该实施方式中,鞋底1160的打开和关闭致动闩锁1180解锁和锁定。鞋底1160通过弹性的、弹簧或锁扣构件1190连接至闩锁1180,并且当鞋底1160打开时向下拉动闩锁1180,同时弹簧1200向上推动闩锁1180。在平底配置/模式中,鞋底1160中的缝隙内的高跟件防止鞋底1160意外地锁定到高跟配置/模式中。
47.图10示出了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鞋底件1200的局部立体图。鞋底件1200具有凹痕,以保持泡沫或柔性材料以获得舒适性。
48.可转换的高跟和平底鞋的重要方面包括由高跟/件隐藏的较短的鞋跟构件/帽,该较短的鞋部构件/帽可向前和向后移动,从而在需要的情况下变得更小,或覆盖开放空间,高跟包括用于重量负载结构和稳定性的三角形形状,高跟具有可塌陷以变得更平的材料,高跟锁定到鞋底背部的鞋跟部分,高跟使用可移动的顶部提升(或拉动以释放运动)来释放锁,中底锁定在球或脚的其它区域处的至少一个位置,以及可释放鞋底以覆盖和露出高跟。
49.附图可描述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配置,其用于帮助理解可包括在本发明中的特征和功能。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架构或配置,而是可使用各种替代架构和配置来实施。另外,尽管以上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现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单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种特征和功能可单独或以某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方式,无论是否描述了这种实施方式,以及这种特征是否呈现为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部分。因而,本发明的广度和范围,尤其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广度和范围,不应受到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的限制。
50.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件中使用的措辞和短语及其变形应解释为开放式的而非限制性的。作为前述的示例:措辞“包括”应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等含义;措辞“示例”用于提供所讨论的项目的示例性实例,而不是提供所讨论项目的详尽列表或限制性列表;诸如“常规的”、“传统的”、“标准的”、“已知的”的形容词和类似含义的措辞不应解释为将所描述的项目限制在给定时间段或者在给定时间内可用的项目,而是应该理解为包括现在或将来的任何时间都可获取的或已知的常规的、传统的、正常的或标准的技术。同样地,通过连接词“和”连接的一组项目不应被理解为要求这些项目中的每一个都存在于分组中,而应理解为“和/或”,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类似地,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通过连接词“或”连接的一组项目不应被理解为要求该组中的相互排他性,而应理解为“和/或”。另外,尽管本公
开的项目、元件或组件可以以单数形式描述或要求保护,但是除非明确说明,否则认为复数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诸如“一个或多个”、“至少”、“但不限于”的加宽词和短语或在一些情况下的其它类似短语的存在不应理解为意指在可能不存在这样的加宽短语的情况下预期或需要较窄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