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7696发布日期:2023-02-04 15:38阅读:16790来源:国知局
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插座(socket),尤其涉及与柱部(stud)卡合及解除卡合的金属制的插座。


背景技术:

2.按扣(snap button)由能够相互卡合及解除卡合的插座(母扣)和柱部(公扣)构成,多用于衣服类、包类等。作为金属制的插座,通常为将插座外壳和环部这两个部件组合而成的2部件结构,但也已知如下这种一片式(one piece)结构的金属制的插座。即,日本专利第4989520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专利第595951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对一张金属制的板进行拉深加工等而形成的一片式结构的插座。在这些插座中,将插座主体的一部分切开且弯曲而形成多个弹性卡合部(弹簧部)。这些弹性卡合部是在将柱部相对于插座卡合或解除卡合时,通过柱部的卡合凸部而暂时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的部分。一片式结构的金属制插座与2部件结构的插座相比具有能够削减材料费和组装加工费等优点。
3.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插座中,弹性卡合部的尤其是突端部实质上露出到外部,因此在插座的保管时、输送时、向衣服等布料安装时、使用时等,存在弹性卡合部容易与外部的物体等接触而受到外力、并由此变形而挠曲性受损的隐患。
4.相对于这样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插座,日本实开昭59-174015号公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插座成为弹性卡合部的一部分由罩构件覆盖从而弹性卡合部难以受到外力的结构。然而,专利文献3的插座由于是将柱部主体和罩构件这两个部件组合而成的2部件结构,所以存在与一片式结构的插座相比材料费和组装加工费增加的问题。另外,在2部件结构中也存在随着时间经过而各部件分解、在部件之间的间隙中混入异物的隐患。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89520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59515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9-1740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卡合部难以受到外力的实质上为一片式结构的插座。
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是能够与柱部卡合及解除卡合的金属制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具备:圆形的底部;从上述底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向轴向一方连续地延伸的周侧部;从上述底部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弹性卡合部;以及从上述周侧部向半径方向内侧连续地延伸的罩部,该罩部利用半径方向内侧端规定出用于将上述柱部的卡合凸部收入的开口,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各自的一部分与上述罩部的上述半径方向内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各自的上述一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与上述罩部的上述半径方向内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
12.根据本发明,由于各弹性卡合部的一部分与罩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且实质上由罩部覆盖,所以各弹性卡合部难以受到外力。另外,在本发明中,“连续地延伸”是指某一部位(例如底部)的金属材料直接连续地延伸而形成另一部位(例如各弹性卡合部或周侧部),因此,并非指通过对某一部位附加另一个构件等而形成另一部位。因而,在本发明中,构成底部的金属材料与构成周侧部及各弹性卡合部的金属材料是连续且一体的,并非对底部附加其他构件而形成周侧部或各弹性卡合部。同样地,构成周侧部的金属材料与构成罩部的金属材料是连续且一体的,并非对周侧部附加其他构件而形成罩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底部、上述周侧部、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及上述罩部由单一的金属部件形成。因此,插座本身是一片式结构,插座本身并非组合2个以上的部件而构成。
13.在本发明中,插座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具备与上述底部相连的基部、和从基部向上述轴向一方延伸并向半径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上述鼓出部包括在上述鼓出部中位于最靠半径方向内侧的卡合端、和与上述基部相反一侧的端即顶端,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各自的上述一部分包括上述顶端,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各自的上述其他部分包括上述卡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卡合部的顶端与罩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而实质上由罩部覆盖。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各弹性卡合部的顶端从外部的物体等受到外力那样的事态。
1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各自的上述一部分包括上述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卡合部的基部与罩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而实质上由罩部覆盖。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各弹性卡合部的基部从外部的物体等受到外力那样的事态。
1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的上述基部包括将厚度局部压缩而成的薄壁部。通过在各弹性卡合部的基部加工出薄壁部,基部的金属材料在薄壁部硬化,能够提高基部的强度,由此,能够中长期地维持各弹性卡合部的挠曲性。
1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是将上述底部局部切开并弯曲而形成的,上述底部包括与上述多个弹性卡合部各自相对应的切开部。另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底部包括肋部,该肋部分别设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上述切开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肋部补偿因设有切开部而导致的底部强度的降低。另外,在插座安装到布料的状态下肋部咬入至布料,因此能够中长期地减少或消除插座相对于安装构件的轴部转动那样的事态。
18.发明效果
19.在本发明中,由于各弹性卡合部的一部分与罩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且实质上由罩部覆盖,所以各弹性卡合部难以受到外力。另外,构成底部的金属材料与构成周侧部及各弹性卡合部的金属材料是连续且一体的,同样地,构成周侧部的金属材料与构成罩部的金属材料是连续且一体的,因此,插座本身是底部、周侧部、多个弹性卡合部及罩部由单一的金属部件形成的一片式结构。由此,与2部件结构的插座相比能够削减材料费和组装加工费,并且能够减少或消除弹性卡合部的挠曲性受损的事态。另外,不存在如2部件结构的插座那样随着时间经过而各部件分解或在部件之间的间隙中混入异物那样的隐患。在本发明中,尤其是由于设为包含罩部的一片式结构,所以能够利用罩部保护各
弹性卡合部不受外力影响,并且不会产生容易受到外力的罩部从周侧部分离那样的情况,是非常有益的。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的俯视图。
21.图2是图1的插座的仰视图。
22.图3是图1的插座的侧视图。
23.图4是图1的插座的a-a线剖面向视图。
24.图5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切的插座的立体图。
25.图6是表示通过安装构件将插座安装到衣服等布料的状态的剖视图。
26.图7是表示通过安装构件将柱部(公扣)安装到布料的状态的剖视图。
27.图8是表示插座与柱部的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28.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的变形例的仰视图。
29.图10是图9的插座的、与图4同样的剖面向视图。
30.图11是图9的插座的、与图5同样的剖切立体图。
31.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的俯视图。
32.图13是图12的插座的仰视图。
33.图14是图12的插座的b-b线剖面向视图。
34.图15是沿着图12的b-b线剖切的插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等。图1、图2及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母扣)1的俯视图、仰视图及侧视图。图4是图1的插座1的a-a线剖面向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切的插座1的立体图。在以下的插座1(1a、101)的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指定,则上下方向设为基于图4、图10及图14的纸面的方向。插座1是对一张金属制的板进行拉深加工等而形成的一片式结构,并非组合2个以上的部件而构成。插座1具备:圆形板状的底部10;从底部10连续地向上方延伸的作为一例具有5个的弹性卡合部20;从底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连续地延伸的周侧部30;以及从周侧部30连续地向上方且向半径方向内侧以弯曲状延伸的罩部40。各弹性卡合部20是将底部10局部切开并向上方弯曲而形成的。插座1的底部10上且各弹性卡合部2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空间(2)是用于将图7及图8所示的柱部60的卡合凸部62装拆自如地收入的卡合空间2。周侧部30从底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与插座1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在本说明书中,插座1的轴向与上下方向实质上为同义。罩部40利用其半径方向内侧端41规定出用于将柱部60(参照图7等)的卡合凸轴62收入到插座1的卡合空间2中的开口42。
36.底部10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底部开口11。底部开口11用于在将插座1安装于衣服等的布料f1(参照图6等)时供安装构件50(参照图6等)的轴部52通过。底部开口11比上方的开口42小。在底部10中的底部开口11的周围设有向下方凹陷的环状凹部12、和与环状凹部12的半径方向内侧相邻地向上方隆起的环状隆起部13。环状隆起部13的半径方向内侧端规定
出底部开口11。环状隆起部13在其上下方向中间部具有直径呈层差状(阶梯状)略微缩小的层差部13a。
37.在底部10中的比环状凹部12靠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沿圆周方向以72度间隔存在5个与各弹性卡合部20对应的切开部14。各切开部14是将底部10上下贯穿的开口。各切开部14由从弹性卡合部20分离的大致半长圆形状的切断缘14a、和在切断缘14a的2个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与弹性卡合部20连结的连结端边14b规定。连结端边14b与底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各弹性卡合部20从各切开部14的连结端边14b向上方折曲到接近约90度,相对于底部10立起。各切开部14的连结端边14b也是各弹性卡合部20的基端边14b。
38.参照图2,切断缘14a由从连结端边14b的两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大致平行地以直线状延伸的2个直线缘14ab、和从2个直线缘14ab的半径方向内侧端进一步向半径方向内侧以大致半圆形状突出的半圆缘14aa构成。半圆缘14aa的中间点是在切断缘14a中最靠半径方向内侧的端。切断缘14a的半径方向内侧端及其附近即半圆缘14aa的中间点及其附近稍微进入底部10中的环状凹部12的区域。除该进入环状凹部12的区域内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之外的切开部14形成于底部10的相对于环状凹部12相对地向上方隆起的主区域(底部10中的除环状凹部12、环状隆起部13及后述的肋部15之外的区域)。此外,环状隆起部13的层差部13a的上下表面处于与底部10的主区域的上下表面相同水平的位置,环状隆起部13的上端与底部10的主区域相比稍微向上方突出。
39.在底部10中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2个切开部14之间的区域,分别设有在半径方向上细长且向下方凹陷的肋部15。各肋部15也可以说向底部10的下表面侧凸出。各肋部15的半径方向内侧端与环状凹部12相连。各肋部15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处于与各切开部14的连结端边14b大致相同的半径方向位置。各肋部15从底部10的主区域向下方凹陷的程度与环状凹部12凹陷的程度相同。肋部15发挥对因设有切开部14而导致的底部10强度的降低进行补偿的作用。
40.各弹性卡合部20具备:从基端边(连结端边)14b向上方延伸的基部20a;和从基部20a在上方以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成截面大致c字状的鼓出部20b。基部20a在其下端部从基端边14b向半径方向内侧且上方弯曲,接着向上方的鼓出部20b以截面直线状延伸。另外,鼓出部20b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宽度从其下端朝向上端(顶端)20d逐渐缩小。弹性卡合部20的上端20d接近罩部40,但不与罩部40接触。鼓出部20b包括在弹性卡合部20中最靠半径方向内侧的端即卡合端20c。
41.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l是从罩部4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41通过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假想线(在图4中仅在左方示出)。假想线l与插座1的轴线平行。图4的假想线l在图2中表示为圆形的假想线l。图2的假想线l与上方的开口42一致。假想线l可以说表示罩部40覆盖弹性卡合部20的范围。在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1中,处于初始状态的弹性卡合部20的基部20a和鼓出部20b的上下端部与假想线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这些部分是弹性卡合部20的与罩部4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41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权利要求书中的“一部分”。另外,鼓出部20b的、包括卡合端20c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与假想线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这些部分是弹性卡合部20的与罩部4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41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的、权利要求书中的“其他部分”。由于像这样罩部40覆盖除鼓出部20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之外的弹性卡合部20,
所以能够减少或消除弹性卡合部20与外部的物体等接触而受到外力那样的事态。另外,插座1尤其是包含罩部40的一片式结构,因此能够利用罩部40保护各弹性卡合部20不受外力影响,并且不会产生容易受到外力的罩部40从周侧部30分离那样的情况,是非常有益的。
42.图6是表示通过安装构件50将插座1安装到衣服等的布料f1的状态的剖视图。安装构件50具备大致圆板状的底座部51、和从底座部51以同心状突出的圆筒状的轴部52。轴部52在图6中以已被卷边的状态示出。安装构件50由主体50a和帽盖50b这两个部件构成。主体50a构成轴部52和底座芯部51a。帽盖50b相对于主体50a的底座芯部51a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组装,帽盖50b和底座芯部51a构成底座部51。在将插座1安装于布料f1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按扣安装机的下方的支承模上载置安装构件50,使上方的冲模保持插座1,并在安装构件50与插座1之间配置布料f1。接着,使冲模下降。由此,安装构件50的轴部52向上方贯穿布料f1,接着向上方穿过插座1的底部开口11,之后由冲模卷边。卷边后的轴部52的末端承接于插座1的环状隆起部13的层差部13a上。像这样,插座1被安装于布料f1。在插座1安装到布料f1的状态下,肋部15咬入至布料f1,因此能够中长期地减少或消除插座1相对于安装构件50的轴部52转动那样的事态。
43.图7是表示通过安装构件70将能够相对于插座1卡合及解除卡合的柱部(公扣)60安装到布料f2的状态的剖视图。柱部60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加工而成,具备底座部61和从底座部61突出的环状的卡合凸部62。安装构件70具备圆板状的底座部71和从底座部71突出的圆筒状的轴部72。轴部72在图7中以已被卷边的状态示出。在柱部60的底座部61设有用于供安装构件70的轴部72穿过的底部开口63。卡合凸部62包含外径在突端附近扩大的大径部62a、和外径从大径部62a朝向底座部61侧缩小的收细部62b。大径部62a的直径设定为比插座1的开口42的直径稍小,且比将弹性卡合部20各自的卡合端20c连结的圆的直径即卡合端径稍大。收细部62b的外径与插座1的卡合端径大致相同。
44.图8是表示插座1与柱部60的连结状态的剖视图。图8中的柱部60与图7上下颠倒而示出。在连结插座1与柱部60时,将柱部60的卡合凸部62从插座1的开口42插入至卡合空间2。此时,柱部60的卡合凸部62的大径部62a在与插座1的各弹性卡合部20的卡合端20c接触的同时使各弹性卡合部20暂时向半径方向外侧挠曲。然后,大径部62a一越过卡合端20c,各弹性卡合部20就恢复到半径方向内侧的初始位置或其附近。由此,如图7所示,插座1与柱部60成为连结状态。在该连结状态下,插座1的各弹性卡合部20的鼓出部20b与柱部60的卡合凸部62的收细部62b接触或接近。
45.图9是表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1的变形例的插座1a的仰视图。图10是插座1a的、与图4同样的剖面向视图。图11是插座1a的、与图5同样的剖切立体图。插座1a除了以下所述的在5个弹性卡合部20a的基部20aa设有作为薄壁部的凹陷部21这一点以外,是与上述的插座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弹性卡合部20a以外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省略它们的说明,并且针对插座1既已说明的点针对插座1a也同样地适合。插座1a的各弹性卡合部20a具备基部20aa、和从基部20aa在上方以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成截面大致c字状的作为鼓出部的鼓出部20ab。鼓出部20ab包含在弹性卡合部20a中最靠半径方向内侧的端即卡合端20ac。在各弹性卡合部20a的基部20aa设有从基部20aa的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的面向半径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陷部21。凹陷部(薄壁部)21是对基部20aa及与基部20aa相邻的底部10的一部分进行冲压使沿着半径方向的厚度局部压缩而凹陷的部分。凹陷部21
是从底部10的连结端边(基端边14b)附近经由基部20aa的基端边14b延伸至比基部20a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稍靠上的位置的细长的长圆形状。另外,凹陷部21设于基部20aa的宽度方向中央,凹陷部21的宽度(沿着插座1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是基部20aa的宽度的约1/3。通过在各弹性卡合部20a的基部20aa、尤其是从其基端边14b到基端边14b附近的底部10的范围加工出凹陷部21,凹陷部21部分的金属材料硬化,能够提高包括作为弹性卡合部20a向半径方向内外挠曲的中心部的基端边14b在内的区域的强度,由此,能够中长期地维持各弹性卡合部20a的挠曲性。
46.图12及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101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图14是图12的插座1的b-b线剖面向视图。图15是沿着图12的b-b线剖切的插座101的立体图。插座101是对一张金属制的板进行拉深加工等而形成的一片式结构。插座101具备:底部110;从底部110连续地延伸的6个弹性卡合部120;从底部110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连续地延伸的周侧部130;以及从周侧部130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内侧连续地延伸的罩部140。各弹性卡合部120是将底部110局部切开、将其向半径方向内侧弯曲并使其向上方隆起而形成的。插座101的底部110上且各弹性卡合部12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空间(102)是用于将图7及图8所示的柱部60的卡合凸部62装拆自如地收入的卡合空间102。周侧部130从底部110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与插座101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罩部140利用其半径方向内侧端141规定出用于将柱部60(参照图7等)的卡合凸轴62收入至插座101的卡合空间102内的开口142。
47.底部110包括:设有底部开口113的大致水平的中央底部111;和将中央底部111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与周侧部130的下端连结的周围底部112。在中央底部111中的底部开口113与中央底部111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设有向下方凹陷的环状凹部115。
48.周围底部112具有:从其半径方向内侧端向半径方向外侧且上方倾斜的倾斜部112a;从倾斜部112a的上端以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112b;以及从弯曲部112b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与周侧部130的下端相连的周端部112c。在周围底部112中的倾斜部112a及弯曲部112b,沿圆周方向以60度间隔存在6个与各弹性卡合部120对应的切开部114。各切开部114是将周围底部112上下贯穿的开口。各切开部114由从弹性卡合部120分离的大致

字状的切断缘114a、和在切断缘114a的2个半径方向内侧端之间与弹性卡合部120连结的连结端边114b规定。连结端边114b位于中央底部111与周围底部112的边界。各弹性卡合部120从各切开部114的连结端边114b向半径方向内侧折曲,相对于周围底部112向半径方向内侧且上方隆起。各切开部114的连结端边114b也是各弹性卡合部120的基端边114b。参照图13,切断缘114a由从连结端边114b的两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大致平行地以直线状延伸的2个侧缘114ab、和将2个侧缘114ab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相连的、沿着大致圆周方向的周缘114aa构成。
49.各弹性卡合部120具备:从基端边(连结端边)114b向上方延伸的基部120a;和从基部120a在上方以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成截面大致c字状的鼓出部120b。基部120a在其下端部从基端边114b趋向鼓出部120b而向上方且半径方向外侧倾斜地以截面大致直线状延伸。各弹性卡合部120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宽度从基端边114b到上端(鼓出部120b的顶端)120d是大致恒定的。弹性卡合部120的上端120d与罩部140接近,但不与罩部140接触。鼓出部120b包括在鼓出部120b中最靠半径方向内侧的端即卡合端120c。
50.图14所示的附图标记l’是从罩部14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141通过的、沿着上下方向
的假想线(在图14中仅在左方示出)。图14的假想线l’在图13中表示为圆形的假想线l’。假想线l’可以说表示罩部140覆盖弹性卡合部120的范围。在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101中,处于初始状态的弹性卡合部120的一部分与假想线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上述一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与假想线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更详细而言,鼓出部120b的包括顶端120d的上端部、鼓出部120b的下半部中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和基部120a的除下端部之外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假想线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另外,鼓出部120b的包括卡合端120c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和基部120a的包括下端部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假想线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由于像这样罩部140覆盖弹性卡合部120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减少或消除弹性卡合部120与外部的物体等接触而受到外力这样的事态。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1a、101柱部
53.2、102卡合空间
54.10、110底部
55.14、114切开部
56.15肋部
57.20、20a、120弹性卡合部
58.20a、20aa、120a基部
59.20b、20ab、120b鼓出部
60.20c、20ac、120c卡合端
61.20d、20ad、120d鼓出部的顶端
62.21凹陷部(薄壁部)
63.30、130周侧部
64.40、140罩部
65.41、141罩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
66.42、142开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