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3053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插线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电连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插线板。



背景技术:

插线板是日常生活中给各种用电设备供电必不可少的用品,插线板是将多个插座集中放在一起,从而形成多孔插座,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并且插线板可移动,使用更加方便。

新插线板的插孔很紧,用户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将插头插入插孔,由于用户使用的力较大可能会使得插头与插孔内的接触点的力度过大,在插线板使用较长时间后插头与插孔内的接触点的力度过小,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可能引起高温起火等安全隐患。为了降低安全隐患,目前插线板的生产厂家的做法是提高接触点的铜片质量,使用更为优质的铜材延缓接触点的老化,从而保证在较长时间内插线板不会出现接触不良导致的发热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插线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插线板,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插座,所述插座的正面上设置有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可向下按压,所述第一按钮设置在所述插座的插孔中间,所述插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的按压方向与所述第一按钮的按压方向垂直;

当插入插头时,所述插头按压所述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向下运动,所述第二按钮将所述第一按钮卡住,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的插孔内的接触铜片接触,所述插头通电;

当拔出所述插头时,所述第二按钮被按压,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一按钮分离,所述第一按钮向上弹起,所述插头与所述接触铜片分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按钮包括:第一按压部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一端暴露在所述底座表面,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底座内部,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外壳上,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二端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第二按钮的按压方向;

所述第二按钮包括:第二按压部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第一端暴露在所述底座表面,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底座内部,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外壳上,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向下的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插座还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外壳上,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呈一固定角度后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为所述接触铜片,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可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可选的,当插入所述插头时,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第一按钮向下运动,当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导体时,所述第一导体带动所述第二导体向靠近所述第一按钮的方向转动,当所述凹槽接近所述通孔的上边沿时,所述第二弹簧舒张,使得所述通孔的上边沿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接触铜片与所述插头接触导电;

可选的,当拔出所述插头时,所述第二按钮被按压,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分离,所述第一按钮弹起,当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导体接触时,所述第一导体带动所述第二导体向远离所述第一按钮的方向转动,所述接触铜片与所述插头分离。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当插入所述插头时,所述凸起卡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凹槽为楔形槽。

可选的,所述插座为三孔插座或两孔插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插座的正面设置第一按钮,当插入插头时,插头触动第一按钮,第一按钮会触动插孔内的接触铜片,让接触铜片与进入该插孔的插头接触通电,当未触及第一按钮时,插头不予接触铜片接触,插头未导电,通过在插座的侧面设置第二按钮,当第二按钮被按下时,第一按钮向上弹起,插头与接触铜片分离,第一按钮对插头也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该插线板插拔插头时非常轻便,不需要太费力气,从而能够对插座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避免使用蛮力插拔插头导致插座容易老化以及由于老化带来的安全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线板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线板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插线板的第一按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插线板的第二按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部的转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线板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线板的侧视图,参照图1和图2,该插线板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三个插座2,插座2的正面上设置有第一按钮3,第一按钮3可向下按压,第一按钮3设置在插座2的插孔21中间,插座2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按钮4,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与第一按钮3的按压方向垂直。第一按钮3可以略高于插座2的正面,第二按钮4可以略高于插座2的侧面。

图1所示插线板中,底座1上设置有三个插座2,当然,底座1上还可能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插座。另外,图1所示插线板中,插座2为三孔插座,第一按钮3设置在三个孔插21中间。当然,插座2还可以为两孔插座,当插座2为两空插座时,第一按钮设置在两个插孔中间。需要说明的是,插座2的正面是指插头插入的面,插头2的侧面为与正面垂直的面。第一按钮3的按压方向为向下,即第一按钮3可向下运动或向上弹起,上下方向是指延底座的高度方向,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与第一按钮3的按压方向垂直,即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为水平方向,这里水平方向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为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另一种是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为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图2所示例子中,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为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

通过设置第一按钮3和第二按钮4,当插入插头时,插头按压第一按钮3,第一按钮3向下运动,当第一按钮3运动到一定位置后,第二按钮4将第一按钮3卡住,第一按钮3触动插座2的插孔21内的接触铜片,使得插头与接触铜片接触,插头通电。当拔出插头时,第二按钮4被按压,第二按钮4与第一按钮3分离,第一按钮向上弹起,插头与接触铜片分离。

本实施例的插线板,通过在插座的正面设置第一按钮,当插入插头时,插头触动第一按钮,第一按钮会触动插孔内的接触铜片,让接触铜片与进入该插孔的插头接触通电,当未触及第一按钮时,插头不予接触铜片接触,插头未导电,通过在插座的侧面设置第二按钮,当第二按钮被按下时,第一按钮向上弹起,插头与接触铜片分离,第一按钮对插头也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该插线板插拔插头时非常轻便,不需要太费力气,从而能够对插座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避免使用蛮力插拔插头导致插座容易老化以及由于老化带来的安全问题。

图3是图1所示插线板的第一按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第一按钮3包括:第一按压部31和第一弹簧32,第一按压部31的第一端暴露在底座1的表面,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伸入底座1的内部,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与第一弹簧32的第一端固定,第一弹簧32的第二端固定在底座1的外壳上,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311,凹槽311朝向第二按钮4的按压方向。可选的,第一按压部31为圆柱体或长方体。

图4是图1所示插线板的第二按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按钮4包括:第二按压部41和第二弹簧42,第二按压部41的第一端暴露在底座1的表面,第二按压部41的第二端伸入底座1的内部,第二按压部41的第二端与第二弹簧42的第一端固定,第二弹簧42的第二端固定在底座1的外壳上,第二按压部4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向下的通孔411,第一弹簧32穿过通孔411。可选的,第一按压部41为圆柱体或长方体,通孔411为圆形孔或矩形孔,通孔411需要足够容纳第一弹簧32。

本实施例中,插座2还包括转动部5,图5是转动部的转动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5,转动部5包括第一导体51、第二导体52和转动轴53,转动轴53固定在底座1的外壳上,第一导体51和第二导体52呈一固定角度a后与转动轴53连接,第二导体52为接触铜片,第一导体51和第二导体52可绕转动轴53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51和第二导体52均为不可弯曲的,第一导体51和第二导体52均可以为铜片。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第二导体作为接触铜片,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在第二导体52上设置一个接触铜片。

当插入插头时,第一弹簧32被压缩,第一按钮3向下运动,第一按钮3与转动部5接触部分为圆台,圆台也可认为是圆锥被它的轴的两个垂直平面所截的部分,因此圆台也称为截头圆锥,本实施例中,圆台的上底面的半径大于下底面的半径,所以圆台的侧面为一倾斜曲面。第一按钮向下运动时,由于圆台的半径逐渐增大,第一按钮3与第一导体51接触。当第一按钮3与第一导体51接触时,第一导体51带动第二导体52向靠近第一按钮3的方向转动,当凹槽311接近通孔411的上边沿时,第二弹簧42舒张,使得通孔411的上边沿卡在凹槽311内,接触铜片与插头接触导电。

参照图5所示,当第一按钮3向方向a(向下)运动时,第一按钮3与第一导体51接触时,第一导体51延方向b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一导体51和第二导体52之间的夹角a不变,第二导体52向方向c转动,第二导体52逐渐接近插头。当通孔411的上边沿卡在凹槽311内时,第二导体52与插头接触导电。在第一按钮3被按压之前,第一按钮3与第一导体51并不接触。

当通孔411的上边沿卡在凹槽311内时,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位于凹槽311下的部分伸入通孔411内,因此,当第一按压部31为圆柱体,通孔411为圆形孔时,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位于凹槽311下的部分直径需要小于通孔411的直径。由于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做成上粗下细的圆台状,当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位于凹槽的部分直径大于通孔411的直径时,通孔411的上边沿卡在凹槽311内。可选的,通孔41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当插入插头时,凸起卡在凹槽311内,该方式中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位于凹槽的部分直径可以小于通孔411的直径。可选的,凹槽311为楔形槽,便于通孔411与凹槽311分离。当第一按压部31为长方体,通孔411为矩形孔,第一按压部31的第二端位于凹槽311下的部分的长宽要小于通孔411的长宽。

当拔出插头时,第二按钮4被按压,第二弹簧42被压缩,通孔411与凹槽311分离,第一按钮3弹起,当第一按钮3与第一导体51接触时,第一导体51带动第二导体52向远离第一按钮3的方向转动,接触铜片与插头分离。当第一按钮3被弹起到某一位置时,第一按钮3与第一导体51也分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