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

文档序号:25481892发布日期:2021-06-15 21:4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属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口罩消毒机体积大不便携,并且不具有再驻极的功能,消毒过后的口罩也无法再对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

紫外线消毒灯珠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进行灭菌消毒的灯具。用于灭菌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200nm至275nm。该波段紫外线的杀菌能力最强,可用于对水、空气、衣物等的消毒灭菌。经过驻极整理的熔喷法非织造布,带有持久的静电,可依靠静电效应捕集微细尘埃,因此具有过滤效率高,过滤阻力低等优点。驻极熔喷法非织造布除对0.005~1mm的固体尘粒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外,对大气中的气溶胶、细菌、香烟烟雾、各种花粉等均有很好的阻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发明目的是通过高效的紫外线消毒和静电驻极过程,实现口罩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口罩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从上到下主要由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和合页、开合卡扣组成,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通过合页连接,为防止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在携带过程中散开,在与合页相对的另一面安装开合卡扣锁止开闭。位于上部的消毒部分主要包括紫外线灯珠、接线盒和碰触式开关;位于中部的驻极部分主要包括移动电源、高压静电发生器、船型开关、铜线、口罩压板和铜线支撑板,口罩压板和铜线支撑板都可以选择绝缘有机玻璃板制成;位于下部的接地部分主要包括带处理的口罩和接地铜板。各部分需要通电的零件通过导线连接,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三部分的外壳由有机玻璃材料的盖板制成,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三部分各部分零件间的移动电源、高压静电发生器、触碰式开关用绝缘有机玻璃板制作的隔板隔离,消毒部分内的紫外线灯珠则固定在装置最上层绝缘有机玻璃板的内侧。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在上部的消毒部分与中部放置高压静电发生器的对应位置,用绝缘有机玻璃板制作一个保护框来框住高压静电发生器,用来防止高压静电发生器受到静电场的干扰。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中在透明的绝缘有机玻璃盖板外壳外侧贴上遮光贴纸,并在外壳选取一定大小的位置贴上半遮光贴纸,作为视窗口。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中驻极部分的铜线固定在一块铜线支撑板上,铜线对称摆放,并且在铜线围成的中间区域进行挖空处理。挖空区域分成多个,一般为3-5个,中间区域大,区域的边界都摆放铜线,有利于驻极更加均匀地作用在待处理的口罩上,铜线直径0.1mm-0.6mm。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中紫外线灯珠平行于铜线所在的平面,接地部分内的铜板平行于铜线所在的平面,铜线与接地部分铜板间距20mm-30mm。铜板与铜线之间放置一块内部挖空的有机玻璃板制作的口罩压板,口罩压板固定在驻极部分,内部挖空尺寸略小于口罩的尺寸,能将口罩压住边缘,未压住部分接受驻极及消毒处理。例如对于一般的外科手术用口罩,内部挖空尺寸可以为长150-160mm,宽70-80mm,挖空部分居中;挖空有机玻璃块距铜板1m-2mm。紫外线灯珠、上极板、绝缘有机玻璃块、接地铜板四者中心共线且中心连线与铜线所在平面垂直。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中高压静电发生器产生的电压范围6-30kv,高压静电发生器可以采用外置式,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部分接入口罩安装部位的铜线就可以,这样及可以实现再驻极操作,有可以减少携带的重量。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中接地部分铜板放置在一块绝缘有机玻璃板上,待处理的口罩直接放置在接地部分铜板上。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1)对使用过的口罩可进行紫外线消毒。

(2)对使用过的口罩可进行驻极处理,恢复静电吸附能力。

(3)避免口罩使用一次过后扔掉的浪费现象,降低口罩方面的花销。

(4)装置整体尺寸偏小,出行方便携带,放在家中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的消毒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的驻极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的接地部分示意图。

图5是驻极部分的上极板示意图。

图中:1-消毒部分,2-驻极部分,3-接地部分,4-开合卡扣,1-1-紫外线灯珠,1-2-接线盒,1-3-碰触式开关,2-1-铜线支撑板,2-2-口罩压板,2-3-高压静电发生器,2-4-船型开关,2-5-移动电源,2-6-合页,2-7-铜线,3-1-口罩,3-2-接地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例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从上到下主要由消毒部分1、驻极部分2、接地部分3和合页2-6、开合卡扣4组成,消毒部分1、驻极部分2、接地部分3通过合页2-6连接,为防止消毒部分1、驻极部分2、接地部分3在携带过程中散开,在与合页2-6相对的另一面安装开合卡扣4锁止开闭,合页2-6和开合卡扣4的作用类似于日常皮箱的合页和卡扣,如图1所示。消毒部分1主要包括紫外线灯珠1-1、接线盒1-2和碰触式开关1-3;驻极部分2主要包括铜线支撑板2-1、口罩压板2-2、移动电源2-5、高压静电发生器2-3、船型开关2-4、合页2-6和铜线2-7;接地部分3主要包括带处理的口罩3-1和接地铜板3-2。各部分的电器通过导线连接,装置外壳为有机玻璃制成的盖板,装置内部移动电源2-5、高压静电发生器2-3、触碰式开关1-3用绝缘有机玻璃隔板隔离,消毒部分1内的紫外线灯珠1-1则固定在装置最上层绝缘板的内侧。

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将待消毒的口罩3-1直接放置在图4接地铜板3-2上,将装置整体闭合,口罩压板2-2与接地铜板3-2会将口罩3-1压平。消毒部分触碰式开关1-3与驻极部分内开关的另一部分接触上,紫外线灯珠1-1通电,即可对口罩3-1进行消毒,并且可以通过视窗口可以观察装置内部紫外线灯珠1-1是否正常工作,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大约1分钟即可杀死依附在口罩上的病毒细菌。装备闭合后将船型开关2-4开启,此时高压静电发生器2-3产生高压静电,铜线2-7与接地铜板3-2之间形成静电场对口罩进行驻极充电,大约1分钟时间内既可完成驻极充电。



技术特征:

1.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主要由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和合页、开合卡扣组成,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通过合页连接,为防止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在携带过程中散开,在与合页相对的另一面安装开合卡扣锁止开闭;位于上部的消毒部分主要包括紫外线灯珠、接线盒和碰触式开关;位于中部的驻极部分主要包括移动电源、高压静电发生器、船型开关、铜线、口罩压板和铜线支撑板,口罩压板和铜线支撑板都绝缘有机玻璃板制成;位于下部的接地部分主要包括带处理的口罩和接地铜板;各部分需要通电的零件通过导线连接,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三部分的外壳由有机玻璃材料的盖板制成,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三部分各部分零件间的移动电源、高压静电发生器、触碰式开关用绝缘有机玻璃板制作的隔板隔离,消毒部分内的紫外线灯珠则固定在装置最上层绝缘有机玻璃板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的消毒部分与中部放置高压静电发生器的对应位置,用绝缘有机玻璃板制作一个保护框来框住高压静电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透明的绝缘有机玻璃盖板外壳外侧贴上遮光贴纸,并在外壳选取一定大小的位置贴上半遮光贴纸,作为视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驻极部分的铜线固定在一块铜线支撑板上,铜线对称摆放,并且在铜线围成的中间区域进行挖空处理;挖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的边界都摆放铜线,有利于驻极更加均匀地作用在待处理的口罩上,铜线直径0.1mm-0.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紫外线灯珠平行于铜线所在的平面,接地部分内的铜板平行于铜线所在的平面,铜线与接地部分铜板间距20mm-30mm;铜板与铜线之间放置一块内部挖空的有机玻璃板制作的口罩压板,口罩压板固定在驻极部分,内部挖空尺寸略小于口罩的尺寸,能将口罩压住边缘,未压住部分接受驻极及消毒处理;紫外线灯珠、上极板、绝缘有机玻璃块、接地铜板四者中心共线且中心连线与铜线所在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静电发生器采用外置式,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部分接入口罩安装部位铜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地部分铜板放置在一块绝缘有机玻璃板上,待处理的口罩直接放置在接地部分铜板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主要由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和合页、开合卡扣组成,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通过合页连接,为防止消毒部分、驻极部分、接地部分在携带过程中散开,在与合页相对的另一面安装开合卡扣锁止开闭。位于上部的消毒部分主要包括紫外线灯珠、接线盒和碰触式开关;位于中部的驻极部分主要包括移动电源、高压静电发生器、船型开关、铜线、口罩压板和铜线支撑板,口罩压板和铜线支撑板都可以选择绝缘有机玻璃板制成;位于下部的接地部分主要包括带处理的口罩和接地铜板。本发明一种口罩的消毒再驻极装置对使用过的口罩可进行紫外线消毒和驻极处理,避免口罩使用一次过后扔掉的浪费,降低口罩方面的花销。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萍;梅锋;谭晶;杨卫民;李好义;侯钦正;莫振宇;李相男;丁玉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1.13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