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鞋底、防滑鞋及防滑鞋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鞋子具有保暖驱寒、承受摩擦冲击和防滑减震的作用,给予人体的足部一定的保护,而鞋底是鞋子重要的组成部分,鞋底是鞋子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鞋底直接受到地面的摩擦冲击,对鞋底的防滑和减震缓冲功能有着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减震缓冲鞋底容易磨损,且不具有换气功能,穿久之后容易产生足部不适感。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减震缓冲鞋底容易磨损,且不具有换气功能,穿久之后容易产生足部不适感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通过使用该防滑鞋底的防滑鞋,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使防滑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形成于防滑部之间的减震缓冲部,更好地在人们向下踩时,给予一定减震缓冲的效果,踩下后减震缓冲部向上挤压变形,使防滑部接触地面,通过防滑部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跌倒,更好地减少减震缓冲部磨损的情况,延长减震缓冲部的使用寿命;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减震缓冲部上的开口和减震层的透气孔与防滑鞋内部相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的加工工艺,通过该工艺制作出的防滑鞋底,使减震层和防滑层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胶损坏,同时使用该防滑鞋底的防滑鞋,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使防滑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形成于防滑部之间的减震缓冲部,更好地在人们向下踩时,给予一定减震缓冲的效果,踩下后减震缓冲部向上挤压变形,使防滑部接触地面,通过防滑部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跌倒,更好地减少减震缓冲部磨损的情况,延长减震缓冲部的使用寿命;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减震缓冲部上的开口和减震层的透气孔与防滑鞋内部相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包括多个形成于防滑层底端的防滑部;还包括形成于相邻防滑部之间的减震缓冲部。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滑部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上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减震缓冲部下部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相邻所述防滑部之间形成容置减震缓冲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容积大于减震缓冲部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的长度尺寸小于防滑部的长度尺寸,减震缓冲部的最大宽度尺寸小于防滑部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间距分布。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还包括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覆盖于防滑层的上表面,所述减震层通过连接部和减震缓冲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防滑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各减震缓冲部一一对应的连通孔;所述减震缓冲部通过连接部穿过所述连通孔和减震层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尺寸等于连通孔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上部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的宽度尺寸大于连通孔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所述减震缓冲部内部形成容置空气的气囊,所述减震缓冲部形成有朝上的开口;所述连接部上形成空气通过的通道;所述减震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各连通孔一一对应的透气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减震缓冲部的开口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和透气孔相连接;所述减震层通过连接部和减震缓冲部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减震层和减震缓冲部为一体成型制成。
进一步,所述减震层为tpu、tpe、eva中任一种材料制成。
进一步,多个所述防滑部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间距分布。
进一步,多个所述防滑部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所述防滑部的底端形成有多条防滑纹路。
进一步,所述防滑层为高硬度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还包括封闭透气孔的密封层。
进一步,所述密封层可拆装连接于减震层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密封层为高弹橡胶材料制成。
一种防滑鞋,还包括与防滑鞋底连接的鞋面。
一种防滑鞋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防滑鞋的鞋面;
(2)在防滑层上加工出多个减震层加热软化后进入的进入口;
(3)将防滑层和减震层依次叠放在缓冲成型装置上;
(4)将各缓冲成型部件的进料部和各进入口相对应;
(5)通过进气装置对减震层进行加热,使减震层软化的部分进入缓冲成型组件内形成减震缓冲部。
(6)将加工好的鞋面和防滑层与减震层连接起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防滑鞋底,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相邻的防滑部之间形成减震缓冲部,使鞋底同时具有防滑和减震缓冲的功能,在防跌倒的同时缓冲向下踩时的力,更好地保护了人体的膝盖不受损伤,提高穿鞋的舒适性和保护人体健康。
2.通过在减震缓冲部内形成容置空气的气囊,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气囊通过防滑层上的连通孔和减震层上的透气孔与防滑鞋内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提升舒适度。
3.通过在减震层上设置的密封层,当不需要透气孔时将密封层安装于减震层上,使减震层上的透气孔封闭,此时封闭气囊,使减震缓冲部更具有弹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防滑鞋,通过使用该防滑鞋底的防滑鞋,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使防滑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形成于防滑部之间的减震缓冲部,更好地在人们向下踩时,给予一定减震缓冲的效果,踩下后减震缓冲部向上挤压变形,使防滑部接触地面,通过防滑部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跌倒,更好地减少减震缓冲部磨损的情况,延长减震缓冲部的使用寿命;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减震缓冲部上的开口和减震层的透气孔与防滑鞋内部相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防滑鞋的加工工艺,通过该工艺制作出的防滑鞋底,使减震层和防滑层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胶损坏,同时使用该防滑鞋底的防滑鞋,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使防滑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形成于防滑部之间的减震缓冲部,更好地在人们向下踩时,给予一定减震缓冲的效果,踩下后减震缓冲部向上挤压变形,使防滑部接触地面,通过防滑部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跌倒,更好地减少减震缓冲部磨损的情况,延长减震缓冲部的使用寿命;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减震缓冲部上的开口和减震层的透气孔与防滑鞋内部相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鞋底和防滑鞋的防滑鞋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鞋底和防滑鞋的防滑鞋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鞋底和防滑鞋的防滑层和减震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鞋底和防滑鞋的的防滑层、减震层和密封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鞋底和防滑鞋的防滑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滑层,11-防滑部,111-防滑纹路,2-减震缓冲部,3-减震层,31-限位台阶,32-透气孔,4-连接部,5-密封层,6-防滑鞋,61-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防滑层1,防滑层1包括多个形成于防滑层1底端的防滑部11;还包括形成于相邻防滑部11之间的减震缓冲部2。
这样,通过在相邻的防滑部11之间形成减震缓冲部2,使鞋底同时具有防滑和减震缓冲的功能,在防跌倒的同时缓冲向下踩时的力,更好地保护了人体的膝盖不受损伤,提高穿鞋的舒适性和保护人体健康。
优选地,减震缓冲部2的高度大于防滑部11的高度。减震缓冲部2先接触到地面对力进行缓冲,降低人体膝盖受到的冲击力。
优选地,减震缓冲部2上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减震缓冲部2下部的宽度尺寸。当向下踩,减震缓冲部2受力时,减震缓冲部2下部的宽度尺寸较小,在相邻防滑部11之间预留有减震缓冲部2变形的空间。
优选地,相邻防滑部11之间形成容置减震缓冲部2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容积大于减震缓冲部2的体积。当向下踩时,减震缓冲部2受力,减震缓冲部2从下至上逐渐变形,容置槽的容积大于减震缓冲部2的体积,预留了减震缓冲部2变形的空间,更好的保护了减震缓冲部2。
优选地,为了使减震缓冲部2在具有减震缓冲的功能同时减少减震缓冲部2的磨损程度,延长减震缓冲部2的使用寿命,减震缓冲部2的长度尺寸小于防滑部11的长度尺寸,减震缓冲部2的最大宽度尺寸小于防滑部11的宽度尺寸。
优选地,为了使减震缓冲部2对力的缓冲效果更优秀,减震缓冲部2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间距分布。
优选地,为了使减震缓冲部2对力的缓冲效果更优秀,减震缓冲部2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等间距分布。
优选地,为了增强减震缓冲部2的结构强度,还包括减震层3,减震层3覆盖于防滑层1的上表面,减震层3通过连接部4和减震缓冲部2相连接。
优选地,防滑层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各减震缓冲部2一一对应的连通孔;减震缓冲部2通过连接部4穿过连通孔和减震层3相连接。减震缓冲部2通过连接部4穿过连通孔连接于减震层3上,使减震缓冲部2卡接于防滑层1底端,增强了减震缓冲部2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为了使连接效果更好,连接部4的宽度尺寸等于连通孔的宽度尺寸。
优选地,减震缓冲部2上部形成有限位台阶31,限位台阶31的宽度尺寸大于连通孔的宽度尺寸。通过限位台阶31卡接在防滑层1的底端,增强了减震缓冲部2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减震缓冲部2内部形成容置空气的气囊,减震缓冲部2形成有朝上的开口;连接部4上形成空气通过的通道;减震层3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各连通孔一一对应的透气孔32;连接部4的一端和减震缓冲部2的开口相连接,连接部4的另一端和透气孔32相连接;减震层3通过连接部4和减震缓冲部2相连通。通过在减震缓冲部2内形成容置空气的气囊,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2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气囊通过防滑层1上的连通孔和减震层3上的透气孔32与防滑鞋内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2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2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提升舒适度。
优选地,为了使减震缓冲部2在防滑层1底端的结构更稳定,减震层3和减震缓冲部2为一体成型制成。
优选地,减震层3为tpu、tpe、eva中任一种材料制成。具体地,减震层3为eva材料制成,通过eva弹性层制成,具有轻便和弹力的优点,在舒适性和功能性之间实现较好的平衡。
优选地,为了使防滑部11的防滑效果更佳,多个防滑部11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间距分布。
优选地,为了使防滑部11的防滑效果更佳,多个防滑部11从鞋底的足跟部至前脚掌等间距分布。
优选地,为了使防滑部11的防滑效果更佳,防滑部11的底端形成有多条防滑纹路111。
优选地,防滑层1为高硬度橡胶材料制成。高硬度橡胶具有降低损耗,提高耐磨性的优点。
优选地,为了加强减震缓冲部2的弹力,还包括封闭透气孔32的密封层5。
优选地,密封层5可拆装连接于减震层3的上表面。通过在减震层3上设置的密封层5,当不需要透气孔32时将密封层5安装于减震层3上,使减震层3上的透气孔32封闭,此时封闭气囊,使减震缓冲部2更具有弹性。
优选地,密封层5为高弹橡胶材料制成。通过高弹橡胶材料制成密封层5,二次减震,有效避免运动损伤。
一种防滑鞋6,还包括与防滑鞋底连接的鞋面61。
这样,通过使用该防滑鞋底的防滑鞋,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使防滑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形成于防滑部11之间的减震缓冲部2,更好地在人们向下踩时,给予一定减震缓冲的效果,踩下后减震缓冲部2向上挤压变形,使防滑部11接触地面,通过防滑部11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跌倒,更好地减少减震缓冲部2磨损的情况,延长减震缓冲部2的使用寿命;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2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减震缓冲部2上的开口和减震层3的透气孔32与防滑鞋内部相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2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2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
一种防滑鞋6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防滑鞋的鞋面61;
(2)在防滑层1上加工出多个减震层3加热软化后进入的进入口;
(3)将防滑层1和减震层3依次叠放在缓冲成型装置上;
(4)将各缓冲成型部件的进料部和各进入口相对应;
(5)通过进气装置对减震层3进行加热,使减震层3软化的部分进入缓冲成型组件内形成减震缓冲部2。
(6)将加工好的鞋面和防滑层1与减震层3连接起来。
这样,通过该工艺制作出的防滑鞋底,使减震层3和防滑层1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胶损坏,同时使用该防滑鞋底的防滑鞋,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使防滑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形成于防滑部11之间的减震缓冲部2,更好地在人们向下踩时,给予一定减震缓冲的效果,踩下后减震缓冲部2向上挤压变形,使防滑部11接触地面,通过防滑部11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跌倒,更好地减少减震缓冲部2磨损的情况,延长减震缓冲部2的使用寿命;当向下踩的时候,通过相互连通的多个减震缓冲部2内的气囊,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鞋底具有更优异的减震缓冲功能;减震缓冲部2上的开口和减震层3的透气孔32与防滑鞋内部相连通,在鞋底受力时减震缓冲部2气囊内的气体与防滑鞋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内的空气排出,当脚抬起时,减震缓冲部2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吸附,使鞋内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逐渐完成交换。
优选地,在步骤(3)中,先将防滑层1放置于缓冲成型装置上,通过防滑层1底端的防滑部11对防滑层1进行初步定位,缓冲成型组件抵顶于相邻防护布之间的容置槽内,再将减震层3叠放于防滑层1的上表面。
优选地,缓冲成型装置包括多个形成各减震缓冲部2的缓冲成型部件。通过多个缓冲成型部件加工出多个减震缓冲部2。
优选地,缓冲成型部件包括使减震层3软化后形成减震缓冲部2的缓冲成型组件。通过缓冲成型组件,使软化的减震层3在型腔内定型,形成减震缓冲部2的形状。
优选地,缓冲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第一模座的侧壁上形成有软化减震层3成型并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一型腔,第二模座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型腔相对应的第二型腔;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拼接在一起,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相连通;缓冲成型组件的上表面形成有软化减震层3和空气进入的进料部,进料部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相连通。通过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拼接在一起,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连接在一起,使软化的减震层3进入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逐渐成型。
优选地,进料部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形成于第一模座的上表面,第二进料口形成于第二模座的上表面;第一模座的上表面具有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一开口,第二模座的上表面具有朝向第一模座的第二开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接。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拼接在一起,使减震缓冲部2和减震层3的连接结构更稳定,同时加快软化的减震层3进入型腔内的速度。
优选地,缓冲成型部件还包括驱动缓冲成型组件开合的开合驱动装置。通过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缓冲成型组件的开合,在加工前将缓冲成型装置闭合,冷却后打开缓冲成型装置,不会对成型的减震缓冲部2造成影响。
优选地,为了便于减震缓冲部2的成型加工,开合驱动装置包括滑动部,驱动第一模座在滑动部上左右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模座在滑动部上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减震缓冲部2的成型加工,滑动部包括滑动座,滑动座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滑动的滑动槽。
优选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电机、第一滑动块和第一螺杆;第一滑动块的上端和第一模座相连接,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第一滑动块上形成有第一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螺杆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第一螺杆的另一端和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二转动电机、第二滑动块和第二螺杆;第二滑动块的上端和第二模座相连接,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第二滑动块上形成有第二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螺杆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第二螺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当减震缓冲部2成型后,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第一螺杆转动,使第一滑动块带动第一模座向左移动,第二转动电机驱动第二螺杆转动,使第二滑动块带动第二模座向右移动,实现脱模的目的。
优选地,为了提高减震缓冲部2的缓冲效果,多个缓冲成型部件呈矩阵排列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人员将防滑层1和减震层3放于缓冲成型装置上,还包括驱动缓冲成型装置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
优选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板,和驱动连接板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气缸;缓冲成型装置设于连接板的上端,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连接板的底端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将防滑层1和减震层3放在缓冲成型装置上时,第一升降气缸驱动连接板向下运动,使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将防滑层1和减震层3放在缓冲成型装置上,放好后,再驱动升降气缸向上运动到预定位置,便于夹紧装置夹紧。
优选地,在步骤(5)中,先对减震层3进行预加热,使减震层3整体软化后,再对减震层3与缓冲成型组件对应的位置进行局部范围内的进一步软化,使局部范围内进一步软化的减震层3在缓冲成型组件内形成减震缓冲部2。
优选地,eva的软化温度为70-80℃。
优选地,eva的软化温度为75℃。
优选地,进气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对气流进行导向的导流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将热气输入导流装置内,由导流装置将热气输出逐渐对减震层3进行软化处理。
优选地,加热装置包括热吹风装置。通过热吹风装置输出热气。
优选地,热吹风装置包括热风机。通过热风机输出热气。
优选地,导流装置包括导风箱;导风箱内形成容置气体的气腔,导风箱上设有热风管,热风机通过热风管与气腔相连通,导风箱的下表面形成有吹出气流的出气部。热气进入导风箱内的气腔后,通过出气部输出热气。
优选地,出气部包括多个与各缓冲成型部件的进料部一一对应的出气孔。通过出气孔与各进入口和各进料部相对应,对多个预定位置进行加热,使预定位置的减震层3逐渐软化后进入缓冲成型组件内形成减震缓冲部2。
优选地,为了便于出气孔与进入口和进料部相对应,导风箱的下表面还形成有卡接于减震层3上的限位凸起。
优选地,为了便于出气孔与进入口和进料部相对应,限位凸起闭环设置,限位凸起的内壁与减震层3的外壁相贴合;出气部均处于限位凸起内侧。
优选地,导流装置还包括驱动导风箱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导风箱连接在一起。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导风箱到预定高度对减震层3进行预加热,使减震层3整体软化,再驱动导风箱罩设在减震层3上,对预定的局部范围内进行加热;具体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进气装置还包括对成型后的减震缓冲部2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通过制冷装置对成型后的减震缓冲部2进行冷却定型,加快减震缓冲部2的加工效率。
优选地,制冷装置包括冷吹风装置。通过冷吹风装置向导风箱的气腔内输入冷气。
优选地,冷吹风装置包括冷风机。通过冷风机向导风箱的气腔内输入冷气。
优选地,为了便于冷风机向导风箱内输入冷气,导风箱上设有冷风管,冷风机通过冷风管和气腔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排气装置。在需要冷气时,通过排气装置,将热气逐渐排出,等到导风箱内完全充满冷气后,关闭排气装置;当需要热气时,通过排气装置将冷气逐渐排出,等到导风箱内完全充满热气后,关闭排气装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排气装置排出气体,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排出气体的排气风机;排气管的一端和导风箱的气腔相连通,排气管的另一端和排气风机相连接。
优选地,为了使加工时的定位更准确,在步骤(5)之前,通过夹紧装置将减震层3和防滑层1夹紧固定。
优选地,夹紧装置包括处于鞋底一侧的第一定位装置,以及处于鞋底另一侧的第二定位装置。通过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夹紧鞋底,使防滑层1和减震层3更好地对齐;具体地,鞋底包括防滑层1和减震层3。
优选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接触鞋底的一侧外壁,使防滑层1和减震层3更好地对齐。
优选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定位板接触鞋底的一侧外壁,使防滑层1和减震层3更好地对齐。
优选地,第为了使第一定位板的定位效果更好,一定位板与鞋底一侧的外侧壁的接触面与鞋底一侧的外侧壁相匹配。
优选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二定位部接触鞋底的另一侧外壁,使防滑层1和减震层3更好地对齐。
优选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定位板。通过第二定位板接触鞋底的另一侧外壁,使防滑层1和减震层3更好地对齐。
优选地,为了使第二定位板的定位效果更好,第二定位板与鞋底另一侧的外侧壁的接触面与鞋底另一侧的外侧壁相匹配。
优选地,夹紧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向内夹紧鞋底的夹紧驱动装置。通过夹紧驱动装置同时驱动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向内夹紧鞋底。
优选地,夹紧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定位装置左右移动的第一移动气缸,和驱动第二定位装置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气缸;第一移动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定位部连接在一起,第二移动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定位部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移动气缸驱动第一定位部向内运动,第二移动气缸驱动第二定位部向内运动,将鞋底夹紧。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