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6365发布日期:2021-09-17 20:1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更详细地,涉及能够在适用模块化轻量负载装备(molle)系统的背包上易于装拆配件的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上述模块化轻量负载装备系统用于在背包的外表面附接额外的口袋或小件等配件。


背景技术:

2.背包可使使用者在登山或者旅行时放入衣服、食物或者各种必要的小件后轻松携带并移动,根据使用目的,使用各种类型的背包。
3.尤其,在军用背包的情况下,为了使军人在执行长时间作战时能够携带更多的装备,也会使用一种适用所谓模块化轻量负载装备系统的背包(以下称为“molle背包”),上述molle背包通过在背包的外表面横向平行设置并以规定间隔缝制多个条带来形成规定间隔的带环,并且能够以连接并附接在该带环的方式携带其他口袋、装备或小件。
4.即,在背包的外表面及所要附接在上述背包的其他口袋的外表面也形成带环,并且使用单独的条带连接彼此的带环后通过捆绑使其固定。
5.这些背包具有优异的扩展性,因而近年来被普通登山者或旅行者广泛使用,专利文献1示出了这种molle背包的一例。
6.但是现有的普通molle背包存在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的问题,例如,为了将其他口袋连接到背包的带环,需要在将单独的条带插入各个环后通过捆绑来使其固定并附接,并且为了分离,需要一一解开已捆绑的条带。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韩国授权专利第10

0985455号(2010年09月29日)


技术实现要素:

10.技术问题
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能够在molle背包上非常容易地装拆其他口袋或小件等配件。
12.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可以方便操作用于背包与配件之间的装拆的夹子。
1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可以仅通过简单的操作来稳定地维持背包与配件之间的结合,并且可以轻松地分离。
14.解决问题的手段
15.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连接背包配件的夹子包括:叶片,以板状延伸而成;夹子部,其自由端的内侧面通过上述叶片的一侧端部弯曲而接近上述叶片的叶片面;可动夹子,从基部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臂在上述夹子部的两侧以能够沿上述夹子部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在各个臂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述叶片面的钩部;
以及锁定单元,用于维持上述可动夹子向上述叶片面侧移动的状态,若上述可动夹子移动到上述夹子部的前端侧,则上述钩部接近上述叶片,若上述可动夹子移动到上述夹子部的后方,则上述钩部与上述叶片隔开。
16.在上述夹子部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在上述可动夹子的各个臂的前端的内侧面形成有引导突起,可通过使上述引导突起插入于上述引导槽来使上述可动夹子在引导槽的区间内移动。
17.上述夹子部的端部可以从上述叶片的一侧端部弯曲并以倾斜的形态接近上述叶片面。
18.当上述可动夹子移动到上述夹子部的前端侧时,各个钩部的前端部与上述叶片面接触,在与上述钩部接触的上述叶片面可以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钩部的前端部的凹槽。
19.在上述夹子部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在上述可动夹子的各个臂的前端的内侧面形成有引导突起,通过使上述引导突起插入于上述引导槽来使上述可动夹子在上述引导槽的区间内移动,在各个臂的后方的内侧面突出形成有挡止件,当上述可动夹子向上述夹子部的前端侧移动时,最终可使上述挡止件在与上述夹子部的卡定部接触的同时施加规定的压力来进入上述引导槽,并且在进入后能够通过施加规定的压力来向后方移动。
20.上述引导槽与上述引导突起能够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松散结合。
21.上述锁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卡止部,从上述夹子部的后方端部突出且其端部朝向上述可动夹子侧弯曲;以及第二卡止部,当上述可动夹子移动到上述夹子部的前端侧时,用于使上述可动夹子的基部的一端卡在上述第一卡止部。
22.上述第一卡止部与上述第二卡止部接触的边角可分别由各个斜面形成,以相互结合。
23.在上述可动夹子的后方端部可形成有环部。
24.上述叶片的两侧面的中心部分可由厚截面形成。
25.可在上述叶片的后表面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筋部。
26.发明的效果
27.在本发明中,可动夹子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与叶片一体弯曲而成的夹子部,从而将叶片插入背包与配件的带环之后,通过朝向插入叶片的方向按压可动夹子来完成配件的附接,从而使用方便,而且在分离时,可以仅通过拉动设置于可动夹子的环部的绳子来进行分离,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背包与配件之间的装拆。
28.在本发明中,设有锁定单元,上述锁定单元能够维持可动夹子的钩部与插入在夹子部的条带啮合的状态,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配件附接在上述背包上的状态。
附图说明
29.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的一例的立体图。
30.图2为上述图1的侧面剖视图。
31.图3为本发明的可动夹子缩回状态下的夹子的立体图。
32.图4为上述图3的背面立体图。
33.图5为上述图3的侧视图。
34.图6为上述图3的侧面剖视图。
35.图7为本发明的夹子的分离立体图。
36.图8为上述图7的背面立体图。
37.图9为本技术的夹子被插入在背包的带环的状态图。
38.图10为在背包上附接配件的例示图。
39.图11为在本技术的夹子中插入有带环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40.图12为带环与可动夹子啮合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通过参照作为一实施例的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详细说明如下。在此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便于说明,附图中所示的线的粗细或结构要素的大小可能被夸大。
42.并且,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使用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意图或者惯例而改变。因此,应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来对这些术语下定义。
43.参照图1至图8,本发明的夹子1大致包括叶片10、夹子部20以及可动夹子30。
44.叶片10以板状延伸而成,其前端部狭窄,前表面及后表面的中心部形成凸形截面,从而易于插入带环等,并且顺畅地进行滑动。
45.在叶片10的后表面的中心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筋部11,上述筋部11用于加强叶片的强度,并且相对于背包等的接触面顺畅地进行滑动。
46.夹子部20与叶片10形成一体,并从叶片10的后方端部弯曲而成,使得其自由端的内侧面接近叶片10的叶片面。
47.夹子部20相对于叶片10形成倾斜角度,使得前端部从后方逐渐接近叶片10的叶片面,其内侧的前端部再次从叶片10向外形成倾斜角,从而当插入条带等时,易于引导条带。
48.在夹子部20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引导槽21,上述引导槽21与可动夹子30结合。
49.在可动夹子30中,从基部31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臂32在上述夹子部20的两个外侧以能够沿夹子部2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在各个臂32的前端部朝向叶片10的叶片面形成有钩部33。
50.在各个臂32的前端内侧面突出形成有与引导槽21结合的引导突起34,上述引导突起34在引导槽21的行程距离内移动。
51.优选地,引导槽21与引导突起34以具有略微松散程度的间隙的方式结合,引导突起34可以呈任何形状,但是为了防止可动夹子30自由转动,优选地,由四边角形或者与其类似形状的突起形成。
52.在可动夹子30的后端部形成有环部35,以能够连接绳子40。
53.为了在这种可动夹子30与夹子部20结合的状态下,可动夹子30的钩部33会在夹子部20的两个外侧与叶片10的叶片面相向,为此,夹子部20能够以其宽度比叶片10的宽度窄的方式形成,使得包括夹子部20及可动夹子30的两个臂32的宽度与叶片10的宽度相对应。
54.与夹子部20结合的可动夹子30可以被引导到引导槽21来进行移动,由于夹子部20相对于叶片10倾斜,因此若可动夹子30向夹子部20的前端侧移动,则钩部33接近叶片10并
与其接触,若可动夹子30向夹子部20的后方移动,则钩部33与叶片10隔开。
55.其中,在可动夹子30向夹子部20的前端侧移动来与钩部33接触的叶片10的叶片面可以形成有用于收容钩部33的前端部的凹槽12,通过使钩部33引入上述凹槽12,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插入它们之间的条带等。
56.本发明的夹子1设有锁定单元,上述锁定单元用于维持可动夹子30通过前进来使钩部33与叶片10的叶片面接触的状态,参照图6至图8,锁定单元包括:第一卡止部22,从夹子部20的后方端部突出,其端部朝向可动夹子30弯曲;以及第二卡止部36,当可动夹子30移动到夹子部20的前端侧时,用于使可动夹子30的基部31的一端卡在第一卡止部22。
57.因此,若可动夹子30向夹子部20的前端侧移动,则第一卡止部22与第二卡止部36互相结合来维持固定的状态,当分离时,通过稍微移动可动夹子30来使第一卡止部22与第二卡止部36互相分离,同时使可动夹子30向后方移动。
58.其中,如上所述,由于可动夹子30的引导突起34与夹子部20的引导槽21以具有略微间隙的方式结合,因此在分离第一卡止部22及第二卡止部36时,可以利用上述间隙来通过轻微移动使两者互相分离。
59.可在第一卡止部22和第二卡止部36的外侧边角形成斜面或者曲面,以便相互之间顺畅地接触以及结合。
60.并且附图中还包括其他锁定单元,在图7及图8中,在夹子部20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21,在可动夹子30的各个臂32的前端内侧面形成有引导突起34,通过使引导突起34插入上述引导槽21来使可动夹子30在引导槽的区间内移动,在各个臂32的后方的内侧面突出形成有挡止件37,当可动夹子30向夹子部20的前端侧移动时,最终使挡止件37在与对应于夹子部20的外壁的卡定部23接触的同时施加轻微的压力来进入引导槽21,并且在进入后可以同样施加轻微的压力来向后方移动。
61.因此,随着挡止件37进入引导槽21而与卡定部23之间的接触可以成为锁定单元,其中,可在卡定部23的外侧形成有引导槽24,使得挡止件37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卡定部23。
62.对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技术的夹子的作用具体观察如下。
63.图9示出本技术的夹子被插入在上述背包的带环上的状态的一例,图10示出小口袋与背包结合的状态,图11为在本技术的夹子中插入有带环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12为带环与可动夹子啮合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参照这些附图,在使设置在背包50及口袋60的各个外表面的带环51彼此错开并相向之后,将本技术的夹子1的叶片10连续插入在彼此的带环51中,从而使口袋60处于附接在背包50的外表面的状态。
64.仅通过上述状态,口袋60处于附接在背包50的外表面的状态,只要夹子1没有从上述带环51中脱离,口袋60就维持此状态。
65.在此情况下,在夹子1的叶片10与夹子部20之间插入带环51,在此状态下,如果向下按压可动夹子30来使其移动,则可动夹子30的钩部33在与叶片10啮合的同时按压带环51,作为锁定单元的第一卡止部22与第二卡止部36啮合,随着挡止件37越过卡定部23进入引导槽21,钩部33以按压带环51的状态被固定。
66.即,在从上侧将夹子1插进带环51的同时按压可动夹子30来统一完成钩部33与带环51啮合的过程。
67.当将叶片10插进带环51时,在叶片10的后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的筋部11通过减少
与背包的摩擦面积来起到使叶片10更顺畅地进行滑动的作用。
68.如上所述,当在以与上述带环51啮合并固定的状态使用夹子1的过程中所要分离夹子1时,若将连接在夹子1的上端的环部35的绳子40向上拉动,则由于可动夹子30以能够沿倾斜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夹子部20结合,且引导槽21与引导突起34以具有略微间隙的方式结合,因此通过拉动绳子40的操作,第一卡止部22与第二卡止部36之间的结合互相分离,同时挡止件37脱离引导槽21,可动夹子30及钩部33向后方移动来与带环51隔开并能够从带环51分离夹子1,若以这种方式分离夹子1,则口袋60与背包50分离。
69.在这种分离过程中,通过向上拉动绳子40的操作来统一完成带环51与钩部33之间的隔开,以及将夹子1从带环51中拉出等。
70.最终,当从背包50上分离口袋60时,仅通过简单地向上拉动绳子40,便轻松完成分离。
71.以上图示并说明的本发明不旨在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各种实施方式来实现。例如,叶片、夹子部、可动夹子、卡止部、挡止件等的形状或者详细的结合状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