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

文档序号:27290751发布日期:2021-11-06 04:3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

1.本公开涉及鞋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


背景技术:

2.残障人士由于四肢运动和感知能力较差,且足部形态特殊,穿入、脱下鞋子较困难,然而市场上又缺乏适合他们穿脱的鞋产品,不能满足残障人士日常生活需求,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对于上述情况,公告号为cn2058312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方便鞋,设计了较大的开口缝贯穿于鞋口且延伸至靠近于鞋头处,方便老年人以及下肢残障者的脚部穿入。但该设计完全依赖尼龙搭扣闭合鞋面,尼龙搭扣寿命有限,其性能将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差,最终会影响到鞋的整体舒适性;
4.此外,公告号为cn206260947u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脚踩即可穿上的鞋子,在穿着时,可以脚踏鞋底来触发鞋底两侧的侧片相互靠近完成穿着过程,无需人手操作,方便了手有残疾或伤病的人士的穿鞋过程,但太过机械化无法融入日常生活中,显得十分突兀反而增加了残障人士的心理障碍;其舒适性、易脱性还有待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包括鞋底及固定在鞋底上方的鞋面,所述鞋面的后部开设有鞋领口,还包括:护趾和拉链;所述护趾位于所述鞋面的脚趾部位的上表面,所述护趾与所述鞋面固定连接;所述鞋面的开设有由鞋领口至护趾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位于鞋面的脚背部位;所述开口缝的两侧通过拉链连接;所述鞋底靠近所述护趾的一端的边沿向上延伸并包住所述护趾靠近鞋底的侧边沿。
7.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提带;所述提带的一端固定至鞋面的后端,所述提带的另一端高于所述鞋领口。
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工作状态时,所述鞋领口高于脚踝。
9.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鞋面后方两侧的下部均固定有补强片;所述补强片延伸至鞋底。
10.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鞋底由ip材料制成。
11.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鞋底的底部凸设有防滑纹组;所述防滑纹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固定在鞋底底部的v字纹一组、v字纹二组及横纹组;所述v字纹一组包括多条开口朝后的v字纹一,由前至后,v字纹一的两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所述v字纹二组包括多条开口朝前的v字纹二,由前至后,v字纹二的两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所述横纹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条横纹,所述横纹沿所述鞋底的横向设置。
1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鞋面的内里为整片式。
附图说明
13.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1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的主视图。
15.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的俯视图。
1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的右视图。
17.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的仰视图。
18.附图标记:
[0019]1‑
鞋底;2

鞋面;21

鞋领口;22

开口缝;3

护趾;4

拉链;5

补强片;6

提带;7

防滑纹组;71

v字纹一组;711

v字纹一;72

v字纹二组;721

v字纹二;73

横纹组;731

横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2]
本公开通过拉链连接开口缝,鞋子不易掉落且保证了鞋子的跟脚性;其次,与尼龙搭扣相比,拉链的性能不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避免舒适性逐渐降低的问题;并且,本公开通过设置护趾,以避免腿部肌肉力量较弱、抬脚高度不够而造成撞伤的问题。
[0023]
实施例一:
[0024]
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包括鞋底1及固定在鞋底1上方的鞋面2,所述鞋面2的后部开设有鞋领口21,还包括:护趾3和拉链4;所述护趾3位于所述鞋面2的脚趾部位的上表面,所述护趾3与所述鞋面2固定连接;所述鞋面2的开设有由鞋领口21至护趾3的开口缝22,所述开口缝22位于鞋面2的脚背部位;所述开口缝22的两侧通过拉链4连接;所述鞋底1靠近所述护趾3的一端的边沿向上延伸并包住所述护趾3靠近鞋底1的侧边沿。
[0025]
鞋面2及护趾3均可通过缝合、胶粘等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至鞋底1。
[0026]
鞋面2的脚趾部位是指鞋面2上靠近脚趾的部位;同理,鞋面2的脚背部位是指鞋面2上靠近脚背的部位。
[0027]
拉链4与开口缝22的连接可通过缝合等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实现。
[0028]
穿鞋时,拉开拉链4,即可从上方将脚放入本公开的残障人士鞋内,然后拉紧拉链4,并根据脚的大小确定开口缝22剩余开口的大小,确保鞋子不易掉落且保证鞋子的跟脚性;脱鞋时,拉开拉链4即可,十分方便。
[0029]
鞋面2的脚背部位可采用轻质柔软的材料,如布料,以增高鞋浮面,同时增大鞋腔,提供更大的脚部活动空间,避免鞋与脚趾以及鞋与脚两侧之间的压挤,从而减少压迫感,提高舒适性。
[0030]
实施例二:
[0031]
与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还包括:提带6;所述提带6的一端固定至鞋面2的后端,所述提带6的另一端高于所述鞋领口21。通过设置提带6,在穿鞋时,通过提拉提带6即可将鞋套在脚外,方便穿鞋。
[0032]
实施例三:
[0033]
与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工作状态时,所述鞋领口21高于脚踝。工作状态是指将本公开的残障人士鞋穿在脚上时的状态。从而通过加高两侧鞋帮保护脚踝,提高本公开的残障人士鞋的防护性。
[0034]
实施例四:
[0035]
与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鞋面2后方两侧的下部均固定有补强片5;所述补强片5延伸至鞋底1。通过增加硬质的补强片5,可增加脚跟的支撑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公开的残障人士鞋的防护性。
[0036]
实施例五:
[0037]
与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1由ip材料制成。ip材料即高弹eva材料,具有减震、耐磨、防滑及轻便的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公开的残障人士鞋的舒适性。
[0038]
实施例六:
[0039]
与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鞋底1的底部凸设有防滑纹组7;所述防滑纹组7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固定在鞋底1底部的v字纹一组71、v字纹二组72及横纹组73;所述v字纹一组71包括多条开口朝后的v字纹一711,由前至后,v字纹一711的两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所述v字纹二组72包括多条开口朝前的v字纹二721,由前至后,v字纹二721的两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所述横纹组73包括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条横纹731,所述横纹731沿所述鞋底1的横向设置。通过根据人体脚型特征参数化设计的防滑纹组7,使鞋底1的底部的主要受力部位能分散足部压力,提高舒适性。
[0040]
实施例七:
[0041]
与易穿脱的残障人士鞋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0042]
所述鞋面2的内里为整片式。鞋面2的内里是指鞋面2朝向脚的表面,整片式是指鞋面2的内里无接缝,采用整片式的鞋面2内里,可避免下肢无知觉的残障人士的脚趾在伸入鞋中时发生扭曲的问题;同时能避免接缝与足部关节及皮肤的摩擦和挤压,起到防磨脚的作用。
[004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4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