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4513发布日期:2021-09-29 06:0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2.手表一般都会配套不同种类和不同颜色的表带来销售,让用户在表带上有更多的选择,也方便用户根据不同场景更换不同的表带。所以,表带拆卸和装配的便捷性越来越重要。
3.传统手表的可拆卸表带是通过不带开关的生耳装配到手表的本体,用户在每次拆卸表带时都需要专门工具,使得每次更换表带都非常麻烦。改进后的手表通过在手表本体上设置开关机构,将可拆卸表带通过生耳装配到本体上,但开关机构一方面占用了手表本体的设置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本体的中框上开孔,降低了中框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手表,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之一。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手表,包括:
7.主体,所述主体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结构;
8.表带,所述表带上连接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呈类u型,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的外凸起;
9.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表带上,所述按压结构包括装配端和拆卸端,所述装配端靠近所述弹性结构两端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面;
10.所述表带处于装配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装配端靠近所述弹性结构,所述驱动面与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相抵并驱动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相互远离,所述外凸起卡接于所述限位结构;
11.所述表带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拆卸端带动所述装配端远离所述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相互靠近,所述外凸起从所述限位结构内脱出。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手表的所述弹性结构和所述按压结构均设置于所述表带上,所述按压结构可以相对于所述表带发生转动,所述按压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按压结构上的所述驱动面使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实现所述外凸起与所述限位结构的卡接或者分离,避免了对所述主体结构的调整,保证了所述主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紧凑性。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
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拆解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按压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按压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弹性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装配时的侧视图;
24.图10为图9中a-a处的截面图;
25.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拆卸时的侧视图;
26.图12为图11中b-b处的截面图;
27.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装配时的侧面截面图;
28.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和表带拆卸时的侧面截面图;
29.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主体;11-限位结构;12-装配槽;2-表带;21-容纳槽;3-弹性结构;31-外凸起;32-内凸起;4-按压结构;41-装配端;42-拆卸端;43-驱动面;44-卡槽;45-通孔;5-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结合图1-图15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手表。
37.如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
38.主体1、表带2和按压结构4。
39.所述主体1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结构11,所述表带2上连接有弹性结构3,所述弹性结构3呈类u型,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结构11配合的外凸起31,也就是所述表带2通过所述弹性结构3实现了与所述主体1的可拆卸连接。
40.所述按压结构4转动连接于所述表带2上,所述按压结构4包括装配端41和拆卸端42,所述装配端41靠近所述弹性结构3两端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面43。
41.参见图5、图6、图9、图10和图13,所述表带2处于装配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所述表带2连接至所述主体1上,用户可以按压所述装配端41,所述按压结构4相对于所述表带2发生转动,所述装配端41向靠近所述弹性结构3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驱动面43靠近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并与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抵,所述驱动面43进而可以驱动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互远离,也就是将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撑开,所述外凸起31便可以卡接于所述限位结构11内,实现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的连接。
42.参见图7、图8、图11、图12和图14,所述表带2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分离。当所述拆卸端42和所述装配端41分别位于所述按压结构4的两端时,用户可以按压所述拆卸端42,所述按压结构4相对于所述表带2发生转动,所述拆卸端42便可以带动所述装配端41向远离所述弹性结构3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互靠近,也就是将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收拢,所述外凸起31便从所述限位结构11内脱出,实现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的分离。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手表的所述弹性结构和所述按压结构均设置于所述表带上,所述按压结构4可以相对于所述表带2发生转动,所述按压结构4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按压结构4上的所述驱动面43使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进而实现所述外凸起31与所述限位结构11的卡接或者分离,提高了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拆卸和安装的便捷性,而且避免了对所述主体结构的调整,保证了所述主体1的结构完整性和结构紧凑性。
44.可选地,所述驱动面43呈梯形、三角形或者弧形。
45.具体地,所述表带2处于装配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面43需要靠近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并与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抵,进而实现所述弹性结构3两端的相互远离。而所述驱动面43呈梯形、三角形或者弧形的情况下,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可以与所述驱动面43的两侧斜面或者弧面相抵,以便于将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撑开。
4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面43呈梯形,所述驱动面43具体可以包括两侧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连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驱动面43与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抵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斜面与所述弹性结构3的一端相抵,第二斜面与所述弹性结构3的另一端相抵,所述驱动面43靠近所述弹性结构3并将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快速撑开,保证了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连接的效率。
47.可选地,参见图2至图4,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均设置有内凸起32;
48.所述表带2处于装配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面43与所述内凸起32相抵。
49.具体地,所述内凸起32可以是球形凸起或者锥形凸起,所述表带2处于装配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面43需要靠近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并与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抵,进而驱动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互远离。而在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内侧设置所述内凸起32,所述驱动面43与所述内凸起32相抵后,可以给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相互远离提供支撑点,提高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被撑开的程度,也就保证了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连接的便捷性。
50.可选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按压结构4上设置有卡槽44,所述表带2处于装配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内凸起32卡接于所述卡槽44内。
51.具体地,所述外凸起31卡接于所述限位结构11的情况下,所述内凸起32需要与所述按压结构4相抵,所述卡槽44可以给所述外凸起31提供准确的定位,保证所述弹性结构3与所述按压结构4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所述卡槽4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所述内凸起32中的一个可以与所述卡槽44卡接配合;为了提高所述弹性结构3与所述按压结构4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卡槽44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两个所述内凸起32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槽44一对一卡接配合。
52.可选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按压结构4的截面呈类v字形,所述拆卸端42为所述按压结构4上远离所述装配端41的一端。
53.具体地,所述表带2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按压所述拆卸端42使所述装配端41向远离所述弹性结构3的方向移动。而所述按压结构4的截面呈类v字形的情况下所述表带2的固定轴可以位于类v字形所述按压结构4的弯折位置,所述拆卸端42和所述装配端41可以分别位于v字形所述按压结构4的两端,用户在按压所述拆卸端42时,所述按压结构4的弯折位置可以作为支点,使得所述装配端41远离所述弹性结构3,提高了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分离的效率。另外,所述拆卸端42和所述装配端41也可以相互靠近,所述表带2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拉动所述拆卸端42来实现所述表带2与所述主体1的分离。
54.可选地,参见图1至图3,所述手表还包括固定轴5,所述按压结构4上设置有通孔45,所述固定轴5穿设于所述通孔45,并且所述固定轴5的两端与所述表带2连接。
55.具体地,所述按压结构4转动连接于所述表带2上的情况下,可以是所述按压结构4相对于所述表带2转动,此时所述通孔45的孔径可以大于所述固定轴5的外径,而所述固定轴5可以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带2上;也可以是所述按压结构4和所述固定轴5一同相对于所述表带2转动,此时所述通孔45可以与所述固定轴5过盈配合,所述表带2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所述固定轴5两端的凹槽,而且所述固定轴5两端可以在该凹槽内转动,也就实现了所述按压结构4和所述固定轴5一同相对于所述表带2转动。
56.可选地,参见图6和图8,所述表带2上设置有容纳槽21,所述弹性结构3的至少部分和所述按压结构4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1内。
57.具体地,所述手表在装配好并佩戴于用户手腕上时,为了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度,所述表带2需要外观尺寸整齐。而所述弹性结构3和所述按压结构4在连接于所述表带2上时,为了避免所述弹性结构3和所述按压结构4对用户手腕的碰撞甚至损伤,可以将所述弹性结构3和所述按压结构4靠近所述表带2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槽21内,保证了所述表带2外观尺寸的整齐统一。
58.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3远离其两端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槽21内。
59.具体地,在所述表带2和所述主体1之间拆卸和连接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将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撑开或者将所述弹性结构3的两端收拢,而所述弹性结构3的频繁变形不利于所述弹性结构3的固定。将所述弹性结构3远离其两端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槽21内时,具体可以通过粘接或者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弹性结构3远离其两端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槽21内,可以保证所述弹性结构3的位置稳定性。
60.可选地,参见图10、图12和图15,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装配槽12,所述装配槽12可以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侧面,两个所述限位结构11分别设置于所述装配槽12的相对侧壁上。
61.具体地,两个所述限位结构11分别设置于所述装配槽12的相对侧壁上,也就是两个所述限位结构11均可以收纳于所述装配槽12内。所述主体1的正面一般设置有屏幕,所述装配槽12的设置避免了对所述屏幕显示面积的占用,而且保证了所述主体1上后壳的完整性。
62.可选地,所述手表为智能手表或者机械手表。
63.具体地,随着用户对手表功能需要的不断提升,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手表,而智能手表仍然需要主体和表带的连接,才可以实现智能手表的佩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手表将所述弹性结构3和所述按压结构4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表带2上,避免了所述主体1和所述表带2的连接组件对智能手表的主体空间占用,可以给智能手表留出更多设置电池、主板等组件的空间,同时提高了智能手表的屏幕显示面积。而对于喜好机械手表的用户来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手表同样可以保证机械手表主体的结构紧凑性和完整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