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4942发布日期:2021-12-04 12:4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常见的卫生防护用品,口罩佩戴于口鼻部位处,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也能够遮挡佩戴者的飞沫向外喷出,常在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或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使用。
3.中国专利号为cn212014538u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可塑鼻条以及挂耳绳,在口罩本体上设置有垂直于可塑鼻条中部的中鼻线,使口罩本体能够沿着中鼻线相向对折,减少口罩折叠后占用的空间,便于口罩的存放和携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上述方案在对口罩折叠时,需要对可塑鼻条对折形变,使可塑鼻条的折弯部位处过度形变而容易产生折断的情况,影响口罩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能够使鼻梁条无需弯折地配合口罩本体进行折叠,提高了鼻梁条的耐用性,且口罩本体展开后具有良好的立体防护效果,使口罩本体对脸部有更好的密封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包括口罩本体、鼻梁条以及耳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上覆盖部、中覆盖部以及下覆盖部,所述中覆盖部的里层沿着相对两侧的外周轮廓与所述上覆盖部里层的下边缘以及所述下覆盖部里层的上边缘热融固定形成热压边,所述上覆盖部朝向所述中覆盖部折叠,所述下覆盖部朝向所述中覆盖部折叠,所述鼻梁条固定于所述上覆盖部中,所述耳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左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右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覆盖部、中覆盖部以及下覆盖部通过热压边连接成口罩本体,
9.使上覆盖部、中覆盖部以及下覆盖部通过热压边连接成口罩本体,上覆盖部和下覆盖部翻叠至中覆盖部上,减小了口罩本体的占用空间,并且上覆盖部翻叠于中覆盖部时能够连同鼻梁条一起收入,从而无需将鼻梁条折叠,延长了鼻梁条的使用寿命,此外,将上覆盖部与下覆盖部从中覆盖部上翻出展开,能够使口罩本体呈现立体的防护构造,对脸部轮廓有更加贴合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护作用。
10.优选的,所述上覆盖部靠近所述热压边的部位处与所述中覆盖部热融固定形成第一热压线,所述上覆盖部沿着所述第一热压线朝向所述中覆盖部折叠,所述下覆盖部靠近所述热压边的部位处与所述中覆盖部热融固定形成第二热压线,所述下覆盖部沿着所述第二热压线朝向所述中覆盖部折叠,所述第一热压线和所述第二热压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覆盖部能够沿着第一热压线翻叠至中覆盖部上,而下覆盖部能够沿着第二热压线翻叠至中覆盖部,使口罩本体能够更好地进行折叠,使口罩本体在不使用时能够减小占用空间以便于携带。
12.优选的,所述下覆盖部下边缘的中间部位向处延伸突出形成波浪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波浪部能够深入至下巴靠近颈部的位置处,提高对脸部下颚的贴合包覆效果。
14.优选的,所述上覆盖部内侧设置有鼻梁垫,所述鼻梁垫覆盖所述鼻梁条。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鼻梁垫将鼻梁条与人体鼻梁进一步隔开,减缓了鼻梁条对鼻梁压迫的不适感,使佩戴口罩时鼻梁垫与人体鼻梁贴合良好,提高佩戴舒适度。
16.优选的,所述中覆盖部的上下边缘、所述上覆盖部的上下边缘以及下覆盖部的上下边缘均为中部朝外凸出的圆弧状,所述上覆盖部的左右端叠合至所述中覆盖部左右端的上半部位处,所述下覆盖部的左右端叠合至所述中覆盖部左右端的下半部位处,所述中覆盖部左右端与所述上覆盖部以及所述下覆盖部叠合部位处形成固定部,所述耳带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位置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覆盖部的上边缘呈圆弧状能够使上覆盖部更加贴合鼻子以及脸颊轮廓,同样地,下覆盖部的下边缘呈圆弧状能够使下覆盖部更加贴合下巴轮廓,此外,上覆盖部、中覆盖部以及下覆盖部轮廓相似,能够减少口罩制作用料。
18.优选的,所述耳带设置有两条,其中一条所述耳带的端部固定在所述上覆盖部对应的所述固定部位置处,另外一条所述耳带的端部固定在所述下覆盖部对应的所述固定部位置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覆盖部与中覆盖部之间叠合的固定部位置通过耳带的固定,加强了上覆盖部与中覆盖部左右两端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样地,下覆盖部与中覆盖部左右两端的连接也更加牢固。
20.优选的,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面层、过滤层以及外面层,所述内面层与所述外面层均为丙纶无纺布面层,所述过滤层为熔喷布过滤层,且所述中覆盖部的所述过滤层与所述外面层之间还另外设置有硬衬层,所述硬衬层为涤纶纺粘长丝无纺布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纶无纺布层使口罩本体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具备透气、防水以及亲肤的效果,而熔喷布层起到过滤灰尘等颗粒物的防护作用,特别地,涤纶纺粘长丝无纺布层能够对中覆盖部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使口罩本体在展开佩戴时,中覆盖部在人体呼吸过程中不易被吸入而碰到口鼻皮肤,从而使得口罩具有更好的佩戴使用体验。
22.优选的,所述耳带为橡胶带。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带的弹性优良,使人体佩戴口罩时更加舒适。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将上覆盖部折叠于中覆盖部之上,下覆盖部折叠于上覆盖部于之上,使口罩本体横向折叠成中覆盖部大小,减小了口罩存放时的占用空间,且在上覆盖部内的鼻梁条也能够一并收入至中覆盖部之上,使鼻梁条免于弯折便能配合口罩本体进行折叠,使鼻梁条的使用寿命延长;
26.2.将上覆盖部以及下覆盖部从中覆盖部上翻出并展开,使口罩本体呈现出立体的
包覆结构,使口罩本体对人体脸部有良好的立体防护效果;
27.3.通过在鼻梁条的内侧部位处贴设鼻梁垫,减缓了鼻梁条对鼻梁皮肤的压迫摩擦,提高了口罩本体佩戴时的舒适性;
28.4.通过在下覆盖部的下边缘中部设置有朝外突出的波浪部,使波浪部能够覆盖至下巴的深处,使得口罩本体对脸部的下巴位置有更好的包覆贴合效果,提高口罩本体对脸部的密封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外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内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口罩本体折叠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覆盖层与下覆盖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覆盖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口罩本体;110、内面层;120、过滤层;130、硬衬层;140、外面层;11、上覆盖部;12、中覆盖部;121、热压边;122、第一热压线;123、第二热压线;13、下覆盖部;131、波浪部;14、固定部;2、鼻梁条;21、鼻梁垫;3、耳带;31、订书钉。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
37.参照图1、图2,一种全方位密封型舒适口罩,包括有口罩本体1、鼻梁条2以及耳带3。其中,口罩本体1由上覆盖部11、中覆盖部12以及下覆盖部13三个单片连接组成,中覆盖部12的上下边缘呈中部向外突出的圆弧形、左右两端则延伸突出,使中覆盖部12的整体近似“鱼型”状,相近地,上覆盖部11与下覆盖部13的上下边缘均呈中部向外突出的圆弧形,且上覆盖部11的下边缘与中覆盖部12的上边缘轮廓一致,下覆盖部13的上边缘与中覆盖部12的下边缘轮廓一致,上覆盖部11与下覆盖部13长边的长度与中覆盖部12长边的长度一致。
38.将上覆盖部11与中覆盖部12相向叠合,下覆盖部13与中覆盖部12相向叠合,且上覆盖部11与下覆盖部13位于中覆盖部12的同一侧,使上覆盖部11的下边缘与中覆盖部12的上边缘对齐,下覆盖部13的上边缘与中覆盖部12的下边缘对齐,上覆盖部11以及下覆盖部13的左右边缘与中覆盖部12的左右边缘对齐,并沿着中覆盖部12的外周轮廓通过超声波焊接热融形成热压边121,使得上覆盖部11、中覆盖部12以及下覆盖部13相连接成一体。
39.其中,如图1所示,上覆盖部11的左右突出端叠合至中覆盖部12的左右突出端的上半部位置处,下覆盖部13的左右突出端叠合至中覆盖部12的左右突出端的下半部位置处,使中覆盖部12分别与上覆盖部11和下覆盖部13的左右突出端叠合处形成固定部14,口罩本体1的耳带3固定于固定部14处。
40.如图1所示,耳带3设置有两条,且均为弹性较好的橡胶带,耳带3的一端固定在口罩本体1左侧的固定部14位置处、另一端固定在口罩本体1右侧的固定部14位置处,且同一条耳带3的两固定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使耳带3呈头戴式地套设在人体的头部上。
41.此外,两条耳带3分别位于口罩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且相互平行,位于上部的耳带3
端部固定于上覆盖部11与中覆盖部12叠合的固定部14位置处,而位于下部的耳带3端部固定于下覆盖部13与中覆盖部12叠合的固定部14位置处,从而使中覆盖部12与上覆盖部11以及下覆盖部13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使口罩本体1具有更好的耐用性。
42.耳带3与固定部14的固定可以通过热融固定、粘合固定、装订固定等固定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装订固定的方式,耳带3通过订书钉31与固定部14装订相固定,订书钉31具有较牢固的固定作用,提高口罩佩戴的耐久性。
43.如图1所示,在上覆盖部11与中覆盖部12之间热融固定有第一热压线122,第一热压线122位于热压边121的一侧且沿着热压边121的上边缘弧度延伸设置,第一热压线122的两端终止于两侧固定部14的中央位置处,使上覆盖部11能够沿着第一热压边121折叠于中覆盖部12上,同样地,在下覆盖部13与中覆盖部12之间热融固定有第二热压线123,第二热压线123位于热压边121的一侧且沿着热压边121的下边缘弧度延伸设置,第二热压线123的两端终止于两侧固定部14的中央位置处,使下覆盖部13能够沿着第一热压边121折叠于中覆盖部12上,从而使口罩在不使用时,能够将上覆盖部11、下覆盖部13折叠收纳于中覆盖部12上,减小了口罩本体1的面积,便于携带。
44.如图2、图3所示,在上覆盖部11靠近上边缘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鼻梁条2,鼻梁条2位于上覆盖部11的内层中,使佩戴口罩时鼻梁条2位于人体脸部鼻梁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鼻梁条2为可形变的铝条。将上覆盖部11沿着第一热压线122展开、下覆盖部13沿着第二热压线123展开,使上覆盖部11、下覆盖部13以及中覆盖部12形成一个立体口罩,然后根据佩戴者自身的鼻梁形状,将鼻梁条2捏合至适应的弯曲形状,从而使上覆盖部11能够更加贴合人体脸部,使口罩的佩戴更加密封,且鼻梁条2能够跟随上覆盖部11一并收入至中覆盖部12处,从而使鼻梁条2无需弯折即可进行口罩本体1折叠,减少了鼻梁条2因多次折叠而损坏的情况。
45.如图2所示,为减缓鼻梁条2对人体鼻梁造成的不适感,在上覆盖部11靠近脸颊的一侧贴设有鼻梁垫21,且鼻梁垫21与鼻梁条2的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鼻梁垫21采用eva橡胶,且鼻梁垫21的上边缘与上覆盖部11的上边缘轮廓一致,鼻梁垫21的左右端延伸至靠近第一热压线122的终止端位置处,从而使人体在佩戴口罩时,鼻梁垫21能够贴合人体的鼻梁以及下眼眶,从而使上覆盖部11具有较好密封效果的同时,脸部有更好的佩戴舒适感。
46.此外,如图1、图2所示,下覆盖部13的下边缘圆弧突出的最高点处继续延伸突出形成波浪部131,使波浪部131位于下覆盖部13下边缘的中间位置处,即对应佩戴时人体脸部的下巴位置,从而使佩戴口罩时下覆盖部13的波浪部131能够遮盖至下巴的深处,从而有效地贴合不同形状下巴,提高了下覆盖部13对脸部的覆盖密封程度。
47.如图4所示,上覆盖部11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面层110、过滤层120以及外面层140,其中,内面层110与外面层140一致,均为丙纶无纺布面层,丙纶无纺布具有透气、防水且亲肤的特点,使口罩的佩戴具有较好的舒适性,而过滤层120则为熔喷布过滤层120,熔喷布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效果,能够对灰尘以及其他颗粒物进行过滤,此外,下覆盖部13与上覆盖部11的组成一致,同样能够对面部起到的防护作用。
48.如图5所示,为使口罩本体1在展开佩戴时,口罩本体1呈现较稳定的立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中覆盖部12内内向外依次包括内面层110、过滤层120、硬衬层130以及外面层140,其中的内面层110、过滤层120以及外面层140的材料与上覆盖部11一致,而硬衬层130
采用涤纶纺粘长丝无纺布层,涤纶纺粘长丝无纺布的材料纤维较为粗硬,具备良好的支撑定型作用,参照图3,使口罩本体1在展开时具有较好的定型效果,中覆盖部12在佩戴时不易软塌变形,从而使得口罩本体1在佩戴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原状,提高了人体的佩戴使用体验。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上文涉及到的“上边缘”、“下边缘”以及“左右端”等方位词均为人体正确佩戴口罩时所展示的方位。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