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7520发布日期:2021-12-22 19:1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及手表。


背景技术:

2.表链是属于表带结构的一部分,在现有的手表中,特别是针对女式手表,通常将表带的一部分设置为表链的结构,区别于传统的表带,表链的多样化设计使得手表的美观度大大提升,同时不同结构的表链使得同一款手表具有多样的风格,深受大众的喜爱。
3.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表带可更换的手表,但是这种手表在更换时需要更换整条表带,即需要反复拆卸表带与表盘的连接处,容易对表盘造成一定的磨损或损伤,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并且整条表带的更换使得表链与表扣的搭配形式比较单一,从而使得现有的表带样式多样性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更换表链时对表盘造成磨损或损伤,提升表带样式的多样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及手表,解决了现有的手表在更换表链时会对表盘造成磨损或损伤,增加后期维护成本,且现有的手表的表带样式多样性不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包括表链、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表链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快拆部,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第二带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快拆部,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用于与表盘连接,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用于与表扣连接;工作状态下,所述表链通过其一端的第一快拆部与第一带体的第二快拆部配合连接、通过其另一端的第一快拆部与第二带体的第二快拆部配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快拆部包括壳体、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导向杆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壳体上开有供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穿过的避让孔,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上分别开设有与导向杆轴孔配合的穿孔,所述导向杆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壳体内壁可转动连接,限位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弹性复位件,所述限位板上与转轴相对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体和第二限位体之间,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有按钮,按钮上与限位板相对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所述第二快拆部具有与所述壳体配合的活动腔体,所述活动腔体呈外小内大的内孔,工作状态下,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位于活动腔体内且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活动腔体的腔壁抵触。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上分别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与所述内孔的孔口接触,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腔体配合的状态下,所述孔口与所述导向面抵触以使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做相向运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体、第二限位体上分别用于与活动腔体抵触的面设置为
曲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孔口设置为圆形倒角。
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转轴,所述限位板与转轴轴孔配合,限位板与转轴之间通过扭簧连接。
13.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和上述任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两个表带的一端分别与表带连接,两个表带的另一端通过表扣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表链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快拆部与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的第二快拆部配合连接,使得更换表链时,只需拆卸表链与第一带体的连接部,不会对表盘产生影响,在后期维护时,仅对第一带体进行维护,相较于表盘的维护,成本更低;且表链与第二带体连接,使得表链与表扣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提升表带样式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0]1‑
第一带体,2

第二快拆部,3

第一快拆部,4

表链,5

第二带体,6

表扣,21

活动腔体,31

第一限位体,32

第二限位体,33

限位环,34

限位板,35

弹性件,36

导向杆, 37

按钮,38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2]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0023]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
实施例
[0026]
本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如图1所示,包括表链4、第一带体1和第二带体5,表链4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快拆部3,第一带体1的一端、第二带体5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快拆部2,第一带体1的另一端用于与表盘连接,第二带体5的另一端用于与表扣6连接,工作状态下,表链4通过其一端的第一快拆部3与第一带体1的第二快拆部2 配合连接、通过其另一端的第一快拆部3与第二带体5的第二快拆部2配合连接。
[0027]
如图1所示,表盘与第一带体1的一端连接,第一带体1上与表盘相对的一端设置第二快拆部2,而表链4的两端设置第一快拆部3,第一快拆部3与第二快拆部2配合后,即实现了表链4与第一带体1的连接,此时,第一带体1实质上作为了表盘与表链4的中间连接件,第一带体1的设置避免了第二快拆部2与表盘的直接连接,从而避免维护时对表盘造成损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快拆部3与第二快拆部2采用配合连接的连接方式,主要是便于表链4 的更换。表链4与第二带体5同样是通过第一快拆部3和第二快拆部2配合连接,第二带体 5则用于连接表扣6,当然表扣6也可直接设置于表链4上,但采用单独的第二带体5作为表扣6的连接件,能够使同一个手链与不同的表扣6搭配,从而使表带多元素化。
[0028]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快拆部3包括壳体、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导向杆 36和限位板34,壳体设置为空心圆管,壳体的轴向两端封口,设置封口主要是为了壳体内部结构的安装,具体可通过圆板与空心圆管的两端开口配合,圆盘与空心圆管可以是固定连接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后期的维护。第一限位体31和第二限位体 32设置于壳体内部,第一限位体31与第二限位体32之间通过弹性件35连接,弹性件35所能提供的弹力方向沿壳体的其中一个径向,考虑到弹性件35容易在壳体内发生歪斜,壳体的内壁上连接以导向杆36,导向杆36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轴孔配合连接,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可以相对于该导向杆产生滑动,壳体上开设有两个避让孔,两个避让孔分别位于壳体的其中一个径向的两端,两个避让孔分别用于通过第一限位体31和第二限位体32。壳体内还设置有限位板34,限位板34一端位于第一限位体31和第二限位体 3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抵触,限位板34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可转动连接,限位板34与壳体之间还通过弹性复位件连接,限位板34上设置有按钮37,按钮37 上与限位板34相对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第二快拆部2开设一活动腔体21,活动腔体21 与壳体适配,活动腔体21呈外小内大的内孔,当壳体与活动腔体21配合后,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分别与活动腔体21的内壁抵触。本实施例中,活动腔体21的设置对壳体形成回退限位,而需要退回壳体时,仅需按动按钮37,将壳体直接抽出即可,拆卸方便。
[0029]
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第一快拆部3在装配前,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在弹性件35的作用下分别穿过避让孔位于壳体外部,此时,由于限位板34位于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之间,限位板34即对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形成限位,亦即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不能发生相向运动。此时按动按钮37使限位板34发生旋转以解除限位板34对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形成的干涉,手动按压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以使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没入壳体内,此时则可进行壳体与活动腔体21的配合,而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在弹性件35的作用下具有相背运动的趋势,即在弹性件35的作用
下,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分别与活动腔体21的腔壁抵触,随着壳体与活动腔体21配合部分增大,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与腔壁不同部位抵触,由于活动腔体21是外小内大的内孔,第一限位、第二限位体32的间距逐渐增大,直到间距能够容纳限位板34,限位板34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其一端自动位于第一限位体31和第二限位体32之间,从而使得壳体不能相对于活动腔体21回退,亦即完成第一快拆部3与第二快拆部2的配合连接。拆卸时,按动按钮37使限位板34脱离第一限位体31和第二限位体32之间,抽拉壳体,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由于没有限位板34的限位,在腔壁的作用下做相向运动,第一快拆部3即可被抽出。
[0030]
进一步优化,为了避免在第一快拆部3和第二快拆部2配合的过程中按压第一限位体31 和第二限位体32,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腰所对应的面作为导向面,导向面用于与内孔的孔口接触,在壳体与活动腔体21 配合的状态下,孔口与导向面抵触以使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做相向运动,即当孔口与导向面接触后,孔口对导向面具有垂直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在竖直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力,该分力促使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做相向运动。
[0031]
进一步优化,为了防止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与腔壁之间的摩擦过大导致壳体回退困难,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上分别用于与活动腔体21抵触的面设置为曲面,设置为曲面后,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与腔壁的接触面积更小,壳体回退过程中所受阻力较小。
[0032]
进一步优化,为了防止第一限位体31、第二限位体32与孔口之间的摩擦过大导致壳体进入活动腔体21的过程中所受阻力过大,孔口设置为圆形倒角,设置为圆形倒角后,孔口对于导向面的作用力接近与垂直于导向面的方向,从而使该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更小,即壳体所受阻力更小。
[0033]
进一步优化,考虑到节省成本且构件易于获得,弹性件35为压缩弹簧。
[0034]
作为限位板34与壳体的具体连接的实施例,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转轴38,限位板34与转轴38轴孔配合,限位板34与转轴38之间通过扭簧连接。
[0035]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和上述任一种表链可更换的表带,两个表带的一端分别与表带连接,两个表带的另一端通过表扣6连接。
[003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