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6465发布日期:2022-11-02 08:0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特种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2.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自然或人工水域表层会结冰,通常严寒季节中室外温度在-10℃~-40℃之间,北极村地区则可达-50℃左右,此时水域冰层相对较厚,其承重能力基本可满足人员和小型交通工具在冰层上安全通行。但是,在严寒季节的初期或早春时期,冻结的冰层还没有达到安全厚度,或冰层薄厚不匀,亦或冰层吸收日光造成冰层结构变化,导致冰层的称重能力不足,一旦有人员、牲畜和小型车辆在冰面上通行,极易造成冰层破碎发生坠落事故。据统计,我国每年冬季会发生近1000起人员和车辆冰面塌陷落水事件,只有一少部分是自救或互救,有近70%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援。经测定,人在0℃的水中,15分钟即可使全身皮肤失去知觉;在-l0℃的流动水中,4分钟即可造成全身肢体麻木僵硬,失去自救及配合救助的活动能力。
3.因此,目前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及民间救援组织等对冰上救援也在积极展开研究和训练,但在冰上救援专用的个人防护装备方面还尚未全面配备,有所欠缺。救援人员在冰上救援任务中,常穿着抢险救援服、消防战斗服、棉服等进行作业,易造成擦伤、刮伤、刺伤、落水迅速失温等问题,影响救援作业甚至威胁到救援人员自身的生命和健康。
4.在中国发明专利(cn111838800a)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消防用水域及冰上救援防护服,该冰上救援服采用三层复合防水面料、缝制结合热封粘贴胶条的成型工艺,虽然该救援服采用创新的干式设计,使穿戴者在整个水域救援工作中,身体始终保持干燥状态,大大提高了水中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该救援防护服最外层为面料层,长时间接触水易吸水变重,并在冷空气中结冰,且无浮力内层和一体式的防护手套、防护帽等,不适用于冰面救援任务。
5.目前,现有的冰上救援服还存在保温效果差、防护不够全面、整体与使用环境的匹配实用性差等问题。在成型工艺方面还存在着工艺不成熟、稳定性差、不同部位的工艺针对性差等问题。因此,本发明针对冰上救援服目前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和细化,对服装的防护性能进行提升优化,达到理想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所成型的救援服能够适用于冰面救援任务、性能好的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
7.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包括对由外向内的外层抗浸服、保暖浮力内胆和内层防寒服三层结构的成型工艺,
8.所述外层抗浸服的成型工艺包括:
9.采用盲缝涂胶工艺将多个裁片拼合成符合人体头部形状的防护帽,
10.外层抗浸服的大身部位的裁片通过缝制热封贴条或高频热合工艺形成腔体,外层
抗浸服的大身部位的拉链、局部加强部件及兜袋固定结构均采用高频热合工艺与大身部位连接,防护帽和防护靴通过缝制热封贴条工艺与外层抗浸服的大身部位连接,
11.手套与外层抗浸服的大身部位采用缝制热封贴条、胶黏剂涂覆或可快速更换拆卸系统中的一种形成密封式连接;
12.所述保暖浮力内胆的成型工艺包括:
13.将发泡材料加工为片材,通过将多个片材采用胶黏剂涂覆粘合成适于人体且与外层抗浸服相适配的外层浮力发泡材料部位,
14.保暖浮力内胆的内层里布与外层浮力发泡材料部位通过缝制进行连接,
15.通过平缝将拉链和尼龙粘扣固定在外层抗浸服和保暖浮力内胆上,使保暖浮力内胆能够与外层抗浸服进行连接;
16.所述内层防寒服的成型工艺包括:
17.将夹层絮片部位通过绗缝与其内部的里布进行连接,
18.内层防寒服的大身部位的裁片采用平缝工艺进行连接,大身部位与夹层絮片部位通过平缝工艺进行连接,
19.内层防寒服的局部边缘部位采用包边缝制工艺进行缝制。
20.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防护帽采用缝制热封贴条工艺进行缝制。
21.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缝制热封贴条工艺的缝制方式包括平缝、四针六线或盲缝。
22.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防护帽和防护靴通过缝制热封贴条工艺的缝制采用平缝。
23.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保暖浮力内胆的内层里布与外层浮力发泡材料部位缝制后进行包边,使用斜丝条将内层里布与发泡材料的缝份边缘包裹起来。
24.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缝制固定外层抗浸服和保暖浮力内胆的拉链时,将拉链的链齿一侧绕保暖浮力内胆的右前中、领部、左前中顺序进行缝制,链齿另一侧设在外层抗浸服内侧的相同位置。
25.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尼龙粘扣设置在保暖浮力内胆的左右袖口和脚口以及外层抗浸服内侧的相应位置。
26.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尼龙粘扣设有防错位设计,每个脚口和袖口有两段尼龙粘扣,一段为粘扣毛面,一段为粘扣勾面。
27.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夹层絮片部位为蓬松结构,内含静止空气。
28.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其中所述局部边缘部位中的领口和袖口,采用柔软且有弹性的织物进行包覆缝制。
29.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针对救援服的外层、内层和内胆进行了针对性的工艺设计,使三层结构在性能、工艺稳定性上有提高,并且整体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30.本发明的外层抗浸服密封成型,针对不同的连接部位、材料特性、结构设计、成品生产类型和使用需求,分别针对性使用相应的成型工艺,以此提升冰上救援服最终的防护
性、耐用寿命、维护维修便捷性,提升冰上救援服生产加工过程的加工便捷性、工艺稳定性、生产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
31.本发明的保暖浮力内胆针对保暖浮力部位的胶黏密封成型工艺、针对里布连接的平缝和包边缝工艺、针对组装的连接成型工艺。不同部位、材料、功能的针对性工艺,使保暖浮力内胆具备较好的密封防护、使用便捷、穿着舒适等性能,且与外层抗浸服和内层防寒服各模块间有较好的匹配性。
32.本发明的内层防寒服所用的工艺均为常规的缝制工艺如绗缝、平缝、包边缝,但通过常规工艺针对服装功能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应用,使内层防寒服的防寒保暖性有所提升,并具有美观的穿着外观和舒适便捷的穿着体验。如防寒服的夹层絮片采用局部与内层里布的绗缝工艺,既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又减少贯穿性空隙,适度保留内部的静止空气和蓬松度,改善常规棉服的穿着臃肿、内穿感太强、絮片板结堆积、内层里布穿着错位等问题。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中外层抗浸服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中保暖浮力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中内层防寒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8.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冰上救援服的成型工艺包括对外层抗浸服、保暖浮力内胆和内层防寒服三层结构的成型工艺,其中保暖浮力内胆可拆卸的固定在外层抗浸服内侧,内层防寒服独立设置。
39.成型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40.1.外层抗浸服成型工艺
41.外层抗浸服包括防护帽、大身和手套,大身包括上衣、裤子、防护靴和固定件。
42.(1)防护帽部位工艺
43.防护帽与外层抗浸服的大身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其主要的作用为防风、防水和保暖。防护帽无法一体成型,需要不同形状的裁片拼合形成与人体头部更适体的成型结构,此部位的成型工艺未选用常规的平缝或四针六线等简单缝制工艺,而是选用盲缝涂胶的成型工艺,使其无针孔贯穿防护帽的内外侧,从而具备更好的防风防水保暖性。
44.盲缝涂胶工艺是指先将防护帽裁片之间通过胶黏剂拼接粘合,再通过盲缝机缝纫加固。盲缝是指缝纫线从织物一侧穿入,但不穿透到织物另一侧实现拼接固定的缝制工艺,本发明采用此工艺,恰好利用其对胶黏剂粘合后的裁片进行拼接加固,同时线迹未贯穿到织物内外两侧,从而实现对水和流动空气的阻隔,提升保暖性。本实施例中,防护帽的裁片选用4mm厚度的材料,在常温环境下将防护帽待连接的裁片两侧均涂覆胶黏剂,挤压拼接面使其完全粘合,常温放置5min固化,固化后进行采用单针双线链式线迹进行盲缝。
45.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帽也可以选用缝制热封贴条的成型工艺。缝制热封贴条工艺是指先将防护帽裁片之间通过缝制固定,缝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平缝、四针六线或盲缝,
然后再通过热封机设备将胶条热熔粘贴于缝制线迹部位,实现二次加固,且熔融的胶黏剂渗透封堵因缝制贯穿或缝制不完全的空隙,从而实现同样的阻隔性和保暖性。
46.(2)大身部位工艺
47.大身为上衣、裤子、防护帽、防护靴连接为一体的连体式结构,包括多片不同形状的裁片、拉链、防护帽、防护靴以及大身外侧的局部加强部件、兜袋连接件等固定结构。大身采用的成型工艺主要有两种,高频热合和缝制热封贴条,以实现服装形成相对密封的腔体。
48.缝制热封贴条工艺同防护帽的缝制热封贴条工艺,其中缝制以平缝为主。防护帽和防护靴采用此工艺,可通过匹配相应的胶条有效解决与主体材料料性不同造成的粘合密封性和牢固度问题,且增加连接件的连接强力,提升使用寿命。
49.高频热合工艺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热合机的高频电电场使待粘合物材料内部分子形成震荡,进而产生热能实现待粘合材料的粘合,粘合部位的形状尺寸取决于高频热合机上与待粘材料接触的模具形状尺寸,因此可通过改变模具进而实现不同的粘合效果。该工艺的成型特点是在拼接固定粘合过程中不会产生新的针孔等贯穿织物两侧的漏点,因此较适用于气密、水密制品的制备。本发明冰上救援服大身部位的拉链、局部加强部件及兜袋固定结构均采用此工艺,拉链的高频热合恰好避免了拉链表面光滑、质地相对硬挺不易缝纫的问题;局部加强部件及兜袋连接件等固定结构均固定于冰上救援服外表面上,留有开放式的通道或空间用于穿插救援带、调节带以及存放冰锥、救援用具等物品,因此可有效解决缝制热封贴条工艺因开放式结构无法充分封堵每处线迹,而引起水分渗透。
50.裁片间的拼接既可采用缝制热封贴条工艺,也可采用高频热合工艺。针对多样化产品及定制型冰上救援服,缝制热封贴条工艺无需定制工装模具,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有效降低生产费用,提升生产效率。针对批量化的常规型冰上救援服,高频热合工艺有相对固定的工装模具,相较缝制、贴条缩减一道加工工序,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加工工时费用。
51.本实施例中,先将主体面料按照版型进行裁剪,然后一边进行裁片间的拼接,一边在裁片相应位置固定拉链、局部加强部件、兜袋连接件等结构。裁片间的拼接采用平缝缝纫工艺,针距10-12针/3cm;之后采用热封贴条的工艺进行密封处理,热封贴条工艺参数为:聚氨酯类胶条、贴合温度300℃、贴合速度2.5-3m/min、贴合轮压0.2mpa、风嘴风量0.5-0.6。拉链、局部加强部件、兜袋连接件采用高频热合工艺,高频热合的工艺参数为:拉链温度70℃、电流0.2a、时间8s;其余部位温度45℃、电流0.2a、时间5s。最后在领口和脚口的位置采用缝纫贴条的工艺连接防护帽和防护靴,缝纫工艺同大身,热封贴条工艺参数为:聚氨酯类胶条、贴合温度450℃、贴合速度2.5-3m/min、贴合轮压0.2mpa、风嘴风量0.5-0.6。
52.(3)手套连接部位工艺
53.手套与外层抗浸服的大身为密封式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更换式结构,此部位的成型工艺可选用缝制热封贴条、胶黏剂涂覆或可快速更换拆卸系统中的一种进行连接,在手部形成密封保暖的腔体进行手部防护。
54.缝制热封贴条和胶黏剂涂覆为一体式连接结构,其中缝制热封贴条工艺同大身部位;胶黏剂涂覆则是选用适配手套和大身连接部位两种材料特性的胶黏剂,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将胶黏剂涂覆于手套外层,涂覆部位与外层抗浸服重叠固化,此工艺对于手套这类孔径较小的部件,减少了仪器设备不易操作的问题。
55.可快速更换拆卸系统连接工艺是指该系统由一套卡扣系统构成,其中卡扣的一部分通过胶黏剂或热封贴条固定于冰上救援服上,另一部分套上手套上后与固定在救援服上的部分扣合,以此形成密封连接结构,此工艺的典型特点为可快速更换拆卸,手套属于易脏污、磨损部位,快速的更换拆卸则有效保证了使用者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更换,同时也提升了救援服的使用寿命。
56.本实施例中,手套采用可快速更换拆卸系统连接工艺,先将可快速更换拆卸系统的一部分在常温环境下涂覆胶黏剂与大身袖口固化连接,然后将手套穿入系统的另一部分,将两部分系统对准扣合点直接用力扣合,即形成水密的密封结构。
57.2.保暖浮力内胆成型工艺
58.保暖浮力内胆包括大身,大身包括外层浮力发泡材料、内层里布以及设置在外层浮力发泡材料上、用于与外层抗浸服连接的连接件。
59.(1)外层浮力发泡材料部位工艺
60.保暖浮力内胆的浮力发泡材料部位是提供隔绝保暖和浮力的主要部分,浮力发泡材料较难直接形成与人体体型相适配的发泡结构,因此需将发泡材料加工为一定厚度的片材,通过将片材裁剪为不同的形状拼合,形成适体且与外层抗浸服适配的结构。浮力发泡片材拼合成型采用的工艺为胶黏剂涂覆粘合,即在两片待连接的发泡片材截面涂覆胶黏剂,将片材截面相应位置拼接挤压固定后高温固化,密封连接。此工艺无缝制针孔,成型结构相对密封性较好,可有效隔绝水分和空气,提升防水和防寒性。此外,纱线交织形成的织物,直接处于受力部位的针孔线迹易造成撕裂,而发泡材料胶黏工艺可有效地提升拉伸和撕裂强度。
61.本实施例中,先将浮力发泡片材按照版型进行裁剪,在常温环境下将待连接的裁片两截面上均匀涂覆胶黏剂,对准连接位置后挤压固定,然后放于60-80℃的高温环境下1min进行快速固化。
62.(2)内层里布部位工艺
63.内层里布主要起到主要提供穿着舒适性、减少穿着摩擦力、保护保暖浮力层及与抗浸服连接配套的作用,采用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平缝和包边,平缝用于内层里布的缝制及与外层发泡材料的连接,包边主要使用斜丝条将内层里布与发泡材料的缝份边缘包裹起来,防止线迹脱散并减缓边缘摩擦,提升服装的使用寿命。
64.本实施例中,先将内层里布按照版型裁剪,然后利用平缝的工艺进行裁片间的连接,平缝针距8-10针/3cm;平缝成型的裁片再采用包边缝制工艺,使用斜丝条将内层里布与发泡材料的缝份边缘包裹缝制。
65.(3)与外层抗浸服连接部位工艺
66.保暖浮力内胆与抗浸服的连接方式主要是拉链和尼龙粘扣,通过平缝的工艺将拉链和尼龙粘扣固定于抗浸服和保暖浮力内胆上。
67.将拉链的链齿一侧绕保暖浮力内胆的右前中-领部-左前中缝制,链齿另一侧设在外层抗浸服内侧的相同位置,通过拉链的开合可将浮力内胆固定或拆卸,固定覆盖整个穿脱口,避免对冰上救援服快速穿脱的影响。
68.保暖浮力内胆的左右袖口和脚口设有尼龙粘扣,同时在外层抗浸服内侧的相应位置同样设有对应的尼龙粘扣,通过粘扣勾面和毛面的开合固定或拆卸保暖浮力内胆。粘扣
设有防错位设计,每个脚口和袖口有两段尼龙粘扣,一段为粘扣毛面,一段为粘扣勾面,除具有牢固的粘合效果外,还能够有效防止保暖浮力内胆和外层抗浸服的臂部、腿部错位。
69.本实施例中,保暖浮力内胆与抗浸服的连接方式为拉链和尼龙粘扣,尼龙粘扣在浮力发泡材料部位和外层抗浸服成型后,使用通过平缝工艺固定在手腕和脚口部位;拉链在浮力发泡材料和内层里布成型后,使用通过平缝工艺缝制在浮力保暖内胆和外层抗浸服右前中、领部、左前中一圈的位置;平缝参数:平缝机,针距8-10针/3cm。
70.3.内层防寒服成型工艺
71.内层防寒服包括大身,大身为三层结构,其内侧为夹层结构。
72.(1)夹层絮片部位工艺
73.夹层絮片部位为蓬松结构,内含静止空气从而实现防寒保暖。夹层絮片采用的成型工艺为绗缝,将絮片和里布局部绗缝,保证絮片厚度均匀、形状固定,可有效防止絮片错位堆积,避免穿脱时里布的跑位;同时只与里布的局部绗缝,外层无外漏线迹,外穿性和美观性更好,针孔线迹不直接贯穿整个防寒服,防风保暖性更佳,此外局部易错位部位绗缝,在提升穿着适体性和便捷性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更多的静止空气和保暖性。
74.本实施例中,夹层絮片采用绗缝工艺,将夹层絮片和内层里布根据版型裁剪为裁片后,以长方格的形式进行绗缝,其中不易错位的大身绗缝格形状相对大,易发剩的脚口部位绗缝格形状性对小,绗缝工艺参数:绗缝机,6-8针/3cm。
75.(2)大身部位工艺
76.大身部位主要采用平缝工艺,对层与层之间、裁片、拉链、脚蹬和拇指套等起到固定和拼接的作用,保证其接缝连接强力满足穿脱使用中的受力。
77.本实施例中,外层裁剪后的裁片连接,内层和夹层绗缝后与外层的连接,拉链、脚蹬和拇指套的固定均采用平缝工艺,平缝工艺参数:平缝机,10-12针/3cm。
78.(3)局部边缘部位工艺
79.局部边缘部位采用包边缝制工艺,对于领口和袖口,采用弹性柔软且回弹性较好的织物进行包覆缝制,防止裁片裁剪边缘脱散,赋予防寒服收紧式的领口、袖口结构,且具有良好的贴肤舒适性和穿着耐磨损性。
80.本实施例中,裁剪后的织物边缘,防止出现纱线脱散,需进行包边缝,采用45
°
斜丝包边条(斜丝方向有微弹),将面料边缘对齐进行包缝,成品包边宽度为0.8-1cm,正反两面沿包边条边缘缉0.1cm明线;对于领口和袖口,使用柔软且回弹性较好的织物进行包边缝制,包边缝制工艺参数:平缝机,10-12针/3cm。
81.本发明的外层抗浸服密封成型共有5种工艺技术,针对不同的连接部位、材料特性、结构设计、成品生产类型和使用需求,分别针对性使用相应的成型工艺,以此提升冰上救援服最终的防护性、耐用寿命、维护维修便捷性,提升冰上救援服生产加工过程的加工便捷性、工艺稳定性、生产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
82.(1)如本发明的防护帽成型工艺,针对不同的材料厚度,厚款选用盲缝涂胶工艺,薄款选用缝制热封贴条工艺,相比常规的缝制连接成型,该工艺在起到拼接成型、加固的同时,不产生贯穿防护帽内外侧的针孔等缝隙,从而具备更好的防风、防水、防寒保暖性。
83.(2)如本发明的大身部位成型工艺,针对不同的连接部位、材料特性、结构设计和成品生产类型,防护帽和防护靴这类与大身主体材料特性不同、穿脱使用过程中易受力部
位,以及多样化定制生产类型的大身部位采用缝制热封贴条工艺,提升拼接粘合后的密封性、牢固度和连接强力,提升加工灵活性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拉链、局部加强部件及兜袋固定结构这类不易缝纫操作、存在开放式结构的部位,以及常规批量化生产类型的大身部位采用高频热合工艺,提升防水密封性,缩减生产工序,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84.(3)如本发明的手套连接部位,针对不同的加工设备、使用场景,可选择缝制热封贴条、胶黏剂涂覆和可快速更换拆卸系统连接三种不同的工艺,提升可加工性、可操作性,同时兼顾使用者的维保需求。
85.本发明的保暖浮力内胆成型共有4种工艺技术,针对保暖浮力部位的胶黏密封成型工艺、针对里布连接的平缝和包边缝工艺、针对组装的连接成型工艺。不同部位、材料、功能的针对性工艺,使保暖浮力内胆具备较好的密封防护、使用便捷、穿着舒适等性能,且与外层抗浸服和内层防寒服各模块间有较好的匹配性。
86.(1)如本发明的外层浮力发泡材料部位,改常规的缝制拼接为胶黏剂拼接,形成相对更为密封的结构,对于提升防水、防寒保暖性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连接力学性能,穿着耐久性更佳。
87.(2)如本发明与抗浸服连接部位的成型工艺,相比于做成独立两件分别穿着的抗浸服和保暖浮力内胆或一体式不可拆卸的内胆,在紧急救援状态的快速穿装响应性更强,使用更便捷,洗涤维护及破损维修更方便,同时也能通过增减保暖浮力内胆适用不同的环境温度或适配不同的外层救援装备。
88.本发明的内层防寒服共采用3种成型工艺,所用的工艺均为常规的缝制工艺如绗缝、平缝、包边缝,但通过常规工艺针对服装功能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应用,使内层防寒服的防寒保暖性有所提升,并具有美观的穿着外观和舒适便捷的穿着体验。如防寒服的夹层絮片采用局部与内层里布的绗缝工艺,既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又减少贯穿性空隙,适度保留内部的静止空气和蓬松度,改善常规棉服的穿着臃肿、内穿感太强、絮片板结堆积、内层里布穿着错位等问题。
89.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